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研究期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唯一一份专业报道文物科技考古及期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文章及相关信息的刊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作者与读者群体包括国内外文物保护和修复科研人员、传统工艺研究人员、考古工作者、文物爱好者、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科技管理干部等。获奖情况:被本领域著名国际文摘杂志AATA、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国内外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1993年被上海市科委、新闻出版局、市科协联合评比为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中文核心期刊(2011);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工作简报、综述、知识介绍、通讯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2.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来稿请写明作者姓名、完整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3.来稿的注意事项和格式请见期刊网站《投稿须知》、《稿件模板》和《版权协议》。
4.编辑部收到稿件,即给作者回复。录用或需作修改的稿件由编辑部通知作者。
阅读推荐:考古与文物
《考古与文物》是中国文物考古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核心期刊之一,创刊于1980年,由国内规模最大的地方性考古科研机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主管部门为陕西省文物局。本刊依托文物大省的丰厚资源优势和科研实力,侧重周、秦、汉、唐四大盛世板块的内涵积淀,使刊物成为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学术平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辽上京城址出土植物遗存研究————作者:钟华;董新林;汪盈;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城址开展了系统的植物考古工作,为了解辽金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的生业和消费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城址金元时期遗存中,发现了极其丰富的植物遗存,包括十一种农作物,五十余种非农作物遗存。尤其是在城址中“一号街”为代表的古代生活区,植物遗存的发现尤为突出。这些农作物组合结构显示出以粟、黍为主的多品种旱作农业种植体系;非农作物遗存中则包含了大量可能的家畜饲草种子,为畜牧...
“大仓文库”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南巡盛典》纸张的综合科学分析————作者:吕淑贤;钟迪;易晓辉;康葆强;陈明星;潘伟;
摘要:《四库全书》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其书写用纸在清宫档案中有明确记载,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人对实物样本进行过科学分析。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大仓文库”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南巡盛典》为样品,使用光学显微分析(OM)、纤维染色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micro-CT)、微区X射线衍射分析(micro-XR...
大理市博物馆藏木雕文殊菩萨像木材鉴定————作者:刘洁;曹秀龙;邱冬妮;方妍岚;郭玲妃;甘昌涛;邱坚;
摘要:为了确定大理市博物馆藏文殊菩萨木雕用材树种,分别采用木材解剖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比较鉴定。解剖比对结果显示,文殊菩萨木雕用材的微观构造特征与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标本接近,主要细胞形态特征与云南樟无显著差异,可初步鉴定文殊菩萨木雕用材树种隶属于樟科(Lauraceae)樟属,但不能确定为云南樟,因此通过采用DNA条形码进一步鉴定。DNA条形码比对结果表...
水盐冻融条件下莫高窟砂砾岩晶相蚀变特征研究————作者:钱玲;吴玉琪;吕功煊;陈港泉;
摘要:盐害引起的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劣化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尤其水盐侵蚀作用导致的砂砾岩蚀变行为与岩石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是难点。通过对采集于莫高窟崖体的砂砾岩块进行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表征,发现试验岩块在含盐水溶液中进行冻融循环后,岩块中的钠、钾长石类组分发生了向高岭石类物相蚀变的行为,同时伴随着岩块本身碎裂。离子盐溶和水环境引发的交代作...
中日书画文物修复用纸性能比较研究————作者:汪苡恝;
摘要:中国和日本对书画文物的保护都采用装裱技术,其中纸为主要材料之一。我国传统书画文物装裱主要修复用纸为宣纸,而日本所用修复纸涉及美浓纸、宇陀纸和美栖纸等。本研究比较了中国和日本六种修复纸的造纸原料、物理性能、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宣纸主要成分为青檀皮和稻草,日本三种修复纸纤维成分为楮皮;宣纸机械强度纵横向差异比日本纸小,但日本纸具有较好的强度;六种纸均符合安全接触文物的要求。中国和日本的修复纸...
基于遥感技术的明长城南山防线壕堑研究————作者:刘雨婧;
摘要:北京延庆、河北怀来地区的明长城南山防线,是拱卫明十三陵的重要防御设施。早期卫星影像显示,南山防线的部分地段增加了形制特殊的三道平行壕堑。应用影像配准、无人机拍摄、三维重建等遥感技术,可绘制高精度的壕堑分布图,并生成局部壕堑的数字高程图。该段壕堑主要分布在山体以北的平原上,控制径流出山口和主要河谷,并以增大逾越难度的方式提升长城防线的防御功能。在长城外增加三道壕堑的特殊形制,是为守护明十三陵的重要战...
征稿启事
摘要:<正>一、稿件内容《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双月刊)由上海博物馆主办和编辑出版,属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文物保护和考古科学技术领域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专业刊物。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1-1652/K,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5-1538。国内邮发代号:4-699,国外发行代号:SA6803。本刊主要栏目设有:研究报告、工作简报、综述、论坛、知识介绍、科技信息、通讯等
“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前后环境微生物变化分析————作者:周新光;张赛伟;黄河;钱晓雍;高宇;赵叶飞;
摘要:微生物病害是出水木质古船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中,古船所处水/土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或对古船产生直接危害,或通过改变古船所处环境进而影响文物安全,同时环境的改变也会反作用于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因此,环境和微生物构成相互影响的动态体系,系统、深入地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时发现风险甚至预测风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是出水木质古船保护的重要方向。本研究采用环境监测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对纸质文物油渍的清洗效果研究————作者:刘盼盼;李艳丽;李玉虎;
摘要:本研究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O-8)作为纸质档案油渍的清洗剂,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TO-8水溶液,借助手持式超声波渗透仪对纸张油渍模拟样品进行清洗。采用白度仪、红外光谱仪、非接触式分光光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等,表征TO-8对纸质档案上油渍的清洗作用;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柔软度仪和pH计,表征TO-8对纸张性能的影响;采用TG/DTG热分析仪,表征TO-8对纸张热稳定性的影响...
电化学阻抗谱法对漆膜渗透性的研究————作者:王飞;冷文华;张署枫;
摘要:通过一种科学可行的检测方法对漆膜的渗透性进行研究对饱水漆器文物的形成机理以及对其文物保护填充过程的原理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漆膜在水中的渗透过程是通过三种天然生漆旋转涂布在铁质基底上形成的漆膜在3.5%氯化钠水溶液中随浸泡时间变化的电化学阻抗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漆膜电容呈现出随着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大直至达到一个平衡值的变化趋势。同种漆膜的电容值随着漆膜层数增加而减小,而吸水量和耐渗...
山西五台出土明代瓷灯盏残留物分析研究————作者:王克青;王力之;李刚;王刚;姚明欣;任麟妹;
摘要:本研究针对山西五台明代墓葬M8出土瓷灯盏中残留物进行了提取,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micro-FTIR)和热辅助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THM-Py-GC/MS)技术对灯盏内残留物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残留物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醇、碳氢化合物等,并且检测出植物油老化的标志性产物——壬二酸、灯盏燃料动物油中较为少见的标志物——胆固醇。通过比较动物油、植物油和蜡等参...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入选“202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摘要:<正>2024年12月24日,2024年度中国知网学术影响力评价系列报告正式发布,《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入选“202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中文)”。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已连续13年联合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通过统计国际期刊对中国期刊的引用,客观反映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学术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实情。《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4版)统计源期刊共计26 5...
海曲汉墓漆纱工艺及物料探源————作者:徐军平;王鉴兰;刘靓;吴双成;
摘要:日照海曲汉墓出土的漆纱残片是目前已报道的山东地区考古发掘出土较为罕见的汉代织物遗存,也是整个山东地区较早期的珍贵丝织品实物资料。髹漆是中国优秀传统工艺之一,亦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独特的织物整理技术。汉代在冠和履的制作过程中,使用漆的涂层,实现了现代织物整理类似的目的,即功能改性纺织品:使丝织品达到硬挺、坚牢和防水的目的。通过超景深显微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
秦兵马俑陶片物理力学性能研究————作者:马伯涛;马生涛;李皇;陈新;刘金泰;
摘要:为研究秦兵马俑的物理力学性能,将武士俑战袍部位较为完整的若干残片制成试件,对其开展了系统的微观和宏观试验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压汞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测了陶片的微观形貌并测定了陶片的矿物成分和孔结构参数;发现陶片具有斑状结构,基质矿物为伊利石,斑晶矿物为钾长石(或钠长石)、斜长石、黄铁矿和石英;含有大量微孔隙且孔隙率较高。通过波速、单轴压缩、巴西劈裂和直剪试验,测定了陶片的力学参数,包...
石峁遗址皇城台护墙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作者:秦立科;韦坤;王磊;庞磊;王猛;
摘要:皇城台护墙是石峁皇城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皇城台安全的关键,目前护墙灰缝材料风化严重且存在一定外倾变形,急需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适合皇城台护墙稳定性计算公式,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分析了高宽比、灰缝强度和竖向外荷载对护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护墙为内部松散的重力式挡墙,存在沿内部灰缝滑移和倾覆两种破坏类型,倾覆破坏时的倾覆角度和墙体高度、灰缝强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临海市博物馆藏北宋象牙手镯的保护修复与研究————作者:何锦章;张岚;滕雪慧;赵绚;
摘要:北宋象牙手镯出土于临海小芝真如寺塔地宫遗址,为佛教供奉器物,工艺精细,年代明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研究以此象牙手镯为对象,探讨其保护与修复策略。手镯出土时呈碎裂状态,现存多个碎片和狼牙棒状柱心,质地发生变化,存在表面污渍、疏松、断裂等病害。通过对手镯的材质形态构成、元素成分分析,确认其材质为象牙。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保护修复方法和流程,包括清洗、加固和粘接技术的应用。修复后的手镯基本恢复了外观,...
墓葬壁画图像颜色校正方法研究————作者:姬静;方素平;程健;柴怡;孔斌;
摘要:墓葬壁画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墓葬现场干预之前,通过数字化方式第一时间将壁画颜色信息准确而有效地记录下来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然而图像颜色的高保真再现问题一直是制约墓葬壁画精确数字档案建立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为例,对全封闭墓葬壁画在单一光源下所采集的壁画图像在颜色校正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墓葬壁画采集条件限制,采集图像质量不高等导致的壁画图像颜色校正精度低的问题,...
红外摄影和微区XRF面扫描方法在烟熏壁画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作者:牛加明;付常青;多吉平措;王思科;武媛媛;
摘要:壁画烟熏病害给相关研究带来很大挑战,进行烟熏病害的深入研究对壁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红外摄影和微区XRF面扫描技术结合方法对布达拉宫时轮坛城殿烟熏壁画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数据不仅可以揭示被油烟覆盖壁画的内容、风格、画派、题记等,还能同步显示出被覆盖画面的颜料元素分布等。两种技术结合的成果可以为烟熏壁画的研究、保护、保存状态评估及修复工作等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壁画的价值揭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宁夏姚河塬遗址出土朱砂研究————作者:周佳依;马强;褚黎明;方辉;董豫;
摘要:宁夏姚河塬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西周封国都邑性城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红色粉末物质。本研究对部分红色粉末样品进行拉曼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分析后,大部分样品鉴定为朱砂,仅一例样品鉴定为赤铁矿。对姚河塬城址出土朱砂进行硫同位素检测分析发现该遗址的朱砂硫同位素值较为集中,可能来自同一产地。与我国其他遗址出土朱砂的硫同位素值比较后发现,除个别遗址外,周代各遗址出土朱砂的硫同位素值都非常接近,其原因需...
湖南澧县新洲一号墓出土玻璃珠的分析研究————作者:赵志强;
摘要:本研究以湖南澧县新洲一号墓出土的3件战国晚期蜻蜓眼玻璃珠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对玻璃珠的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玻璃珠成分体系包括钾钙硅酸盐玻璃和钠钙硅酸盐玻璃两类,呈色元素均为Cu。通过与同时期其他地区出土玻璃珠的比较研究,认为M1:12和M1:17玻璃珠是我国本土制作,而M1:18玻璃珠为国外输入的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中华戏曲
- 省级创作
- 省级《戏文》
- 北大核心《文艺评论》
- 省级《大观》
- 省级民族艺林
- 北大核心《古汉语研究》
- 省级青海湖
- 省级《散文百家》
- 省级草原歌声
- 省级《福建党史月刊》
- 省级《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情感读本
- 国家级花样盛年
- 省级书城
- 国家级《乐器》
- 省级《山东文学》
- 省级歌剧
- 省级攀登
- 省级武侠故事
- 北大核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和平与发展》
- 省级《安徽文学》
- 国家级《新闻与传播研究》
- 省级群文天地
- 省级博物
- 省级《社会学研究》
- 省级半岛新生活
- 国家级《传媒》
- 省级《西北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