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博》福建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福建博物院联合主办。
办刊宗旨:
《福建文博》内容以福建和中国东南沿海文物考古资料为依托,面向全国和东南亚,反应文物考古及研究成果及时快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靠,是了解福建文博成果及其与东南亚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
期刊栏目:
考古发掘、文物研究和保护、古代建筑、历史研究和博物馆学研究、闽台文化、民族民俗研究、宗教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域外文物揽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鉴赏及自然科学探索
期刊收录:
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福建文博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福建文博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福建文博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阅读推荐: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容易发表的文化期刊,是由江苏省文化厅主管、南京博物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1985年在《文博通讯》的基础上创办。本刊定位独特、特色鲜明,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站在学术前沿,强调学术性、资料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及时关注重大课题的研究,利用刊物优势,发挥平台作用,发表了大量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文章,有效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福建文博最新期刊目录
建盏——冰瓷莹玉紫瓯新————作者:傅柒生;
摘要:<正>千年窑火,匠心不辍。众多的瓷器种类中,建盏是独特的存在。建盏以黑彰显,深邃宁静,出窑万彩,闪耀在两宋时代瑰丽灿烂的人文星空中,经久不息。建窑,是中国古代生产黑釉瓷器的重要窑场,亦是福建地区的代表性窑场,因位于宋代建安、瓯宁二县治所所在地建州而得名。建窑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后井村、池中村一带,因此建窑也称“水吉窑”。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兴盛于两宋。建盏是建窑的代表性产品,器型特...
基于预防性保护的安平桥结构健康监测与数据分析————作者:刘学奎;
摘要:沉降、倾斜和裂缝是石质类桥梁文物较为常见的结构性病害。在预防性保护理论指导下,针对安平桥部分桥体面临的结构性病害,运用先进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对世界文化遗产要素安平桥实施专项监测。通过对其一年的沉降、倾斜和裂缝监测数据分析,较好地掌握了安平桥监测桥段结构病害的现状和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数字技术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的应用及思考——以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为例————作者:陈美祥;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显著提升了博物馆对内管理能力与对外服务水平。与其他类型博物馆相比,考古遗址博物馆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更加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在深耕遗址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博物馆在遗址发掘、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数字化。从考古遗址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的客观需要和现状出发,以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探索运用数字技术为例,分析思考如何围...
新时代县级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以古田县博物馆为例————作者:高登;
摘要:新时代,在“大思政课”建设、“家、校、社”教育融合、“中华文明溯源”等背景下,博物馆社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使命与挑战。以古田县博物馆为例,从“馆校合作”新模式、社教活动创新运营和博物馆志愿者培育等方面入手,分析新时代对县级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新需求,探索县级博物馆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具体实践
安溪县济芳楼建筑历史内涵考察————作者:易曙峰;
摘要:位于安溪县龙渭乡的清代土楼济芳楼,是陈氏先祖历经三代、用时40年而建成。它以石雕、木雕、彩画等装饰艺术在福建众多土楼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23年,安溪县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对境内土楼开展调查研究,对济芳楼进行测绘和资料收集,以期深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作为此次工作的成果体现,对济芳楼的地理环境、建筑特色、装饰艺术和楼主家族历史等进行了探讨,为安溪土楼下一步的研究和保护利用提供...
政和县李三娘信俗文化初探————作者:叶少锋;
摘要:陈靖姑信俗(主祀陈靖姑,配祀林九娘、李三娘)是福建省乃至江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民间信俗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政和铁坑殿为李三娘祖殿。本文对李三娘信俗源流、祭祀礼仪、李三娘祖殿渊源、李三娘文化内涵及价值作了初步探讨,希冀推动对该信俗文化的研究
顺昌县谢屯窑调查与收获————作者:羊泽林 ;宋蓬勃 ;刘秋城 ;陈志涛 ;侯云 ;赵瑞谦 ;刘纵横;
摘要:谢屯窑是明代中晚期至清代早期闽北地区一处烧造青瓷、白瓷和青花瓷的民间综合性窑场,主要生产碗、盘、罐、盆、虎子等日用瓷器。窑址生产的白瓷罐为研究海内外遗址、沉船中的“安平壶”产地提供了新资料,青瓷产品则为探讨明代龙泉窑技术传播以及福建地区仿龙泉青瓷的发展路径和产品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南梁“反左书”现象起因研究——以福建地区墓砖铭文为例————作者:江伯威;陈锴生;
摘要:中国古代存在着反常的“左行格式”书迹,南梁“反左书”现象也包含其中。从魏晋时期福建地区出现的大量“墓葬用铭文砖”来看,“反左书”杂体出现的原因很可能是来源于大量制作“铭文砖”模具后遗留的习惯
明代《宁德县奏豁陷海虚粮杂差记》碑考略————作者:李英妹;
摘要:近日,宁德市蕉城区博物馆收入《宁德县奏豁陷海虚粮杂差记》碑一通。此碑于2014年因宁德环城路施工,在宁德县城城墙边出土,后一直存放于宁德城隍庙内。该碑刻记录了豁免宁德县西陂塘陷没为海后县民负担的虚粮杂差一事。该事件为宁德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对研究宁德西陂塘围垦以及明赋税及徭役制度——“一条鞭法”在宁德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是蕉城区不可多得的一件珍贵文物
清陕西延绥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施世騄墓志考————作者:黄善哲;
摘要:施世騄(1648-1708),是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衙口乡(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他戎马一生,曾参加夺取金厦、光复闽海、统一台湾、征噶尔丹等战役,立有大功;在治理地方军政期间,为官清正廉明,抚民安邦,为保卫国家和地方安定做出积极贡献。本文主要根据对其墓志铭的解读,考证施世騄的生平、家族世系、历史功绩等内容,可补前人研究之未及,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苏区儿童教育的时代特色——以《游戏法》教材为中心————作者:张胡玲;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儿童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精神。本文从游戏视角出发,以文献史料为基础,以游戏文本为参考,探讨苏区儿童教育在特殊环境下蓬勃开展的科学性、革命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以期为我们当今的儿童教育提供积极的启示和借鉴
福建松溪湛卢宝剑踪迹考————作者:林国平;郑衡泌;陈文龙;
摘要:“湛卢”剑是春秋时期欧冶子铸锻的五大宝剑之一。该剑铸锻于福建松溪,湛卢山因剑而得名。由于文献缺失,有关欧冶子和湛卢宝剑的踪迹,迷雾重重。通过爬梳和考证,认为欧冶子为越人,是越国的铸剑大师而非铸剑群体的指代。欧冶子之所以选择松溪湛卢山铸剑,既考虑到湛卢山独特的自然条件,也与闽北相对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有密切联系。欧冶子铸造的湛卢剑是铁合金剑,前承青铜合金剑,后启铁钢剑,在中国铸剑史乃至世界铸剑史都占据...
转化与创新:AI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作者:周雄伟;
摘要:人工智能(AI)助推博物馆展览变革,越来越广泛地推动了展览内容的创新与发展。AI技术促使传统的静态展示逐渐被动态化、沉浸式体验所取代,促进了博物馆的数字化步伐,扩大了观众群体,提高了文化传播效率。AI技术为博物馆展览带来了内容与形式的转化和互动性的增强,让观众能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展品和展览主题。可以预见,AI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正展现出日益广阔的前景,也为博物馆...
明清漳州窑外销青花、五彩瓷纹饰研究————作者:李海梅;
摘要:明清时期漳州窑青花、五彩瓷主要外销日本、东南亚、欧洲、西亚、东非、美洲等地。其纹饰丰富多彩,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两类,内容包含动物、植物、人物、山水、文字等,纹饰内涵多表现吉祥寓意和中华传统文化。这些纹饰通过瓷器的贸易流转,起到了较好的文化传播作用,瓷器也因此成为了文化的使者
福建出土南宋银铤考————作者:马欢;
摘要:银铤作为古代贵金属称量货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在宋代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宋时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是货币银的主要流通区域之一。本文以福建出土南宋银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形态特征、铭文内容、铸造工艺进行分析研究,考证其来源出处、原料产地,探讨银铤在福建地区行使的主要支付用项,揭示其在出土地邵武、建阳等福建闽北地区流通的历史原因,从而反映宋代福建地区货币与商品经济发展...
福建博物馆行业青少年教育工作初探——以首批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馆为例————作者:谢平;
摘要:青少年教育是博物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福建省曾多次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省份。文章以福建省首批确定的试点单位—福建博物院、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陈嘉庚纪念馆为案例,探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原则、导向、路径、步骤和方法方式,提出扩大志愿者队伍、寻找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的衔接点、通过馆际交流带动优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共享等改进措施
古建筑展厅展览形式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以福建民俗博物馆(二梅书屋)为例————作者:陶武;
摘要:古建筑,尤其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用作展厅,因受空间结构等因素影响,展览形式设计面临诸多挑战。其展览形式设计必须在保护古建筑的前提下,结合展览需求,把展览融入到古建筑中,以达到期望的展览效果。本文从福建民俗博物馆(二梅书屋)策划的“润物细无声——二十四节气里的闽式生活”展览案例出发,探讨如何将福州古厝特色与展览要传达的主旨相结合,呈现小而美、博且精的展陈效果,进而思考古建筑类型博物馆如何结合自...
论博物馆展览在地方、国家与国际海洋叙事中的表达——以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为例————作者:段燕飞;
摘要:从展品、文本、图表和空间场景四个角度,分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固定展陈中宋元贸易品、外来宗教与文化、远洋福船三个重要专题的地方、国家与国际海洋叙事,发现泉州众多文物本身蕴含着丰富多维的海洋信息,但展览文本受制于展馆空间等因素的约束而未能充分表达。借此启发博物馆的展览叙事在顺应时代和考量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向深广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有限条件内的最优叙事,从而促进中国海洋文明等各种叙事的影响力
南安观山李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价值探析————作者:陈静茹;
摘要:观山李氏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由旅居南洋的李氏族人建于十八世纪末至民国期间。建筑群由10座交叉错落排列于山地上的闽南传统民居以及1座单栋式洋楼组成。本文在介绍观山李氏民居建筑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其他同类型建筑,探讨观山李氏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建筑价值,为今后华侨建筑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政和县朱子文化遗存的价值与保护策略探讨————作者:叶少锋;
摘要:政和是朱熹家族入闽首站,是朱熹祖居地和朱子文化孕育地。政和县有朱森墓、云根书院等丰富的朱子文化遗存。通过对朱子文化遗存的实地调查,文献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与地方史志专家座谈等,探究朱子文化遗存的价值及其保护策略,以推动朱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贵州文史丛刊》
- 省级《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 省级小艺术家
- 省级摄影之友
- 省级中国钓鱼
- 省级电视剧
- 省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南国红豆》
- 省级《文史博览》
- 北大核心《渤海大学学报》
- 省级漫画月刊
- 国家级中国电视戏曲
- 省级《企业文化》
- 省级诗歌月刊
- 省级太湖
- 南大核心古代文明
- 省级艺术生活
- 南大核心音乐研究
- 省级《体育时空》
- 北大核心《方言》
- 省级《艺术界》
- 北大核心《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电影世界
- 北大核心《青年研究》
- 国家级音乐爱好者
- 省级收藏家
- 国家级文理导航(下旬)
- 省级广告档案
- 北大核心《人民文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