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论丛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东岳论丛

东岳论丛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7-1062/C
国际标准刊号:1003-8353
主办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查看东岳论丛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美术艺术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牡丹文学杂志

   《东岳论丛文史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刊物最初为双月刊,自2009年起改为月刊。荣获华东地区最佳期刊、山东省十佳期刊。

  从创刊至今,《东岳论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既定的办刊宗旨,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学术研究的最前沿,追踪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关注当代中国和山东社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及社会现实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原创性、前沿性的科研成果和关涉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办刊水准和学术品位,办出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栏目,形成了自己独具的办刊特色,成为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颇有影响的优秀期刊。

  东岳论丛杂志栏目设置

  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儒学研究

  东岳论丛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社科双效期刊

  东岳论丛杂志社征稿要求

  1、本刊欢迎作者通过网络邮箱投稿,可将稿件投向编辑部工作邮箱,亦可根据本须知附录中列出的各栏目投稿邮箱进行投稿。向本编辑部邮寄打印稿或者手写稿者,请同时发送稿件电子版一份。来稿要求文风平朴,内容充实,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引文准确,注释规范(符合本刊要求)。

  2、来稿请提供论文的中文篇名、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6个)。摘要需能简明扼要、客观准确地体现出论文的主要观点,不要出现“本文”字样。关键词要以分号分隔并列。

  3、请提供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详细通讯地址(包括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4、若文章的产出有资助背景,应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含代号)。

  5、本刊谢绝一稿多投。因编辑部人力、经费所限,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从收稿之日起三个月内未接到本刊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稿件如不予采用,编辑部不再另行通知。本刊对采用的稿件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请在来稿中申明。来稿一经采用,即寄付稿酬及样刊两本。

  6、作者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本刊刊发的文章,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付清,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转载,请在来稿时申明。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凡向本刊投稿者皆被认定接受并遵守上述规定。

  阅读推荐: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文化杂志投稿,1981年创刊,信息丰富,角度独特,以关注青年的谋生与发展为主题--黄金视点:重大社会事件及人物的深度报道;漂的一代:在广东寻求发展的有志青年及全国"漂一族"的生存状态;男女调频:异彩纷呈的两性话题及情感故事;还有时尚潮流、环球动态。

  东岳论丛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金融对上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竞争视角的分析————作者:薛婷;贾丽平;

摘要: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体系带来了冲击。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40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从双重竞争视角进一步研究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首先,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且在商业银行类型、市场化程度、经济区位方面存在异质性;其次,数字金融通过跨业竞争、同业竞争的双重竞争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其中,双重竞争渠道发挥了部分中介效...

公共价值创造: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优化路径————作者:苗红培;

摘要: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的产物,与公共价值理论具有契合性。数字化转型主要表现为社会治理要素的数字化、社会治理的平台化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智能与精准等。当前数字化转型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同时,也面临着偏离公共价值创造的困境,如技术过剩而治理短缺的困境、与数字技术伴随的治理风险与伦理困境、数字治理的标准化与基层社会需求多样性之间的冲突等。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符合基层社会治...

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哲学阐释————作者:卫霞;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各要素协同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其中,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价值主体,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客体,科学技术是新质生产力价值产生的核心动力。此外,应注重社会过程对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的重要影响,并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鼓励人们积极进取、自觉创造新质生产力的各...

康养旅游地社区福祉的驱动机制与组合路径研究————作者:龙春凤;柴寿升;单军;

摘要:增进社区福祉对于推动康养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驱动机制尚无确切共识。本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探讨康养旅游地居民的社会嵌入、旅游影响感知、社区依恋对社区福祉的驱动机制及高社区福祉的多维组合路径。为准确刻画变量间的统计和集合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370名社区居民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居民社会嵌入会强化对旅游利益感知,弱化对旅游成本感知;居民的旅...

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逻辑进路探赜————作者:邰鹏峰;徐家良;

摘要: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运行的重要基石。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构建有效应对和化解社会问题的治理规则、程序、反馈机制。当下所倡导的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总体视域下的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社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其关键在于坚持政府主导与问题导向,聚焦多元主体的利益均衡以及公共利益最大化,形成面向人民之治的治理逻辑...

基于网络口碑传播机制的文旅融合发展策略研究——以“淄博赶烤”为切入点————作者:王相梁;杨晓能;

摘要:文化赋予旅游更为丰富多元的意义,也成为一种业态新趋势;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社会价值和传播优秀文化等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技术的赋能下,网络口碑传播机制构建了文旅产品传播新范式,为文旅融合旅游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行性路径。基于口碑传播效用影响因素研究,重构发展策略,有助于推动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制度环境、政府补贴如何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行为?————作者:徐宏;王世鹏;王云辉;

摘要:中小企业是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对制度环境、政府补贴与中小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揭示制度环境、政府补贴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只有适度的政府补贴才能激励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补贴的“适度区间”范围呈现“正U型”关系。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表明,寻租费用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了挤出效应;通过对专利进行分类检验,在政府补贴的刺激下,大企业发...

楚国籍田考————作者:黄杰;

摘要:周代礼制中,籍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语》、清华简《系年》等文献赋予其决定周王朝兴衰的重要性。东周文献中有很多关于籍田的论述,但尚未见学界所共知的实际史料记载。包山楚简153、154号简“啻■(苴)之田”可读为“帝籍之田”,或即《吕氏春秋》的“帝籍田”。有学者指出,“啻苴之田”在被赐给新大厩之前应属于楚国中央政府直接掌控,与周代籍田类似。根据这两方面判断,“帝籍之田”可能是指楚国的籍田。楚国籍...

道统与正统的捍卫:朱熹的王通批判————作者:汪洋;孔哲;

摘要:隋末大儒王通讲学河汾,重明孔孟之道,对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发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宋朝自谓继唐之统,故王通思想在宋代受到广泛关注。朱熹在“用”的层面上对王通评价甚高,认为其明于“施为作用”,然而他在总体上对王通持批评态度,批其“向上事只是老、释”,反驳其本体上的“心迹之判”;并以“小儿竖瓦屋”形容其《续经》,批评其对北魏的“历史判断”。这涉及到理学的关键命题“道体”“义利之辨”。朱熹的批评并非单从义...

商业平台与用户的双向驯化:条件、机制与风险————作者:王德胜;蒋博文;

摘要:商业平台与用户在“开放”与“封闭”属性交织下形成双向驯化关系。平台通过算法推荐、规则制定与界面设计等手段,隐性引导和控制用户行为;用户则以内容生产、策略反制等方式影响平台生态。在合作、磨合与博弈三种互动形式的交织下,平台的垄断力量与用户的自主选择相互碰撞,折射出复杂的利益和权力博弈。权力失衡会引发隐私泄露、劳动控制与新闻异化等多重风险,波及个人、社会与国家多个层面。为应对这些挑战,需从法律监管、技...

人机传播伦理问题及治理对策————作者:郑保章;于丰瑞;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与智能机器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互动模式被称为“人机传播”。合理有序的人机传播对于人的发展、人机关系的和谐和社会互动新形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然而,人机传播还存在着诸多潜在的伦理风险,具体包括暴露个体隐私、干预人的主体性和容易引发责任鸿沟等问题。有鉴于此,在当前和未来的伦理治理中,应根据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通过在技术设计层面嵌入关怀伦理,在关系网络层面引入对话伦...

我国反贫困政策的演进历程、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作者:邢占军;林杰;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反贫困政策演进来看,新中国成立后贫困治理大致历经了救济式扶贫、市场助推体制改革扶贫、加强兜底的综合式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和精准扶贫等阶段。当前,反贫困政策的推进仍然面临着政策设计与执行衔接不畅、低收入群体规模较大、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为此,要科学统筹落实衔接期内各项制度政策...

近代华北乡村的农牧纠纷与官民应对————作者:张松梅;王洪兵;

摘要:近代以来,放牧牲畜成为华北农耕区域乡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然而,随着人口剧增、生态恶化,华北乡村适宜放牧的空间急剧萎缩,乡民迫不得已在田间地头放牧,牲畜践食庄稼的事件时有发生,农牧矛盾频发,成为诱发乡村社会秩序危机的重要源头。为解决放牧引发的民间纠纷,华北村庄通过组建青苗会的方式,雇用看青人看护庄稼,预防牲畜践踏庄稼。对于乡村社会的农牧纠纷,州县政府迫于治理资源的限度,委权村庄青苗会维持农业生产秩序,...

全媒体时代汉服文化传播策略探究————作者:詹炳宏;刘洋;

摘要: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互动性、实时性和广泛性呈现出质的飞跃,汉服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全媒体传播方式的赋能。依托“四全媒体”传播理念,结合汉服文化传播的实例,探讨全媒体时代汉服文化的传播策略;其传播路径需要实时记录传播、沉浸式虚拟场景体验、全社会广泛参与以及内容优化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从而实现更高效地传播汉服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传播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场域

主体内面的外化与狂人的内心叙事——《狂人日记》细读————作者:李培艳;

摘要:《狂人日记》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因“主题的深刻”与“格式的特别”,是历来鲁迅研究的重点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再阐释空间。小说通过狂人的内心叙事以日记体的自白形式使狂人主体的内面外化,在社会与历史的双重压力之下,其主体意识呈现出被害妄想的精神病肌理,身陷同质性的生命黑暗时间,强大而又脆弱,黑暗无名与清醒理性并存。从主体的存在特性来看,狂人的存在是非历史的、丧失社会关联与时间观的,近于一种...

冯雪峰“请假”的关键原因及一些疑团与推测————作者:张钊贻;

摘要:冯雪峰与博古在1937年发生一次激烈的争吵,导致冯后来“请假”。未公开的冯雪峰“自传”片段透露了争吵的内容,其中冯雪峰秉承鲁迅的观点,认为国共合作抗日时应向左翼人士另发一文件,表明并未放弃无产阶级立场和革命。博古对此提出严厉批评,认为这是托派意见。本文分析认为,博古对文坛不了解情况的批评,实际上否定了冯雪峰维护以鲁迅为旗帜的左翼文坛的所有努力,这是导致冯雪峰“请假”的关键原因

“性体”如何可能——论牟宗三“性体”概念的建构————作者:程志华;

摘要: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之完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概念的建构。在牟宗三所建构的众多概念当中,“性体”出现次数最多,且在其整个哲学体系当中具有基石地位。本文通过对牟宗三的“性”的概念及其五义,“性体”的概念、性质及其分际,“性体”的呈现与实现三个方面的探讨,解释了其性体如何可能的问题。在牟宗三,性体如何可能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主客观统一性原则”的实现,在理论、形式上符合“圆教模型”;亦是“乐的境...

《故事新编》:“悬想”它是一种元叙事————作者:姜异新;

摘要:基于对中国古小说的钩沉整理,鲁迅直面大写的历史文本,以现代虚构文学介入,“新编”正史的文学表征。不是对古事的模写、改写、续写,乃至戏拟,而是独创了关于桩桩古事的元小说,立起现代叙事的美学标杆。鲁迅浸淫于历史文本集群,追蹑不同朝代记录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经验传抄重写古事的思维踪迹,洞察民族集体无意识,来“取一点因由”;本着“该人性的返回人性,该神性的返回神性”的创作原则来“随意点染”;让现实批评事件直接...

齐文化建设与齐神话发展及民族融合述略————作者:闫德亮;

摘要:作为周朝异姓封国,面对逼仄贫瘠、土著文化较强的现实,齐国立国者与后继者及其辅佐者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变俗以政”与“尊王攘夷”“兼容并包”与“务求实用”的治国方略与文化政策,构建形成了蕴含“卜筮、祭祀、信仰、神仙方术、阴阳五行、仙话、封禅、儒学、黄老之学”等内涵丰富、格局多元的齐文化,并且在“稷下学宫”中掀起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在齐国治国实践及齐文化建设中,齐神话作为齐文化重要内容和...

“通意后对”:以共通性为主旨的墨家理解之学————作者:余亚斐;

摘要:诠释学是理解之学,墨家的理解之学集中于《墨子·经下》“通意后对”这一命题。墨家集哲学、科学技术、逻辑学于一身,这决定了其理解思想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这正是“通意”的内涵与要求。人的理解需要尽可能充分和全面,应遵循语言的逻辑规则、符合事物之理、尊重历史传统、通达百姓之情,还要能应用于实践并从根本上有利于百姓生活。而且,这些方面还需要综合考虑,在彼此照应、相互制约中使理解更加合理,使理解指导下的...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