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衡水学院学报》是由衡水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跟踪学术前沿,培养学术新人,促进学术交流,弘扬地域文化。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稿件。其中《董仲舒与儒学研究》、《衡水地域文化研究》、《衡水湖与湿地科学》、《诗经研究》、《学术博客》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来稿可优先录用。本刊为双月刊,第1、4期侧重自然科学内容,第2、3、5、6期侧重社会科学内容。
《衡水师专学报》现用刊名《衡水学院学报》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获奖情况: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河北省高校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政治·经济学研究、地域文化研究、自然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董仲舒的人性学说并非是“中民之性” 黄开国,苟奉山,HUANG Kai-guo,GOU Feng-shan
2. 董仲舒“三维一体”的政治哲学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李英华,LI Ying-hua
3. 《春秋纬》对《春秋繁露》阐释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徐栋梁,XU Dong-liang
4. 重新审视董仲舒在“孝”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李现红,黄雁鸿,LI Xian-hong,Huang Yan-hong
5. 董仲舒神学化自然观的逻辑进程 路高学,LU Gao-xue
6. 传统文化中的为官之道 周桂钿
7. “朝圣偶见”--谈谈“程门立雪”与《立雪诗》 石立善
8. 北朝衡水籍学者的读经之风 刘贵生,LIU Gui-sheng
9. 清朝冀州廉吏张廷湘的历史贡献 陈振胜,CHEN Zhen-sheng
10. 窦氏青山与窦太后 王晓岩,姚倩倩,WANG Xiao-yan,YAO Qian-qian
11. 衡水地域文化挖掘的理论与实践 赵云旺,ZHAO Yun-wang
12. 近十余年《诗经》篇作时研究述评 邱奎,QIU Kui
13. 史伯“和实生物”说本义浅释--兼答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王殿明会长问 钱耕森,QIAN Geng-sen
14. 论赵文化中的“和为贵”精神 张翠翠,ZHANG Cui-cui
15. “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和合”意蕴 安玉娟,AN Yu-juan
16.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及其内在逻辑--基于温州“新居民积分制管理”的考察 余红燕,YU Hong-yan
17. 安平丝网企业的展会营销策略 潘伟龙,张士军,PAN Wei-long,ZHANG Shi-jun
18. 话语标记“说实话”分析 易正中,王立杰,YI Zheng-zhong,WANG Li-jie
哲学论文范文:美学视角下的悲剧观念再阐释
【摘 要】悲剧与社会和人性息息相关。文章归纳前人著述悲剧的两个特点,对悲剧的概念再阐释;又从悲剧产生的本质探究悲剧文学的价值,得出“认识―反思―行动”一脉相承的价值论;最后针对当今悲剧泛化、悲剧艺术缺失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悲剧,定义,价值,再阐释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有这样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叔本华断言:“大不幸之展示乃是悲剧唯一不可或缺的。”F.L卢卡斯(Lucas)提到,“悲剧,对古人来说意味着严肃的戏剧,对中世纪人来说,是有着不幸结局的故事,对现代人来说,则是有着不幸结局的戏剧。”没有对于悲剧的完美定义,但不论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还是简洁而谨慎的判断,抑或是分类的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有两个关键词是比较为大家所认同的,对于悲剧而言是必要的:一为“严肃”,二为“大不幸”。
衡水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贤能政治的国家治理:论董仲舒选贤任能政治思想————作者:张兴;
摘要:选贤任能和君臣共治是董仲舒贤能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更化秦制和解决汉初国家治理结构性困境的首要对策。董仲舒要求昌明儒学文教、拓展参政途径、规范官僚体制,通过简拔贤能优化国家治理体系;通过“天”与“民”相联系的政治哲学解构君权至上,围绕“君无为”“臣有为”构建限制君权的政治机制,变革国家治理结构。董仲舒选贤任能政治思想提出了一种贤能政治的国家治理模式,其制度化带来的最重要的政治遗产就是儒法合流的“...
《春秋繁露·止雨》“二十一年”条索隐————作者:张继海;
摘要:《春秋繁·止》的后半部分,记载了董仲舒任江都相时发布的一道举行止仪式的文告。推测文本中“二十一年八月甲申朔丙午”有讹变。“二十一年”是江都王的纪年,即汉武帝的元光二年(前133)。结合扬州市的气候特征与止求,原来“八月甲申朔丙午”可能是“六月庚戌朔丙辰”。通过对文告的逐句解析,再现了董仲舒在江都国令所属各县乡城邑举行止仪式的主要过程、具体规定、活动内容等
董仲舒乐论的四层和合价值取向及其逻辑————作者:李长泰;
摘要:董仲舒在《春秋》学中对乐有深刻的论述。学者对董仲舒的乐论只研究了其德性大义内涵或者美学形式内涵,而没有关注到其深层价值取向。董仲舒的乐论从主旨上主要有体用和合、内外和合、质文和合和美善和合四层价值取向。体用和合价值取向凸显了乐的以乐循理旨趣,内外和合体现了乐的盈内发外旨趣,质文和合彰显了乐的应人成人目标,美善和合表达了乐的乐美达善境界。董仲舒乐论的四层和合价值取向凸显了体、形、文、善的思维逻辑
《张申府先生学谱》的特色与贡献————作者:兰美丽;
摘要:杜运辉教授所著的《张申府先生学谱》详实记录了张申府先生的生平经历与学术实践。该书不仅充分展现了张申府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综合创新学派奠基人的历史地位与理论贡献,同时也梳理了该学派的发展脉络。其内容涵盖中国共产党史、新文化运动史、旅欧勤工俭学运动史、“一二·九”运动史、抗日战争史、中国现代民主运动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数理逻辑学、文学史、教育史、中外学术交流史等多个领域...
中国传统财神文化的义利之辨与当代镜鉴————作者:丰大双;
摘要:财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物质财富的向往,更承载着对精神超越与人格完满的价值追求。这种文化承认财富与幸福人生的天然联系,同时强调在财富获取和分配中应有更多的道德考量。中国传统财神文化中的义利之辨,即敬利畏义、义利并举、以利促义的财富观,体现了对实现生命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切人文关怀。深入分析中国传统财神文化中的义利之辨及其内涵,对于理解国人财富观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引...
《张申府与张岱年研究》专栏特约主持人按语————作者:杜运辉;
摘要:<正>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错综互动的思想背景下,张申府、张岱年两位先生在哲学理论、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观等领域矢志不渝地艰辛探索,其崇高人格和学术思想皆洋溢着“兼和”的综合创新精神。为纪念张申府先生诞辰130周年,杜运辉教授在2024年11月出版了《张申府先生学谱》。12月9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张岱年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
衡水学院参与主办第24届东亚人文学会学术年会
摘要:<正>2025年1月6日至9日,由衡水学院与东亚人文学会、越南国立胡志明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共同主办的第24届东亚人文学会学术年会在越南胡志明市举行。来自中国、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的80多名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我校董仲舒研究院王文书、张铭、代春敏代表衡水学院参加会议。开幕式上,董仲舒研究院副院长王文书向与会学者介绍了衡水风物、董子文化和衡水学院近年来的董学成就,并诚挚邀请海外学者到衡水观光交流。王...
励精阐王道,勤勉解《春秋》——读《发天意而正名号——公羊学语境中的董仲舒名论》有感————作者:周莲芝;
摘要:<正>2024年1月,张靖杰副教授的《发天意而正名号—一公羊学语境中的董仲舒名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上海交通大学余治平教授主编的“春秋公羊研究书系”之一种。书中通过对《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的深入剖析,系统研究了董仲舒的名号学说,为学界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和独到的学术见解。《论语·子路》载孔子之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凸显了“正名”的重要性。张靖杰的著作正是从这一思想出...
为人者天:董仲舒论人的本质————作者:魏彦红;
摘要:“为人者天”是董仲舒关于人循天道应遵守的总则。首先,“为人者天”界定了人的本质:人之为人本于天、循之天,天是人的曾祖父,人为天副。其次,人化天而成,表现为: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凊;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第三,天只生人,人若成人,王必教化。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己任。教是为政之本。总之,“为人者天”是董仲舒关于人之为...
“第四届儒学史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4学术年会”成果综述————作者:白立强;卫立冬;
摘要:“第四届儒学史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4学术年会”以“董子学说对儒学史的贡献”为主题,会议论文围绕董仲舒哲学思想、社会伦理思想、德教思想、方法论、董仲舒相关内容以及儒学史等多方面展开,既有纵深之论,又具视野之广,形成了较为丰厚的理论研究成果
张鷟《游仙窟》中的色爱世界与婚仕规则————作者:王凯;
摘要:唐代著名文士张鷟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为其撰写《游仙窟》提供了素材。《游仙窟》以男女爱情为主线,或隐或显地体现出唐代士人对待恋爱与婚姻的不同态度。唐代士人在面对以情感为重的色爱世界与以仕宦为核心的婚仕规则之间的选择时,绝大多数选择了后者。然而,基于婚仕规则而缔结的婚姻,极度缺乏感情基础,夫妻不睦之事甚多。面对这种不幸的婚姻现实,文士们常常在作品中追溯往昔的情感经历,抒发内心的迷茫与悔意,为后人留下了...
“调均”:董仲舒分配正义思想的核心意蕴及其现代反思————作者:敦鹏;孔怡然;
摘要:儒家的均平思想始自孔子,董仲舒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调均”思想。作为调节社会财富分的一种政策,董仲舒以“调均”为核心的分正义思想,一方有其自身的设计辑与最终理想指向,另一方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种考虑的出发点是要当兼社会各层各群体的利益,达到经济利益上的一种相对“均衡”。因此,按照西方“给每个人以其所应得”来界定正义的内涵,董仲舒“调均”的宗旨未必全然符合公正和正义的确切之义,但是种“均...
董仲舒经学思想的渊源、汉朝危机及其新治国之道————作者:姜海军;
摘要: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在汉代国家治理思想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他继承以往国家治理的思想,将儒经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经典,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重新解释了六经,建构了以天人合一为思维模式的新儒学及国家治理思想体系。这样一来,董仲舒之学很好地为汉王朝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作了解释与论证,并就当时汉王朝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思想与方法。可以说,董仲舒立足国家治理,通过经学解释...
天质之朴与善善恶恶:二维一体的董仲舒人性论————作者:邓国坤;
摘要:当前学界大多认为董仲舒人性论为“性三品说”,少数学者认为董仲舒人性论为“性朴论”。事实上,董仲舒虽然提及了三种人性,但他认为能够真正称为人性的只有“中民之性”。因为“中民之性”与天质之朴性一致,皆是指向人性具备善质却未全善。天质之朴是原初之性,圣人之性与斗筲之性是发展之性,后者不能称之为性。但是“天质之朴”只是董子人性论的一维,另外一维是“善善恶恶”之性。两者共同组成董子的“二维一体”人性论。“天...
班固“赋源诗”说中的隐喻:经世精神————作者:张霞慧美;叶露;
摘要:班固在《两赋序》中提出的“赋源诗”说含经世精神,并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其“赋源诗”说是在汉代经学主流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强调赋的政治功用,主张赋应“讽”当朝,彰显经世致用理念。班固继承《诗经》的“美刺”传统,将赋与儒家经世精神相结合,构建了赋的“经世”价值体系。班固的赋论不仅肯定了赋体文学的现实功用,对后世辞赋创作及诗歌现实主义诗论观产生深影响,推动辞赋回归正统,体现了文学与经学的深度融合
《周易》经传中的逆境突围之道————作者:孙亚丽;
摘要:《周易》以其独特的象征体系和解释框架,映射出上古时代君民所面临的困境及深切的忧患意识。卦爻辞与《易传》篇章不仅生动描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图景,更深入探讨了国家政治层面的深层危机,同时提出了逆境突围的策略,强调个体在面对挑战时的谨慎勤奋、未雨绸缪以及对德行与智慧的持续追求。适时的隐退与自我保持,展现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周易》所蕴含的忧患意识,与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哲学内涵和应对策略上形成...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论阐释————作者:马勇田;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的伟大判断和历史性命题。这个判断和命题是在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经典阐释,落实于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阶段的具体实践阐释之中,证明了实事求是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验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伟...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文化创新观的历史演进————作者:李煌;
摘要:自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应如何创新始终是中国思想家探讨的核心问题。百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变迁,马克思主义文化创新观也在持续演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纲领,张申府提出“三流合一”观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萧萐父、艾思奇等学者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作出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与核心要义————作者:刘文勇;王晓雨;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文化建设经验的集中体现,为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塑魂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于中国共产党的交流实践。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度认同、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儒家运气的核心文化心理特征及其内在理路————作者:赵晓栋;
摘要:运气被视为道德主体在自觉体认宇宙大化流行、道德本心和文化传统等崇高价值时所持守的、意在自我超拔的道德情感。儒家运气学说涵盖了运气的心理机制论、文化内涵论、涵育论和效用二重论,这些理论在历史流衍中积淀为国人运气文化的核心心理特质。通过文化心理学视域发掘、梳理和构建儒家运气学说,揭示了国人运气文化心理特质的“文化基因”之源,夯实了运气本土化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贡献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并对儒家运气学说研...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音乐创作》
- 省级岁月
- 省级青年发展论坛杂志
- 省级《理论前沿》
- 北大核心东南学术
- 省级少年文摘
- 省级《文物世界》
- 省级艺术中国
- 北大核心《文艺理论研究》
- 省级时代文学
- 省级 古典文学知识
- 省级《武汉文史资料》
- 省级东坡赤壁诗词杂志
- 省级长白山诗词
- 省级《湘潮》
- 国家级《人像摄影》
- 省级《东北史地》
- 省级《西部广播电视》
- 北大核心《文艺评论》
- 省级《新闻世界》
- 省级世界时装之苑
- 省级《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北大核心《考古与文物》
- 北大核心《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省级民间对联故事
- 省级《西北美术》
- 北大核心《戏剧文学》
- 北大核心《中国音乐》
- 省级《长白学刊》
- 国家级报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