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159/J
国际标准刊号:1003-0549
主办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主管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查看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书画艺术类核心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学术刊物。它所编辑出版的《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迄今为止已出版132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我国仅有的两家戏剧类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之一,被国家学术机构确定为“戏剧艺术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评选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选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学报社的工作旨在促进中国戏剧的专业教学、科研和实践,强调联系活生生的社会戏剧活动的实际,重视戏剧理论的研究,鼓励学术争鸣,并为专业戏剧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的信息和资料。五十年来,在学报社历届同仁的努力下,《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已发展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并作为中国戏剧专业期刊在海外学术界影响力日渐扩大。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导演、表演、戏剧文学、舞台美术、戏剧现状研究、戏剧美学、戏剧家研究、教学研究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歌剧

  《歌剧》在第一时间发布国内外歌剧舞台的最新资讯动态、评论。全方位为读者提供歌剧信息和服务。这是一个歌剧人和歌剧爱好者共同参与的互动式歌剧文化平台,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一种歌剧理念,一种文化视角,在了解歌剧的同时把握一个时代文化的脉搏。2008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期刊编辑质量优秀奖。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智能戏剧艺术空间专题征稿启事

摘要:<正>一、发起机构此次征稿由中央戏剧学院智能戏剧艺术空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处、《戏剧》联合发起。中央戏剧学院智能戏剧艺术空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戏剧表演艺术空间的智能科学探索和技术方法研究,面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开展数字戏剧、数字剧场、数字舞台等戏剧数字化、戏剧智能化研究

“舞台装置技术研讨会暨颁发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践专家聘书仪式”成功举办

摘要:<正>2025年1月9日,由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文旅演出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主办的“舞台装置技术研讨会暨颁发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践专家聘书仪式”在学院昌平校区举行。本次活动是基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通过汇聚国内舞台装置技术领域的学者与实践专家,深入探讨舞台科技的前沿趋势,分享经典案例与创新理念,为提升演出技术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与艺术呈现表现力提供了...

投稿须知

摘要:<正>《戏剧》是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艺术类学术期刊。本刊试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来稿须标明以下几点:1.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2.基金项目(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3.中文摘要:直接摘录文章中核心语句写成,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篇幅为150-200字。4.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大致对应,长度为80个英文单词左右。5.中文关键词...

政策、市场与经营:改革开放后的小剧场戏剧市场化发展变迁探究————作者:杨晓茁;李茜;

摘要:1982年,《绝对信号》的上演成为中国当代小剧场运动的开端。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小剧场戏剧市场开始兴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四十余年实践中,小剧场戏剧市场在文化政策的积极引导与支持下,经历了三个鲜明的历史发展阶段,小剧场的经营机制也相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实验性艺术探索,到市场化经营,再到产业化发展,中国小剧场戏剧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市场化发展之路,有效推动了与城市文化、经济的紧密联动和协同...

微观跨国史视角与艺术形式复魅:《里斯本丸沉没》的历史与影像叙事————作者:张振;

摘要:《里斯本丸沉没》既是一部历史纪录片,也是一部剧情片。影片采用多民族、多地域、多重时间维度的叙事视角,记录了1942年10月押送英军俘虏的里斯本丸在中国东海沉没的历史事件。在历史叙事层面,影片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国别和宏大历史叙事,以微观跨国史视角再现历史真相。在影像叙事层面,影片通过借鉴古典悲剧艺术形式对历史事件重新编排,在历史事实殊相与影像虚构共相的辩证关系中,构筑了独特的审美体验。该影片的历史叙事...

论当代剧场实践中的即时影像及其跨媒介性————作者:郑钲;

摘要:运动影像的运用在晚近以来的剧场实践中并不少见。从历史上看,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戏剧艺术的发展交织缠绕:19世纪末,影戏共生、相互借鉴;20世纪中叶不少剧场导演和理论家对影像进行了反思与批判;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技术发展使即时影像成为可能,并成为当代剧场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于预录影像,即时影像的生产具有现场性,需要创作者实时地捕捉、制作与放映。在跨媒介转向的语境中,至少出现了“剧场—电影院...

论古里叶夫对斯坦尼体系“行动学说”的理论阐释————作者:李贤年;

摘要:20世纪50年代,苏联戏剧家格·尼·古里叶夫在援华期间,组织多次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讲述活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他对“体系”的理论阐释,可以看作观测特定时代“体系”发展传播的一个缩影。他以唯物论为逻辑起点,以“两个阶段论”把“体系”分离成新旧两个派别,认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情绪记忆学说”带有唯心论的错误倾向,只有其在苏维埃时代发展出的“行动学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系”...

剧场转播理念的历史溯源——NT Live与早期剧场转播的对比研究————作者:周天一;

摘要:剧场转播诞生于19世纪末,代表性的早期剧场转播手段包括1889年出现的剧场电话、1923年出现的剧场无线电转播和1938年的剧场电视转播。本文通过NT Live与早期剧场转播的对比研究表明,人们对剧场转播的接受与反思早已开始,NT Live坚持的多机位设置、公共电影院转播等原则,都能追溯到早期剧场转播实践,NT Live的核心理念与早期剧场转播实践中形成的观点一脉相承。百年剧场转播实践表明,技术进...

中低成本电影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境遇————作者:尹鸿;郝婉全;

摘要:中低成本(中小成本)电影是以制片投入为标准划分的电影形态。中低成本电影既是“中等成本”和“低成本”电影的共称,也用来指可能进入商业市场流通的“中等偏低”成本的电影。生产成本对于类型选择、形态确定、制片策略、资源配置、市场定位和风险评估具有关键影响。中低成本电影,在题材拓展、艺术创新、美学探索、风格多样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扩大电影生产规模、扩展市场供给、培养电影新人、丰富观众审美经验和满足市场...

从2022年看俄罗斯学界斯坦尼体系研究的新成果————作者:陈世雄;

摘要:本文从2022年俄罗斯出版的几种新书和两个学术会议入手,回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研究的新趋势、新成果。俄罗斯学者认为该“体系”的发展已经进入“克涅别尔时代”,但“体系”包含的“形体动作方法”“行动分析法”与“小品方法”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达成共识。2022年3月,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ГИТИС)召开的会议回顾了形成于1939年的列宁格勒戏剧学派与“行动分析方法”的关系;同年11月的会议则以“在白银时...

脚色理论视角下马森的独幕剧研究————作者:梁燕丽;

摘要:马森的独幕剧《一碗凉粥》《弱者》《进城》在脚色浓缩中表现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矛盾和困境;《朝圣者》《在大蟒的肚里》在脚色反射中透视精神与物质,照察理想与现实,在二元对比中层层剥开人群与人性的底层逻辑。《花与剑》《脚色》综合运用脚色浓缩、脚色简约、脚色错乱,以亲子关系为基点,彰显现代人弑父与寻父,流散与回归的二律并存,以及我是谁的觉醒与困惑

论李国修和屏风表演班的舞台演剧————作者:江萌;

摘要:李国修是当代中国台湾地区难得的擅长表演、导演、编剧的戏剧家。屏风表演班是当代台湾重要的戏剧团体之一,主要演出李国修编剧、导演及表演的作品。从剧场和演员出发的李国修,其独特的舞台创造确立了“屏风”演剧的特点和风格:主要运用喜剧形式,采取“戏中戏”结构的时空交错舞台调度、“一人饰演多角”的多重角色扮演等富有创意的手法,在舞台上讲述发生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故事

我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识的过程————作者:徐晓钟;

摘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的传播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就得到戏剧界的重视,一代代中国戏剧家将其与中国传统表演美学相结合,将“在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与中国民族戏曲美学精神及表现形式相结合,创立了表演理论“中国学派”。当我们再次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的表演方法进行提纲挈领性地对比:明确差异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其间并非零和关系,更需关注二者强调的侧重。中国当代戏剧家解决非创作状态的正确方法,是怀揣“...

刊首语

摘要:<正>新春伊始,神蛇飞舞!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票房与口碑如风火轮一样飞转飞升,创新历史,光照全球。这是继《黑神话:悟空》和“深度求索(DeepSeek)”之后,近时期内中国文化与科技产品积极影响世界的大事件,令人振奋不已。对此,可分析总结的方面有很多。就戏剧影视艺术生产而言,如何从市场化角度思考艺术创作创新,如何解放思想,优化放活市场管理体制,激发激活市场主体创造力,大胆创新,从而使我们的文化艺...

革命的舞台与舞台的革命:20世纪俄罗斯左翼戏剧的前卫探索————作者:姜训禄;

摘要:20世纪初,在社会运动背景下,俄罗斯戏剧领域出现了主动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的左翼戏剧创作。它以贴近民众的艺术形式吸引普罗大众关注与自身权利息息相关的问题,并积极传播左翼思想。俄罗斯左翼戏剧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在舞台领域的反馈,也是19至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方兴未艾的现代戏剧在特定社会语境下艺术演进的结果。它结合构成主义、至上主义、未来主义等前卫艺术流派的成果,探索出一套诸如群众公演、“蓝衫社”“吸引力戏...

为什么是厦门班——台湾左翼戏剧散论————作者:林克欢;

摘要:中国台湾地区(以下简称台湾)的新剧运动萌芽于1923年(民国十二年)末,初期以厦门通俗教育社出身者为主体。其发展受日本和中国现代戏剧交叉影响,而“厦门班”尤为关键。早期重要团体如鼎新社、星光演剧研究会等,骨干多为“厦门班”成员,演出的诸多剧目也源自厦门。当时,闽南新剧活动活跃,语言相近,文字相通,便于新剧在台湾的接受与传播。20世纪20年代,无政府主义思潮在闽南广泛传播,“厦门班”中不少成员是无政...

中国剧院数字化转型要素与路径研究————作者:齐悦;崔译丹;刘京京;

摘要:剧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剧院管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从剧院内部的艺术创作生产、运营管理,到剧院外部的品牌互动传播、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变革。本文以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逐层编码,从艺术生态、环境驱动、资源保障与动态能力四个方面提取剧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并提出深化数字化转型认知与共识、更新价值创造模式和构建多元协作体系三个优化路径

中央戏剧学院2024年演出剧目剧照选登

摘要:<正>~

数字化音乐辅助电影叙事的内在逻辑与模式分化————作者:郁甲坤;刘莉莉;

摘要:数字化音乐在电影叙事的情节发展、情绪表达、氛围营造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新型数字化音乐叙事类型的表达逻辑实质为提挈内容与升华主题,形式上体现为塑造情绪与烘托氛围,关系上强调搭建“电影表达-受众接纳”的诠释学架构。数字化音乐实现了电影叙事故事嵌入、结构耦合和主题同构三重模式化改造,强化了电影叙事的情感度量和音乐融合性

“梅党”“左右史”张豂子考论————作者:张国强;

摘要:张豂子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戏曲评论家,活动于新闻界、戏剧评论界。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与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发文辩论,为传统戏曲辩护,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新旧剧论争。作为“梅党”主要成员,张豂子较早关注梅兰芳及表演艺术,著文揄扬,对梅兰芳的艺术革新和形象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张、梅二人过从甚密,诗文酬酢,往还不绝,且时有笔墨题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坛佳话。通过可寻之迹,还原张豂子的文人本色,为进一步研究近...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725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