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菏泽学院学报

《菏泽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7-1436/Z
国际标准刊号:1673-2103
主办单位:菏泽学院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衡水学院学报》文化科技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焦作大学学报》编辑部要求

  杂志简介

  《菏泽学院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菏泽学院(本科)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菏泽学院学报》原名《菏泽师专学报》,于1979年创刊,是山东省创刊较早的高校学术理论期刊之一。学报编辑部直属学校领导,由院长分管。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3-2103,国内统一刊号为CN37-1436/Z。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本刊自2005年第1期始改为现刊名。本刊为双月刊,第1、3、4、6期为社会科学版,2、5期为自然科学版。

  本刊自1997年10月始联入因特网,作者可从网上投稿;自1998年第1期开始出版电子版,读者可从网上浏览各期学报,本刊是我国首家全文上网的高校学报(电子信箱、网址和网络实名见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菏泽学院学报》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本着为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刊指导思想,广征学林,遍求文海,几年来,先后发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学科点基金、国家科委攀登计划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预演基金、国家教委下达世界银行贷款、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应用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论文近百篇;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以及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论文数十篇;美国加州大学、耶鲁大学、乔治亚大学教授、博导等国外学者的学术论文多篇。在《菏泽学院学报》发表的许多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科学院《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或摘登。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1998年获全国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

  1999年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文学研究、语言文字、艺术理论、哲学研究法学研究、水浒文化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区域经济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所谓《水浒传》北方地理态势描写错误的考辨——致马成生先生 浦玉生

  (5)施耐庵祖籍的再认识 曲沐

  (8)学术研讨分泾渭 去伪存真说耐庵——读应守岩先生《有感》的有感 仓显

  (17)接受美学视野下新版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阐释 高日晖 李欣

  (21)宋江与李全 张同胜

  政治研究

  (26)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分裂活动的斗争 窦文波

  (30)中国三代领导核心中美关系观之比较 刘帅 陈然然

  (34)浅析胡锦涛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周悦

  (37)继承与创新的二重协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基于唯物矛盾观的视角 孙全胜

  (41)教化与信仰:当代人宗教观念产生的原因探究 张珊珊 王萌

  (45)论中国古代科技与儒学思想 谷洪彦

  文学研究

  (48)试论江南才女沈彩思想的现代性 侯海荣

  (52)论林纾《金陵秋》的复调性 王凤仙

  (56)报刊连载形式对《阿Q正传》叙事的影响 辛玲

  (60)难以忽视的文学史基点——论张扬的《第二次握手》的异质性及文学史意义 曹金合

  (66)解构与重塑——从《玩偶之家》看易卜生戏剧的传播与接受 黄婷婷

  核心期刊发表:湖南省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生育观调查与思考

  [摘要]对长沙市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生育观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对于生育问题的意愿、观点、看法,并进行思考,提出思路。

  [关键词]生育观,调查,思考

  当前的大学生更为个性化,喜欢独立自助,热衷于新事物,其生育问题的观点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主流社会的生育行为与政策造成影响,进而会对社会未来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力。

  菏泽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创新效应的总体辩证性审视————作者:陈彬;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社会和人的全面视野中思考科技创新引发的复杂效应,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中,分析把握科技创新与自然生态、社会历史和现实的人之间的互动影响和双重塑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创新是驱动自然生态演进、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力量;是变革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推动世界历史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创新的总体乐观主义主张和深刻的辩...

旅游领域的认同研究————作者:蔡礼彬;姚丽思;王晨琳;

摘要:旅游作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广泛且主要的交流活动,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在相互“凝视”中进行文化互动并塑造认同。以Elsevier、Springer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用扎根理论技术方法,探究旅游实践中的认同及其关系。研究发现,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是旅游认同的两大主体;旅游认同包含六种类型,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地方认同、目的地认同、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旅游地居民对应的国家、民族、地方和文化认...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路径抉择————作者:林帅;马聪;余晓宏;

摘要: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刻改变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有利于转变乡村生活方式、推动农业生产转型、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目前,我国农村的一些地区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实际进程中,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农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相对落后、数字乡村标准化体系相对滞后等困境,为此,应通过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强化乡村数...

“健康中国”背景下师范类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实施策略研究————作者:晁秋杰;

摘要:“阅读疗法”对读者身心疾病具有辅助治疗功能,在高校开展阅读疗法有助于师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健康中国”策略的实施。目前,师范类高校阅读疗法服务存在阅读疗法理念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相关人员业务水平不高、阅读疗法服务流程研究不足及实践服务流程不够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阅读疗法的高效开展。因此,依据阅读疗法服务的理论体系,优化其服务策略,开展适合在师范类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疗法服务,对于师范院校师生身心健康及健...

数智赋能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实践路径研究————作者:杨雪英;

摘要: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经历从“馆舍模式”到“数据模式”再到“空间模式”的变迁。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资源智慧化程度低、数智服务深度广度不够、组织模式不够多元化、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在数智赋能视域下公共图书馆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动图书馆职能与价值重构,持续深化数智赋能,打造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于迭代思维的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作者:高艺萌;何斐;杨淑琴;

摘要:为应对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存在的系统性缺失、教育方式单一以及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问题,将迭代思维引入新生入馆教育,设计线上教育、线下讲座、现场参观体验、信息素养提升四个迭代周期,构建迭代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梳理出迭代式新生入馆教育具有周期性、交互性和时效性的特征。该模式在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开展实践并进行实施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对该模式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较高,有效提升了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展现...

乡村振兴视域下“三进下党”的当代启示————作者:秦尚阳;王立胜;

摘要:“三进下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到寿宁县下党乡调研指导扶贫和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其中所体现和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三进下党”启示我们,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把握和遵循唯物史观,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全面发展;要灵活运用辩证方法,激活乡村振兴...

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的区域方略研究————作者:荣海生;李庆华;吴光炜;侯陶然;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体系形成的源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为构建多元纷呈、和谐相容黄河文化彰显区,菏泽市提出了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的区域发展方略。通过在黄河文化理论研究、黄河文化创作、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化产业等方面实现突破,把黄河文化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菏泽方案

地方政府数据治理能力多维评价研究————作者:张慧;高辉;

摘要:数字化时代,政府数据治理对于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服务质量的高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收集2021—2023年山东省市级政府数据治理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发现影响地方政府数据治理能力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党政机构系统内数据治理职能部门数量、政府数据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省级及以上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文件数量等。为提高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地方政府应加强数据治理规划和制度建设,提高数据治理利用服...

应用型高校外语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作者:陆华泽;赵昌汉;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特色、交际能力培养的国际化。当前应用型高校外语教育面临模式与定位不准、外语教育资源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多等困境和挑战。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学科交叉及融合、多维度的课程设置、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塑造、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应用型高校的外语教育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教育强国战略下外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究——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篇2》为例————作者:高海燕;

摘要:外语课程以语言、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精神,树立其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外语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根本保障。教材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篇2》为例,通过挖掘教材思政元素、融入现实思政话题、信息技术赋能语言学习、建立教研共同体、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育人体系,探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实现语言育人的目标

以文学的形式复魅乡村社会的根与魂——论老藤《众神之山》————作者:吕逸新;傅新慧;

摘要:老藤的中篇小说《众神之山》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工程,以多重叙事指向识根、理脉。在古与今,人与事的多向交集中,出“神”且入境、明理,经“众神”的多重复现而最终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小说叙事的神与脉,全得自于乡村的根与魂。缘此而聚焦新时代乡村建设,探索现代社会转型的空间与可能,不只是一般的复魅式书写,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乡村振兴战略何以保护中华大地根与魂、命与脉的艺术性赋魅

楼俨的人生际遇及其词学思想嬗变————作者:项姝珍;

摘要:楼俨是清康熙、雍正年间词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词人。早年与词坛名流从学、交游,入词馆后,以官方视角审视词坛,晚年外任出仕,心态境遇渐变曲折。际遇的变迁,楼俨的词学思想也在“雅洁”与“性情”间调和与反复,确立“以雅为归”的论词旨趣后,反思其词学主张,逐渐“从雅入情”。楼俨的词学思想嬗变正反映了清前期词学中兴而复趋衰落的轨迹,以及有识词人的及时反思,明确词体抒情性的本体特征,有重要的词史认识意义

“中性”体验与“沉默”叙事——布朗肖的文学理念与创作实践————作者:姚亚峰;

摘要:莫里斯·布朗肖是法国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他倡导一种“沉默”的文学理念和书写风格。他的文学思想受到马拉美和勒内·夏尔的深刻影响,马拉美的“纯诗”语言和夏尔开放的、未知的“中性”思想都给了布朗肖深刻的启发。沉默的叙事一方面与语言、事物与命名相关,另一方面强调一种主体的消解与沉默。布朗肖将自己的文学理念和文学创作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布朗肖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布朗肖的“沉默文学”

伍尔夫在中国:以《一间自己的房间》在国内的译介为视角————作者:吴悦;乔媛;

摘要:《一间自己的房间》代表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更被称为女性解放的宣言书。1928年,该作品第一次被引介到国内,成为中国接受伍尔夫的开端,直至1947年才出现第一部完整的汉译本;20世纪80年代,《一间自己的房间》被收录到多部选集之中;21世纪,该作品不断得到重译。通过研究该作品的译介历程,伍尔夫在中国展现了从意识流作家到女性小说家再到女性主义者被接受的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与当时社会历史...

文化“两创”语境中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作者:高建坤;任芝芹;

摘要: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学艺术类的代表性项目,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田野考察发现,菏泽市民间文学传承面临着保护不足、传承萎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地域空间、参与主体和工具媒介的角度,构建地方民间文学保护传承的现实路径。文化“两创”语境下,采取“提炼非遗文化标识、拓展新型文旅方式、借力数字媒体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出海”的方略,可实现菏泽市民间文学的创新发展与活化利用,突显其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市场...

《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相似互通点研究————作者:高路;

摘要:《西游记》和《水浒传》在故事线索和作品主题上都存在着互通相似处,甚至可以互相参证研究。两部巨著都对中国古代游民群体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艺术化再现并进行了深刻反思。两位作者在表达书中故事时,都存在着思想上的矛盾,反映了他们意识深处都存在着与作品主题本身不一致的反思

论《水浒传》中的灾害书写————作者:张宸睿;李洪亮;

摘要:《水浒传》中有各种各样的灾害,既有自然成因,又有人为所致。一场场灾害书写穿插在小说情节中,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彰显道教色彩。这些灾害书写还关注百姓日常、还原吏治生态、增广战争样相,反映出小说的观念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论《水浒传》中的“丹书铁券”及其叙事意义————作者:罗琳;林宪亮;

摘要: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功臣的世袭特权凭证。在《水浒传》中,后周皇室后人柴进的家中藏有宋太祖赵匡胤敕赐的丹书铁券,围绕着这枚丹书铁券展开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情节。从历史角度看,《水浒传》中丹书铁券的相关情节于史无据;但从小说角度看,《水浒传》中的丹书铁券承载着特殊的叙事意义。丹书铁券不但具有推进情节发展、贯穿人物命运等叙事功能,而且蕴含着多重隐喻意义

曹县皮影的传承困境及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作者:朱子姝;孟幻;

摘要:曹县皮影是我国皮影艺术的重要地方分支,历经三百余年的沉淀与传承,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曹县皮影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受众群体狭窄,表演形式与内容陈旧等。为此,需要构建良性传承生态,创新皮影表现形式,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市场开发与产业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使传统艺术重新焕发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顺利实现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菏泽学院学报》哲学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5639.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