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研究》文化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创刊于2013年,由《南昌高专学报》更名而来。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逢双月底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办刊宗旨:
《地方文化研究》以研究、发展、繁荣地方文化为宗旨,以打造地方文化软实力、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回望与前瞻相契合、实证与思辨相融汇、探源与创新相贯通为视角,以地方文化形态的源流、特征、文化性格、发展规律的探索,重要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地方文化现象互动关系研究为主要内容,注重文化整体、文化联系、历史过程多维度文化考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本刊国内外收录我刊的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作为学术园地新出土的新苗,《地方文化研究》杂志的成长,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地方文化研究》一定能得到迅速发展,为地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为中华民族文化傲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做出我们的贡献!
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期刊收录: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地方文化研究杂志社征稿要求:
1、地方文化研究来稿字数一般不低于1万字。本刊欢迎涉及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学术问题的长篇精深之作。
2、稿件正文之前请附约300字的中文摘要,3~6个关键词,文献注释统一采用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示,每页单独重新排号,正文注释序号均放置文字或标点符号之后;内容较长或需要强调的引文不加引号,另起段落缩进两个汉字,并改用楷体加以区别。
3、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职务、学位、职称、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邮箱等。
4、来稿如属基金项目成果,请按有关部门规定标注项目正式名称和编号。
5、来稿以word格式排版,将电子版发往编辑部邮箱。
6、来稿请勿一稿多投。本刊实行稿件匿名审稿和三审制度,2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作者可对稿件另行处理;若刊用,将及时通知作者,稿酬从优。
7、地方文化研究保留对拟录用稿件进行不改变作者原意的前提下删修的权利,如不同意,请说明。
阅读推荐:杉乡文学
《杉乡文学》校园青春文学刊物,杂志读者定位主要以高中学生为主,青春文学流行元素的集合。最前沿的文学元素、最新锐的策划选题、最时尚的流行风向。揭示现代学生最敏感问题的深度策划;表现新生代学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行走世间最前沿的学生新奇的生活经历。推荐80年代90年代的新生写作力量,推荐作者新出版的文学作品,为新人提供展示平台。从校园走出来的流行文学刊物,带给读者最独特的阅读体验,为商家提供全方位的品牌展示。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地方文化研究》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地方文化研究》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地方文化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陇学论纲:以王符《潜夫论》为视角————作者:田宝祥;
摘要:从历史性与现代性之双重视域出发建构陇学,可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创新之必然要求。陇学之建构,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陇学之建构,始于对蕴含厚重历史性与深刻思想性的地方经典文本之系统诠释。王符《潜夫论》所阐述的“遂道术而崇德义”“邪不伐正”“富民”“正学”之政治哲学,所蕴含的“以儒为体,以法为用”之文化哲学,所显现的厚重、深沉之精神气质,所展露的耿直、畅快之思想性格,为陇学...
齐文化精神特质及其当代价值————作者:王雪源;
摘要:齐文化是形成于先秦时期以诸侯国国号命名的一种地域文化,有其独特内涵和独特的精神气质。齐文化具有崇尚自由、追求平等、守护契约、遵循经济理性精神等现代市场精神特征,尤其重视财政、价格、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齐文化重商的市场精神在本质上体现的就是一种契约精神、诚信精神;齐文化具有积极的理性探索精神。齐文化精神的市场精神、现代精神和科学精神构成了齐文化精神特质的核心要义。齐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山西孝义皮影戏为例————作者:刘菽;
摘要:文章结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西孝义皮影戏的发展,从其活态属性入手,厘清其生存境遇,以期探究一条行之有效的动态传承与保护之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的活化路径分别是依托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培根铸魂、全方位深入对传承人的保护培养、建构优良的皮影戏文化生态发展体系、选择适宜的文旅融合开发模式
整体史视野下的宋代江西再探讨——江西省宋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学术综述————作者:邹锦良;何川;
摘要:<正>宋代是江西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发达,名人辈出,文化兴盛,教育繁荣。为深入推进宋史研究,尤其是宋代江西历史文化研究,2024年6月14日至16日,由江西省宋史研究会、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吉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江西省宋史研究会年会在江西省吉水县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深圳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
书讯书话:《村落、蒙旗与国家——清代以来内蒙古土默特的乡村社会变迁史》简介————作者:钟金烨;
摘要:<正>村落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社会空间,而且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是中国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土默特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透过其村落历史可以管窥地方社会的转型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田宓副教授,通过对土默特地区多个村庄进行田野调查,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回到史料生成情境并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最终著成《...
瑞昌竹编————作者:王子文 ;周蕊 ;田先敏;
摘要:<正>瑞昌竹编是手工制作竹工艺品的民间编织技艺,流传于江西省瑞昌市。历史悠久,自商周流传至今;1988年江西瑞昌境内发掘的商周古铜矿矿冶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运送矿石的竹筐、竹箩。瑞昌竹编在百姓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瑞昌市工艺美术厂竹编工人达近千人。该项目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瑞昌竹编的普及和繁盛源于瑞昌竹源的丰富与民众的需求。瑞昌位于江西...
海昏侯墓器物中的“五色”观及其文化象征研究————作者:戴沂君;王子文;
摘要:海昏侯墓出土器物是汉代皇室珍贵艺术遗存,其工艺精妙、色彩斑斓,不仅承载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体现。文章以海昏侯墓出土器物的色彩为研究对象,结合史学文献及考古实物图像实证分析,深入探讨文物中传统“五色”的文化观念及礼仪制度,旨在阐释海昏侯墓器物中色彩观念的实质。其是受到汉代儒家哲理影响的中国特有观念性色彩文化,有别于西方色彩本质的内核精神象征
入世书写:元末明初江右诗僧及僧诗考论————作者:温世亮;
摘要:元末明初的江右诗僧不仅数量多,而且诗歌成就突出者众。在创作实践上,诸如世道人心的思考、亲情友情的抒发及社会现实的关注等,都成为他们诗歌表达的应有之义,从中可以发现那种洞察世情的人生意趣。究其个中文化因缘,当与江右的理学渊源、元明时期的宗教策略及诗僧们出入于儒、释的人生经历等有密切的联系。江右作为诗僧多且地域特点、政治色彩突出的区域,可作为探究元明之际诗僧和僧诗的一个参照点
魏禧《兵迹》《兵谋》《兵法》整理札记————作者:赵明;
摘要:通过校勘《兵迹》《兵谋》《兵法》,文章对此三篇兵书作者魏禧的字号进行了考辨分析。魏禧,字凝叔,或异写为“冰叔”。世称其又字“冰叔”“叔子”之说皆误。魏禧这三篇兵书或为其青少年时期读史书时的笔记。作者有意识地将历代军事问题加以归纳,分门别类总结成篇;尤其是对《左传》中的谋略和战例内涵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在古代传统兵学文化中具有一席之地。通过校勘、整理,亦对中华书局标点本《魏叔子文集》中《兵谋》《兵法》...
我国西瓜栽培技术及地方性知识探赜——以《三农纪》和地方志为主要视野————作者:俞智法;
摘要:中国引种西瓜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时至清代,张宗法撰写的《三农纪》,才对西瓜栽培方法有了系统描述。又因西瓜种植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各地居民因地制宜地对西瓜栽培技术进行改良,从而推动了地方性知识的形成。因此,系统梳理有关历史文献,厘清其栽培技术,可为推进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做出更多贡献
环境适应、技术改良与产业塑造:明清以来海南椰子种植的空间扩展————作者:石令奇;
摘要:明清时期,海南的椰子种植已形成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并以零星栽培为主要的种植方式。民国时期,海南东部形成以文昌为中心的东北部亚产区,以崖县为中心的东南部亚产区;文昌以零星栽培为主,崖县则以集约栽培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后,椰子种植呈现出明显的由东部向中部、西部扩展的趋势,至20世纪末,岛内各区域都形成了中心产地。由此,海南从景观认知中的“椰岛”发展成为农业地理学意义上的“椰岛”。“椰岛”的形成,是...
佛山乡村醒狮交往习俗的互助功能及其调适————作者:谢中元;
摘要:佛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的发源地以及核心分布地之一。清代至民国时期,在佛山乡村存续着一种以醒狮为“礼物”联结村内村际关系、以互助为功能表征的醒狮交往习俗。究其实质,该习俗是在共享的精神空间内实施仪式性的“礼物”馈赠与交换,遵循“差序格局”并按有“施”有“报”的互惠原则代代延续。随着“就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原本由乡村自发组织的醒狮互访,逐渐演变成为政府、商家、媒体、民众等共同参与以及...
塑造“八景”与明清时期西南边疆的内地化————作者:张浩浩;
摘要:“八景”作为一种景观组合,在文学艺术创作、地域文化塑造以及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八景”自宋朝发源,定型为“潇湘八景”之后,该模式便影响着各地的地域文化,甚至传播到国外。西南边疆处于华夏边缘,但是明清时期的大力开发,促使“八景”的塑造趋于高潮,有关西南边疆的诗词、绘画、游记、地方志之中均有对“八景”的相关书写,同时“八景”也呈现在地域景观重塑的实践过程中。...
以史为本的精神世界与客家集体发展接受史小引————作者:郭一丹;廖珂;
摘要:中华民族是有文化信仰的民族,中国人对历史的敬畏和信仰一直根底深厚,赓续相传。客家研究肇始于赖际熙等学者对客家历史的发掘与传播,历史学家罗香林对客家源流及其演变的系统研究更被奉为客家学的奠基论著。史学研究与民间记忆产生交集融合,进一步激发出文化主体的文化自信。客家人因之更加砥砺奋进,积极谋求集体发展,从而利用厚生,惠泽一方
历史变迁视角下的微观理路:基于契约文书的社会经济史考察——读《清代—民国江西地区田宅契约研究》————作者:欧阳怡雯;焦济民;黄凯凯;
摘要:契约文书材料生动翔实地反映了民间社会生活的真实历史形态,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自20世纪初期以来,对契约文书的研究广受学界关注,然而,学界对江西地区契约文书的专题研究,却有所缺漏。彭志才博士新著《清代—民国江西地区田宅契约研究》在占有大量“新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观察视角、精密的个案分析与浓厚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江西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的价值,弥补了相关学术领域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的...
荞麦与花麻:一个粤湘赣边杂粮的文献与田野分析————作者:杨品优;
摘要:清代广东粤北、湖南与江西三省界邻及瑶族地区已普遍种植荞麦。明清广东、广西征“花麻税”,花麻即荞麦。在三省界邻地区,荞麦有多种名称,粤北山区瑶族民众叫“三角麦”“角麦”,赣南称“花麻”。荞麦为制度性知识体系的语汇,为专业人员、读书人使用;三角麦、角麦、花麻等名称属民众日用知识体系,其使用、流传与地区开发、地方文化等因素有关,是民众集体无意识选择的结果
从外来到本土:论近代天津城市生活中的外省菜馆————作者:白中阳;
摘要:近代天津开埠通商后,凭借着九河下梢及贯通南北的地缘优势,以及在租界林立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下城市工商业的迅猛发展,曾吸引了大批外省移民相继迁入。蜂拥而至的大量移民除为天津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丰沛的活力外,还将各地的饮食风味带到了文化及商业氛围较为包容的津沽。随后,在族群认同、地缘因素与商业化等多重原因的交织作用下,诸多外省菜馆纷纷在天津出现。无论是地缘上毗邻津门的山东馆,还是移民及商业化元素更为浓厚的粤...
“海内外中国商业印信暨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综述————作者:冷东;
摘要:<正>2024年5月25日,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内外中国商业印信暨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先秦至1949年)”(批准号:23&ZD253)开题论证会以网络会议形式在广州举行。会议开幕环节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禤健聪教授主持,介绍出席会议的专家评审组组长为仲伟民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成员有张明富教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
缺位的董仲舒与刘贺的思想世界————作者:王刚;常会营;
摘要:董仲舒及董学与刘贺的思想旨趣相交集,但在刘贺墓的出土资料中,这些不仅都付之阙如,而且在衣镜文中特意隐去董氏名号。这不是偶然,而是刘贺采取了有意为之的回避态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一则源于政治忌讳及高压态势,遵循“义不讪上,智不危身”的董学原则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二则是学术内在的立场冲突及规则所导致。刘贺延承师门之风,加之本人对于“王道”及“礼义”的重视,根据“论必称师,而不敢专己”的原则,隐去董氏...
清至民国内蒙古水涧沟的水利演进与社会递嬗——以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作者:田宓;萨出拉;
摘要:水涧沟是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大青山南麓的较大沟谷之一。入清以来,随着移民迁入和土地开垦,土默特地区农业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原本自由流淌的大青山南麓山涧水被次第开发,成为周边地区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水涧沟作为大青山南麓第四大沟,在被开发利用过程中,留下一批反映堤坝修筑、沟水使用等事项的水利碑刻。本文拟以水涧沟水利碑刻为核心史料,同时参酌其他资料,考察蒙旗水利秩序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为北部边疆研...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滇池
- 国家级《中华诗词》
- 省级铁军
- 北大核心《心理科学》
- 省级《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南大核心东南文化
- 省级流行色
- 省级服装设计师
- 北大核心《档案学通讯》
- 省级时文选读
- 省级南京史志
- 省级《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克山师专学报》
- 省级《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省级东方文化周刊
- 省级《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 省级《理论与创作》
- 北大核心《常州大学学报》
- 省级《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 省级美与时代
- 省级《战略决策研究》
- 省级当代艺术与投资
- 省级《民族艺术研究》
- 省级幽默故事
- 省级《图书馆界》
- 省级《清华大学学报》
- 省级汉字文化
- 省级小溪流
- 省级杭州文博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