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文史类期刊征稿,创刊于1991年,是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文化刊物。
《炎黄春秋》是以史为主的综合性纪实月刊。该刊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团结炎黄子孙,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栏目有特稿、一家言、群言堂、他山石、亲历记、求实篇、怀人篇、殒星篇、英杰谱、往事录、深思录、春秋笔、人物志、海外事、古镜台、编读窗等。
炎黄春秋杂志栏目设置
开篇、殒星篇、求实篇、英杰谱、人海浪、文荟苑、群言堂、古镜台
炎黄春秋杂志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炎黄春秋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本刊重点关注重大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特别关注亲历者的叙述。
二,内容真实可靠,不可有任何虚构。文中重要引语,请注明出处。
三,篇幅不要过长,一般四五千字,长篇最好在八千字之内。
四,原则上一稿一投。如一稿多投,请予说明。
五,投稿三个月以上,未接到采用通知,请作者另行处理。作者请自留底稿,本刊无力退稿。
阅读推荐:民国春秋
《民国春秋》文化职称发表期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炎黄春秋最新期刊目录
1935年—1937年云南“三期”禁烟运动————作者:张瑶;李军;
摘要:<正>晚清鸦片烟毒祸害国人,禁烟禁毒成为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云南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等原因,烟毒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早在清末民初,政府就为解决云南的烟毒问题采取过一定的措施,但并未达到想要的效果。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新生活运动”,宣扬要改善民众的日常生活,禁烟禁毒被列入其中。云南从1935年开始,开展了以三年为禁绝期限、一年为一期、是为“三期”的禁烟运动。禁烟的相关组织与规定云南当局响应国...
二战时期日本的“金百合计划”————作者:杨俊泽;
摘要:<正>二战时期,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带来深重的灾难。灾难不仅体现为战争本身的破坏,也体现在日本侵略者毫无底线的抢劫和掠夺上。日军每占领一处,便大肆抢掠当地的矿产、黄金、珠宝、艺术品等一切有价值的资源。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金百合”的秘密机构,使得这种抢掠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行动。一定程度上,日本正是依靠这些财富,在战后迅速崛起的。蓄谋已久近代日本对邻国财富的觊...
延安的“福尔摩斯”————作者:张严学;
摘要:<正>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根据抗日斗争的形势,中央机关等部门陆续进驻延安。军统、中统、日特等间谍人员也混入延安搞破坏。为此,边区保卫人员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反特大戏。其中,边区保卫处处长陈泊陆续破获国民党军统“汉中特训班案”“刺杀毛泽东案”等大案,被毛泽东称赞为“延安的福尔摩斯”。延安来了一个“独臂英雄”陈泊,原名卢茂焕,1909年出生于海南岛琼海博鳌一个渔民之家。1926年,由琼海总工会负责人黎竟...
北洋大学在哈佛的公派留学生————作者:彭靖;
摘要:<正>1908年,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在美国成立。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由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在1906年选派的留美学生组成。由于中文历史资料稀缺,目前国内对1872年至1875年期间中国公派的4批120名留美幼童,以及从1909年开始清华大学选拔的庚款留美学生,在美国的学习与生活情况研究较多。而对于1906年之后北洋大学公派到哈佛大学的留学生的情况,则鲜有史料介绍。1940年,我的外祖父邓嗣禹...
最早的毛泽东标准照————作者:丁晓平;
摘要:<正>毛泽东最早的标准照,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地点上来说,都应该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江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1日至5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上,毛泽东受到排挤,被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泽东作报告;27...
王明是如何去苏联留学的————作者:胡尚元;
摘要:<正>王明去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可以说是其政治人生的关键一步。由于时隔久远,关于王明如何获得赴苏留学机会的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而成为王明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王明研究的专家曹仲彬等人曾经下功夫查证过并有专文论述[1]。然而,此后又有新说法出现,特别是王明夫人孟庆树对此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本文在对现有九种说法进行考辨的基础上,得出了新的结...
英国留学时期的严复————作者:井振武;
摘要:<正>光绪三年(1877),严复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在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广泛涉猎知识,其间结识清廷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并得到郭的呵护、栽培。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记载留学生活动甚详,涉及严复的多达26条,成为严复留学活动的珍贵文献。过去研究者们虽提到严复在英国留学,却对其思想活动、精神状态语焉不详。今年是严复先生诞辰170周年,故整理该文补缺,以飨读者。留学英伦攻读海军严复...
康熙与路易十四的遥相唱和——大航海后的中法早期文化互鉴————作者:王霜 ;ZhiminBai;
摘要:<正>在很多中国人心中,法国有着独特的魅力。这片土地曾诞生过众多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人类提供思想启发。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100多年前,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进步青年赴法国负笈求学,在异国他乡留下了不朽的红色印记,在风云变幻的中国历史舞台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年。“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
黄瓜出什么事了
摘要:<正>中国是第一黄瓜种植大国,地域以华北为最,华中、华南次之。因采用棚栽技术,黄瓜已系全天候蔬菜。问题在于,每年总有个别时候,黄瓜价格暴涨,骤为“刺客”,其中缘由,值得琢磨。张廷玉等《钦定授时通考》:“黄瓜一名胡瓜,本草云: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拾遗录》云:‘大业四年,避讳改为黄瓜,俗又呼王瓜。’”老舍《正红旗下》:“到了十冬腊月,她要买……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王瓜。”也有说王瓜非黄瓜,这里不论...
寓居“潜庐”的陈望道————作者:谈思嘉;
摘要:<正>国内现有两处地址被命名为“陈望道旧居”,一处位于上海市国福路51号,另一处是位于重庆市东阳街道创造村11号的“潜庐”。前者是陈望道于1955年至1977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的办公和生活地,后者则是抗战期间他在重庆的寓居之所。如今,国福路旧居作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成为游客如织的红色文化地标,而东阳街道的旧居则鲜有人知,多户人家拥挤其间,只有门头仍保留着当年的三角形原貌和“潜庐”二字。岁月...
以“中国面孔”读懂中国(系列六)————作者:翁淮南;
摘要:<正>骑马少年打酒归来骑马少年打酒归来。这是河北望都二号汉墓出土的彩绘石骑马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望都二号汉墓为东汉晚期的两座大型砖室壁画墓之一,位于保定市望都县所药村东,于1955年由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此石雕系用整块石灰石雕成,骑马的僮仆头戴黑色平巾帻,上身着红底白色流云纹剪襟短衣,下身着粉底红色流云纹大口裤。你看,他左手提一壶酒,右手提两尾鱼,有酒有鱼,眉眼笑弯了,快乐写在他的脸...
我军战史上的“火线喊话”————作者:徐昊;
摘要:<正>战场喊话又称“火线喊话”,是我军组织干部、战士和起义、投诚、被俘人员或敌军官兵的亲属,在战场上对敌直接喊话或劝降的活动。目的是瓦解和涣散敌军,促使敌人动摇、分化,向我投降,加速我军胜利的进程。我军历来不打“哑巴仗”。“做到每个白军士兵的耳鼓里”红军时期,我军政工部门对喊话就有明确要求:在火线上对白军士兵进行宣传鼓动,要在适合的情况下进行,在隐蔽时或者夜间动作时,不应进行口头宣传鼓动;要保持秘...
“发给每个人一张纸”——中国新民歌运动始末————作者:李瑾;
摘要:<正>1959年的一天晚上,正在北大荒农场改造的作家聂绀弩准备睡觉,指导员忽然下达指令,上级要求:“全国一样,无论什么人都作诗。说是要使中国出多少个李白、杜甫,多少个鲁迅、郭沫若。”此时,世界诗歌史上规模前无古人也可能后无来者的“新民歌运动”已持续一年时间。这位闻名遐迩的旧体诗人还不知道,“指令”中的一代文豪郭沫若被“全国生产‘大跃进’的东风”一吹,10天之内拿出101首诗,成为这一运动最著名的鼓...
陕西商人在康定————作者:潘虹;
摘要:<正>“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康定情歌》作为康定这座城市的名片,每年都会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领略“情歌之乡”的独特风景。以《康定情歌》为代表的康定“溜溜调”,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康定是各民族茶马贸易、文化交融的重要枢纽。自元朝时起就在康定“讨生活”的陕西商人,则是汉藏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积极分子”,在茶马...
东江纵队北撤前的谈判交锋————作者:朱姝璇;
摘要:<正>走进位于深圳大鹏新区沙鱼涌的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上书“为了坚持国内和平,从此登船北撤山东”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为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6月30日,以东江纵队为主的北撤人员在广东大鹏湾乘船驶向山东烟台,成功实现战略大转移。然而,为达成北撤协议、胜利实现东江纵队北撤,中国共产党...
羊城播火——陈独秀在中共一大前的七次演讲————作者:陈其明;
摘要:<正>被毛泽东誉为“思想界明星”的陈独秀,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的同时,也加紧了在广东的建党活动。其中,1921年中共一大前他在广州的七次演讲,大力传播了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在广东建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想改革社会,非从社会一般制度上着想不可”1920年12月下旬,陈独秀应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邀请,从上海乘船抵达广州,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获悉陈独秀到...
困境中的相守与坚持——归国前后的钱学森和蒋英————作者:徐娜;
摘要:<正>1946年11月,旅欧多年的蒋英在欧亚恢复通航后启程回国。1947年5月,蒋英通过一场上海独唱音乐会,让国人领略了她在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和歌剧上的演唱造诣。同年7月,钱学森从美国回上海探亲。时隔多年,两人再次相遇,彼此确认了心意。两个多月后,他们在上海沙逊大厦的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完婚。尽管钱学森颇受国民政府重视,但他深感“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不能回来为国民党装点门面”,于是,在与蒋英结婚...
柯麟的杏林隐秘————作者:秦正;
摘要:<正>杏林春暖,隐秘霜寒,交融前行,人间正道。东晋葛洪《神仙传》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神医董奉(字君异)在钟离凤凰山贫困的南坡无偿行医,为后世医家树立了清廉高尚的医德模范。杏林佳话自此世代流传,医家也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1700多年后,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医者踏着董奉的千年足迹,从广东海丰而来,裹挟着如春的...
从和田到紫禁城:国宝《大禹治水图》玉山传奇之旅————作者:韩一飞;
摘要:<正>和田玉作为玉中精品,自古备受宫廷和民间喜爱,如今在故宫博物院的玉器藏品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乾隆彻底控制西域后出现的以密勒塔《大禹治水图》玉山为主的一批和田玉雕精品,造就了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巅峰。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举凡中原王朝强盛繁荣时,和田玉便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流入内地,而当王朝衰落,用料情况也随之衰减,从宫廷和田玉料使用多寡似乎也能佐证王朝之兴衰。至清代,和田玉料的输入十分稳定,...
“和尚头”上长头发——陕甘宁边区的植树造林工作————作者:赵伟伟;
摘要:<正>延安时期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曾传遍大江南北,陕甘宁边区开荒扩种的大生产运动,更是被作为克服抗战时期物质困难的重大举措载入史册。事实上,植树造林、林木保护也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的要政,是一项有组织的、一以贯之的运动。剧作家贺敬之创作的秧歌剧《栽树》,就是对陕甘宁边区植树护林工作的真实反映。陕甘宁边区的植树造林陕甘宁交会处的黄土高原,“在历史上曾有过大面积的森林,在最茂盛的时期,绝大部分的山间原野,...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翻译》
- 省级北方人(悦读)
- 国家级集邮博览
- 省级沧桑
- 南大核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中国油画
- 北大核心《中国道教》
- 北大核心佛学研究
- 省级《贵州文史丛刊》
- 省级《大家》
- 省级民间文化
- 国家级电影创作
- 南大核心外国语
- 省级青春
- 省级《安康学院学报》
- 省级《新闻传播》
- 北大核心《渤海大学学报》
- 省级湖北文史
- 省级紫禁城
- 北大核心《音乐艺术》
- 省级东方电影
- 国家级写作(上旬刊)
- 北大核心《小说评论》
- 省级《三峡论坛》
- 省级棋艺象棋
- 省级经典阅读
- 省级《世界家苑》文学期刊
- 省级《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 省级文明指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