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中国书画

中国书画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021/J
国际标准刊号:1672-2329
主办单位:经济日报社
主管单位:经济日报社
上一本期杂志:小演奏家音乐教育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中国书画》艺术类核心期刊,杂志是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大型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2003年1月创刊以来,以文怀沙、方增先、王伯敏、冯其庸、沈鹏、邵大箴、周汝昌、武春河、欧阳中石、范曾、饶宗颐、黄君寔、韩天衡、薛永年等21位名家大家担纲顾问团队。

  《中国书画》以“关注传统,关注实力,关注创新,关注市场”为特色,坚持“学术性、知识性、鉴赏性、收藏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办刊理念。开辟有古代作品、近现代专题、名家访谈、史论评等多个重点栏目。值得一提的是,杂志每期都会在“古代专题”或者“现代专题”中选择一件经典长卷书画作品根据“修脏不修旧”的原则制作成原色大型拉页,为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无比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书画》庄重典雅,每期有高清精美大型拉页的传世名作。2012年被数字发行网站认定为“深受读者喜爱、年度点击排行中列最受关注百强期刊”,2013年又再次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百强期刊”。2013年杂志社正式成立杂志社书画院,被北京市文化局确定为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杂志面向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中国书画杂志栏目设置

  古代作品、近现代专题、名家访谈、书画人物、艺术对话、史论评、当代艺术家、点击实力、中国印、专家论道、艺术市场、名师讲堂、品书

  中国书画杂志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国画家

  《国画家》是中国重点学术期刊,融艺术理论与作品欣赏为一体。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中国书画最新期刊目录

当代书法的统绪认知与视觉转向————作者:常冰瑜;

摘要:<正>传统书法借助文字的载道功能建立起“经艺之本”的价值秩序,这一秩序在碑学运动后发生裂变,进而使文人书法传统背后的文化属性渐次消解。当代书法在后碑学时代面临着来自本土道统衰落、现代展陈方式和西方异质文化三方面的冲击,表现出由文化属性向美术属性的偏移和书法创作过程中向图像化、美术化倾斜的视觉转向,并改变了书法的展陈空间以及认知心理,这一形式变化背后潜藏的心理归属问题日益凸显并应警惕

明清树洞僧人图像研究————作者:熊薇;

摘要:<正>树洞与僧人的组合相对于石洞或树下与僧人的组合来说,并不常见,但明清时期多幅绘画作品出现了树洞僧人的形象,多集中在成套组的罗汉图中,如丁云鹏《应真云汇图》和《罗汉图卷》、吴彬《五百罗汉图》和《十六罗汉图卷》、丁观鹏《法界源流图》、(传)石涛《百页罗汉图册》、郑重《十八罗汉渡江图》等,还有一部分未明确指示是罗汉像的图,如石涛《清湘书画稿》、罗聘《慧持禅师像》等

王绂隐居惠山时期交游考论————作者:杜怀瑾;

摘要:<正>一、王绂生平概述王绂,字孟端,号右石生、九龙山人,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生人,世居常州无锡县。王绂自幼聪慧,十岁便能作诗。成人后考中县庠弟子员。或许受祖辈世代隐居的影响,王绂没有续考功名,而是避居九龙山中,直至洪武戊午年(1378)朝廷征用天下罢闲弟子员,王绂才授官赴京

以徽州容像视角探讨明清徽州地域文化特征————作者:程茜宇;

摘要:<正>徽州容像是明清时期民间肖像画的独特表现形式,其嬗变过程既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深入研究徽州地域文化的一把钥匙。本文从徽州容像视角出发,探讨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历史、社会、文化和艺术特征。一、“容像”概念古代文献中“容像”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各不相同

回到作品 进入图像——评《宋元绘画之变》————作者:侯彬;

摘要:<正>近年来,随着《宋画全集》《元画全集》等大型图录的陆续出版,学界对宋元绘画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在相继完成宋代米芾、元代钱选两项画家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李永强得以“打通”宋、元两个朝代,以更为广阔的通史视野和全局观念来思考由宋入元这一历史时段的绘画变革问题。思考的结果,集中体现在他新近出版的《宋元绘画之变》一书中。该书开篇即从宏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出发,寻绎了宋元绘画转变背后的文化逻辑,即由“儒士...

王晋元花鸟画艺术价值分析————作者:李一诺;

摘要:<正>20世纪70到90年代之间,在中国传统绘画主线的断裂和“西方主义”思潮再次涌入中国艺术界的大背景下,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花鸟画家王晋元以题材新颖与形式融合的写意花鸟画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其作品壮阔、奇野,充满生命律动,极富视觉冲击力,展示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一种发展趋势。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本文所分析的王晋元花鸟画的“艺术价值”,仅包含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基于花...

数绘手作画的概念与实践研究————作者:潘彤;

摘要:<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形式、媒介、载体以及研究方法,在当下正更多地被艺术家与科技相关联,使艺术表达的方法和可能性都大大扩充。评论家鲁虹在《图像中的虚构叙事—当代绘画中的一种现象研究》一文中说:“德国艺术家里希特从1963年开始,他常常根据照片进行二度创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照相观看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糅合了传统油画中的手绘多样性方法,结果给绘画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影响远播。

陈白一与湖南工笔画群体————作者:于亮;

摘要:<正>20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全面输入,中国绘画在时代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中,迎来了凸显人文前卫的“新潮期”,工笔画也因此步入快节奏的现代转型时期。该时期,潘絜兹引领的北京工笔画家群体以及陈白一引领的湖南工笔画家群体展现出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奠定了中国工笔画的当代格局。就地域特征而言,北京地区多以传统题材复兴工笔画,湖南地区则对当下现实生活进行描绘,二者呈现出迥...

张伟————作者:张伟;

摘要:<正>~

写生中关于“仰画飞檐”问题之我见————作者:林杰;

摘要:<正>“仰画飞檐”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的关于山水画的观察视角及空间表现的问题。本文将“仰画飞檐”这一问题置于山水画写生的语境中,对“仰画飞檐”进行再认识。“仰画飞檐”并不违背山水画的观察视角与空间表现,具有合理性。一、山水画写生中“仰画飞檐”的空间表现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提出了“仰画飞檐”的问题,其主旨是就李成所画亭馆、楼塔提出批评,认为李成不知“以大观小”之法,点景建筑“如人平地...

人工智能对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关于写意山水画创作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思考————作者:李晓松;

摘要:<正>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体系。其创作背景和现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写意山水画的民族性、哲学性、包容性和它特有的内在人文精神,经过不断演变和传承形成了庞大的文化脉络,历代画论中都有规律性的东西可遵循,画家们都在努力地从中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近年来,A I已开始在山水画创作中发挥作用并产生了影响。传统写意山水画创作与AI的...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的仿古意识与“南北二宗论”(下)————作者:飞田优树;范丽雅;

摘要:<正>三、吴派的继承与笔墨表现在《秋兴八景图册》中能见到众多古画的借用,但画风均属于吴派的淡彩画。对于吴派,董其昌一半持批判的态度,但实际上于他而言,吴派无疑是他身边最为熟悉的文人画风格[33]。从《纪游图册》(1592年,安徽省博物馆藏)、《燕吴八景图册》(1596年,上海博物馆藏)等其画风确立之前的早期作品中,能捕捉到与文徵明的继承者及董其昌之前的松江文人画家相同的特征。...

“士人画”与“文人画”区别论辩————作者:张铭伟;

摘要:<正>“文人画”一词通常被用来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它兴起于北宋,元、明、清高度活跃。详考文献,北宋苏轼提出的是“士人画”,明代董其昌则言“文人之画”,直到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中才首次出现“文人画”一词。陈师曾、俞剑华、王逊、阮璞、高居翰、卜寿珊等诸多学者皆认为“士人画”就是“文人画”,二者的提出虽有先后,但“文人”一词包含更广,所以“文人画”可以替代“士人画”作为统摄性的概念<...

历史呈现与精神承载——对主题性中国画创作视野的思考————作者:任赛;

摘要:<正>历史上诸多主题性美术创作成为中国美术的图像经典,尤其是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主题性美术创作更是占有突出地位,其对追索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国美术的历程和艺术成就都有着重要价值。那些留存于历史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图景,而且实现了艺术拓展的高度。主题性美术创作从题材上而言,所涉猎或表现的是具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体现着历史性、社会性等外在特征,强调其纪实感、叙事性或教化功能,...

悠游雅集——文徵明《兰亭修禊图》的人文与时代意义————作者:张伟;

摘要:<正>文徵明(1470—1559), 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其书画造诣极为精深,山水、人物、花鸟全部擅长,水墨、青绿,工笔、写意无所不工。其中《兰亭修禊图》是他生平多次绘画的题材,蕴含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与时代意蕴

村庄、渔樵与山水生活——傅抱石绘画中的乡村图像叙事研究————作者:施璇;李朝霞;

摘要:<正>费孝通曾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士性的。”[1]那么,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乡村社会研究,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乡土文化的研究中去。学者们通常会采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等普遍性的文化研究方法。在雷蒙·威廉斯看来,“文化观念的发展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一个时期的艺术与当时普遍盛行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必然的联系”[2];莫里斯的观点也认为“艺术...

《续玉台画史》残本考————作者:张英杰;

摘要:<正>天津图书馆藏有一套《义州李氏叶眉手抄书稿》,此书稿于2009年被收入《天津图书馆珍藏清人别集善本丛刊》,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此书稿中有《续玉台画史》一书(下称天图本《续玉台画史》)。此书不见于各家著录,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丁福保、周云青《四部总录·艺术编》,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均未收录此书,亦未见有专文研究,可知此书并不为学界所知...

论杨慎书论中的字法观————作者:刘红梅;李珂;

摘要:<正>本文所说的“字法”,指与笔法、墨法、章法并称的“结构”,习惯上也称“结字”“结体”,或称“间架”,是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字是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点画构成,随着字形、字态千变万化的需要,点画之间的组合也有着疏密、粗细、正欹、高低、方圆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点画之间的排列组合,或者说是线条之间的排列组合要合乎传统,在传统中找到依据,这就是结字的基本法则。在尚法的唐代,欧阳询根据汉字形...

制度时因 搜妙创真——神农架林区写生记————作者:范立;

摘要:<正>神农架林区分为几大景区,有地势较低的大九湖景区、高海拔的神农顶核心景区、天然燕子洞著称的天燕景区和天生桥景区等。常看到有群峰叠嶂、云雾氤氲、参天冷杉的热门纪录片和摄影美图,心向往之久矣。2023年7月,我随文促会组织湖北写生的契机,参加了两岸艺术家团组神农架采风。首站去了大九湖,山麓间湖水澹澹,两岸苔藓茂密,环山拱伏,苍翠山色与湖天相接,正是写生好去处。写生中对象也在不停变换运动着,山霭自山...

庸常、超凡——六朝至唐“天才”在绘画中地位的转向————作者:业晓凯;

摘要:<正>“天才”一词在唐代画论中首次出现。画论中的“天才”和其他文化领域中的“天才”一样都指具有天赋且拥有卓越创造力的人。六朝到唐代,“天才”以不同形式出现在画论中,六朝的“天挺”、唐代的“天纵”“天付”“神假天造”等都是其同义变体,它们除了在语言上丰富了天才的表达之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从六朝到唐代天才对绘画的影响程度的变化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中国书画艺术类核心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725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