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物》考古期刊发表,创刊于1984年,是由四川省文物局主办的西南唯一的文物考古大型专业杂志。
《四川文物》自创刊以来,坚持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兼顾的办刊宗旨,积极宣传党的文物法和文物相关政策,交流信息和研究成果,传播文物知识,提高读者对文物的鉴赏水平,热忱为广大读者服务。
四川文物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与探索、调查与发掘、考古简报、文物鉴赏、文保单位、文博论坛、文保技术、文物研究
四川文物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四川文物杂志社简介
1、四川文物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四川文物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阅读推荐:文物
《文物》为文物和考古专业学术性资料性刊物。反映国内文物考古的重大成果,刊载有关文物考古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介绍和研究我国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主要栏目: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古代建筑、青铜集粹、古工作者、历史研究及教学人员。
四川文物最新期刊目录
浅谈植物考古大遗存研究中的统计方法————作者:郭林;张博;殷宇鹏;
摘要:近20年国内植物考古领域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越来越多的统计方法被引入到研究中,为研究作物加工过程、植物利用时空分布、农业风险策略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帮助。简单统计方法在当前国内植物大遗存定量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中的标准化方法、相对指标方法在探讨农作物结构、作物加工模式、农业风险管理策略等一系列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分类与降维方法能够简明、准确地呈现庞大的考古数据集,并且能将更多...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七号坑发掘简报————作者:黎海超 ;冉宏林 ;雷雨;
摘要: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完成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七号坑(K7)的发掘。七号坑平面近长方形,面积约12平方米。坑内堆积主要包括填土层和器物层,坑底有较薄灰烬层。据阶段性统计,七号坑出土铜、金、铁、玉、石、骨等各类质地的器物及象牙、海贝等共4378件(组),其中以铜器最为丰富。出土器物以小型器物及残件为主,罕见大型器物,或经有意拣选。七号...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至八号坑发现的丝绸残留物————作者:雷雨 ;冉宏林 ;许丹阳 ;王瑞 ;吴长元 ;傅悦 ;吴宗丽 ;赵昊 ;曹大志 ;蔡宁 ;李楠 ;于孟洲 ;李玉牛 ;黎海超 ;马永超 ;刘佳辉 ;杨镇 ;郑璐璐 ;郭建波 ;蔡秋彤 ;郑芦 ;肖庆 ;王冲 ;谢振斌 ;周旸 ;朱莉萍 ;马勤松 ;余健 ;郭汉中 ;张跃芬 ;杨海亮 ;郑海玲 ;楼航兵 ;郑海英 ;刘静轩 ;樊斌 ;任俊锋 ;张宝瑞 ;刘建成 ;钟秉章 ;亓丽丽 ;贺斌 ;曹代武 ;胡雪梅 ;马德坤 ;江聪;
摘要: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至八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人头像等55件器物表面有多处丝绸残留,初步判断均为平纹组织,其中还包括平纹斜编技法。该发现填补了殷商时期巴蜀地区丝绸考古的空白,揭示了三星堆文化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概况和丝绸纺织技术,为深入研究和阐释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宝贵、详实的丝绸考古资料。三星堆遗址是目前发现商及以前丝绸残留最多的遗址之一,呈现面积大、点位多、种类丰富的特点
四川武胜县石梯坎宋代石室墓发掘简报————作者:高寒 ;周科华 ;李晓玺;
摘要:2016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华封镇石梯坎村清理了3座宋代石室墓,其中M2、M3为同穴异室合葬墓,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铜器等一批遗物,推断墓葬年代在南宋早期晚段。这些墓葬规模较大,内部雕刻丰富精美,内容包括仿木结构建筑、家具陈设、四神瑞兽、植物花卉、富贵吉祥楹联等,墓葬形制特征、雕刻题材与四川其他地区的宋代石室墓有一定关联。墓主人可能为品级较低的官员或地方富裕阶层...
试论凤阳乔涧子二号墓的年代————作者:李凤翔;路国权;
摘要:凤阳乔涧子二号墓是继蚌埠双墩一号墓(钟离君柏墓)、凤阳卞庄一号墓(钟离君柏之季子康墓)之后发现的又一处钟离国贵族墓,为研究钟离国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材料。发掘简报将该墓年代定在春秋晚期,稍有不妥。与周围地区同类器物的形制特征相比,该墓随葬品时代较早,绝对年代约为前680—前600年,即刘彬徽《楚系青铜器研究》和路国权《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东周七期分期体系中的第二期,而非第四期春秋晚期。同时,该墓所...
试论徐州地区出土的西汉原始瓷————作者:周昕语;
摘要:徐州地区是西汉时期北方地区出土原始瓷最早、最为集中的地点之一。徐州地区所出原始瓷的发展序列较为稳定,根据器型与组合的演变,可分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共三期。作为一类特殊商品,徐州地区原始瓷的组合、多寡与墓葬规格、墓主等级无直接关联,具备一定财富的人群即可用于随葬。同时,其往往与泥质仿铜陶礼器共存,构成了徐州西汉墓有别于周边地区的特殊面貌。这种现象表明,西汉时期徐州地区在受王朝核心...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袁家院地点居住遗存发掘简报————作者:冉宏林 ;邓皓凡 ;徐诗雨 ;王敏;
摘要:2019年10月22日至2023年11月3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三星堆博物馆对三星堆遗址南中部的三星堆一、二号坑所在的袁家院地点开展了系统考古发掘与配套考古勘探,除了确认袁家院祭祀区以及6座新的祭祀坑之外,还发现丰富的先秦时期居住遗存,年代从距今约3800年延续至殷墟四期。本次发掘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鱼凫三期遗存,由此确认三星堆遗址在此阶段作为成都平原中心遗址的重要地位。借由这些丰富的居...
《四川文物》征稿启事
摘要:<正>《四川文物》(双月刊)是四川省文物局主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四川文物》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知识性和资料性兼顾的办刊宗旨。自1984年创刊以来,已出版238期,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四川文物》现有“调查与发掘”“探索与研究”“文化遗产”“多学科研究”“文博论坛”“古蜀文明”“川渝...
莒侯少子簋与莒国灭亡问题新探————作者:鄢国盛;
摘要:关于莒国的灭亡,蒙文通曾考证其在战国中期为齐所灭,学者多不采信,仍坚持《史记》战国早期楚简王灭莒之说。莒侯少子簋是现存少有的几件莒国铜器,无论器形还是铭文字体、内容皆与陈侯午簋相似,时代当属战国中期。“莒侯”之称是东夷莒君僭用中原诸侯的称号。战国早期莒是小国,依附于晋、越两国,长期与齐对抗以求自存,随着晋、越对齐作战取得关键性胜利,三晋向周天子邀功列为诸侯(前403年),莒才效仿三晋僭号称侯。此后...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北城墙青关山地点2014年度发掘简报————作者:许丹阳 ;冉宏林 ;王瑞 ;徐诗雨;
摘要: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6月1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星堆博物馆对三星堆遗址青关山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先秦时期城墙1段、灰坑19座、器物坑13座、房址3座、灰沟或沟槽46条、柱洞62个、墓葬3座、卵石堆积和红烧土堆积各1处。确认城墙的始建年代上限不早于距今约3800—3700年,不晚于中商早期,且在商代晚期进行过补筑。城墙夯土可分为多个斜向单元,与月亮湾城墙、戴家梁城墙(中段...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青关山地点大凹沟2015年度发掘简报————作者:邓皓凡 ;冉宏林 ;王敏 ;徐诗雨;
摘要:2014年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勘探确认青关山土台北部的城墙和南部的大型建筑区之间存在一条类沟状遗迹——大凹沟。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星堆博物馆第二次对大凹沟进行发掘。发掘确认大凹沟内的先秦时期遗存可分为四期7段,年代从二里头四期延续至西周中期。大凹沟的填充堆积可分为三个阶段:二里头四期至殷墟二期的与F1、H105相关的高等级人群使用堆积;殷墟三期至西周...
成都市金沙遗址“城乡一体化5号A”地点商周时期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作者:田剑波 ;杨弢 ;刘骏 ;王林;
摘要:2006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金沙遗址“城乡一体化5号A”地点发掘了一处商周遗址,该地点发现了一组共四座大型建筑基址。根据出土器物等推测建筑基址的年代为商代晚期,该地点与临近的“朗寓”“三和花园”等地点的建筑基址形制和规模相当,应属同一大型建筑群。该建筑群的形制与中原地区商代大型单体建筑等近似,其性质可能为宫殿类建筑。该建筑基址的发掘,为探索金沙遗址的城市布局提供了新的资料
成都市金沙遗址“朗寓”地点商周时期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作者:熊谯乔 ;王林 ;侯晓宁;
摘要: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为配合房地产项目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沙遗址“朗寓”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商周时期大型建筑基址4座、小型建筑基址4座、灰坑35个、窑址4座、土坑墓3座、沟1条,出土了大量陶器、少量铜器和石器等遗物。“朗寓”地点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为探讨金沙遗址大型建筑群的性质、形态、布局、礼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对研究金沙遗址聚落结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价值
郑州商城C8G15夯土基址复原献疑——兼论早中商时期大型夯土基址的一般特征————作者:李金鑫;
摘要:郑州商城C8G15的发掘者对该夯土基址各单位的属性判断有所偏差,导致建筑复原结果有误。通过总结早中商时期大型夯土基址在夯土结构、柱网结构、墙体结构、回廊宽度与比例等方面的一般特征,重新判定C8G15各单位的属性。夯土的属性为基槽夯土而非台基夯土,柱础槽的属性为檐柱而非墙柱,“擎檐柱”的属性为版筑桩坑。其复原形制应为中间木骨泥墙,前后檐墙外有檐柱回廊,两侧山墙无檐柱回廊,屋顶为两面坡式的大型宫殿建筑...
汉代胡人驯狮铜饰的题材与流通————作者:苏奎;
摘要:胡人驯狮铜饰可能为西汉晚期长安城工匠所铸漆器配件——鋬手,且很可能出自中央工官之手。题材由来自西域的狮子和狮奴组合而成,其中狮子的形象写实性较强,并不存在虎化和汉化,是迄今汉地发现年代较早的写实性圆雕狮子艺术。这类器物因饱含西域文化因素而备受长安城权贵阶层喜爱,并向下扩散到了普通民众当中。同时,由其装配的漆器还流通到了河南和江苏等地权贵阶层,使得写实性狮子艺术和胡人驯狮题材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仅部分...
“水银阴精”镜试析————作者:代丽鹃;
摘要:八卦镜中有一类“水银阴精”镜,具有较为固定的句式、内容和表现形式。唐代后期至五代流行早期形式,出现背景与道教和古镜灵异的观念关系密切,设计借鉴汉晋铜镜。北宋末期至南宋流行晚期形式,把水银阴精铭文和晚唐铜镜重圈布局相结合,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现,流行区域和产地以四川为主。晚唐“水银阴精”镜在宋代仍有流传,而宋代晚期形式的产品也流传到元明时期,通过参与各种生活场景获得了多重意义
三星堆祭祀区考古遗址现场保护理念与方法————作者:赵凡;李思凡;王冲;谢振斌;冉宏林;雷雨;
摘要: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过程中,为真实、完整地保存揭露遗迹原状,开展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古遗址现场保护工作,保护理念依次为“目标—方法—研究—技术”四个层面,即阶段保护与长期保存相延续、环境调控与病害干预相协同、监测结果与保护实践相联系以及保护效果与考古需求相结合。保护方法主要包括赋存环境调控、病害进程干预、前期勘察研究等,达到了减缓病害发育速度与减弱病害发育程度、及时控制结构性病害发展进程、科学指导...
《四川文物》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随州叶家山M111出土大保虘钺笺识————作者:叶先闯;
摘要:随州叶家山M111曾侯墓出土一件大(太)保虘钺,铭文虽仅有一人名,但仍具不小史料价值。简报倾向于将“大保”解释为官职名,其实作族氏名更合适。大保虘钺或可与早期虘簋、虘爵作人名系联,从铭文可知,大保虘之父辛很有可能为伯宪、伯龢、燕侯旨所称“父辛”,但召伯父辛并非召公奭。虘、宪存在名、字相关性,大保虘或即伯宪,为召公奭之孙,因其早期追随召公在经略东土、南土方面立下军功,日后成为继领召公奭东土封邑并胙土...
故宫博物院藏观音捧杯图壁画的再修复————作者:马艺蓉;李广华;周倩;巨建伟;马菲;张锟;张蕊;雷勇;
摘要:观音捧杯图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寺观揭取壁画,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发生断裂、变形、褪变色、颜料粉化、脱落等严重病害。故宫博物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馆院合作形式对其进行保护修复,项目组针对病害类型和泥质地仗的制作工艺特点,在壁画再修复过程中选择具有可兼容性的同类材料实施壁画的拼接与补全;借助软木板制作的过渡层,可以缓冲蜂窝铝板这类金属支撑体与泥质地仗之间的材料差异性,同时为壁画提供再修复时的可逆性保障...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外国文学》
- 省级中国编辑
- 北大核心《汉语学习》
- 省级疯狂阅读最美文
- 国家级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 省级简牍学研究
- 省级《福建艺术》
- 北大核心《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报道
- 国家级长篇小说选刊杂志
- 省级《黑龙江史志》
- 省级流行歌曲(艺考)杂志
- 国家级杂技与魔术
- 省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大众文艺(浪漫)
- 省级艺术评鉴
- 省级创作
- 省级历史文献
- 省级幸福
- 北大核心《东疆学刊》
- 省级国画家
- 北大核心《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周末画报
- 国家级艺术市场
- 国家级《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 国家级世界汉学
- 省级故事大王
- 北大核心中国文化研究
- 北大核心《新闻爱好者》文学期刊
- 省级躬耕(天下豫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