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172/J
国际标准刊号:1002-8927
主办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查看戏曲艺术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岁月文学期刊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世纪上海市文化期刊

   《戏曲艺术》(季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

  《戏曲艺术》关注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发展方向,全面展示学院的各项科研成果,既能使外界更了解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也能为致力于戏曲研究的同仁们提供全面、丰富的资料来源,并保持它的学科性和通俗性和趣味性。

  《戏曲艺术》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戏曲艺术杂志栏目设置

  戏曲导谈、教育表论、戏曲文学、戏曲人物、剧坛巡礼、评论、学术文章、古典文学

  戏曲艺术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知网收录(中)全国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

  阅读推荐:中华戏曲

  《中华戏曲》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戏曲艺术最新期刊目录

投稿须知

摘要:<正>《戏曲艺术》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本刊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作者投稿敬请遵守本刊相关声明及要求,务必在来稿中标明以下相关内容:1.来稿字数在7000—12000之间为宜。2.来稿请提供200字左右中文摘要,3—5个关键词。3.来稿请提供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以及主要研究方向

“守”“创”之间:京剧“样板戏”唱腔音乐结构的革新————作者:王秀庭;

摘要:京剧“样板戏”音乐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其音乐结构的守正与创新发展。其“守正”主要是坚守住了传统京剧成套唱腔音乐结构,其“创新”主要是创造了唱腔音乐的新布局。京剧“样板戏”音乐主创人员遵循了京剧剧种音乐的特质,掌握了戏曲程式的延展规律,开创了板腔体音乐新体制。今天我们对“样板戏”音乐规律的创作经验总结,不仅关系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也对中国戏曲各剧种现代戏音乐的创作发展具有整套可学可用、可资借鉴的价...

清代杨柳青戏出年画图像流变研究————作者:祁百成;高红娜;

摘要:杨柳青戏出年画繁盛于清代,这一艺术形式反映着时代背景下,大众对于戏曲艺术的欣赏、审美等文化取向所产生的图像流变样态。清早期图像大多借鉴历史故事中的场景描绘,追求人物众多、构图饱满、背景拉近的视觉效果。清中期出现的杨柳青戏出年画更加注重再现戏曲舞台的演出场面,还原舞台上的人物扮相、动作、表情和道具布景陈设。清晚期,则更加注重舞台表演空间的简化处理,仅以演员身段表情的瞬间呈现舞台表演的艺术魅力。清末更...

王国维戏曲史学科意识萌生的内外动因————作者:黄静枫;

摘要:如果说西方戏剧观念促使王国维确立了一代文学之体的戏曲认知,消解了他投身戏曲研究的心理障碍,那么,日本汉学界先于国人的中国戏曲史纂尝试,则直接刺激他为戏曲著史,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笹川种郎的戏曲史述。王氏成为戏曲史学的“不祧之祖”(1)正与其“尊体”心理和日本汉学界著史环境密不可分。在将王氏戏曲史纂活动发生与日本汉学界的中国戏曲、文学史述建立关联后,不难发现《宋元戏曲史》中的某些...

“白素贞”戏曲扮相的经典生成与当代变迁————作者:王璇;王立君;

摘要:本文以“白素贞”戏曲造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经典扮相的生成机制及在当代的演变路径。文中首先剖析了戏曲衣箱制中“白素贞”扮相的建构逻辑,阐明其植根于多元社会语境对理想女性形象的视觉表达,并历经时间积淀,形成了程式化的穿戴规制。鉴于审美观念的时代变迁,戏曲角色造型面临现代化转型的需求。通过粤剧与扬剧《白蛇传·情》中“白素贞”扮相的案例分析,本文阐述了去程式化与新程式策略在戏曲人物造型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

戏曲行当扮相之符——雉翎考索及美学析义————作者:于睿;潘健华;

摘要:雉翎直接取材自生活,由雉鸡的二根尾羽直接制成,是戏曲装扮中较为典型的扮相符号。雉翎本是生活装扮中表示英勇的武将配饰,早在先秦时就进入演出装扮体系,随着戏曲装扮的形成与发展,逐渐成为戏曲装扮中较为特殊的装扮符号。雉翎除了具备装饰功能之外,还借用戏曲表演的翎子功,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赋予和强化了雉翎的表演功能。雉翎一方面是直接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凝练,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美学“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哲思。其演...

盂县文子祠戏台题记韵语新论————作者:曹广华;

摘要:盂县藏山文子祠戏台题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特殊性,其韵语与常规著录内容一起构成了信息最为全面丰富的戏台题记,其书写从内容到形式均充满了浓郁的民间趣味。按照以歌颂唐明皇习语为中心,将对联按照由内向外依次左右对读,能够恢复书写者的意图。结合外围文献解读,证明文子祠戏台题记韵语本身并非祭祀戏神唐明皇的祭文。但对认识民间艺人关于唐代的知识世界具有重要价值:艺人们以传说立基,以戏曲为中介,与正史绝缘,构建了...

晚明曲家顾懋宏新考————作者:廖智敏;

摘要:明代昆腔曲家、传奇作家顾懋宏之生平未经确考。殷燕子《晚明曲家顾允默、顾允焘与昆山曲家群落之关系——以新发现〈雍里顾氏族谱〉为中心的考察》一文提供了一些新材料,但其中不少论断还有待进一步推敲。通过更全面地考察顾氏本人及其时人文献,可考出顾懋宏避仇入楚在万历十年;其《椒觞记》创作于万历十六至二十年之间;《椒觞记》乃融合其自身经历写就;他应当隶属于梁辰鱼一派,而非魏良辅一派。只有厘清这些关键史实,才能正...

狮吼剧团发展历程与创新突围模式研究————作者:徐芳芳;

摘要:豫剧剧作家、革新家樊粹庭开风气之先,于1934年在河南开封创办豫声剧院,后更名为狮吼剧团。狮吼剧团作为河南戏曲界最古老的院团,长期为私营团运营模式,历经风雨,历久弥新。该剧团团风、精神、管理都有着过人之处。站在豫剧发展史角度,本文从三个维度回溯剧团从创始至今90年的发展史,理清剧团发展历史分期,阐述樊粹庭办团理念,提炼剧团承载的主要功能,归纳剧团管理的经验与教训,以期为当下剧团尤其是民营团的发展提...

经典的回流:外国戏剧的戏曲改编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作者:陈书盈;

摘要:新时期以来,以戏曲形式改编和演出的外国戏剧日益增多,在海外的演出也愈发频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戏曲走向世界舞台。从传播途径来看,主要包括官方访问演出、民间交流和商业演出、参与国际戏剧节等,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数字媒介也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在传播策略上,中国戏剧家选择西方经典戏剧作为桥梁和载体,借助其作为文化资本的美誉度与影响力,促进戏曲改编作品在全球的广泛流通;外国戏剧的戏曲改编在海外的接受效果普遍...

戏曲舞蹈的视觉呈现与审美接受——以1930年梅兰芳访美演出为中心————作者:李茂婷;

摘要:戏曲作为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在梅兰芳访美过程中,其感官接受发生偏移,对话焦点以视觉呈现为主,戏曲舞蹈构成双方讨论的核心之一。访美团队在宣传资料撰写、观演空间布置、剧目选择和编排等方面均突出更易被接受的舞蹈身段,展现戏曲的古典性与纯粹性。对美国观众而言,要深刻理解戏曲舞蹈的程式化“规矩”并不容易,然从艺术及美学角度观之,这种以形传神、以虚济实的表演方式,是灵动且真实的。因此,他们积极调取个体、社会或...

清代宫廷演出戏曲剧目量化分析(1821—1911)————作者:柯尊斌;

摘要:清代道光元年至宣统三年宫廷演出戏曲剧目共2055个,演出总量为26693个,其中演剧高峰年为光绪十九年,演剧量900个,而一些演剧低谷年份演剧量不足100个,年度变化波动较大。光绪朝为清末宫廷演剧高峰期,年均演剧量629个,同治朝为最低谷阶段,年均演剧量208个,阶段性波动明显。宫廷演剧的高涨与跌落主要受统治者个人喜好主导,同时也受到政治局势变化、统治阶级内部偶然事件以及戏曲史发展演进等因素的综合...

论京剧《五龙祚》的艺术特色及其传播启示————作者:郑少华;

摘要: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白兔记》可谓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之作。民国时期,以尚小云为主导创作的京剧《五龙祚》上演,然而该剧仅仅流传了20年便销声匿迹。经典名作加京剧名家,这种看似必然成功的模式最终却没能使这部《五龙祚》成为尚派代表作,是何缘故?通过分析该剧的创作特色及其时代背景,本文认为,“名剧+名家”的创作模式虽然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但也因演出时长和牵涉名角众多导致实际演出困难,同时随着尚小云个人风...

貌异神离:改良京剧《新茶花》与法国小说《茶花女》————作者:穆杨;

摘要:改良京剧《二十世纪新茶花》不是改编自法国小说《茶花女》,而是新舞台利用当时社会上“茶花”二字的热度,另外创编的一部具有独立艺术个性的新作品。比起同时期的话剧《茶花女》,京剧《新茶花》票房收入更高、更受观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新茶花》在舞台美术上更能吸引时代观众的观演欲望,在社会效应上更能贴合时代观众的精神需求。尽管《新茶花》中的主要人物,属于抽象的道德化身,可信度不高,但它对中国京剧史而言,仍是有...

“戏曲学建构与当代戏曲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作者:李菁;

摘要:<正>2024年11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戏曲学院发起并联合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戏曲学建构与当代戏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顺利举行,来自7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文化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戏曲学建构及当代戏曲发展进行深入研讨,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会议上,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李必友致开幕辞,他指出,这次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化戏曲研究,促进戏曲艺术...

数字思维与曲谱研究范式革新————作者:钟钰婷;陆泉宇;

摘要:曲律乃曲学研究的难题,明清曲谱可谓是窥探其奥秘的重要参考对象之一。利用大数据条件,借鉴诗律、词律研究的成果,可实现曲谱的数字化建设及研究。通过全样本的数据分析,不仅有利于明晰曲家观念中“换头”“又一体”等概念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同时可利用曲谱解决曲律的相关问题,也为填词制曲提供经过互校的曲牌曲格,并为未来深入探究中国韵文学的演化与规律打下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底本选取、用字规范等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上海伶界联合会与沪上伶界之改良————作者:艾立中;

摘要:上海伶界联合会是民国最早成立的新型戏曲同业组织,是上海戏曲艺人(主要是京剧)最重要的职业团体。上海伶界联合会在上海这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中诞生并成长,不仅为艺人提供了必要的福利,调解了演剧纠纷,还在戏曲改良方面积极行动,比如革除了沪上伶界的诸多弊习,维护了艺人的尊严,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改良,并创办了《梨园公报》来探讨改良的理论与实践,这些方面均走在了国内戏曲同业组织的前列

“数智”时代昆曲艺术数字化传承与发展新探————作者:祝明杰;

摘要:随着近些年以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传统艺术都开始在“数字+”“AI+”的赋能下出现了崭新的呈现形式,同时也开启了“数字化传承”的新路径。文章聚焦于昆曲艺术,尤其是昆曲身段表演在当前数字时代下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在思考当前昆曲艺术传承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动作捕捉等数字化影像技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路径、形式与机制,尝试发掘昆曲艺术数字化传承与发展...

上海图书馆藏《传奇汇考标目》“别本”考述——兼论蔡寄甫、邵茗生等人的增订————作者:王文君;

摘要:新见上海图书馆藏《传奇汇考标目》“别本”是合众图书馆依吴县潘氏传钞本过录的,据合众图书馆藏书目录、档案以及钞本中的“弼注”可知其底本为潘景郑藏本,潘景郑则传钞自邵茗生增订本。该本中的五则跋语内容丰富,既完整地展现了蔡寄甫抄录、增订“别本”的经过,又说明了邵茗生如何在蔡寄甫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增订。邵茗生跋语所指出的其曾作《现存杂剧传奇版本记》等信息还解决了戏曲研究史上的问题。该本不仅有重要的戏曲文献...

中国国际图书馆与中国戏曲的跨文化实践————作者:陈均;

摘要:在1930—1950年代,中国国际图书馆是欧洲的“中国窗口”。于中国戏曲而言,中国国际图书馆进行了丰富的跨文化实践。梅兰芳游欧期间曾经到访此地,程砚秋曾通过中国国际图书馆筹划巴黎演出。中国国际图书馆创办的《东西文化》《中国画报》以英、法、德三种文字刊载了一批戏曲研究文章,并介绍梅兰芳、程砚秋等名伶及中国戏曲的知识与动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一机构及其文化历程与贡献迄今尚少有人知晓...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戏曲艺术戏曲文化核心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7970.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