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集刊》史学杂志,创刊于1956年,是由吉林大学主办的刊物。
《史学集刊》办刊宗旨为“传播学术薪火,弘扬历史文化”,办刊理念为“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创刊方向为中国史与世界史并重,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并重,基础理论研究与热点问题研究并重,突出跨学科研究、突出新思想探索。
《史学集刊》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
史学集刊杂志栏目设置
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争鸣、区域史研究、外稿特译、特约来稿、博士论坛
史学集刊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广东史志
《广东史志》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史学集刊最新期刊目录
地下文学与制度变革:17世纪中叶英国的政治民谣————作者:张炜;
摘要:政治民谣作为17世纪中叶英国地下文学的代表,表达了一部分社会民众对时事变化的看法。由于克伦威尔主政期间采取了较为严厉的书报审查措施,因此这一时期政治民谣的表达方式比较隐晦,但创作手段多样。面对英国政治制度的频繁变化,政治民谣对时局做出了迅速且深入的分析判断。一方面,民谣呈现了克伦威尔以武力取代国王的非正义性;另一方面,民谣中的议会不得人心,议员们贪婪敛财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负面形象跃然纸上,深度解构了...
民族与国族:中国民族理论构建的新探索————作者:孙琬婷;赵永春;
摘要:民族可以区分为广义民族和狭义民族两大类型,狭义民族是指具备斯大林所说的民族四特征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民族六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广义民族是指具有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族特征的包括两个狭义民族以上的多个狭义民族的人们共同体。国族属于广义民族中的一种类型,只要有国家就会有国族,一个国家的国族只有一个,具有政治属性。狭义民族是文化共同体,不具有政治属性,既可以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多个不同的狭义民族,又可以超越...
“第三性”与早期拜占庭帝国国家治理——以狄奥多西王朝为中心————作者:董晓佳;
摘要:宦官在某种程度上曾被视为男性与女性之外的第三种性别,在早期拜占庭帝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狄奥多西家族统治时期,宦官取得了超越先前时代的社会与政治地位,其原因不仅包含早期拜占庭帝国政治制度的内在需求,而且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作为身体残缺的外来者,有才干的宦官可以得到皇帝信任,并在政治生活中充当保护皇权与制衡其他政治势力的角色。宦官实际上是皇帝的代理人,因此在政治生活中通常依附于皇权。宦...
“前理论”概念对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启示————作者:王申蛟;马鸣扬;
摘要: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学术转向,使得该领域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方法。巴里·布赞和阿米塔·阿查亚曾提出“前理论”这一概念,用以指称思想中虽然不构成理论,但是却可能为理论的形成提供起点的内容。这一概念可以启发西方史学史研究者有意识地关注以下四方面内容:其他学科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概念化”问题;历史学家无意识的“理论表述”问题;历史学家所发现的不容于旧有解释框架的“异例”在系统性学术更新中发挥的作用...
公厨、职田与空饷:中晚唐官员的俸禄制度————作者:张国刚;
摘要:俸禄制度是官僚行政动力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晚唐俸禄制度的变化以顺宗朝的官员俸禄制改革为起点,它的政策内容完全为宪宗元和改革所继承,其中心议题是置本收利和职田问题。这些问题规定和影响了唐后期百年间(805—907)官员俸禄与官署经费的变革。只是在武宗尤其是宣宗时代,边疆官员的待遇以及官员俸禄靠吃官健空饷的问题才被提上议事日程。改革似乎涉及一些深层次问题。但是,随着这些改革的消失以及其效果的空泛化,...
明代都督府权力的嬗变————作者:曹循;
摘要: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五府分置后,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更加符合文书行政的需要。太祖晚年赋予五府统领京军与藩王内外配合拱卫皇室的使命,奠定了五府为朝廷“腹心”的基本属性。京营成立以后,实行五府长官提督京营、五府机构办理营务的“以府管营”体制;五府长官以“管军大臣”身份参议军务、边务及将领选任。正德、嘉靖之际,“以府管营”的弊端愈加明显,明廷在郭...
19世纪英国霍乱地图及其意义————作者:赵秀荣;
摘要:19世纪30年代,随着霍乱在英国的流行,霍乱地图随之诞生。霍乱地图的出现,是英国制图技术进步、人口统计学发展、登记总署建立与人们对“可见性”痴迷的结果。19世纪中叶,托马斯·沙普特、奥古斯都·彼得曼、亨利·阿克兰及约翰·斯诺绘制的霍乱地图较具代表性。这一时期的霍乱地图具有空间性、可视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对公共健康、医学地理学及地图绘制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霍乱地图经常被作为当时流行的瘴气论的...
元浙西地区镇戍军府考论————作者:刘晓;
摘要:元灭南宋后,在江南地区推行军事镇戍制度,其中驻扎浙西地区七路一府一州的镇戍军万户府至少13翼,规模远超路级总管府与管军万户府一对一的配置格局。浙西地区在元朝属典型的密集型镇戍区,当地驻扎的镇戍军,不仅万户府翼数远超其他地区,而且至少一半属于齐装满员、兵力雄厚的上万户府。这些镇戍军万户府,水、陆、马、炮兵种齐全,其中不少是成军较早的老牌汉军万户,即使由汉军、新附军混编组成的新万户府,汉军比例也占压倒...
清前期盛京将军统御下的辽沈地区地方行政建制——论满汉文化交融中的碰撞与选择————作者:刘凤云;
摘要:清朝入主中原后在陪都盛京设置了旗民双向建制的地方行政机构,即八旗驻防与府州县制。由于府州县建在八旗驻防区内,二者的辖区重叠错落,作为政治中心的旗署与民署同置一城,形成两种政治文化的交融共体。在政治运行中,虽有旗民分治之名,但因府州县佐贰官的设置不足,使得城守尉等旗官直接参与钱粮刑名等政务。而民人不断冲破封禁,流寓各州县和八旗驻防区,又使国家不得不在这些区域中派出府级佐贰官“通判”行使正印官的职能,...
由邢侯簋铭文论先秦时期的“君臣之盟”————作者:黄国辉;
摘要:邢侯簋铭文记载周康王命人对邢侯的职事加以确认并进行赏赐之事。铭文记录了周王与诸侯间的互动细节,是探析上古君臣关系的重要史料。铭文“昭朕福盟”之“盟”指君臣之盟,即周天子以命服、赏赐等方式与臣下订立的盟约。邢侯簋铭文反映了周代册命金文在某种意义上均具有“盟”的属性。相关盟约被存于盟府,需要时可随时调用。君臣之盟是双向的,君主做出许诺,臣下则表示效忠。臣下的效忠之辞亦被记入文书,是盟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藩阀与政党之间:日本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研究(1917—1922)————作者:李卓燃;戴宇;
摘要:1917年6月,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为了压制反对党,以统一外交方针为由成立了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此后,该委员会成为日本政府藩阀与政党高层协商外交问题的平台,一度压制了日本外务省,在日本武装干涉苏俄和巴黎和会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藩阀的衰落、外务省的复兴及首相原敬遇刺,该委员会的地位逐渐下降,在“外交一元化”进程中被外务省取代,最终于1922年9月遭到解散。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的演进历程,在政...
秦汉时期乡村借贷新探————作者:马新;
摘要: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借贷行为,经营性或扩大再生产的借贷颇为少见;还有较强行政性,王朝官方既是重要放贷方,又是监管者与仲裁人,直接介入乡村经济事务。这些特点减少了商品经济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
清代大一统国家视野下的州县驿站财政————作者:刘文鹏;
摘要:清朝建立后意图以政府雇募的方式,取代明代以来驿站差役派诸民间的“民当”做法,为此对驿站财政进行了一番改革,但实际上,由于经费短缺,强制性摊派屡禁不绝。及至清代晚期,因大规模战争的压力,州县向百姓摊派更多的额外驿站差徭,使得州县驿站财政发生结构性变化。以河南为例,在官绅合作下,州县组建以车马局为代表的非正式机构,系统管理境内驿站差徭的摊派和使用,由此建立起国家制度之外的额外财政体系。驿站额外财政的产...
联邦权与州权的平衡:约翰·马歇尔对州治安权的阐释及其运用————作者:郭巧华;
摘要:约翰·马歇尔是美国第四任首席大法官。在早期美国州权主义强势、政党纷争不已的背景下,他带领最高法院的同仁,通过对宪法文本的阐释,极大地加强了联邦权,削弱了州权,引发了州权主义者的猛烈批评。不过,马歇尔并非积极的国家主义者,他在相关案件中对州治安权的阐释及其案例判决表明,马歇尔及这一时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各州在其治安权的管辖范围内,依然行使着州内治理等大量政府功能,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
外柔内刚,鲠直持正,秉持气节——明清江南士大夫人文精神的一个面相————作者:范金民;张彭欣;
摘要:人们心目中的江南士大夫形象,无论峨冠博带的饱学之士,擅长鸿篇巨制的文学侍从之臣,还是娴熟典故参赞朝政的藻饰能手,能言善辩的博雅君子,似乎儒雅有之而缺乏胆气,温婉有之而少阳刚之气,小心谨慎有余而开拓进取殊少,驰骋疆场斩将搴旗者更加罕见。这其实只是江南士大夫治国理政、行为出入的一个面相,远非江南士大夫人文精神的基本面貌。江南士大夫外表貌似柔弱,内心实无比强大,态度似乎和顺,意志则极为坚定,往往是外柔内...
略论唐代宰相制度————作者:孟宪实;
摘要: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宰相制度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在讨论中国的皇帝制度时,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讨论“君权”与“相权”的斗争,而君权的不断增长、相权的不断被削弱,正是君主专制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各个时期的宰相制度既有变迁,又各具特色,从每个朝代的宰相制度是否能够得出君主专制获得发展的结论,显然是需要具体论证的。唐代宰相制度的研究,通常是在三省制的背景下展开的,而唐代的宰相制度也有自...
历史研究的大体与细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的取径————作者:桑兵;
摘要:治史要在整体之下研究具体,所以既要把握大体,以免零碎,又须考究细节,以防空洞,使得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成败及其学术研究的枢纽性关键所在,据此可以认识与把握和抗战相关的一系列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要想坐实这一大体,应当放眼读书,梳理各种史料的多数之汇集,对相关人事具有了解与同情,将概念演变还原为事实衍化,呈现具体历史进程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进而深入认识抗日民族...
托勒密时期的埃及王权形象塑造与身份认同————作者:史海波;李智琳;
摘要:作为外族统治者的托勒密王朝历代国王,通过采用埃及传统王权符号、沿袭前朝本土法老的外观和王名等方式,在具象层面构建了正统的埃及王权形象。同时,托勒密统治者对埃及本土宗教和仪式表现出虔敬的态度,并以此塑造合法的埃及法老身份,包括神化自身,强调神圣世系的继承,以及宣传恢复国家秩序和维护传统宗教仪式等方式。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托勒密统治者更为重视希腊君主的身份,法老身份只是他们用于维持统治的宣传工具。由于...
日本加入联合国始末————作者:刘子玉;
摘要:1952年6月日本正式提交入联申请时,联合国受美苏冷战等因素影响,难以通过规范的单独审议程序吸纳新成员。苏联提出共产主义阵营与西方阵营的申请国可以同时入联的“一揽子方案”,但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1953年,联合国大会认为应以普适性原则为基础,通过政治妥协打破入联僵局,尽早吸纳日本等国加入联合国。1955年,加拿大提出日本与蒙古等18个国家同时入联的方案,因台湾当局反对蒙古入联而失败。苏联随机应变,...
希伯来圣经《但以理书》及其帝国隐喻与影响————作者:李大伟;
摘要:<正>希伯来圣经《但以理书》(the Book of Daniel)作为一部典型的启示录作品,其关于帝国的隐喻与叙事备受古今学者关注。受圣经解释传统的影响,关于《但以理书》帝国隐喻的解释甚多,当前学界关于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帝国解释与末日叙事等主题。(1) 本文拟在前人关于《但以理书》帝国隐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但以理书》成书过程及其整体文本叙述架构,对其帝国隐喻与叙事进行新的探...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清明》
- 省级《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 省级《报刊荟萃》
- 北大核心《满族研究》
- 省级《观察与思考》
- 省级亚洲咖啡西点Café & Gateaux
- 省级人生与伴侣:上半月杂志
- 省级《西江月》
- 国家级《人像摄影》
- 省级西藏旅游
- 省级幽默大王
- 省级诗书画
- 省级《岭南文史》
- 北大核心《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安徽文学》
- 省级《大家》
- 北大核心《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省级《奇闻怪事》
- 省级海峡影艺
- 省级《躬耕》
- 省级《美术向导》
- 省级时代漫游
- 省级汉字文化
- 省级《图书馆学刊》
- 省级《文物世界》
- 省级战士文艺
- 省级《高校图书馆工作》
- 南大核心扬子江评论杂志
- 省级泉州文学
- 省级东北之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