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研究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西北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2-1035/D
国际标准刊号:1001-5558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主管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查看西北民族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杭州(我们)编辑部
下一本期杂志:散文核心文学期刊

   《西北民族研究民族文化杂志,立足西部民族社会、面向全国、与国际学界对话。刊载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有关理论与方法论方面最新成果。涉及到传统的蒙古学、藏学、维吾尔/中亚学、回族与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研究,关照到相关边疆学、民族学类分支学科、专题研究领域的生态环境、宗教、人口、妇女、文化遗产、语言文字、历史考古等内容成果。该刊尤重国际民族学最新学术动向和西北民族文字文献的译介和述评;规范的田野考察报告。

  《西北民族研究》刊物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企业单位等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及国际文化交流的科研人员、专家、院校师生、公务人员等相关人员。被CSSCI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6年“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2009年“甘肃省优秀期刊”;美国ULRICH’国际期刊指南所收期刊。已故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评价本刊是“专家办刊、学术水准很高”。

  西北民族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天地、民俗研究、民族问题与政策、田野调查报告、民族历史探幽、社会学、学术综述与动态

  西北民族研究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西北民族研究杂志社征稿要求

  (1)作者上传的稿件成功后,作者会接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收稿通知;

  (2)稿件经初审合格后,作者会收到初审编辑发的稿件接受通知;

  (3)作者按照初审编辑的通知到编辑部递交有关材料;

  (4)稿件经复审或专家外审;

  (5)复审或外审通过的稿件编修;

  (6)稿件由副主编定文发表。

  (7)稿件刊出后半个月左右,期刊会寄送到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假期顺延)。

  (8)若作者投稿100天后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并通知编辑部,请勿一稿多投。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阅读推荐:民族大家庭

  《民族大家庭》期刊发表,创刊于1993年,《民族大家庭》杂志社主办,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的杂志。宣传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识,展现民族风貌,促进民族团结,让世界了解少数民族,让少数民族了解世界。

  西北民族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作者:李俊杰;王怡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民族地区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平等为前提、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支撑、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依托实现共同现代化的核心观点,在理论、实践和目标层面高度概括了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该重要论述指引民族地区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作者:乌小花;蒋心博;

摘要: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动态、多方互构、兼容开放的历史进程。这一话语体系是在独立与解放的革命历程中奠基,在平等与团结的建设时期形塑,在发展与进步的时代进程中丰富,在强国建设的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形成的,是一套政治立场坚定、学理意蕴深厚、表达向度多元、传播更加有效的话语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沉的情感理解与广泛的社会认同,成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

中日两国乡土玩具研究交流史刍议————作者:吴珂;

摘要:乡土玩具长期存在于乡土社会中,是中日两国民俗学及民艺学的经典研究对象之一。中日两国乡土玩具研究皆发端于近现代爱好者的收集与收藏,随后在民间美术与民艺学的审美解释及民俗学体系内物质文化研究的分析框架中,各自发展为体系化的学术研究领域。文章通过回顾日本乡土玩具研究简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日乡土玩具研究的交流史,以求还原日本乡土玩具研究的变迁与中日两国学界围绕乡土玩具研究的相互影响历程,反思乡土玩具...

美国国家民族凝聚力建设的三重张力:理念、结构与实践————作者:谭萌;

摘要:国家民族凝聚力是现代多民族国家内向聚合力与外向吸引力的核心表征,在各国的建设实践中形成差异化的叙事体系与治理效能。美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深嵌于其多元族群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该国力图围绕“美国梦”促进国家团结及社会和谐,并在历史上开展了肯定性行动等国家民族凝聚力建设实践。随着系统性种族歧视的日臻复杂,美国国家民族凝聚力建设的政策目标与实际成效之间的张力更加明显,面临治理异化、群体分化、社会参与开放度下...

“胆量”的构建:腾格里沙漠中的男性气质及其地方性实践————作者:莎茹拉;

摘要:在腾格里沙漠社会中,“胆量”表面上是对卷入沙漠越野车活动的农牧民男性向导群体驾驶技术和性格特质的评价,实则是以牧区社会经济冒险所形成的特殊文化规范为前提。围绕话语与行动的矛盾,在开车、购车、学车等具体实践中产生的张力,都被内化为具有男性气质的“胆量”。在胆量的策动下,向导工作蕴含的危险和驾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纠纷、伤亡都被转化为魅力十足的男性气质展演。这反映了本地男性农牧民积极适应并创造性地构...

非遗保护与乡镇可持续发展——以大岭镇草编手工艺促进性别平等的实践为中心————作者:宋嘉琪;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重构性别观念、推进性别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吉林省榆树市大岭镇的“巾帼草编专业合作社”为个案,从“以社区为中心”的视角出发,聚焦非遗保护在促进地方性别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从基层民众的立场考察我国非遗保护20年为一个普通的镇带来的变迁。研究发现,非遗保护在挑战性别刻板印象、流转家庭分工和构建女性自我认同等方面推进了性别平等,但也应警惕非遗保护实践在深层...

“国潮”背后的都市民俗学之思:传统文化的韧性与价值传承————作者:徐赣丽;刘言;

摘要:“国潮”作为都市中传统复兴的重要表现形式,彰显了传统在都市文化语境中的韧性和发展潜力,为都市民俗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源。在国家政策的扶持、怀旧风尚的推动以及大众传媒的助力下,传统文化并未被动消逝,而是通过适应性转化与创新,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深入分析“国潮”现象的产生背景和内在动因,有助于我们揭示传统文化在都市中独特的传承路径与转型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文化韧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实践形式。这一议题不仅呈现...

“理性”抑或“德性-得性”?——乡村振兴的文化属性调适————作者:彭兆荣;

摘要:我国当下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的工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一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借用西方的“理性”概念对传统的乡村进行教育和改造;这一运动虽然失败了,但留给我们一笔值得借鉴的遗产。完全采用西方的经验而中华文明基因缺场,是这一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启示我们进行乡村建设就需要继承中华文明的根基和文化属性。那么,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作者...

以“两个结合”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作者:金炳镐;盖守丽;

摘要:在新时代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实践意义的重要任务。“两个结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指明正确方向,提供内在依据,明确路径方式。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在伟大社会实践中总结的历史经验,深刻把握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的历史逻辑和基本特征;必须坚持用“两个结合”的科学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建设意蕴————作者:郝亚明;蒲长春;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兼具民族工作与主体建设的双重意蕴。所谓民族工作意蕴,是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所谓主体建设意蕴,是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实践主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起点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但其最终的指向应该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等系列历史使命进行主体建设准备。立足中华民族政治话语宏观体系来深入挖掘铸...

远古洪水记忆和族源神话的播迁——以沧源岩画与马家窑彩陶的关联性为中心————作者:韩高年;杨丽琼;

摘要:沧源岩画最早产生于距今3800年至2700年之间。沧源岩画群所在的藏彝走廊,不仅是早期多民族迁徙的通道,也是多类型文化流播的路径。澜沧江流域是藏彝走廊上重要的流域通道之一,沧源岩画群位于澜沧江流域的中后段,其产生的时代显然在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之后,其与西北地区的彩陶及器物图像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沧源岩画的主题和考古文化信息,结合早期由西北到西南走向的人口迁徙、文化流动以及洪水神话传说的播迁...

数字·网络·算法:数字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作者:王伟;丁怡;

摘要:数字时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阶段和新机遇。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带来的风险与挑战逐渐增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体意识和韧性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窄化甚至异化的数字媒体平台造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体意识离散,数字技术运用带来的数字平等、数字安全、数字伦理问题致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机制受限。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可从三个层面推进: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数字适应力,弥合认知差距...

文化张力抑或社会共生——再思西南边地多民族教育转型的逻辑————作者:谭同学;苏保明;

摘要:现代教育在西南边地芒市坝区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机械化将作为半劳动力的青少年解放出来。随着边民生计的多样化及边民的日常生活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现代科教知识日益变得重要。此前西南边地学生辍学率高,原因既非贫困导致的读书“无用论”,也非担心传统文化断裂,更非西方“国家与社会”理论视野下所谓地方社会与国家保持距离,或以民族为单位的教育资源竞争等教育张力。边民转而重视现代教育,恰恰是因为他们需要借...

主人感还是客人感?——认同融合与乡村民宿创客的可持续创业————作者:李燕琴;李晨阳;张相文;

摘要:乡村民宿创客是兼具“主人”和“客人”双重身份的文化中间人,其可持续创业成功与否关系到乡村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认同融合理论,选择广西特色民宿集群为案例地,运用半结构访谈法和主题分析法,探究乡村民宿创客如何通过文化中间人的身份认同促进多元认同融合,从而激发其可持续创业行为。研究发现:(1)乡村民宿创客同时追求显性经济目标与隐性文化目标,展现出双重创业动机;(2)乡村民宿创客的文化中间人身份认同激发了其...

从研究式保护到生命力振兴——非遗保护中政府、学者与社区、群体的互动————作者:彭牧;

摘要:遗产界定与保护的方式,体现着当代社会对待过去时代文化传统的方式、态度及其变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遗保护实践的主体认定为社区、群体和相关个人,体现了遗产保护模式的重大变迁。文章通过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模式的产生置于20世纪文化与发展关系的思想史与话语史脉络中,力图揭示其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内生性发展观的深刻关联。文章通过梳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实...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的民族交融观及其重大意义————作者:朱军;金丽;

摘要: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核心概念的民族交融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途径和实践载体。只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分析民族交融观的组成要素、价值原则和结构支撑,才能深入理解民族交融观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民族交融观之于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功能定位和重大意义,具体体现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目标的耦合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共同性以及...

我国陆地边疆地区的人口特征、安全风险及治理策略————作者:刘瑞平;李建新;

摘要: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以多重比较视角,系统描述了我国陆地边疆地区人口变迁的特征,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陆地边疆地区人口的负增长、老龄化加剧等情况的叠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导致婚姻挤压,影响社会稳定;外籍人口大量融入西南边疆地区,境内外流动人口活跃,跨国犯罪风险增加;农村地区人口脆弱性高,易产生多重社会风险的累积。为此,应牢固树立总体国...

族群融汇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形成——基于中华历史三个重要阶段的论述————作者:范丽珠;陈纳;

摘要:文章关注中国陷于群雄争霸的三个历史时期,旨在探讨中华民族在历经先秦时期的混乱、分裂与争斗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出一套基于情理的族群观和天下观,以及后世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力量和社会精英如何通过接受和发扬滥觞于先秦的观念体系,在促进族群融合的实践中重归一统文明的机制。在秦汉大一统王朝时期,“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化理念得以制度化并被付诸有效的实践,进而有机融入孔儒教化体系广为传播,给后世的中华王朝提...

生活革命与汉服运动——新阐释的可能性————作者:周星;

摘要:自21世纪初汉服运动在中国兴起以来,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国社会对于汉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接纳,因此,可以说汉服运动获得初步成功。汉服运动的社会与文化实践,对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走向,对于普通民众的服装生活,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将汉服运动置于中国民众的服饰生活发生了革命性变迁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去理解;通过梳理生活革命在服饰生活领域的发展,为汉服运动今后的持续展开提示必要的依据...

基于农户感知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空间特征研究——以农业文化遗产广东潮州单丛茶为例————作者:孙业红;程佳欣;武晴;

摘要: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挖掘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对传承传统文化和农业技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传承者与保护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及提升农村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本研究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从农户角度入手,以农业文化遗产广东潮州单丛茶为例,分析农户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感知及其差异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需要有效提...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西北民族研究民族文化杂志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7216.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