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历史研究期刊,创刊于1991年,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的以抗日战争史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术期刊。
办刊宗旨:
《抗日战争研究》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以繁荣历史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宣传爱国主义为办刊宗旨;以倡导实事求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方针;以学术教育界及其他社会各界关注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的人士为读者对象。本刊研究内容包括日本侵华战争史和中国抗日战争史。凡战时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社会以及战后遗留问题,均列入本刊研究范畴。本刊自创刊迄今,承蒙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厚爱支持,得以发表在学界及其他各界产生影响的一批研究成果,逐渐步入该史学领域的研究前沿。
《抗日战争研究》被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
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问题讨论、书评、人物研究、战争遗留问题研究
期刊收录: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社征稿要求:
1、抗日战争研究刊登有关抗日战争、近代中日关系、战后中日历史问题的文章。
2、本刊是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开放式交流平台,只以学术水平为取舍稿件标准。
3、抗日战争研究所发文章并不意味着本刊赞同其观点,请作者文责自负。
4、稿件必须是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或网站上发表过者,严谨他抄或自抄行为。
5、本刊是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为便于审稿,稿件正文中请勿出现作者姓名等个人资讯或可能直接透漏作者身份的如“拙著”等词语。
6、合作稿件,请按对稿件贡献大小排定作者顺序。贡献最大者,为第一作者,余类推。
7、请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均请介绍相关课题的学术史,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评析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状况。
8、请按《(抗日战争时)技术处理规范》进行技术处理。研究性论文稿件须有300字以下的中文摘要及3-5个关键词。
阅读推荐:民国档案
《民国档案》肩祧档案、史学两个学术领域,是沟通档案界和史学界的桥梁。在档案界,她属于档案史料期刊(有别于档案工作类期刊和档案学期刊),是档案馆展示馆藏的窗口和园地,在史学界,她不仅提供档案史料,还为学者们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供阵地。创刊以来,蒙读者、作者厚爱,稿源充足,发行量稳定,被索量、被摘量、被摘率、被引量诸项指标均保持在较高水准,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得到海内外公认。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抗日战争研究》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抗日战争研究》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抗日战争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从根据地到解放区——中国革命的进路————作者:桑兵;
摘要:作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重要战略支撑,根据地发生于秋收起义后的“上山”,形成于罗霄山脉中段。由根据地建设苏维埃政权而来的苏区,一开始就存在是长期斗争的依托还是全面决战的保障两种不同的预期,由此产生波浪式扩大或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两条路线。分歧的根源,在于如何看待中国革命进程中城乡的地位与作用。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了建立在广大农村的根据地,必须也有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巩固的战略依托。多数根据地的丧失...
隐蔽之手:1941—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子弹补充新探————作者:邹铖;
摘要:1940年后,八路军、新四军既有子弹补充渠道或丧失或萎缩。1941年秋,随着中国共产党敌后战略重点有所调整,八路军、新四军对伪军的政策转向政治争取与控制,伪军“关系”数量迅速增长。由此,借伪军之力获取子弹的构想获得了重要实践基础。通过秘密收集积攒与供给,扩大购买源,以及配合作战、扩大战果三条路径,伪军“关系”协力八路军、新四军不断取得子弹补充。这提示研究者,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充满了复杂性与曲折性
淞沪会战前后在沪西侨的经历与心态——以贝铁德《上海纪事》为中心————作者:徐炳三;
摘要:作为八一三淞沪会战的亲历者,美国人贝铁德以日记体传阅信的形式,勾画了近三个月的战争场面,展现了在沪西侨群体的艰难处境、心路历程和应对行动,以第三方视角揭示了战争的多重面向,在一定程度上印证、补充和传播了淞沪会战史实。这份名为《上海纪事》的文献猛烈抨击日军狂轰滥炸的侵略暴行,深刻揭露日本混淆是非的无耻谰言,高度称赞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彰显出在沪西侨群体的公义立场。面对严峻的战争环境,西侨群体...
全面抗战时期中缅移民问题交涉————作者:廖兵;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为打破日本封锁,畅通大后方进出口通道,国民政府积极联络英国,推动修建滇缅铁路。然而,缅甸政府除从经济和军事方面提出反对意见,还将铁路与移民问题挂钩,对护照规则进行多次修订,并试图出台限制中国移民的条例。缅方此举无疑给中方人员出行和持久抗战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中方多次与英国和缅甸进行交涉。英国政府基于对中国抗战重要性的认识,反对缅甸单方面出台移民条例,主张通过谈判解决移民问题。在谈判中...
日本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研究回顾————作者:马思雨;
摘要:战后,日本学界出于借鉴历史经验的目的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从“革命中心史观”到“民国史观”的反思观察,不少研究成果尝试在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动、中共内部以及各方势力的协作和博弈中重新叙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至今,在研究视角、方法、对象呈现多样化趋势的同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研究也成为日本学界观察现代中国的切入点。其研究历程反映出日本学界在不同时期研究中国问题的特点与走向
逆行东迁:1940年国立中山大学回迁粤北新探————作者:洪雨;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先迁云南澄江,1940年下半年又由西向东逆行回迁粤北,迫近前线,成为战时国立大学迁移的特殊例子。中大校内出现迁校呼声始于1940年3月,有学生称云南米价暴涨导致生活困顿,要求迁校,但出于生活安全问题与地方意识冲突,存在内迁四川还是东迁粤北的争论。广东省政府为推行新县制需要人才,教育部部长陈立夫主动提出可让中大在粤设分校,并最终同意中大整体迁粤。究其原因,国民政府宣布进入第...
征稿启事
摘要:<正>一、本刊作为国内抗日战争史研究唯一、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以大力推动抗日战争史学科繁荣发展为己任。本刊发稿范围为抗日战争史、近代中日关系史、战后中日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与这些主题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本刊倡导贯通式、大历史、长时段研究,欢迎具有前沿性和思想性、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创新型研究成果,不刊发书评、会议综述等。来稿字数限2万字以内,1.5万字以内的精粹短篇,尤为欢迎
抗战为什么赢——读毛泽东与斯诺的“窑中对谈”————作者:陈红民;
摘要:<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中日力量对比与国际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战的基本路线与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开辟抗日敌后战场,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使日本侵略者陷入到中国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讨论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对抗日战争战略思想与理论的贡献,最常被说起的是毛泽东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
“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前觉醒————作者:郑师渠;
摘要:近代缘于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反抗外敌侵略的斗争,中华民族由自在转为自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趋觉醒。但是,先前的历次斗争与在全国范围、全民族规模的抗日战争不可同日而语。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觉醒的一幕。缘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成了坚定的民族信念。毛泽东因之宣告:“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其言意涵有三:中华民族作为整体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觉醒;团结...
百年巨变中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者:徐蓝;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2月28日提出“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1)这一论断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获得的长时段判断,既是指中国经历并正在面对的发展大趋势,也是指世界正在经历和面临的发展总态势。在这个历史发展的长时段变局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其关键节点之一。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
冷战后英美二战叙事中有关中国抗战地位的认知演变————作者:张士伟;
摘要:<正>英美学界有关二战史的研究长期处于活跃状态,二战史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不同时期的历史书写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色,有关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定位,英美学界的认知也经历了一个显著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英美二战叙事很少书写中国抗战。冷战结束后,随着更多档案资料的解密,全球化的兴起,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增强,英美学界开始反思传统叙事,给予中国抗战以更多的关注和探讨,正视中国抗战在二战全局中的重要意义...
1933年国民政府对日绝交争论————作者:常国栋;
摘要:随着1932年10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的公开发表,中日双方的较量进入新阶段。国民政府希望推动国联发挥效力,以遏制日本侵略。日本于1933年初进攻山海关并向长城沿线压迫,意图以武力威逼中国与其单独谈判。热河沦陷后,国民政府内部在对日策略上出现分歧。中国驻国联代表团希望政府对日绝交并积极抵抗,以形成实施《国际联盟盟约》第16条的必要条件,从而制裁日本。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军政要员在得不到列强保证的...
中共抗战、革命与乡村传统————作者:李金铮;
摘要:<正>近代以降,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传统与现代、传统与革命的关系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命题。无论是现代化追求者还是革命者,都将封建传统视为导致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于是反传统蔚成风气,反传统甚至成为新传统。与过激的西化论者不同,中国共产党倡导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过对传统尤其是对阻碍中国发展的传统进行革命仍是其理念及其实践的主流。近年来,有的学者过于强调中共革命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亲和性,...
抗日战争史学科体系中的战后日本赔偿问题————作者:吴景平;
摘要:<正>抗日战争的历史,是有非常明确的起止年份和具体日期的,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爆发,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些应当是构成抗日战争史学科体系时间维度的基本点。但是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也宣布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即通常称之为“战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战后受降、收复失地、接收和处理敌伪财经事业、遣返战俘和...
全面抗战时期广西省枕木采办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作者:何薇;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绝大多数铁路枕木主要依赖于外洋进口。淞沪会战开始后,赶筑铁路的迫切需要促使广西省政府启动行政征采的模式采办枕木,从最初的向树主购买,发展到直接“号木”伐树制枕,三四年内征获几十万根枕木,广西省枕木产业因之得到飞速发展。1941年广西省内铁路修筑进度趋缓,为应对中央财政收紧和通货膨胀加剧,广西省政府先后使用加给米津、督商承采等办法继续获取枕木。随着湘桂、黔桂铁路干线完工,枕木需求...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媒体对中国抗战的宣传与报道————作者:丁书颖;
摘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公众了解中国的愿望增强,但英国媒体缺少驻华代表。英国政府内部就如何报道中国抗战也存在不同意见。军方出于战略考虑,主张通过媒体反映中国抗战的问题。英国政府为配合对华政策,决定引导媒体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尽可能维持对中国抗战的正面报道与声援,并进一步出台计划,鼓励对中国抗战的宣传。由此,英国公众接受的中国形象更加多面,开始对削弱中国抗日力量的因素有所关注。英国政府报道中国内部状况的...
保存南方革命战略支点:论新四军驻平江办事机构的存续及变迁————作者:李雷波;
摘要:湘鄂赣边红军傅秋涛部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改编期间,为召集旧部曾在各县先后设立一批临时办事机构。它们最初称“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驻×县办事处(或联络处)”,担负特定区域的联络及统战任务。后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保存南方革命运动战略支点”的指示要求,又被赋予基层组织复建职能。在傅部整编开赴前线之际正式成立的新四军驻平江留守处,已因其党军一体的特殊组织形式,为中共在后方的区域统战与组织发展支起一片合法空间...
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对东北军的整编————作者:菅先锋;
摘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民政府决定对东北军实行整编。然而,整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民政府拆散西北“三位一体”联盟,将东北军东调豫皖苏,为实现整编创造条件。同时,国民政府坚持将东北军直隶中央,反对张学良、于学忠等人继续统率东北军。在蒋介石的强硬要求下,东北军新一一〇师被解散,一二九师经东北军各将领协商,获得妥善安置。东北军的整编有利于国家的抗日准备,因而得到中国社会舆论的普遍肯定,直接反映出西安事...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兵工原料生产——以军用钢材和火药为中心————作者:高翔;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由兵工署组织兵工原料厂内迁,在四川建成兵工原料生产基地,并将军用钢材和火药作为生产重点,分别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略。其中,军用钢材厂在提升炼钢、轧钢能力的基础上,应兵工生产的需要研制合金钢;火药厂则在维持无烟火药生产的同时,尝试研制氯酸钾炸药以填补炸药生产能力的空白。虽然受制于落后的工业条件和科技水平,上述举措无法实现兵工原料的完全自给,但仍促成部分原料的国产化,为大后方...
全面抗战初期福建征属优待机制的构建与调适————作者:陈文希;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鼓舞军民士气,紧急制定优待政策,欲给予贫困征属基本生活保障。福建省军管区司令部循令制定优待细则,敦促各县市成立出征抗敌军人家属优待委员会,统筹相关事宜,具体政策的落实交由保甲长负责,逐步建成征属优待机制。然而,作为战时体制的一环,征属优待机制与地方行政体系凿枘不投,虽经反复调适,仍难破解效能不佳的困境,仅能给予征属有限的帮助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民风
- 国家级民间文学
- 北大核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华文化论坛
- 省级《华章》
- 省级新闻天地
- 国家级思维与智慧
- 省级云南画报
- 北大核心《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省级现代交际下半月
- 省级文物修复与研究
- 省级《协商论坛》
- 北大核心十月
- 省级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 北大核心《当代作家评论》
- 省级《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省级《民主与科学》
- 省级福建陶研
- 省级《世界文化》
- 省级《克山师专学报》
- 省级分忧
- 省级《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云南社会科学》
- 北大核心《伦理学研究》
- 省级《文化交流》
- 省级百花(悬念故事)
- 省级《社会科学论坛》
- 省级青年博览
- 省级太湖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