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考古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华夏考古

华夏考古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1-1014/K
国际标准刊号:1001-9928
主办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管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查看华夏考古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抗战史料研究文史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东南文化容易发表的文化期刊

   《华夏考古考古期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考古学学术刊物。

  办刊宗旨:

  《华夏考古》主要发表全国各地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和简报,根据文物、考古发掘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译文和探讨考古理论与方法的文章,有关文物科学技术保护方面的论文和资料。

  《华夏考古》被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期刊栏目:

  田野考古报告、考古文物研究、古文字研究、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技术与文物保护、译文园地、学者学术史、书评

  期刊收录: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全国优秀社科期刊社科双效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华夏考古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审稿周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作者也可来电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阅读推荐:考古

  《考古》是一本考古专业学术性资料性刊物。主要刊载考古学研究论文,发表野外考古发掘调查简报、考古资料的综述和书刊评介,亦反映自然科学在考古中的应用成果。

  华夏考古最新期刊目录

隋东都宫皇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作者:钱国祥;

摘要:隋东都城是隋炀帝大业元年在洛阳新筑的都城,其宫皇城形制既延续了隋大兴城和北魏洛阳城的核心理念,又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在都城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最新考古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隋东都城宫皇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定位复原研究,探索了宫城大内、外围隔城、皇城、东城和含嘉仓城等主要宫院的空间格局和重要建筑分布情况

郑州地区中小型石窟调查————作者:孙锦;

摘要:1989年,原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在郑州地区调查发现了荥阳王宗店石窟、邢河石窟,新密香峪寺石窟和登封王家门石窟。2018年,课题组再次对郑州地区石窟测绘时,又在登封市新发现了石羊关石窟和郑庄禹洞摩崖造像。本文对这6处中小型石窟的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对郑州地区的石窟寺进行初步研究

湖北蕲春坳上湾遗址发掘简报————作者:李冰;余西云;田广生;

摘要:坳上湾遗址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向桥乡毛咀村,背靠大别山南麓,临近长江,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武汉大学考古系与蕲春县博物馆联合对坳上湾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文化性质包括薛家岗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较为完整地展现了鄂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变迁

河南三门峡甘棠学校东周墓M94、M99发掘简报————作者:郑立超 ;张青彦;

摘要:2021 ~ 2022年,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东周时期墓葬,其中相邻的M94和M99保存基本完好,两墓葬具均为一椁二棺,均出土成套铜礼器鼎、豆、盘、匜、舟,而且器物制作精良、纹饰精美,由此推测二墓为夫妻并穴合葬墓,且墓主生前有较高社会地位。此次东周墓的发掘为研究三门峡东周时期墓葬演变提供了可贵资料,并且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学院...

河南新郑万佳商业总部东周墓葬发掘简报————作者:刘亚玲 ;樊温泉 ;常乐;

摘要:2017年,为配合基本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新郑万佳商业总部建设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29座,其中26座为东周墓,墓主多为平民,少数身份略高。此次发掘出土较为丰富的陶器,为研究郑州地区的东周墓提供了新的资料

江苏扬州大王庙广场古运河遗址发掘简报————作者:刘松林 ;束家平 ;刘刚;

摘要:2006年12月~2007年1月,为配合大王庙广场工地建设,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项目用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结果表明,该处邻近古运河北岸,存在两期唐代运河驳岸及一期宋代运河驳岸。唐代二期运河驳岸废弃后,此处曾被百姓辟为生活居住区,宋代以后得以疏浚通畅。该处出土唐代瓷器残件数量虽不及城内官河两岸,但南北各大名窑产品均有发现,反映了唐代扬州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其瓷业贸易的兴盛

夏文化探索的回顾与展望————作者:张立东;

摘要:近百年的夏文化探索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寻找猜想期,始自1926年李济的晋西南调查与西阴村发掘。第二阶段为资料积累期,始自1959年春夏的“夏墟”调查和稍后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三阶段为研究讨论期,始自1977年的登封会议。第四阶段为共识渐成期,始自1983年偃师商城的发现与发掘。第五阶段始自1999年“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研究报告的初步完成

再论后冈一期文化————作者:冯宝;

摘要:后冈一期文化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东麓走廊地区,根据相关出土遗存的类型学研究将其分为延续发展的四期,年代距今6500~5900年,其主要源头是本地下潘汪文化,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影响

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的解读与研究————作者:金秀妍;

摘要:本文通过对庙底沟类型彩陶的鸟纹进行全面梳理,认为其包含的圆点+弧边三角、圆点+勾弧、圆点+弧线三类组合图案均属对简化鸟纹的表现,其脱胎于写实鸟纹的主体轮廓,可依据头身的不同位置区分出不同形态,同时又均具单鸟、对鸟与群鸟三种形式,诸多样式丰富的纹饰实为不同简化鸟纹的搭配排布

山东砣矶岛大口遗址人类颅骨测量性状研究————作者:张旭;王明辉;李佳伟;詹芃;杜振远;

摘要:本文针对山东烟台砣矶岛大口遗址1982年发掘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了颅骨测量与分析。基于颅骨测量性状将其与我国境内先秦时期的6个对比组、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9个对比组人群进行生物距离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大口遗址第一文化期古代居民颅面形态近似先秦时期古华北类型,与山东地区丁公、呈子组等龙山文化时期古代居民较为接近,与本文古DNA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合。此外,本文还对大口遗址古代居民的人群构成以及龙山文化时...

辽瓦店子遗址城门祭祀遗存研究————作者:周青;

摘要:在辽瓦店子遗址北墙城门处发现一处祭祀坑遗迹,根据相关遗迹现象,并结合古籍记载及殷墟卜辞,推测该遗迹可能为古代神灵崇拜中的祭四方遗迹,并有与之相应的祭祀场所、祭祀设施及祭法。这一城门祭祀仪式可能与分布于陕北、晋中北地区的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密切相关。辽瓦店子祭祀遗存是目前发现的南方地区最早的城门祭祀遗存,对其性质、内容及源流的认识对于早期国家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论汉代列侯墓葬的防护措施及相关问题————作者:杨本硕;

摘要:汉代,人们对墓葬具有强烈的保护意识,采用各种措施,加强墓葬防护。综合考古资料来看,汉代列侯墓葬防护措施众多,形成了墓外、墓内两大保护系统,综合满足自身保护及对外防护的双重需求。相关防护措施还体现出等级差异、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对研究汉代建筑、科技及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两广汉墓出土的石榴石珠与海上丝绸之路————作者:熊昭明;钟仪;

摘要:石榴石珠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具代表性的贸易品之一,我国出土的石榴石珠集中于两广地区。石榴石珠造型以圆形为主,少量为榄形和系领形,还有摩竭佩和狮形佩。出土石榴石珠的墓葬一般规模较大,随葬品丰富,显示墓主人拥有一定的财富和身份地位,应为官吏或富有阶层。石榴石珠产自印度,或从印度进口原材料在东南亚加工,然后输入到两广地区。我国内陆除相邻的湖南长沙有少量发现外,未见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对石榴石珠及其源流...

汉简中“■”“锸”释读补说————作者:任攀;

摘要:汉简中有指称农具臿的专用字“?/锸”,其右旁或与“齿”形混同,所以历来有学者将这种发生讹混的字释作“■”。近年有学者将所谓“■”看作“凿”字异体,另有学者认为它记录的是见于魏晋画像砖的丁字形多齿农具的名称。居延新简中有原释为“?”而近年被学者释为“■”的字,应是一种有名为“耳”部件的农具,据此简及以往研究,认为只有将其释为“?/锸”并看作指称农具臿的专用字是相合的

唐洛阳郭城宁仁坊出土佛教经像碑考察————作者:王德路;

摘要:20世纪末,唐洛阳郭城宁仁坊出土一座经像碑残件,内含丰富文化信息。本稿认为碑像应雕刻于洛阳当地北魏晚期后段至东西魏时期,经文可能刊刻于东西魏至隋代。刻经内容为华严经净行品,具有针对都城僧侣修行需求的明确指向

信阳罗山天湖墓地出土青铜器泥芯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作者:郁永彬;楚小龙;陈建立;孙明;

摘要:本文对8件罗山天湖墓地铜器泥芯和范土样品进行化学组成测试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罗山天湖墓地出土铜甗(M57∶7)与其他7件铜器产地不同,天湖墓地铜器与殷墟、横水墓地、叶家山墓地出土铜器产地也不同。本文还结合考古学材料对其文化内涵及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低温等离子体对青铜器粉状锈的原位转化作用————作者:陈家昌;尚泽雅;陈利纬;谈金龙;

摘要:为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对青铜器粉状锈的影响作用,本文采用二氧化碳、氧气、氨气和氮气等四种气氛,开展了不同氛围、不同参数下低温等离子体对碱式氯化铜的稳定化作用实验,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和水分吸附仪等对处理前后实验样块进行了物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经氮气氛围下射频等离子体处理后,实验样块外观颜色变化明显,表面结构变得较为致密,吸湿性降低了26%,起到了减缓水分侵蚀的作用

“2023夏文化论坛—年代学研究”会议纪要————作者:本刊记者;余洁;

摘要:<正>2023年10月13至15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研究分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和平顶山市文物局主办,“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课题组、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平顶山博物馆和平顶山市文物保护中心具体承办的“2023夏文化论坛”在平顶山市博物馆召...

《华夏考古》2023年1~6期总目索引

摘要:<正>~

豫南古代城址考古信息管理探索与实践————作者:任潇;

摘要:现今,传统的考古资料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考古学研究与长期发展的要求,亟须利用新的技术工具来提供支持。本文以豫南古代城址资料整理工作为例,通过搭建豫南地区古代城址GIS管理系统,解决了古代城址考古资料不易保存、检索难、不易共享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豫南古代城址考古资料的统一、高效管理,并为古代城址的考古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华夏考古考古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623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