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2-1024/G
国际标准刊号:1009-1017
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主管单位: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
上一本期杂志:记者观察省级新闻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八桂侨刊省级侨史期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南大核心期刊,创刊于1985年,由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管,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本刊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刊载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科研成果的刊物,目前开设的学术专栏有文献研究、版本研究、文献目录、校勘注释、校点商榷、古籍辑佚、古注辨正、古文辨证、语言文献、语言文字、简帛文献、出土文献、文学与文化、历史与文化、博士论坛、世纪学人、新书评介等30余个,受到广大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者及古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学者的广泛关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杂志栏目设置

  古籍研究、文献研究、版本与目录、典籍与文化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南大核心史学期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历史学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史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评析各种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研究国内外史学发展状况和趋势,刊载读史随笔、书评及综述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新出唐代小说家张固墓志考释————作者:高慎涛;

摘要:张固《幽闲鼓吹》是唐代著名小说集,传世文献对作者知之甚少,仅推测其是懿、僖间人。今据《张固墓志》可厘定其生卒、科举、仕宦经历等详细信息,补充传世文献之阙如。张固卒于宣宗年间,可纠正传世文献定其为懿、僖间人之误。张固是著名小说家张文成曾孙。张家是小说世家,张文成有《游仙窟》;其孙张荐有《灵怪集》,张著有《翰林盛事》,张希复虽未有文学作品传世,但与段成式交好,亦是博闻好奇之人;张希复子张读亦秉承传统,...

《四库全书》“易类”诸本提要斠订————作者:赵继宁;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简称《总目》)及七阁库本等诸本提要,出于众手,谬误难免。前人的“易类”提要研究,多着眼于《总目》之考辨。今以金毓黼先生所编《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简称《文溯阁提要》)“易类”,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提要》(简称《文渊阁提要》)、《文津阁四库全书提要》(简称《文津阁提要》)、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总目》稿本(简称国图稿本《总目》)、上海图书馆藏《总目》稿本(简称上图稿本《总目》)等现存10...

柳诒徵徐乃昌往来书札考释————作者:南江涛;

摘要:柳诒徵是近代著名文献学家,徐乃昌是近代重要的藏书家和出版家。1902年,柳诒徵经陈庆年介绍,任职于缪荃孙主持的南京江楚编译局。是年,张之洞创办三江师范学堂,缪荃孙、徐乃昌参与其中。目前所见柳、徐二人最早同时出现的记录,是在1903年正月。从此,二人友谊持续四十余载,于《缪荃孙日记》《徐乃昌日记》等可见一斑。上海图书馆藏徐乃昌友朋书札中,有两通柳诒徵来信。尤其幸运的是,徐乃昌复信底稿亦得以保存,可谓...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中删毁提要小考————作者:林璜;

摘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涉及书目提要共222条。与后来刊行的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比对,其中有6种书的提要不见诸于殿本,分别是:《宋元史发微》《读史一班》《寰宇分合志》《古今治统》《续史》《读书论世》。此6种书在各省采进书目、清代禁毁书目、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等中均有记录。《宋元史发微》《读史一班》目前已然散佚,著者生平亦难以考究。另4种则仍有存世。此6种书的提要被删毁,提要强调是因为...

新见俞樾致陆心源、陆树藩父子手札十一通辑释————作者:王汝娟;

摘要:作为晚清重要文化人物,俞樾与当时政界、学界的诸多知名人物皆有交游,归安陆心源、陆树藩父子即与其交谊笃厚。俞樾与友朋往还,留下了不少书翰。近年相继整理出版的《俞樾函札辑证》《春在堂尺牍》《俞樾书信集》及《春在堂尺牍》增补本,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今发现上海图书馆所藏俞樾致陆心源、陆树藩父子的十一通书札,为上述四书所失收。通过对此十一通书札的辑录及写作时间、相关背景等的考释,或可裨四书之阙,亦可为考察俞樾...

《新书·连语》“提石”释义————作者:张秀华;

摘要:《新书·连语》“提石之者犹未肯止”中的“提石”,根据文意及古书用字习惯,当读为“踶蹠”,意思是践踏。这样不但解决了“提石”的释义问题,而且还为“石”用为动词“蹠”增添一例证,说明战国、西汉时期“石”用为动词并非孤例,同时也证明王念孙疏《广雅》“石,擿也”举《新书》为书证是不恰当的

稿约启事

摘要:<正>本刊以古籍整理研究、古文献学为主,亦欢迎有关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史学、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科学技术史等领域的原创学术论文。本刊专栏设置:文献研究、文献考辨、出土文献、域外汉籍、古籍版本、目录研究、校点商榷、古籍辑佚、古注辨正、语言文字、文学与文化、历史与文化、人物研究、学术综述等。衷心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赐稿!我刊实行匿名审稿制,请在来稿中另纸注明作者姓名、生年、供职单位、职称职...

新见墓志与杨炯事迹再审————作者:黄清发;

摘要:近年来的新见墓志,为杨炯事迹再审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通过细读《李嘉墓志》,并结合新出《李楷墓志》,可考杨炯应为李客师长子李楷女婿。新见上官恕墓志则是杨炯所撰墓志的首次出土,不仅可补佚文,还可确证杨炯天授、长寿年间分值习艺馆之事实,知其梓州司法参军秩满后即入京供奉,其间并未另授官职,而出为盈川令则可确知在长寿元年十月后。杨炯集中刘少监、陆郪县可确考为刘应道、陆景澄,相关人物事迹亦可据志订补

后燕留台制度研究————作者:何祉浩;姜维公;

摘要:留台制度始于曹魏,是在皇帝出征时,由尚书台等官员组成的中央临时机构。但至十六国时期,后燕既有都城中山的临时留台,又有龙城的长驻留台。通过对比前、后燕龙城局势与后燕蓟城行台与龙城行台的区别,以及龙城留台驻守长官官职,不难看出,后燕龙城留台是冠以留台之名的军镇化区域。这一留台制度的变种,是慕容氏吸收中原制度,顺应后燕政治情势改造的结果

南汉后主尊封南海神为帝之缘由考释————作者:孔建华;李博昊;

摘要:隋唐以降,南海神时有尊封,然多膺王号,惟五代南汉尊其为帝。刘鋹此举或与其时南汉的经济及军事情态相关。南汉偏居一隅,海上贸易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亦是其得以割据的重要保障。南海神执掌南溟,其“广利”之名带有广得天下之利的意味,刘鋹尊封南海神为帝,展现出祈愿南汉海运昌隆,财富日增的迫切心情。在刘鋹尊封南海神的前一年,宋师已灭后蜀,且兵发南汉,刘鋹无抵抗之心力,惶惧之下,亦将希望寄托于南海神,以冀宋师撤退...

安大简《曹沫之陈》专字考释七则————作者:周翔;郑玉茹;

摘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曹沫之陈》文本用字中有一些值得探讨的专字,如■为“抚有”之“抚”的专字,■为营舍、房舍之“舍”的专字,■为军队人员编制单位之“什”的专字,■为士气之“气”的专字,■为物质财富层面诛罚之“诛”的专字,“?”为物质财富程度之“重”的专字,■为黔色之“黔”的专字。其中既有该材料新见之专字,也有以往楚文字材料中已见而值得探讨其专字属性之字

东汉时期高句丽社会形态再探讨——以文献记载中高句丽社会角色分析为中心————作者:李路;

摘要:东汉时期的高句丽社会出现了王、加、沛者、对卢、相、左右辅、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国人、下户、奴隶等社会角色。这些社会角色的性质,使东汉时期高句丽呈现出:对中原政权与文化有高度依附性的、以部落联盟制与分封制作为制度基础的、以邑落作为社会基础组织的、以“贵族——平民”形式确立了剥削式农业生产关系的、以“贵族——官僚”双轨制作为社会政治基本运行体系的、以中央集权与宗族世袭作为权力分配手段的社会形...

书籍推介 《元代禅僧诗辑考》

摘要:<正>《元代禅僧诗辑考》,朱刚、陈珏、王汝娟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本书依禅门法系世代为序,从中外文献中辑录元代禅僧诗,分临济宗杨岐派、临济宗大慧派、临济宗破庵派、临济宗松源派以及曹洞宗禅僧诗五卷,间有涉及金代者,亦录入。凡已见于《全元诗》者,仅指明册数,不抄录文本;以搜集散见诗歌为主,禅僧有别集者,仅予指出,不抄录。宋元之交禅僧,凡《宋代禅僧诗辑考》未收录者,皆予收录;元明之交禅...

耳闻与眼见:《长崎纪闻》《袖海编》中的长崎贸易观察————作者:吕品晶;

摘要:童华于雍正十三年(1735)根据任职苏州知府期间督办洋铜事务时所了解到的长崎贸易情况著成《长崎纪闻》;汪鹏以唐商身份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初次赴日后,将其在长崎唐馆内的直接观察和现实感受以笔记体的形式写成《袖海编》。童华的记录旨在为国策谏言,更具政治色彩,所含内容也更加宏大。与之相较,汪鹏的体察则重在记录唐馆生活,更逼近真实,内容也更为细致。两者分别以全面的耳闻和细致的眼见还原了18世纪长崎贸...

论陈寅恪对“格义”的理解————作者:朱天助;

摘要:陈寅恪以为“格义”与“合本子注”只是形式相似,实则性质迥异。“格义”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格义是比配概念;而广义格义则是主动援引近似思想以互相阐释,且思想互诠先于概念比附。陈寅恪认为格义起源于西晋而非汉代,只是讲经法而非译经法,因为译经多基于词义相近或相关,而非比配学说。陈寅恪言狭义格义亡于鸠摩罗什译经,但广义格义却兴盛后世,是儒释道三教自创新说,丰富自身思想体系的重要方法

狂人郝敬及其经学思想谫论————作者:陈云豪;李艳丽;

摘要:明末郝敬是湖北京山大儒,其个人经历极具传奇色彩。官场失意后他独门读书四十载,遍注群经,成一百七十余卷的巨著《九部经解》。郝敬不惧权威,不泥成见,既反对叠床架屋、虚有其表的名物章句之学,又强烈批判后期程朱陆王学术随意解经、空谈性命的做法。虽然,他既不可避免地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但又尽可能剔除佛教影响,维持经学的纯粹性。在经世致用的旗帜下,其回归文本、关注当下的批判性经典阐释,成为明末思想和学术风潮转...

庄姜及相关作品论说————作者:刘瑞欣;

摘要:庄姜是春秋时代的贵族女性人物,在典籍《左传》《诗经》《史记》《列女传》以及楚竹书《孔子诗论》中,保存着关于她行迹、作品的相关资料。而对这些文献的梳理与考辨,不仅是对庄姜这一女性人物的整体把握,同时也是对春秋时代贵族女性群体的一次全新认知

潘岳《关中诗》异文考————作者:连晓雨;张明;

摘要:潘岳《关中诗》见于今《文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诗文总集,亦见于后人辑佚的潘岳诗文集。该诗存有多处异文,前人于此仅偶有指出。实际上,对潘岳《关中诗》之异文进行全面系统观照,可以发现其异文之存在可以在文献、语言、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找到理据

《球阳》所载琉球传说故事整理与研究刍议————作者:邱洪瑞;

摘要:琉球古国官修国史《球阳》,收录了一些琉球古国生动的传说故事,但学界依据影印版古籍摘引琉球传说时出现了不少文字舛误。《球阳》记载的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多角度地展现了古琉球人的细腻情感,且不乏情节离奇而包含教化主旨的文质兼美之作;对《球阳》记载的传说与其他琉球传说进行比较,可作一些颇有新意的推断。鉴于《球阳》所载传说故事较高的文学与文献价值,应深入展开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越南汉喃研究院藏稀见《家礼》写本考论————作者:彭卫民;

摘要:越南后黎、阮朝知识人接受中国儒家丧葬礼的一个重要方式,即依照朱熹《家礼》与丘濬《家礼仪节》“再造”富有汉喃文献特色的家礼书——《家礼捷径》《胡尚书家礼》《寿梅家礼》,并在“引援证据,反复辨详”的礼学复古与实用主义之下,书写一批具有明代家礼学特征的《家礼》写本。越南汉喃研究院现藏包括《文公家礼存真》《四礼略集》《三礼辑要》等在内9种稀见《家礼》写本,对这些珍贵的孤本写本加以解题,可以揭示汉喃礼学文献...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南大核心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805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