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61-1274/G0
国际标准刊号:1007-7901
主办单位: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
主管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上一本期杂志:图书馆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童话世界省级文化期刊

   《华夏文化》陕西省文化期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主办的雅俗共赏的学术文化刊物,稿件请勿超过3000字,欢迎2000字左右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稿件。

  《华夏文化》发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评、研究和学术讯息及美术画稿、优秀摄影作品均是本刊所需稿件,发表有酬。

  华夏文化杂志栏目设置

  文化评论、历史文化、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民俗文化、文化百花园、读书札记、学术信息

  华夏文化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华夏文化杂志社简介

  文稿格式要求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阅读推荐:华章

  《华章》杂志编辑部,原:《华章.教学探索》创刊于1999年,是一本学术性研究刊物,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坚持理论与实际、工作指导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大胆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融现实性与理论性于一体;以荟萃科研成果、反映理论动态、服务指导实践为主旨。

  华夏文化最新期刊目录

新出唐《邓弘仁墓志》文献价值考论————作者:孙晨晨;

摘要:<正>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新入藏唐《邓弘仁墓志》一方,墓志原出土于西安市南郊,全称《唐故使持节庐州诸军事庐州刺史上护军邓府君墓志铭》。志石坚石平整,呈青灰色,四册刻画缠枝纹,宽五十厘米,高五十厘米,厚十厘米。志主出身于南朝军事世家,身经隋大业至唐高宗仪凤朝,娶河东薛献之女。受“玄武门政变”的影响,贞观朝仕途蹭蹬,晚年方任庐州刺史。志文可补《隋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唐刺史考全编》等载籍...

《张迁碑》的三个清朝拓本————作者:范猛;

摘要:<正>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藏《张迁碑》拓本三种,分别为清初和清末拓本。《张迁碑》,又名《张迁表颂》,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隶书名碑,佚名书丹,孙兴刻石。额题“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篆书12字,碑阳正文15行,行42字。该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现收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一、文献著录《张迁碑》自东汉刻立,至宋代时已不知所踪,不见于欧阳修、赵明诚、洪适等金...

王建常著述及版本考略————作者:蔺晨;

摘要:<正>王建常是明清之际关中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以明末遗民自居,守礼抗节,自甘淡泊,锐意圣学。在治学上主张为学必先立志,主要继承了程朱一脉的主张。王建常认为气能生物、凝气聚生物,发挥了程朱一脉的理本论思想,认同张子的“心统性情”说,认为心与命、性、理为一,毕生实践主敬、养气、格物、致知、省察、慎独、静坐、灭欲、诚意等一系列保养心性以成就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视佛、道、阳明之学等为异端并对其进行了不遗...

孟子君主用人思想的两个方面————作者:柴永昌;

摘要:<正>在战国时期诸侯国合纵连横、激烈竞争的历史大背景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对君主为何要重视用人,以及怎样用人等问题所作的理论阐释,是其王道仁政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孟子对君主用人之道的论述虽然不多,但在以下两个方面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先秦诸子普遍重视君主用人问题,选贤任能是君主的重要职责,这是先秦诸子国家治理思想的重要共识,孟子也不例外。孟子提出“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契合性探析————作者:全召军;

摘要:<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分别产生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想的本质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不断积累和发展而凝练出的文化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

《黄庭经》的身神炼养思想及其与内丹学的关联————作者:吴泽林;

摘要:<正>身神炼养是《黄庭经》最具特色的思想。本文主要从《黄庭经》身神观念的来源、存思修炼术的具体内容及其与内丹学的关联三个方面,分析《黄庭经》身神炼养思想的形成脉络,并解读其内容结构与内丹学的关联。一、身神观念的由来与发展身神,在道教看来即身中有神,最早对其进行叙述的是《太平经》:“为善亦神自知之,恶亦神自知之。非为他神,乃身中神也。”(王明:《太平经合校》,上中华书局,2014年,第11页)道教认...

浅谈明代道教正一道斋醮科仪的兴盛————作者:廖勇;郑贝贝;胡胜;

摘要:<正>明朝建国后道教成为朝廷确定的官方宗教,斋醮在明代是国家祭祀大典之一,帝王事醮次数众多且规模弘大,民间建斋设醮普遍化,斋醮渗透到明代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等方面。明代斋醮兴盛与道教在社会政治上的作用、统治者及民众自身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一、引言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是国内已发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正一道原祖庭遗址,并入选为“全国十大考...

探索道家伦理的新时代价值——《道教伦理:传统形态与当代新诠》评介————作者:陶英豪;刘康乐;

摘要:<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陈霞研究员的新作《道教伦理:传统形态与当代新诠》是一部阐释道教传统伦理思想和时代意义的学术专著,该书于2023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当下学界围绕道家伦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不仅娓娓道来了道家的道德哲学及其演化为宗教的跨越,考察了劝善书在各个朝代的演化及带来的思潮,更将道教生态社会观与当下事实结合起来用道家智慧解释生态和政治问题,观点新颖,特色鲜明,特意推荐...

王通君子人格观研究————作者:李聪;

摘要:<正>学界对王通的王道思想、心性论思想研究较多,但从心性论角度对王通的君子观研究较少。《文中子》的君子人格观首要原则是以道德为规定,并通过“诫”与“思”等方式调节“人心”与“道心”,并以“心”的无迹化转向通达“至德要道”的最高境界。《文中子》的君子人格观念不仅是王通对君子个体的界定,而且还是时人家国治乱的标尺,也是隋末社会变革的缩影。一、君子人格的内在界定道德是衡量君子人格的首要标准与规定,也是君...

论汉隋儒学“意志之天”的演变——以董仲舒、王通为考察中心————作者:韩开源;

摘要:<正>学术界关于汉唐儒学“天论”的研究中,大多数成果关注到了汉唐儒学的基本特征和地位。张茂泽认为汉唐儒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神学化”,处于“宇宙论向本体论转变、天命论向道体论艰难转变的历史阶段”(张茂泽:《汉唐儒学的思想史地位》,载《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八辑)。处于汉唐之间的隋代,结束了汉末以来的分裂局面,从经济、社会、思想等多个层面重建了“大一统”。因此,在研究汉唐儒学时不能被忽视对隋代儒学的研究。...

周敦颐君子观探析——以《爱莲说》为考察中心————作者:任凤岐;

摘要:<正>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后人将其与张载、程颐、程颢、邵雍并称为“北宋五子”,因其在理学的开创性贡献而被后世尊崇为理学宗师。周敦颐晚年定居在庐山,建书堂于庐山脚下,书堂名曰“濂溪”,被后人尊称为“濂溪先生”。本文以周敦颐的文学作品《爱莲说》为切入点,探析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以及他对于儒、释、道三教的态度。可以说,周敦颐在某种程度上开辟了儒学新的发展路...

论金履祥对朱熹“三纲领”思想的阐发————作者:李昊凡;

摘要:<正>宋元之际是朱子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蒙宋之间的战争加剧了南宋的社会政治危机,伪理学的损害以及陆学的挑战都使得朱子学受到冲击。金履祥作为朱学嫡传,试图通过对朱著作疏来肃清世人的误读并回应陆学的挑战。金履祥认为“明德”是学者修养的依据与目标,肯定礼法在“亲民”中的作用,注重从“分殊之理”去理解“至善”。金履祥对朱熹“三纲领”思想的阐发为南宋之后朱学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两者“三...

准确理解《荀子》中“礼义”一词————作者:谈旭;

摘要:<正>“礼”“义”都是荀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在《荀子》一书中,“礼”“义”不光单独出现的次数很多,也频繁以“礼义”的面目出现(共114次)。如何理解“礼义”就成了在阅读《荀子》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即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在着手解读“礼义”之前,作为基础,有必要先厘清“礼”“义”各自的独立意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东学西渐:张载《正蒙》在俄译介与研究————作者:王建龙;

摘要:<正>与十八世纪便对“四书”进行译介不同,俄罗斯汉学界对宋代新儒学的关注较晚。且在宋代新儒学中,俄罗斯汉学界对周敦颐、朱熹和王阳明及其著作进行翻译和研究的较多,如: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翻译的《太极图说》、马丁诺夫(А.С.Мартынов)的《朱熹的心灵哲学》、科布泽夫(А.И.Кобзев)的《王阳明及其〈传习录〉》等,对张载及其作品的关注度明显不足。据笔者考证,在俄罗斯,本世纪初之...

与山缔生死盟:徐霞客的游与思————作者:夏绍熙;

摘要:<正>在中国现代学术的话语体系中,我们常把徐霞客作为一名科学家来看待,具体说是中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地理学家或地学家(如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和卢嘉锡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都是这样定位的)。当然,徐霞客的主要著作《徐霞客游记》的内容十分广泛,举凡山脉、河流、岩石、土质、气象、动物、植物、物产、交通、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城镇、村庄、语言、风俗习惯等都为其所关注和记录,其中有许多内容和现代...

从傅斯年恐高说到早期考古人的恐惧————作者:李小东;

摘要:<正>作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首任所长,傅斯年毫无疑问是中国考古学诞生初期的重要领导人。1927年,傅斯年呼吁:“我们要实地搜罗材料,到民众中寻方言,到古文化的遗址去发掘,到各种的人间社会去采风问俗,建设许多的新学问!”次年,傅斯年又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强调必须“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可以说,追求“动手动脚”,强调通过田野发掘解决学术问题,已经成为傅斯年、史语所乃至中国考古学...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202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听...

何仙姑法器荷花简论————作者:周甲辰;

摘要:<正>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她大约在明朝时才正式进入八仙序列,时间为最晚。她在民间的影响力却比较大,称得上是八仙乃至整个道教散仙中知名度较高的一位。关于何仙姑的籍贯、出身与生平事迹等,各地传说不一,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论。而从其所持法器入手进行分析,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某些启发与参考。(一)在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中,八仙不仅形态与性情各异,而且每个人都有独门法器:吕洞宾有宝剑,铁拐李有葫芦,汉钟离有扇子...

中国画《山水迢迢》————作者:党文倩;

摘要:<正>~

插画海报《古都西安的旧时光》————作者:陈华;

摘要:<正>~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华夏文化陕西省文化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779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