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世纪

世纪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1-1654/K
国际标准刊号:1005-4715
主办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上一本期杂志:戏曲艺术戏曲文化核心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南国博览广西省期刊发表

   《世纪》上海市文化期刊,杂志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文史双月刊。《世纪》的前身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上海文史》。1989年1月,《上海文史》创刊,内部发行,半年刊,1991年改为季刊,1992年获公开出版发行。其时,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萧乾先生为加强全国文史研究馆系统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文史研究,积累史料,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议将《上海文史》改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与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后经国务院领导指示同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3年7月《世纪》在上海创刊。

  《世纪》创刊以来,中央文史研究馆与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通力合作,坚持"积累史料、传承文化"的办刊宗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依托全国文史馆系统文史人才荟萃的优势,不断扩大作者队伍、拓展选题范围、丰富栏目内容、提高出版质量,逐步形成了以追求高品位、雅俗共赏、文章史料价值高、可看性强的独特风格,成为一份全国有影响的文史纪实类刊物。《世纪》发表的文章,强调以作者"亲历、亲见、亲闻"特色,同时也刊用文史专业工作者悉心研究的成果。编辑部同仁长期兢兢业业,坚持以披露百年中国的重要史实为己任,努力为后人留信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纪》已成为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存史资政、以史育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曾先后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期刊和百家优秀期刊进边防连队刊物之一的殊荣。

  《世纪》向以知识界人士,尤其是中老年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读者群相对稳定,读者遍及全国各地。北京国务院直属机构在职的副部级以上领导、上海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等都是固定读者。编辑部积极加强宣传,拓展发行渠道,进一步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可喜的是《世纪》创刊以来每期都有不少精彩文章被海内外众多媒体转载,近几年转载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编辑部与国内知名期刊网站开展紧密合作,使读者面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全球每一个关注中国百年历史变迁的人士都可及时读到《世纪》,扩大了刊物的传播面和影响力。

  阅读推荐: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南大核心史学期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历史学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史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评析各种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研究国内外史学发展状况和趋势,刊载读史随笔、书评及综述等。

  世纪最新期刊目录

傅彦长日记中的巴金————作者:陈子善;

摘要:<正>以巴金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早该有一部《巴金年谱长编》的,但21世纪已过去了20年,还没有。如要查阅巴金的生平、创作和文学活动,我见到的是《巴金年谱》1、《巴金著译年表》2和《百年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3,阶段性的则有《〈随想录〉写作年表》4等,还不尽如人意。从这个意义讲,傅彦长日记的出现,对考查巴金1930年代初的创作、交游和日常生活都不无裨益

乐震文为陆小曼遗作补画————作者:邱权;

摘要:<正>2022年9月9日,视频《陆小曼与乐震文——跨世纪的对话》在“十里玉见”平台播出后,我反复观看,往事历历在目,令我思绪澎湃,感慨万千。乐震文受邀补画我与上海觉群书画院院长乐震文老师只见过一面,那是2020年11月20日在我的姑婆陆小曼画展的开幕式上,乐老师在电视采访及座谈会上对陆小曼画艺的评价,令我印象深刻

遥望孙伯翔先生————作者:韦承金;

摘要:<正>2024年4月16日晚,微信朋友圈“刷屏”传来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逝世的消息。惊悼之余,不禁引发了一些关于孙先生的回忆,虽然我与孙先生只有数面之缘,且多是遥遥望见,但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先生热心教育,拄着拐杖参观南开学生书画作品我业余喜欢习字,早些年临摹取法主要在于颜、欧楷书及“二王”一脉的行草书——大抵上囿于“帖学”之范围。大约是在2007年,因为读了“帖学”大家沈尹默先生的《习书...

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作者:林超民;

摘要:<正>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信中说道:“1951年,包括你们先辈在内的各族代表立碑盟誓,郑重许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的誓言。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云南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建立组织之时,就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工作、民族团结在革...

宋庆龄组织中秋游园会助文化人士渡难关————作者:苏卫平;

摘要:<正>1947年10月1日晚,由宋庆龄发起,中国福利基金会于在上海中央银行俱乐部(今淮海西路338号)举办了一个盛况空前的中秋游园会。这次游园会,是为筹募文艺救济基金、救济贫困文化人士的义演义卖活动,到会多达四五千人,几乎整个上海文化界、艺术界知名人士都投入了这次活动。一、筹备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加紧了对国民党统治区民主人士的迫害。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对着一切要求...

时势造英雄 长征出领袖————作者:马军;

摘要:1935年10月19日,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主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按当时行政区划)的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说:“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

李伟光:从领导台湾反日农民运动到参与创建台盟组织————作者:钮荣森;

摘要:<正>李伟光,原名李应章,台盟华东总支部(台盟上海市委前身)首任主委,1897年10月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的一个中医家庭。正值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宝岛台湾,李伟光自小耳闻目睹日寇欺压百姓的暴行,心中植下反抗的种子。在台湾医学专科学校(现台大医学院)读书时,他大量接触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五四运动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对其影响很大。1921年,年轻的李伟光与台湾民运领袖蒋渭水一起筹建“台湾文化协会”,并...

我眼中的三本巴金传记————作者:翁长松;

摘要:<正>去年是巴金(1904-2005)先生诞辰120周年,今年是他逝世20周年,文学圈有许多纪念巴老的活动。这让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臧克家的经典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显然巴金属于“还活着”的人民作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学生时代的我就读过巴金《家》《春》《秋》《寒夜》等经典小说,并始终对巴金怀有一种崇拜和景仰感。在我的书房——“书友斋”的书架上除藏有多种巴金的作品外...

家乡土地改革琐忆————作者:沈鹏飞;

摘要:<正>我是无锡蠡湖边长大的人,亲历过本乡70多年前的土地改革运动。退休后我参与编写《滨湖渔史》(凤凰出版社2017年版),有一节讲述“土地改革时期的渔业”,在查阅资料,走访老农民、老渔民、老干部时,获知本地土地改革许多详情,值得回味。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载: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了全国总耕地的50%以上的土地,而占农户57...

记忆中的赤脚医生和农村合作医疗————作者:华强;

摘要:<正>赤脚医生和农村合作医疗早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知道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是怎么回事。半个世纪前,赤脚医生和农村合作医疗曾经风靡全国。那个年代,我在江苏省兴化县林潭公社朱舍大队当了3年多赤脚医生,见证了赤脚医生的诞生和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过程

王尽美、邓恩铭赴俄参会填写的《调查表》————作者:李家佳;

摘要:<正>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远东大会”),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此次会议正是于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之间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大会阐明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对远东各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制定当时的革命纲领给予了直接的帮助。王尽美、邓恩铭是党在山东地区所选派出席此次远东大会的代表。如...

毛泽东等电唁爱国老人马相伯家属————作者:殷之俊;

摘要:<正>近日,笔者在阅读朱维铮等著《马相伯传略》时,看到1939年11月10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二版刊载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电唁马相伯家属》一文:马相伯先生家属礼鉴:马相伯先生于本月四日遽归道山,老人星黯,薄海同悲,遗憾尚多,倭寇未殄,后死有责,誓复国仇,在天之灵,庶几稍慰。特电驰唁,敬乞节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庚据查,《毛泽东年谱》《朱德年谱》《彭德怀年谱》都没有记载这一唁电

征文启事————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为进一步发挥《世纪》杂志“积累史料、传承文化”的作用,2025年,本刊拟围绕以下重点选题向社会各界诚征优秀稿件,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征稿内容:1.抗战故事;2.红色记忆;3.改革开放;4.科技强国;5.脱贫攻坚;6.文化星空;7.经典回眸(含音乐、戏剧、绘画、书法);8.名师风范;9.体坛风云;10.城市建设;11.文明互鉴

上海与长征故事的早期传播————作者:朱少伟;

摘要:<正>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战胜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挫败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体现了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英雄业绩。这一伟大壮举最初见诸报刊和书籍,受到全球的关注,与上海有着密切关系。陈云在沪撰写长征书稿长征被西方学者称为“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和“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最早向世界宣传这一伟大壮举的是陈云

长征路上的上海人————作者:韩洪泉;

摘要:<正>9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正在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是为举世闻名的长征。90年前,中共中央正在召开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为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按今天的行政区划,长征途经中国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恰如一条红飘带挽结起数万里壮阔山河,又如一道文脉沁润了数十载沧桑岁月。在红军长征的途经地之中,并不包含上海市。但毋庸置疑的是,在长征历史演进、长征精神熔铸、长征文化积淀、长征...

蒋介石修改日记的背后隐秘————作者:马振犊;林建英;

摘要:<正>《蒋介石日记》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重要性与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在中外学者争先恐后发掘这一史料宝库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最早摘录利用《蒋介石日记》作为史料来记述蒋介石个人活动历史的,是他早年的秘书毛思诚。1927年至1939年间,毛思诚为给蒋介石编修《年谱》等个人传记资料,保存整理、收集抄录了一批蒋介石的日记、来往函电、家书公文等文献,后来著有《蒋公介石年谱初稿(1888-1926)》...

我的堂祖父陈宝骅————作者:陈杨;

摘要:<正>我的堂祖父陈宝骅,名祖与,字财夫,曾用名陈肖赐。我祖父兄弟共五人,陈宝骅排行第三。实际他应为家中老四,我父亲至今仍唤其作“四伯伯”,而只因我的曾祖父陈其大(元章)的次子陈祖典年轻时在中央航校学习飞行时遇机械故障,不幸遇难。陈宝骅的祖父陈延禑(容生公)和陈延祐(长生公,陈其业、陈其美的父亲,也是陈果夫、陈立夫的祖父)是亲兄弟,陈宝骅应算是陈果夫(祖焘)、陈立夫(祖燕)的堂弟

从赴苏留学到投身原子能事业————作者:闵耀中;黄金平;张鼎;董婧;

摘要:<正>口述前记:闵耀中,1935年9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加里宁有色金属和黄金学院冶金系。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江西七一三矿副矿长兼总工程师、核工业部江西矿冶局局长、核工业部矿冶局局长、核工业部干部司司长、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政工办公室主任、核工业总公司党组纪检组组长等职,是中共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本文采访时间为2022年11月15日。到苏联留学去我从小生长在上海...

上海精武会振兴国货汽水始末————作者:李晓荷;

摘要:<正>早在160多年前的上海,初来乍到还被唤作“荷兰水”的含气饮料,如何一步步开启国货汽水的新篇章?现在耳熟能详的可口可乐、北冰洋汽水又与发祥于上海虹口区的精武体育总会有着何种的联系呢?第一瓶国货汽水的诞生19世纪末,上海滩上涌现出了大量西式饮品,它们大多以标榜清洁卫生为主,且入乡随俗地将柠檬水、葡萄露等冠以解渴消暑、健脾开胃、润肺祛湿等功效,逐步敲开了中国市场。据《上海通志·工业卷》记载,上海早...

徐凌霄:“撰述界三杰”之一————作者:周利成;

摘要:<正>他出身名门,原籍江苏,长于山东,定居北京,京师大学堂土木工程系高材生,却改行做了报社记者;他在民国初期即为上海《时报》撰写“北京特约通信”,是我国早期的新闻记者,与黄远生、邵飘萍并称“撰述界三杰”;他曾为《大公报》《益世报》《申报》《中央日报》等30余种报刊撰稿,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撰稿5000余篇,为民国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宝贵史料。他就是30余年笔耕不辍的著名报人徐凌霄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世纪上海市文化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7979.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