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档案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民国档案

民国档案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012/G2
国际标准刊号:1000-4491
主办单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主管单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查看民国档案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清史研究南大核心文学
下一本期杂志:民俗研究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民国档案》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上百家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简介:

  《民国档案》(季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办的一个刊载民国档案史料兼为民国史研究提供园地的刊物。

  办刊宗旨:

  《民国档案》肩祧档案、史学两个学术领域,是沟通档案界和史学界的桥梁。在档案界,她属于档案史料期刊(有别于档案工作类期刊和档案学期刊),是档案馆展示馆藏的窗口和园地,在史学界,她不仅提供档案史料,还为学者们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供阵地。创刊以来,蒙读者、作者厚爱,稿源充足,发行量稳定,被索量、被摘量、被摘率、被引量诸项指标均保持在较高水准,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得到海内外公认。

  《民国档案》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

  期刊栏目:

  档案史料、私家藏档、口述史料、外文译档、读档随笔、民国史研究、国内外民国史研究动态、史实辨析

  期刊收录: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民国档案杂志社征稿要求:

  1.本刊热忱欢迎有关民国史资料类与论文类稿件。有关民国史的档案史料介绍、评述,国内外民国史研究动态、综述类稿件亦欢迎惠赐。学术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史料翔实,档史结合的学术论文本刊尤为欢迎。

  2.本刊欢迎广大中青年学者积极投稿,凡在校研究生来稿,需说明自己的专业及研究方向,导师之推荐意见会有助于文章之遴选。

  3.来稿必须提交中、英文之题目、摘要(约300字左右)、关键词(不少于3个),中英文需相互对应。其中摘要部分应先对相关课题的前人成果加以介绍,并概述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4.注释一律采用页下注。对稿件题名或内容作解释性说明的,请在首页以页下注释表示。

  5.请在来稿中提供作者姓名、年龄、最高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电话以及E-mail、详细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以便联系。

  6.来稿若为国家及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基金资助项目,请提供项目名称、项目批准或结项时间、项目编号。

  7.投搞请寄打印稿,并请附寄磁盘。欢迎以电子邮件形式网上投稿,但此种投稿方式须以接到本刊编辑部的收稿回函为准。来稿一律不退。

  8.民国档案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此类行为者,10年之内,不受理该作者的任何稿件。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三审制。

  阅读期刊: 湖北档案

  《湖北档案》创刊于1986年,是档案工作专业月刊。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档案工作经验,探讨档案学理论,普及档案业务知识,发表档案史料,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四化建设服务。

  民国档案最新期刊目录

战后国民政府工业化道路的国营与民营之争——以中纺公司为例————作者:刘大禹;胡哲;

摘要: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改变了“重工业国营、轻工业民营”的既定政策,完成日伪在华纺织厂的接收,组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隶属经济部,实施国营。这种对轻工业的国营化政策,被视为与民争利并导致官僚资本膨胀,备受社会各界诟病。为应对民营呼声,国民政府宣称国营两年期限后转变为民营,实则不愿轻易放弃国营,并加强对经济之管控。就战后形势而论,国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强化计划经济,对关系国计民生...

1933—1934年东北“邮件过境费”与关内外通邮问题研究————作者:崇哲;

摘要:《塘沽协定》签订后,因国民政府封邮政策效果不彰,日伪欲以东北邮件过境费和关内外通邮分别诱导国际社会和国民政府承认伪满地位。过境费问题致使《国际邮政公约》与国联不承认伪满原则发生龃龉,无意独自处理此事的英国在商贸利益驱使下,将伪满诉求扩大议题后提交至国联。同时,通邮一事引发国民政府内部政潮,中政会决定暂停交涉以待国联决议。1934年在各方势力博弈中,国联最终决定在既定国际法之外重塑规则,允许各国在不...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对青岛沿海沙石的掠夺及其生态影响————作者:董书凯;

摘要:受岬湾海岸构造、混凝土普及与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叠加影响,近代青岛地区沿海沙石开采热潮渐兴,采沙商等新的社会经济身份与现代化城市空间景观因之产生。抗战爆发后,缘于单方面侵略利益,日占当局出台一系列管制举措,对民间采沙活动加以管束,而出于侵略需要,其对沿海沙石的掠夺性采挖抹杀了沿海沙体作为海岸屏障的生态意义,引发海岸蚀退并祸及民生。日本侵略势力的强势介入打破了青岛地区业已建立的脆弱海岸生态关系秩序,青...

中央电工器材厂实验室及电话产品照片一组

摘要:<正>~

中央机器厂厂房及产品照片一组————作者:吉雷;

摘要:<正>~

抗战时期存越海防物资抢运及处理情况相关史料一组(三)————作者:刘楠楠;

摘要:<正>180.孔祥熙致陈体诚电(1941年5月30日)陈代主任体诚:密。五月马电悉。欧德南拟洽售存越钢铁器材及汽车另[零]件一节碍难准行,希饬知照。孔祥熙。渝贸输。181.孔祥熙致陈体诚电(1941年5月30日)陈代主任:密。皓电悉。已电钟锷与贵处港分处商洽代办,惟越存货转售事已饬不再进行,欧德南如未起程,即可不办,希转饬知照。孔祥熙。渝贸进。182.陈体诚致王人麟、周贤颂等电(1941年6月2日...

中国参加国际电信预备会议史料一组(一)————作者:童玉汝;

摘要:1946年9月,中、英、苏、美、法五强国际电信预备会议在莫斯科召开,讨论举行国际电信会议全权代表大会、无线电周率分配、国际电信公约及规则修改等事项,中国派出10人代表团参加。本组史料记录了中国筹谋参加此次会议、制定相关应对策略及参会的具体情况,反映出中国在建立战后国际电信新秩序中所发挥的作用

淮北抗日根据地群众组织力建设的历史考察————作者:张加华;花润颖;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中,群众组织力扮演了重要角色。着眼于淮北抗日根据地,这里小农经济根基深厚,处在“旧式经济坚守着固有的壁垒”里,地主阶级势力深厚,贫富分化严重。中国共产党进入淮北地区开展群众组织力建设时,注意尊重淮北群众的具体情况,形成了“一个中心,一条基本道路,两个结合”的工作特色,真正激发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力,支援根据地抗战成效显著

民国公产转型与地方权力重构——以黟县碧阳书院公产纠葛为例(1927—1929)————作者:王玉坤;

摘要:对传统教育公产进行转化是近代新式学校经费筹措的着力点之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安徽省掀起教育经费清理运动,原碧阳书院款产作为黟县最大的公产,被强制移交县教育局划作财政专款。为争夺碧阳书院款产的归属,黟县政府同碧阳小学方面及其背后的士绅针锋相对,并卷入黟县国民党县党部筹组之争,引发群众运动,以致安徽省政府、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乃至教育部先后介入其中。这场公产纠葛中不同主体参与的利益考量和策略选择,正是...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煤矿税收改革及其纷争(1927—1937)————作者:卢丹;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财政部将矿税划归国家税,并就此前矿税名目繁杂、税率不统一及税权不集中的问题进行改革。然在改革过程中,围绕煤矿税率制定、华洋煤矿税额核定及安南煤入口税率等问题,财政部与相关中央部门及华资煤矿商人之间产生纷争。面对争议,财政部试图在保证既有收入的前提下,为华资煤矿的发展清除税收障碍,同时实现煤矿征税标准和征税权的统一。但因华资煤矿实力弱小,依赖关税保护的实施与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政府则...

抗战时期香港学生赈济会发展研究————作者:罗文捷;吴青;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香港学生赈济会(简称“学赈会”)通过组织募捐钱款、赈济难民、下乡宣传、支援前线、救助伤员、回国服务等多种活动,为祖国内地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1937至1941年间,学赈会救亡运动受多元力量与要素影响,尤其是中共的先行介入和影响推动,为其势起勃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后国民党加强了对学赈会的渗透争夺,中共工作则出现了懈怠和偏差,再加上学生群体自身的缺陷弱点以及港英管制的逐步收紧,使得学赈会...

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救济政策与《中美救济协定》的形成(1946—1947)————作者:高大为;

摘要:抗战结束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随着联合国善后救济项目的结束,国民政府积极寻求美国对华援助。194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外国救济援助法》,该法案旨在联合国善后救济项目结束后继续对欧洲、中国进行救济。美国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华实施救济以缓解中国国内粮食短缺问题并维持国民党统治,另一方面美国力图避免使救济物资用于军事,以免直接卷入国共内战之中。在对华救济政策和《中美救济协定》的商讨中,美国国...

中共旅莫支部的干部训练(1921—1926)————作者:孙会修;

摘要:在中共历史上,旅莫支部最早进行系统性的干部训练,承担着为早期党组织培养高级干部的使命。依托严密的组织体系,旅莫支部建立细致的干部训练机制。训练以小组为基本载体循序展开,旨在引导革命者在集体学习中锻造革命的思维和认知体系,最终成为职业革命家。严格的训练培养了党团员革命化的思维逻辑,塑造了他们不惧艰困的革命精神。经过训练,大多数旅莫支部成员成为坚定真挚、掌握革命技术、组织生活规范的革命者,对中共早期革...

郭泰祺与战时中英第一笔信用贷款(1938—1940):以孔祥熙档案为基础的研究————作者:苏骁潇;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驻英大使郭泰祺即开始代表中国向英国争取信用贷款。为应对日本侵略,英国决定在《出口信用担保法案》中拨给中国300万镑,作为援华之第一笔信用贷款。在以提出修正案的手段排除顾问委员会的干扰之后,此案于1939年2月正式生效。因中国急于用车,且顾及英国在滇缅的影响,故购车款签约较快;但在剩余的信贷合同谈判中,由于中国迟迟未能提供购料清单,加之双方在担保机构、利率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致使合...

抗战时期存越海防物资抢运及处理情况相关史料一组(二)————作者:刘楠楠;廖利明;

摘要:<正>110.陈体诚致龚学遂电(1940年10月9日)昆明龚副主任:密。并转祖寿、亚尼两兄。防货陆续运仰,请饬余兴良率原管科员一人立即由陆路赴仰,携带防处经管各货及全部美货发票、箱单,协同仰处办理提货、点收及业务登记事项,随时报昆备查。弟体诚。青。港。印。111.龚学遂致陈体诚电稿(1940年10月23日)电香港陈副主任:密。青港电敬悉。已转饬遵办并通知仰处矣,谨复。弟遂叩。漾。总

主权·产权·善举:近代上海一宗冢地交涉案述论————作者:陶水木;

摘要:上海开埠后多个租地章程都规定,租界内的华人义冢未经华人允许不得占用、迁移,但租界当局常以筑路、建学堂等为名,强行占用冢地,或要求迁移、租售。1902年舆论一致谴责的同仁辅元堂北浙江路义冢“盗卖”案,其实就是租界当局一再要求售卖,中国地方当局屈从压力,授意善堂经董通融的结果。签约售地后,租界当局又“曲谅”华人舆情,提出“换地”,善堂虽然收回了冢地,但亏赔甚巨,且与租界当局签约规定该冢地此后永远不许售...

重庆防空司令部1942年度工作报告————作者:童玉汝;

摘要:1937年9月1日重庆市防空司令部成立,同年底改组为重庆防空司令部。抗战期间,该部主要负责搜集敌机情报、发布空袭警报、建设与管理防空洞、推行防毒与救护业务等工作,以保障重庆空防安全。该工作报告写于1943年1月,反映了重庆防空司令部组织协调各项防空工作的概况,对研究战时防空颇有裨益

民国时事报刊视野中的甲午战争民族记忆探析(1928—1948)————作者:杜恩义;

摘要:甲午战争作为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之一,自其结束之日起即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历史记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甲午战争记忆首先是一种耻辱记忆,政府及社会各界从不同视角表述甲午国耻,在甲午国耻记忆背后总结经验教训,关照时局,进行抗战动员和海军建设。随着抗战取得最终胜利,收复台湾以及收回甲午战争部分遗物,使得有关甲午战争的记忆演化成为一种有限的雪耻记忆

二次北伐前后党军体制的解体————作者:李翔;孟欣;

摘要:二次北伐开始前,国民党中央尽管决议不恢复党代表制,但决定提高政训部门的职权。济南惨案爆发后,国民政府削减政工机构权责,冷却民众运动。1928年8月,国民党中央宣告军政结束,训政开始。在以党治国、以党治军的原则下,高级将领却讥讽政治工作“卖膏药”。在将领们的提议和附和下,军队政训部归并特别党部,政训部制基本停顿,党军体制至此仅余特别党部制。此后,军队凝聚力主要不是依靠以党力为依托的政治工作,而是凭借...

被动、犹疑与增兵:太原会战中日军作战计划的出台与实施————作者:吴志山;

摘要:1937年8月初,受中国军队增兵察哈尔的影响,日军以第5师团等部进攻南口,“被动”地改变了首先沿平汉铁路南下河北作战的既定计划。攻占察哈尔之后,日军内部经过逾一个月的讨论才于1937年10月1日确定进攻太原。持续一个月的犹疑,给了中国军队在忻口调兵布防的时间,而这也成为日后第5师团等部被阻于忻口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帮助第5师团打开战局,华北方面军自河北调兵入晋东增援。此举虽最终帮助日军攻占太原,却削...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民国档案核心期刊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598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