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研究》省级期刊征稿,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由河南大学主管和主办、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外文研究》于2013年正式创刊,刊发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外语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成果。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外文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外语教育教学研究
外文研究杂志荣誉
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外文研究杂志社简介
1.外文研究题名: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够概括出文章要旨,必要时可加上副题名。一般不超过18个汉字,同时附有相对应的英文题名。
2.外文研究作者署名:署真名。
3.外文研究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所在省、市(县)、邮政编码,用括号括住,单位与省、市(县)名之间用“,”隔开;如系多位作者,又不属于同一单位,则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处分别用阿拉伯数字“1、2、3……”标上序号(同一单位为一个序号),并在下边括号中作者单位前作对应标示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
阅读推荐: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文化史杂志,旨在宏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精神方面的素质教育。刊登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及文化史等方面的文章。
外文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论古越文化隐喻系统跨文化建构:以《国语》为中心————作者:王敏;
摘要:本文以《国语》为中心,探索古越文化隐喻系统跨文化建构规律。三部典籍的译者对源自《国语》的古越文化隐喻系统的跨文化建构实质是再语境化操作,以直译为主要翻译策略,以注释和导言为辅助手段,以实现隐喻文化内涵认知通达为目标。古越文化隐喻系统的独特内涵表现为“华夷一体”的古越文化情景语境、“经世致用”的中华史学话语语境、“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认知语境。直译隐喻策略对越文化对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建议《国语》译...
中国科技典籍的海外传播——以《山海经》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为例————作者:胡方;徐英;
摘要:近年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典籍翻译工作空前发展,译本得到极大丰富,但在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传播中,科技典籍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研究相对滞后。鉴于此,本文通过WorldCat数据库收集科技典籍《山海经》英译本的全球馆藏信息,对其海外传播效果展开分析。同时借助语料库工具,分析海外读者评论的搭配词网络、关键词和情感态度。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科技典籍英译的特点出发,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传播和接受...
《外文研究》征稿征订启事
摘要:<正>《外文研究》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南大学主管和主办、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外文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本刊设有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翻译研究、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跨学科研究以及书刊评述等栏目。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本刊按照国际学术通行做法,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故作者姓名、单位、学历、职称、职务和通信地址等请另页写明。本刊力求高效处理稿件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跨民族研究:美国本土裔文学批评理论的张力与流变————作者:陈靓;
摘要:当代美国本土裔文学深受美国本土裔口述传统影响,其文本承载和传递了独特的族裔特质和认识理念。同时,在全球化流散的语境下也呈现出多元的包容特质。就美国本土裔文学批评话语和理论建构而言,需基于本土裔文化中的部落意识、地域特点、语言特色和身份观等因素,采用契合本土裔视角和文化模式的批评角度来分析作品中的族裔性,关注其在全球语境下的批评空间拓展。本文将主要从美国本土裔文学批评的两大流派(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19世纪俄国小说中的火车站时空体——以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为例————作者:王晓婷;
摘要:火车站作为一个汇聚人间百态的微缩社会,为作家提供了观察社会的直接窗口。文学中的火车站不仅是极具特色的空间意象,还具有鲜明的时间特征,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为火车站时空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19世纪俄国小说中,火车站得到了丰富多样的呈现,它是人物相逢的机会场、情感纠葛的演绎场、命运走向的暗示场,其时空特征的融合对于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旨内涵起到了重要作用
英国文学中的共享愉悦与共同体形塑————作者:殷企平;
摘要:以共享愉悦为契机,谱写共同体华章,这是18世纪以降英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传统。这一传统中有沙夫茨伯里和沃斯通克拉夫特播下的“共情”种子,更有华兹华斯等数代优秀文学家的不懈努力。在他们的笔下,共享愉悦是共同体愿景的一块重要拼图。虽然早在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那里,共享愉悦学说的种子就已埋下,但若少了本文所探讨的文学家们,这种子恐怕很难生根发芽,更长不成参天大树
亨利·詹姆斯《使节》的反写与拓展:辛西娅·奥兹克小说《异物》的旅行叙事与犹太性————作者:田俊武;
摘要:辛西娅·奥兹克的长篇小说《异物》因被认为是对亨利·詹姆斯《使节》旅欧叙事和“国际主题”的单纯反写而受到学界忽视。事实上,尽管两部小说都再现了主人公奉命出使巴黎并挽救那些自我放逐者的故事,但两部小说的主题和叙事并不完全相同,这从奥兹克将詹姆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反写成为一个犹太女性这一人物变动中可见一斑。《使节》旨在表现以巴黎为代表的古老欧洲胜于年轻肤浅的美国,而《异物》除了反向揭示“二战”后的美国在物...
大冈升平《野火》的战争叙事与伦理指向————作者:兰立亮;
摘要:大冈升平《野火》以身患离人症的复员军人手记的形式描写了二战末期日本士兵在菲律宾莱特岛战场的痛苦战争记忆。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用带有省思的抒情性文体描写了战争极限状况下个体的绝望、人性的丧失以及对饱受创伤的灵魂获得救赎的渴望,深刻批判了战争的杀人本质和战后战争风险仍然存在的严酷现实。战后“我”的手记书写行为意味着现代个体借助战争苦难书写和人性反思从军国主义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个体主体性。在此意...
《发条橙》中的语言游戏、教育缺失与家庭解体————作者:刘慧敏;
摘要:成长于两次世界大战间,经历了冷战期间美苏的竞争与合作,安东尼·伯吉斯在《发条橙》中展现了一种罕见而富有感染力的历史使命,以及他本人对当时青年学生和教师群体难以割舍的回忆和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借助语言游戏的实验,小说叙述了主人公亚历克斯成长过程中的魔幻、疯狂、荒诞以及超级暴力,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方学校教育力量的削弱、家庭共同体的解体和国家权威不断降低的诸多弊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成人化儿童未...
高校全英文教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与建设规范反思————作者:张海燕;张文霞;
摘要: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1994—2022年间CNKI收录的936篇相关高校全英文教学研究文献绘制了趋势时区、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性、突变率等知识图谱。图谱数据揭示了高校全英文教学近30年从基础性实践逐渐向课程模式创新、资源整合、构建体系等深层次发展,全英文教学研究呈现阶段动态性、研究热点更新快且周期短、研究者及其专业机构分布不均衡等特点。本文基于图谱数据及文献分析,对目前我国高校...
《红楼梦》人物劝说言语行为的伦理语用透视————作者:高静;
摘要:虽然言语行为一直是语用学研究中的热议话题,但目前从伦理语用视角对其进行的探析尚不多见。本文聚焦《红楼梦》人物的劝说言语行为,对其进行伦理语用透视。研究发现:《红楼梦》人物劝说言语行为的实施多诱发于年龄伦理、性别伦理、家庭伦理以及亲缘伦理等语境,主要关涉尊卑与亲疏伦理关系中的语用主体,并具体表现为伦理灌输、伦理渲染、伦理映衬、伦理移情和伦理感化等策略。本研究可进一步充实言语行为审视维度,拓宽《红楼梦...
重构形象:孟姜女故事首个英译本研究————作者:唐文璐;
摘要:民间文学根植于民族土壤,兼具世界性,讲好中国民间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对孟姜女故事首个英译本进行分析考辨,深化了对孟姜女故事海外传播历史的认识,确定了底本来源。司登得以变译改写故事内容,以韵文再现原作风格,以注释弥合文化差异,塑造出生动立体、突破西方刻板印象又有别于原文的孟姜女形象。在饰以中国纹样的西式外衣下,故事呈现变异的文化内核,体现了司登得审视中国的他者视角,也给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
2025(第21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
摘要:<正>“2025(第21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将于2025年9月19日至21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ChinaCALL)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Journal of China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期刊编辑部、英国开放...
仿拟修辞生成的体认观新解————作者:龙德银;
摘要:仿拟修辞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其分类较为复杂,并由本体和仿体构成。体认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体认性,本研究以体认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仿拟修辞生成的体认语言学解释模型,并分析仿拟修辞生成过程及其相关的体认因素。结果发现:仿拟修辞生成过程是一个“体”和“认”相融合的过程,体验、模仿、拟创和仿拟思维在仿拟修辞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仿拟修辞生成的体认语言学解释模型揭示了仿拟修辞的体认性成因
识解维度下WH-问答语对的认知机制及CWHI模型构建研究————作者:王轶博;
摘要:WH-问答语对是人们交际传递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是互动交际的经典程式。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域”与概念化的识解维度为理论基础,借鉴Thompson对WH-疑问句的特指型问句(QS)与讲述型问句(QT)之分类,构建基于认知识解维度的“WH-问答语对互动模型”(CWHI模型)。模型主要由“空缺-填补”机制和修补的“图式-例示”机制构...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分会2025年专题学术研讨会
摘要:<正>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深入探讨中美两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思想理念、实践经验与未来合作方向,促进两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生态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分会拟于2025年7月17—20日在青海师范大学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美比较文化研究分会主办,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当代外国文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浙...
英语COC构式中的修饰语————作者:杨朝军;
摘要:本文回顾了同源宾语构式的相关文献,以认知语法为基本参照,并基于iWeb语料库的真实语料,以smile的同源宾语用法为基本用例,讨论了同源宾语构式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研究发现,同源宾语构式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它有着独立的使用理据和特征。无论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非作格用法或者非宾格用法均可以用于同源宾语构式,不及物动词构式、同源宾语构式和及物动词构式构成了句...
回指所致主被动不对应的认知语法分析————作者:张智义;
摘要:由回指所导致的主被动不对应效应,既往研究较少涉及。生成语法自治的转换生成规则和成分统制规则,难以解释这种不对应。本研究基于认知语法,通过综合主被动构式认知语义、感知参照点和基线-加工模式分析,认为相关句式有两种基线构式,不涉及回指的主动构式可以通过加工实现构式交替,涉及回指的主动构式由于感知参照点改变,指称意义改变,不能以加工实现构式交替
《忽必烈汗》中双性同体身份的语音象似性表征————作者:郭思文;王丽丽;
摘要:本文从语音象似性视角分析了诗歌《忽必烈汗》中忽必烈双性同体身份的建构,借助Praat语音分析软件,从听觉象似性(音高和音强)、节奏象似性(格律、韵律和句子时长)以及语音象征3个维度对忽必烈不同身份的语音象似性表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诗歌第一诗节音强变化小,平均音高值低,节奏平缓,语音效果悠扬,建构忽必烈身份中阴柔的一面;第二,诗歌第二诗节音强变化大,平均音高值高,节奏跳动,语音效果铿锵有力,...
“双层-五步”框架下网络语言变体生成机制研究————作者:龚锐;李欣桐;李徐玮;徐冰洁;
摘要:话语互动作为批评话语研究的新课题,聚焦“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两个层面多个话语的相互作用。本文从该视角出发,以网络语言和通用语言互动产生的新话语——网络语言变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网络空间的语言特点及生成机制。分析发现,新话语具有情绪化、低幼化、社群化等特征,主要体现出不稳定性,该不稳定性是不对等权力关系及“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对网络语言变异发展趋势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北极光
- 省级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 省级广告档案
- 省级诗林
- 国家级世界
- 省级《设计艺术研究》
- 省级媒体时代
- 省级对外大传播
- 北大核心《北方文物》
- 省级《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 省级 古典文学知识
- 省级岁月
- 省级长白山诗词
- 省级《源流》
- 省级《天工》
- 省级 新闻传播
- 省级《时代报告》
- 省级《文艺生活》
- 北大核心《考古学报》
- 省级《新闻传播》
- 北大核心《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诗江南
- 省级《天中学刊》
- 北大核心《常州大学学报》
- 省级《诗潮》
- 省级曲学
- 省级东北之窗
- 省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