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对外传播

对外传播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636/G2
国际标准刊号:1671-8038
主办单位: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主管单位: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上一本期杂志:缤纷文艺期刊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 星火江西省文学杂志

   《对外传播》传播学理论期刊,——研究对外宣传工作追踪对外传播案例。原名《对外大传播》,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是我国唯一一本全面关注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中央刊物,也是各级政府官员研究和制订地方形象传播策略的重要参考。改版后的杂志紧紧抓住“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深入关注新时期传播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全球化时代媒体的传播规律,追踪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最新变化,介绍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成果与经验,受到了广大外宣工作者、对外传播研究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好评。

  对外传播杂志栏目设置

  重点话题、观点、实践探索、理论平台、新媒体、案例剖析、一线传真、国际视野

  对外传播杂志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对外传播杂志社简介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阅读推荐:当代传播

  《当代传播》创刊于1985年,是一份由新疆日报社、深圳报业集团、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一份新闻传播类理论期刊。作为7种主要新闻传播理论专业期刊之一,被列入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取样刊物,是国内在新闻传播学术领域具备较高声誉和较高研究水平的理论学术期刊。该刊为双月刊。

  对外传播最新期刊目录

跨界与融通:计算国际传播的发展特征及未来进路————作者:相德宝;陈巧芬;

摘要:计算国际传播推动了国际传播在智能时代的范式创新。本文对近年来国内计算国际传播研究的发展特征进行全面梳理,指出数据驱动、实践助推、政策导向和跨界融通成为当下计算国际传播研究的四大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进一步融合技术与传播、理论与实践推动计算国际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路

计算国际传播:全球舆论的智能重构————作者:匡文波;李鑫;

摘要: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传统与新兴风险交织的“巴尼”(BANI)状态下,计算国际传播成为关键领域。总结分析计算国际传播的发展态势,其呈现出算法分发与身份政治合谋、平台规则定义权成为关键、国际传播主体智能化的趋势。同时,计算国际传播存在数据安全隐患与媒体武器化、技术鸿沟下的偏见衍生等问题。为了应对国际传播领域的各类风险挑战,计算国际传播应在全球风险的数字治理、传播效果的智能化洞察和推动跨文化对话等方面发...

计算国际传播:创新逻辑、应用前景与发展目标————作者:韩少卿;常江;

摘要:计算国际传播是计算传播与国际传播融合的新兴范式,旨在为国际传播工作提供更丰富的学理支撑。本文探讨了计算国际传播的创新逻辑、应用前景与发展目标等学科性问题。计算国际传播的创新逻辑体现在多国别比较、多模态分析、评估机制与精准叙事构建等方面。在应用前景上,计算国际传播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个维度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未来,计算国际传播应以精准传播为概念内核构建基础理论,积极发展全球视角...

计算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话语框架分析————作者:陆佳怡;颜廷旺;

摘要:本文借助甘姆森的诠释包裹理论,对既有国际传播研究中涉及“计算”的学术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三种关于“计算”的学术话语框架,即以计算宣传为经验对象的“进攻-防御”框架,以计算方法为主要观照的“突破-革新”框架,以算法、算力和数据为核心资源的“发展-竞争”框架。本文认为,计算国际传播应当在理论层面充分观照计算范式对国际传播理论的整体性意义,在伦理层面彻底区分计算国际传播与计算宣传的不同规范向度,在研究...

“央地协同”: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系统化建设路径————作者:李思明;沈小根;

摘要:本文关注全国“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协同的国际传播体系建设,针对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主体性地位确立情况、平台型发展模式及资源集聚路径展开调研,并就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供整体解决思路,即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由中央媒体牵头建构国际传播主体数字化协同体系,布局国际传播数智创新平台,打造国际传播跨界型资源集群,促进中央媒体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同频共振、联动互补,实现“中央-地方”高效协同的对...

构建命运共同体:中央企业面向东盟“转文化传播”实践路径————作者:牛艺霖;马喆明;

摘要:加强传播交流、增强相互认同,是推动中国和东盟从利益共同体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走出去”的中央企业既是经济参与者,也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主体。进入全球化新时代,“转文化传播”理论范式为中央企业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从“单向输出”向“双向共建”转型,推动中华文化与东盟多元生态深度交融,促进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夯实人文基础

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世界更好读懂中国——2024战略传播论坛综述————作者:刘灵清;史一叶;

摘要:2024战略传播论坛聚焦文化传承创新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汇聚多国驻华使节及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文化传承、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的新路径。与会专家认为,要聚焦文化传承创新,为共塑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力量;加强交流互鉴,以文明对话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共绘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新图景;丰富中华文明传播载体,共享中华文化的多元价值之美

计算赋能国际传播:认知传播与战略博弈的技术革新————作者:沈浩;姚昭璞;雷敏;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传播格局正经历深刻的计算化转型。本文从计算传播技术视角,分析其对国际认知传播与战略博弈的影响。当前,认知传播已成为精准传播的核心动力,通过隐蔽传播和公开传播两条路径,实现对受众认知的精准塑造。在此过程中,计算宣传与认知博弈成为信息主权背后的关键战略博弈领域,各国在算法、数据、平台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的传播生态,应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构建包容性...

用融通中外“四个维度”讲好中国故事——基于柳州国际传播实践的研究————作者:李斌;谢耘;

摘要:在国际传播实践中,让中国故事讲得好、传得开、被信服,要用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讲故事。本文基于柳州市融媒体中心近年来开展国际传播的实践,提出通过展示“美感”实现“跨圈传播”、依托“情感”力求“共鸣传播”、培养“语感”讲好“中国故事”、借助“好感”传递“中国形象”等融通中外的“四个维度”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以国际受众为中心:计算国际传播的理念迭代、应用路径与潜在风险————作者:宋航;何天平;

摘要:目前,国际传播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话语权的重要空间。国际传播实践亟待提质增效,国际传播研究也存在着方法论层面的显著矛盾。系统性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新方案,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套崭新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计算传播正为国际传播工作带来更多可能性。本文认为,以国际受众为中心,计算国际传播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核心理念,基于对国际受众信息数据的集成与处理,积极开...

计算国际传播的演进态势与策略研究————作者:余远来;

摘要:随着智能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国际传播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博弈、舆论操控、认知攻防等各个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关注、抢先发展、重点布局的重要战略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加持下,计算国际传播日益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舆论操控自主化、战略传播精准化的发展态势,深刻改变世界传播格局和国际舆论生态。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必须着眼计算传播这一新特点趋势,强化“技术+”理念搞好规划部署,适应受众需求度提高传...

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叙事体系的探索与创新————作者:廖翔;陈经伟;

摘要:全球化与数智化的发展语境中,中国的国际传播路径正逐步完成架构完整、层次丰富、主体多元的系统化建设。在此背景下,学界、业界专家围绕新时代“中国叙事体系与叙事话语创新”议题展开研讨,梳理出三个关键议题:首先,跨文化传播的多主体协同成为新时代国际传播格局的基础,推动政府、媒体、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合作与互动是构建高效传播体系的关键;其次,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的双向驱动机制有助于推动国际传播的精准落地,地方采取...

法国媒体“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框架研究——基于计算机辅助的归纳分析————作者:高昊;周璇;

摘要:法国媒体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尤其是在欧洲和非洲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法国主流媒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题模型网络分析(ANTMN)考察其报道框架、报道特征及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研究发现,法国媒体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地缘政治战略、区域经贸合作、全球市场拓展、中国科技创新与文化交流等五大框架展开报道,并通过正负框架叙述和选择性报道的方式,塑造了中国“既是...

《对外传播优秀案例研究(2022)》出版发行

摘要:<正>由中宣部国际传播局、中国外文局指导,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策划的《对外传播优秀案例研究(2022)》已由外文出版社和朝华出版社联合出版,在全国发行。本书系2022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及《对外传播》征集与刊发的精彩外宣案例汇编。全书分为七个部分,涵盖了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创新国际传播话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区域化和分众化表达: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跨...

互鉴与重塑:非虚构写作的跨文化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以“译文纪实”系列丛书为例————作者:陈小龙;

摘要: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跨文体、跨学科和跨媒介的创作实践,掀起了世界范围的跨文化叙事风潮,并于21世纪初被引入中国。201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文纪实”系列丛书,成为国内首套非虚构写作的开放性丛书。“译文纪实”系列丛书从西方看待中国的视角出发,着眼于发现和呈现他者眼中的中国,启迪中国与世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眼界。本文选取“译文纪实”系列丛书为研究对象,聚焦非虚构写作的跨文化叙事实践,探索非虚构写作...

《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出版发行

摘要:<正>人工智能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之一。尤其是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正深刻影响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也给国际传播带来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诸多新的课题。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策划、编辑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已由外文出版社和朝华出版社联合出版,在全国发行。近年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的《对外传播》杂志持续关注人工智能对国际传播的影响,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全球生态视角下的智能体发展新态势————作者:卢迪;李宽;任紫涵;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与大语言模型(LLM)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应用形态,从哲学构想中的自主性概念体演化为具备学习能力和能动性的拟人体,其发展历程贯穿哲学、技术与实践三重维度。AI赋能计算国际传播视角下,智能体通过自动化信息处理,用户画像构建与多模态内容生成等多维能力,进一步强化传播主体效能,驱动内容个性化,助力传播渠道整合并优化传播评价体系。智能体作为行动者,其发展...

内外联动:新时代我国对外宣传的观念创新————作者:赵永华;窦书棋;于子雅;

摘要:新形势下,理顺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营造于我有利的内部与外部舆论环境。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的关系因应时代的需求,经历了从“内外有别”到“外外有别”、再到“内外联动”的递进式嬗变。新时代背景、新技术条件下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之间是互联、互通和互融的辩证关系,可概括为“内外联动”。具体来说,是将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系统发力、协调...

中华民族共同体国际传播的实践探索——以“道中华”为例————作者:杨新华;刘娴;

摘要:弥补中华民族共同体国际传播短板,破解国际社会对华认知关键难题,是“道中华”民族外宣品牌创办的初衷。面对全球涉民族舆论格局的不平等,中西民族理论不同导致的认知偏差,“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歧视心理以及错误民族观、历史观蛊惑人心等一系列挑战,“道中华”从民族外宣内容体系构建、“普通大众+关键少数”渠道建设、民族主题国际交流活动等方面展开实践探索,通过问题导向、学媒结合、以文化人、中话西说等实践路径,为...

电商平台“出海”: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新路径————作者:邱凌;穆静;范家萁;

摘要: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平台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其在用户触达、内容呈现、平台功能等方面呈现多方位“出圈”,并以多元对话、精准触达、虚实互动与叙事升维等机制成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重要力量。以跨境电商平台助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需要在产品维度提升“中国制造”含金量,在平台维度提升“数智华流”体验感,在文化维度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且在商业逻辑和社会责任、在地融入与身份感知等方面作好平衡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