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浙江学刊

浙江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3-1005/C
国际标准刊号:1003-420X
主办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查看浙江学刊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东南学术福建省学术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青海湖青海省文学期刊

   《浙江学刊浙江省期刊征稿,创刊于1963年5月,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浙江省社科院主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最早创办、公开发行的社科类学术期刊。

  《浙江学刊》作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传承文明、传承学术为使命,倡导学术创新,呼唤学术良知。力求准确、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实践的轨迹,做到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和高雅性的统一。历年来所发表的文章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品味。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浙江学刊杂志栏目设置

  主题研讨、学术前沿、学术专论、学术批评、社会科学论丛

  浙江学刊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史学月刊

  《史学月刊》发表高水平的史学研究成果。尤其欢迎史学理论、史学评论、社会史、城市史、乡村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学术史、电脑与史学应用、新资料的发掘与研究等方面的优秀稿作。《史学月刊》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

  浙江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历史的悖立与升华——超越论历史哲学纲要————作者:程志敏;关娜;

摘要:时间和历史都不是均匀整齐的现象,而有着多重面相与维度,充满着黑格尔所谓的“理性的狡计”。作为光明化身的理性惯于把杂乱的经验整合成可以理解的信息流,结果历史就呈现出“光明”的形态。但光明必然产生黑暗,历史是一场光与影的变奏,本质上是明暗的交替,而不完全是价值的判断。历史是往昔的可能所固化而成的现实,而未曾流传下来的众多可能性也并非毫无意义。历史记录事件,也抛弃了宝贵的可能性,因而历史的任务不仅是要记...

以身体为场域:养老机构照护日常结构及其反思————作者:沈燕;

摘要:在以往有关养老机构的照护研究中,老年人的身体往往是一种“缺席在场”,然而他们的身体恰恰“体现”着照护的日常。一方面,养老机构将老年人的身体化约为肉身,通过对其进行评估、分类并为之提供规范性、标准化的服务来实现其管理;另一方面,老年人又以融于日常的种种“反抗”进行反击,以完整的身体实践表达自身的主体性。这两股相互缠绕的力量构成了照护的日常与结构。在养老机构的结构性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这些“反抗...

论成片开发征地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实现——从规划的制度性确保展开————作者:崔雪炜;

摘要:成片开发征地通过系统性协调多元利益的布局,可增强公共利益的可及性并满足其发展性特质。规划制度要求实现城市功能的更新及城市特色的塑造,这构成规划制度中的公共利益内容。成片开发征地应作为以上公共利益实现的必要方式,原因在于:城市功能的更新要求实现多元用地的一体化建设,并且产业结构升级、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及低效用地再开发等目标的实现,均需要通过成片式征地提供集体土地或“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成片开发的征收...

国际关系规则的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原则的确立————作者:刘同舫;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近代国际关系规则演变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规范性原则,蕴含面向未来的先进性和传承过往的延续性特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并在实践中以积极建构新型国际关系的方式实现了对其的内在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宗旨和原则进行了合理化改造与时代化创新,推动形成国际人权事...

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维度与科学体系————作者:余少祥;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了专门部署,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它立足于“两个结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治理、社会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其治理重心在基层,治理目标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实现民生保障和共同富裕...

职权法定的立法形式与规范构造——基于《国务院组织法》职权条款的阐发————作者:熊文钊;米钰洁;

摘要:职权法定是组织法中必须坚持的核心原则。在组织法的功能定位层面,职权必须兼备宪法和组织法依据,确保权力与国家机构的紧密联结;在组织性法律保留方面,应严格遵循国家机构职权基本法律保留原则;在职权立法模式方面,应尽可能采用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形式。2024年《国务院组织法》将职权条款修改为引致条款,并增加有关央地关系的内容。与过往《国务院组织法》及同期修订的其他国家机构组织法相较,修订后的职权条款更加...

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跨境科技贸易的优势、挑战及对策————作者:任丽梅;任琴;

摘要: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高水平开放的政策条件以及相对开放的区位优势,是发展跨境科技贸易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浙江、上海、海南等地先行先试发展跨境科技贸易,提升了生产力要素中的科技含量,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这些地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国家科技与经济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智能化加速演进、西方发达国家技术管控日益严苛的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须结合科技强国战略新需求,继续探索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

表面转向:当代批评与知识生成的新范式————作者:徐露;马睿;

摘要:“表面转向”是近年来当代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突出现象。作为一种整合了传统批判范式、当代理论话语和跨学科批评实践的知识范式,“表面转向”从文学批评的表层阅读出发,通过跨学科的描述实践和跨媒介的表面张力,挑战了传统批评依赖“揭露”与“诊断”的阐释模式,反思了“深度”范式及过度阐释在特定语境下的批判失效,提出以“修复”与“编织”为核心的批评话语。表面转向不仅为当代批评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元的方法,使其能够适应...

家庭的韧性:城镇化下的认知症照护负担及家庭应对策略————作者:杨帆;

摘要: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分析认知症老人的家庭照护负担以及不同家庭应对策略的生成机制。作者借助三年间在四川省X区收集的访谈数据,试图基于家庭韧性理论去分析社会变迁环境中家庭的照护行为和照护能力边界。研究发现,城镇化下家庭价值观和家庭所经历的就业机会、居住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变化,会与他们所承担的认知症照护负担一起触发家庭的保护机制和脆弱因素,进而形塑家庭的适应能力,并最终影响家庭对认知症照护负...

罗尔斯政治的正义观与道德应得:解释与辩护————作者:张岩 ;周义程;

摘要:罗尔斯区分了道德应得与合法期望两个概念,并且表示“道德应得”应该从政治的正义观中排除出去,分配不是奖励个人属性的内在价值,而是奖励个体为完成社会期待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这一概念区分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怀疑,他们认为失去了道德应得,合法期望将完全变成“制度性应得”,从而失去了评估分配机制的独立标准,并且认为因为否定了个人属性的内在价值,所以也否定了由这些属性构成的人的内在价值。我们的研究则发现,罗尔斯排...

论风险预防与可靠科学的内在关联——基于转基因作物法律规制比较研究————作者:金自宁;

摘要:风险预防原则的制度化建构需要在具体领域中因应特定风险规制需求而展开。当前讨论中,转基因作物法律规制的欧美差异被混淆为风险预防与可靠科学的对立。有必要打破此种迷思,考察欧美制度差异背后的相通法理,探究双方的实质立场,深入把握风险预防与可靠科学的内在关联。欧美转基因作物法律规制在制度规范上的差异是真实的,风险预防与可靠科学之间对立则是虚假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不应脱离可靠科学所提供的前提基础,而可靠科...

民营实体经济促进省域均衡发展的机制与效应————作者:林书平;王瑞;岑涛;

摘要:区域均衡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民营实体经济对省域均衡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促进了省域均衡发展,这一结论在对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引入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溢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民营实体经济影响省域均衡发展的主要机制,民营企业集聚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民营实体经济持续赋能省域...

数字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作者:齐平;刘佩瑶;赵放;

摘要: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韧性的赋能效应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对各地区经济韧性展开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并且结论稳健;数字产业集聚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扩散效应以及消费活力拉动效应,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中介作用;在东中部地区和三大...

《四库全书总目》历史人物的官学评价与思想史意义——以扬雄“剧秦美新”为中心————作者:何宗美;

摘要:作为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数千年思想史、学术史的集大成巨著,且因其清代官学著作的性质,以及乾隆帝王意志的直接介入,《四库全书总目》对历史人物的大是大非尤为重视。《四库全书总目》的思想和学术评价,通常与它的人物论相关切或者说基于它的人物褒贬论。扬雄“剧秦美新”批评,是《四库全书总目》历史人物评价的一个显例,而人物评价又是支撑《四库全书总目》思想批评和学术判断的要素之一。两千年来扬雄的历史评价所发生的先褒后...

如何审视现代性“自我”?——把握社会理论中的自我塑造实践————作者:朱雯琤;

摘要:本文旨在思考“现代性自我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审视韦伯的人格及其生活样式观、福柯的主体性与自由实践观,以及莱克维茨的创造性实践理论,思考对于个体来说,当下的自我实践将如何具体展开。尽管韦伯、福柯和莱克维茨对现代性自我的理论在时代性和中心主旨上存在明显差异,但他们都拥有对现代性自我的强烈关切。从考察有关现代性和自我实践的论述中,我们不仅能梳理出“自我如何可能”问题的理论脉络,也为我们当下的自我实践提...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基于知识财产权知识体系创新的思考————作者:张文喜;

摘要:在一个全球的文化视野中,没有单一的知识,只有不同种类、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共存、竞争或交融是不同种类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样态,尤其如果切近中西对比视野中之主流知识和被压抑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便可看见一种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先透过本土经验和本土问题的逻辑掌握并摆脱业已占据主导的知识体系,试着构建全新的知识形式系统。当代中国以它自身的发展逻辑超越以西方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将知识形式系统更往前推进,直到...

试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举办的“晚会”————作者:朱英;孙永健;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中共通过顶层设计,总结历史经验,搭建活动场域,培养文艺队伍,最终形成了通过举办晚会进行娱乐抗战的模式。晚会面向中共内部、国民政府、民主人士、国际人士、群众等不同社群,类型多元、具体,形式自由、民主,内容充实、丰富,成为中共发展抗战文化、承载革命符号、输出革命形象的意识形态舞台。晚会坚持抗战本位、历史本位、人民本位,既密切干群与军民关系,加强与国际及民主人士交流,进行全方位抗战动员,又...

清代“海疆”概念的建构及其内涵演变————作者:宋可达;

摘要:尽管“海疆”一词已经成为当今学界习用的概念,但这个概念仍存在诸多歧义。因此,有必要从长时段视角对“海疆”概念的形成与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清代以前的文献,罕见特定专有地域指称的“海疆”之说。顺康时期,清廷和郑氏政权在沿海区域的博弈中,“海疆”概念逐渐兴起。由康雍历乾嘉,随着清政府对海洋疆土控制程度的强化,王朝权力持续向海洋推展,包括洋面、海岛在内的近海海域愈来愈被朝野舆论视为“海疆”的组成部分。道光...

论费孝通的无为政治概念————作者:陈建洪;

摘要:费孝通基本上视中国传统社会为受儒家礼俗宰制的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也可以说就是儒家的差序格局。除了差序格局这个角度,费孝通其实还从无为政治的角度讨论了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乡土中国》中关于无为政治的论述,在当时引发的争论并不弱于关于差序格局的争论。如今,却几乎是一个全然被忽视甚至忘却的命题。费孝通用无为政治来描述皇权的无为、乡土社会中的政治无为以及政治哲学中的无为主义。无为政治充满着理...

元明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的对象、路径、文献与方法————作者:左东岭;

摘要:元明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的研究范围以由乱到治的历史演变过程为对象,通过折衷文史界诸家划分方式,界定为自至正八年(1348)至建文四年(1402)。研究路径包括山林与台阁文学观念的主线提炼,浙东台阁观念与吴中山林观念的展开模式,以及吴中城市、浙东师承与京师天界寺文会等三大文艺场域之依托。研究文献既有古籍善本影印、现代校点整理与诗文总集之相互印证,又重点关注易代之际“边际文献”的独特价值。研究方法除了理论...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浙江学刊浙江省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7770.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