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研究》文史期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专业学术研究刊物。
《近代史研究》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切实的文风,提倡学术问题的自由讨论,鼓励探索创新;除约请享有盛名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撰稿外,特别注意鼓励和扶持在学术上富有开拓精神的年轻学者,发表他们的论作;策划和组织了许多涉及重要的理论方法和专题研究的讨论。实行特聘专家匿名审稿。主要发表中国近代(1840─1949年)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的论文、专史以及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自创刊以来,努力提高编校水平,在学术界赢得极高的声誉,成为近代史研究学界引领潮流的一流名刊。曾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评比一等奖和优秀奖。
《近代史研究》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二、三届优秀期刊奖、优秀奖、一等奖、优秀奖。
近代史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专题研究、学术综述、读史札记、治史箴言、学位论文
近代史研究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近代史研究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近代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研究论文、书评及文评、专题述评、读史札记、史实考订、史料评介、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酌情刊载论述1840年以前或1949年以后史事的文稿。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惠寄稿件(限中文稿),热诚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近代史研究提倡实事求是的学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倡导探索创新的学术研究和相互尊重的学术争鸣。本刊设有“学位文选”等栏目,鼓励学术新人投稿。
三、近代史研究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选取稿件惟重论文质量及学术建树。
四、来稿字数不限;提倡言简意赅,详略得体。
五、来稿务请遵循学术规范,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法律和技术规范以及本刊有关规定。投稿以电子邮件或纸质打印稿形式均可。
六、若来稿为专题论文,请附30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和5个以内关键词。
七、为便于审稿,纸质稿请另纸提供作者情况,包括姓名、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并注意不在文章中出现能使审稿人直接判断作者身份的提法。
八、来稿一经采用,即行通知。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采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
九、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十、来稿请径寄本刊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遗失或延误。
阅读推荐:华中人文论丛
《华中人文论丛》省级文史期刊,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旨在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在读的硕、博士生、社会各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等提供一个展示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的平台,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学术发展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
近代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新见袁昶庚子日记抄本考论————作者:朱家英;
摘要:作为庚子事变的亲历者,袁昶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身份深度参与当时的对外交涉,其《乱中日记残稿》《袁京卿日记》成为研究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史料。然而,由于两种日记均系残抄本,不仅存在文字错讹,且经过大量删改,导致某些记述含混不清,相关史实也由此变得扑朔迷离。通过文献考索与对勘可以发现,两种日记均来源于浙江省博物馆藏黄绍箕抄本《沤簃日记》,《乱中日记残稿》系摘录杂抄《沤簃日记》的内容,而《袁京卿日记》则...
《“故都”新声:北京的左翼进步思想及其呈现形态(1927—1937)》
摘要:<正>裴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85元文学家何其芳曾这样描绘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情形——“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知识青年之所以怀揣梦想、克服艰险,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是因为他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能够拯救中国
《清代民国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研究》
摘要:<正>李鹏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118元该书从“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的角度切入,将清代民国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的编绘史放置于长江内河航运变迁,乃至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分析,不仅重新评价了传统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的文本价值,还探析了近代中国地图编绘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复杂过程
否极泰来:“新史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的转型————作者:杨念群;
摘要:“新史学”的演变与近代中西冲突下形成的时代主题密切相关,往往是对现实政治议题的回应。有关“唯物史观”“现代化叙事”与“基层社会制度”的研究分别与“新史学”不同阶段关注的主题相互对应。以诠释“阶级斗争”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唯物史观”是建立“革命史叙事”的理论基础;“现代化叙事”的盛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所致;对基层社会运行机制的探讨,以及“后现代”“后殖民”方法的引进和借用,是重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新政治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作者:李里峰;
摘要:近年来,中国近代史领域涌现出一批与西方“新政治史”相契合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近代政治史的发展和创新。在政治事件研究中,事件的方法论意义拓展了传统政治史的学术空间;在政治制度研究中,以过程为中心的动态分析使“活的制度史”成为可能;在政治行为研究中,普罗大众逐渐进入历史学家的视野;在政治文化研究中,历史与表象之间的张力为研究者带来了新的灵感;在政治概念研究中,“语言学转向”彰显了政治概念在历史进程中的双...
史学与医学的双向赋能——医疗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刍议————作者:余新忠;
摘要:近20年来,中国医疗史作为新史学的一份子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中国近代医疗史研究,作为该领域的主阵地,积极吸纳新史学的理念与方法,研究议题更加多元且成果丰硕。它不仅促进了新史料的挖掘与运用,重现了以往被忽视的历史面相,还对近代史研究理念与范式的转变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代史研究的良好基础和深厚土壤,则为中国医疗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养分。展望未来,近代医疗史可望通过知识史与物质文化史两大路径,进一步...
道路、策略与特点: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实践————作者:黄岭峻;邓朦;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进入工人运动实践之初,即发现工人群体也存在某些局限。这便使其面临既要依靠工人,又要教育工人的难题。为推进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突破清末以来的“道德救亡论”,在道路上以“革命”取代了“革心”。“革命”过程中,为了激发工人群体的阶级觉悟,中国共产党注重对“我们”和“他们”的划分。正是因为工人群体阶级觉悟尚需提升,中国共产党根据工人的需要和实践的节奏交相使用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早期工...
全面抗战初期救国公债劝募再考————作者:毕学进;马金华;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军费支出剧增,南京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以作补苴之策,不到一年,息低款巨的公债竟全部募齐。既往研究多认为,基于民族情结,全民自发购债救国,故成巨款。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基于爱国情结自发认债者虽不乏其人,但该笔公债的成功募集亦与国民政府的组织运作、舆论动员与劝募方法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救国公债制度文本确立后,国民政府通过组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劝募委员会,将公债募集编织成一张纵横...
从上海民生伞厂案看合伙习惯的挑战与境遇(1920—1926)————作者:张世慧;
摘要:合伙商号破产后,合伙人担负何种债务责任,民国初年商业实践中存在较大分歧。在民生伞厂案中,华洋商人围绕合伙债务责任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双方焦点是大理院“连合分担”判例和商界“按股分担”习惯,孰具更高法律效力。该案引起商界、学界关注,最终大理院发布司法解释,承认习惯具有优先法律效力,“按股分担”习惯得以维系。从该案可见,20世纪20年代合伙习惯面临着内外双重挑战。从内部看,合伙经营业态变革打破了合伙人...
《近世基层治理及制度变迁》
摘要:<正>龙登高、陈月圆、黄一彪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98元基于民间契约、账簿、碑刻、档案等原始资料,围绕产权制度、民间组织、市场机制三大领域主题,该书系统论述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制度安排、运行逻辑及其近代变迁。该书认为,在有限规模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背景下,近世中国的基层事务大多有赖民众在长期实践中生成的规则、习俗、制度基础之上的自发秩序
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停战区”问题研究————作者:蒋宝麟;
摘要:1932年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划定所谓“停战区”,对中国主权造成极大损害。值得注意的是,“停战区”范围除协定规定者外,事实上还包括苏州河以南与浦东地区,极大限制了中国军队的驻扎与调动。在“停战区”问题上,中方长期忍气吞声,受日方压迫,进而书面承诺,致使“停战区”机制完全确立。列强则纵容日方扩张在沪军事利益,进行偏向性的“国际协调”。然而,受局部抗战走向的影响,停战协...
民意何以汇聚:1946年上海《文汇报》时局问题测验探析————作者:陈宇晗;
摘要:1946年10月,上海《文汇报》副刊“读者的话”发起一次关于时局问题的民意测验,旨在征求读者对美军驻华和国共内战的看法。这次测验吸引了近两万人参与。《文汇报》秉持爱国立场,测验题目设计紧扣时局热点,测验结果明确表明:绝大多数参与者要求美军退出中国、国共停止内战。这次民意测验巩固和凝聚起反美军驻华、反内战的力量。民意的汇聚,不仅对国民党相关舆论宣传做出了有力反击,也对美国方面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还为...
中国共产党省委组织创建的历史溯源(1921—1927)————作者:李磊;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早期地方发起组为基础,将苏俄共产党组织系统中的“区”等概念引入,以区执行委员会为地方一级组织,开启了地方组织系统建构的探索。区执委的发展历程呈现较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与南北差异,并总体向着以省域为中心的方向演进。此外,中国共产党协助国民党组建其地方一级组织——省党部,客观上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省委建设积累了干部人才。1927年中共五大正式确立省委制度,不仅是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组织...
晚清电报的底本:汉字电码本《中国电报新编》的编纂、修订与通行————作者:张文洋;
摘要:19世纪,莫尔斯码的设计开启了电报时代,汉字电码本的编纂则激活了晚清的电报通信。在清廷用电报应对内外困局的过程中,使用了《电信新法》这套电码本。官方之外,中国电报局面向社会发行了汉字电码本《中国电报新编》。经过多方的使用与修订,《中国电报新编》逐渐通行、简化甚至收入到日用类书之中。这套明码本在甲午战争之后复杂的信息环境里看似无用,实则不可或缺。在收发暗码密电、编纂新式密本、制定电报规则时,《中国电...
《走向“大大学”和“大科学”:中国高等教育及知识系统变革研究》
摘要:<正>刘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99元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和知识变迁极为繁复,现有的相关研究中仍存在某些盲点和误区。该书则系统地探讨了其演变脉络和内在张力。它以“长时段”理论重建了20世纪中国教育和知识裂变中的连续性。全书以国立名校、中央研究院等一系列学术机构为主轴,考察了中国知识生产方式的变迁及知识共同体的结构转型。研究发现,一战使各国普遍认识到科技的巨大威力,由此,各国政府、军方和资本...
《山东根据地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937—1945)》
摘要:<正>罗衍军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88元该书深入探究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地实行的从合理化负担到减租减息增资、大生产运动等经济措施,及抗日宣传、妇女运动、冬学运动、村政权建设等政治、文化措施的实施过程及影响,阐明这些措施在相当程度上重塑了乡村各阶层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秩序整合,为革命运动的进一步推进、革命政权的逐步完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作者:高国荣;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党为发展生产开展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才开始真正的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工作局部开展,污染治理也开始起步。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环境保护成为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环境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建立,环境质量局部好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从理论到实践都...
清流与朋党:瞿鸿禨与清末政局————作者:张建斌;
摘要:清流议政是传统士大夫政治的重要脉络与学术议题。清末军机大臣瞿鸿禨作为枢府权力重心所在,整合了具有清流底色的士人,与北洋朋党抗争。丁未政潮前后言路参与政治的一系列事件并非偶然,清浊之争是一条重要线索,既有成案尚有重新解读的空间。瞿鸿禨遭罢免的内在因由尚可再审,所言授意言官与暗通报馆,实难定论的两项指控,深层指向为朝野内外的士议,清流口诛笔伐的结党反而成为瞿出枢最为关键的要素。清流浊化影响了清末政治生...
国共两党和北京政府对列宁纪念的筹办、态度及作用(1924—1927)————作者:李张容;
摘要:国民革命时期,列宁纪念由国共两党和北京政府参与筹办,但三方态度迥异、作用不同、各有诉求。因联俄联共及国共关系与南北关系的变化,国民党高层从最初积极筹备列宁纪念到消极应对直至忽视纪念;中国共产党主要以国民党名义直接组织或通过社会团体间接组织列宁纪念,基本上形成共产党在幕后、国民党或社会团体在台前的格局,从而取得了列宁纪念的领导权;北京政府及其背后的直皖奉系军阀总体上对列宁纪念并不积极,仅在中苏关系或...
提前终结的科举?——《辛丑条约》所涉停试问题与官士因应————作者:王静;
摘要: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中外议和开启,公使团要求将“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的城镇停试五年。由于该条款表述本有歧义,中方迫于压力的妥协造成部分停试区域由城镇扩展至相关府、州、县,且因“戕害凌虐”并无清晰判定标准,导致部分实无外人毙命之地亦被停试。但经全权大臣与疆吏努力,停试地方由公使团提出的69处减至45处。执行中,停试之县、散州、城镇与府之附郭首县禁试,使当地绝大部分士人的科举之途提前终结;停试之府、直隶...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国际人才交流》
- 省级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 北大核心《世界宗教文化》
- 北大核心中国宗教
- 北大核心《燕山大学学报》
- 省级看电影
- 省级《重庆社会科学》
- 省级《新闻实践》
- 省级《辽河》
- 北大核心《集美大学学报》
- 省级《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北大核心《山花》
- 北大核心《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典籍与文化
- 国家级《中国残疾人》
- 南大核心世界历史
- 省级《文史天地》
- 省级松州学刊
- 省级《岭南文史》
- 省级新阅读
- 省级《延安大学学报》
- 省级媒体时代
- 省级南国博览
- 北大核心《民族艺术》
- 国家级《数字图书馆论坛》
- 国家级《中国扶贫》
- 省级华夏文化
- 国家级三代考古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