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2-1749/Z
国际标准刊号:1008-2794
主办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主管单位:江苏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安康学院学报》杂志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保山学院学报》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是由常熟理工学院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地方高校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社科版),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社科版)。1992年我校创办《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吴中学刊》(社会科学版)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合并办刊,更名为《常熟高专学报》(综合版),双月刊;2005年1月,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校学报》(综合版),双月刊,2007年1月,经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常熟理工学校学报》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兼顾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教育科学。该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富于创造性以及理论性或应用性较强的稿件,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师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

  《吴中学刊;常熟高专学报》现用刊名《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获奖情况:江苏省一级期刊、质量进步社科学报、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现代中国各体文学理论与批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吴文化、数学、理论物理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校地互动视域下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常熟理工学院和常熟市的调查 顾永安,GU Yong-an

  2.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 潘启勇,徐惠钢,费振新,PAN Qi-yong,XU Hui-gang,FEI Zhen-xin

  3. 地方高校援助职业农民培育思路与对策--以苏州为例 陈蓓蕾,童举希,CHEN Bei-lei,TONG Ju-xi

  4. 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校地合作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徐正兴,XU Zheng-xing

  5. 教育管理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趋向新论 徐金海,张新平,XU Jin-hai,ZHANG Xin-ping

  6. 基于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学科教学论课程评价方法研究 汪学英,王立新,卢祥云,张燕萍,陈忠良,WANG Xue-ying,WANG Li-xin,LU xiang-yun,ZHANG Yan-ping,CHEN Zhong-liang

  7. 新建本科院校多媒体课堂教学调查研究--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陈亚天,CHEN Ya-tian

  8. 吴地近代教育的区域特色及其成因探析 杨琳,YANG Lin

  9. 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工作探讨 李龙飞,LI Long-fei

  10. 基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探索 张俊燕,ZHANG Jun-yan

  11. 对学前教育实践突破“线性时间观”的几点思考 张斌,ZHANG Bin

  12.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通识教育改革--基于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视角 何东亮,HE Dong-liang

  13. 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经验 冀宏,孙金娟,周步昆,吕志娟,JI Hong,SUN Jin-juan,ZHOU Bu-kun,LV Zhi-juan

  14.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宋东兴,殷旭东,刘永俊,SONG Dong-xing,YING Xu-dong,LIU Yong-jun

  15. 地方本科高校建立“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机构”的若干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为例 葛绝,王小龙,GE Jue,WANG Xiao-long

  甘肃教育杂志投稿: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培养企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中职院校担任着培养电子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实践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中职,电工电子,应用

  所谓的理实一体化即为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其通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再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使得师生共同完成学习教学实践操作,进而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交替出现的,二者之间并未存在先后顺序。其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理论一体化教学的终极教学目标即为能够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进而促进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本质即为实现“教、做、学一体化”以及“实践与理论的一体化”。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清初小说《海角遗编》版本流变考————作者:张悦;

摘要:《海角遗编》是一部编纂于清初的纪实小说,记载了顺治二年(1645)明清易代之际发生于常熟、福山地区的各种史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它在整个清代仅以抄本的形式私下流传,且在传抄过程中遗漏了原作者。《海角遗编》存世抄本众多,可以分为文言杂史和白话小说两大系统,学界对《海角遗编》的版本流变尚存异议。本文通过新发现的材料推测《海角遗编》的原作者为陈瑚。经梳理文本发现,《海角遗编》的文言杂...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三重统一性————作者:马成昌;杨德志;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全新政治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范畴。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本身的内在价值,秉承民主的理想主义信念,是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本身的成果共享特征,充分关注民生的多元化需要,是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本土化特征,关注民主理念与具体国情的结合,是民主共性与民主...

翁同龢与阎敬铭父子往来信札考释————作者:李文君;

摘要:故宫博物院藏有翁同龢与阎敬铭、阎乃竹父子往来信札8通,涉及恢复制钱等工作交流及翁氏与阎家父子的日常交往等。这些信札,不仅具有艺术与文献价值,对研究晚清的官场生态也有重要的价值

清代前中期儒者修身工夫的嬗变——以修身日记为中心的考察————作者:郑明智;

摘要:修身日记是儒者践履“一日三省吾身”之重要手段,其内容转变反映了儒者修身工夫与学术旨趣的变化。清代初年,夏峰学派修身日记从关注内心感悟走向记录日常生活,反映了儒者修身工夫逐渐由玄虚走向务实,其学术旨趣呈现从独尊阳明学到兼综阳明学、朱子学,或复归朱子学的特点。清代中期,随着日课制度的进一步普及,书院儒者多有书写修身日记的习惯。而乾嘉朴学因智识主义的倾向与考据的需要,多选择学术札记作为修身方式。这在一定...

吴双热《海虞风俗记》研究————作者:白若思;

摘要:吴双热撰写的《海虞风俗记》还没有被中国文学界的学者广为知晓,然而,作为一份民俗学材料,它相当值得我们关注。本文旨在从史学和文化学的视角,阐明《海虞风俗记》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将从与其他近似文本的比较中,突出《海虞风俗记》的独到之处。基于批判当时平民的传统信仰、改善当地风俗的主要目的,吴双热同时为现代民俗学家保留了重要的民俗资料。另外,其观点也能代表当时较保守文人对民间习俗、节庆等传统文化现象的态度...

明万历本潮州方言戏文《金花女》《苏六娘》处置式研究————作者:吕晓玲;何扬;

摘要:明本潮腔戏文《金花女》和《苏六娘》是潮汕地区现存的两本完全用潮州方言写成的戏文。这两部戏文中有处置式35例,其中30例为处置介词“力”“掠”“将”介引的处置式,5例为宾语前置式处置句。与明代潮州方言相比,当代潮州方言口语中新增了处置介词“对[tui5]”,且在处置义的表达上更倾向于使用说起来更为简洁方便的无标记处置式

中国话剧学术史构建的现实需求、体系分类和合理路径————作者:季玢;

摘要:中国话剧学术史构建是基于中国现代戏剧学科发展、新时代中国学术和话语体系建设以及当下中国话剧发展困境破局等迫切需要。在明确自身学科归属、划定学科边界、保持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话剧学术史应包括中国话剧史料学、中国话剧史学术史、中国话剧理论学术史和中国话剧实践学术史在内的四大体系;中国话剧学术史是中国话剧学术范式的演变史,研究中国话剧学术范式的更迭是中国话剧学术史构建的合理路径

谈汉语拼音的字母“o”和元音“o”————作者:石锋;

摘要:本文从八个方面讨论汉语拼音中“o”的读音,以把字母“o”和元音“o”区分开来。一、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有语音学原则、文字学原则和兼顾传统的做法。二、普通话基础音系没有“o”元音音位。三、汉语拼音中的字母“o”有三种不同的发音。四、中国学生的语音直觉就是“bo、duo”的韵母相同。五、教外国学生汉语拼音时要注意说明并操练字母“o”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际发音。六、语文字典可以兼顾韵母“o”的读音和叹词“喔...

“才”字时间复句————作者:朱斌;伍依兰;袁陈杰;

摘要:时间副词“才”可以表示时间的承连性,含有不到特定时间事件不会发生的意思。“才”字时间复句从时间参照上,可以分为同时和先后关系,没有后先关系,它们分别又分为限度、持续或间隔、反复或惯常三种。“才”字时间复句,可以表示时间的限定或契合。“才”字时间复句的核心语义是时间性、现实性、承连性、必备性;事情发生或完成的时间晚、事情持续或间隔的时间久、事情不容易等语义,是“才”字时间复句的语用义

大称标记的分布及其语音象似性————作者:林旭娜;邵明园;

摘要:大称和小称这两种范畴在分布上和形式上都体现出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小称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语音形式上倾向于使用前高元音或高调,体现出明显的语音象似性;而大称目前只发现在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以及尼日尔-刚果语系中有较多的分布,语音上也没有表现出类似小称那么强的象似性。本文考察了三大语系中大称标记的语音形式,提出大称标记的语音象似性程度与大称标记本身的语法化程度有关;大称标记倾向于使用开口度大的低元音...

裴德士与赵元任学术交往考————作者:高云帆;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汉语的研究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小学领域,而是受到西方语言学的影响,进而推动汉语研究的不断发展。裴德士与赵元任是身处同一时代的著名学者,两人之间有多次以汉语教学为核心、以华文学院为媒介的学术交往,内容涵盖语音问题,教学方法、内容与经验,中国学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这启迪了彼此对汉语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促进了当时的学术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通过对信件、报刊等直接资料和相关专著、论文的梳理...

关于新诗音律现代性的思考————作者:许霆;

摘要:本文根据黑格尔关于诗音律现代性的经典论述,结合百年中国新诗音律探索实践,提出了中国新诗音律两方面的现代性趋势:一是强调新诗的意义节奏,主张更新语言节奏以适应新诗表达的需要;二是强调新诗的音质音律,主张通过音质音律突显诗的精神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百年中国新诗节奏探索的主要成果是增列节奏单元的型号和重建节奏复现的方式,从而为构建新诗现代音律体系提供了可能。本文又从韵律视角,把新诗划分为三种体式,...

汉语新诗节奏理论探索的冷思考————作者:孙则鸣;

摘要:“节奏周期性”是形成诗歌音乐化节奏美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主要围绕这一必要条件来考察汉语新诗格律化中各种节奏理论的成败得失,试图探索新诗格律化的正确途径

论未来新诗的形式建设————作者:骆寒超;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念去看待新诗形式现状,发现中国新诗除了有通行的自由诗体和格律诗体以外,还有这二者兼容而有偏正之分的自由化格律体和格律化自由体,更有二者平等交融不分主从的浑成体。这后三种诗体——特别是其中的浑成体,在未来新诗形式建设中更有前途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陈中庆、王慧、蒋陈锡三位常熟作家为中心————作者:朱则杰;

摘要: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现在就陈中庆、王慧、蒋陈锡三位常熟作家的有关问题做些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真实、虚构及不确定性——村上春树《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的叙事学分析————作者:张一楠;吴雨平;

摘要: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新作《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通过讲述真实和虚构两个世界中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不断变化的人物关系,表现了当今社会的不确定性及人们普遍存在的孤独、迷惘和焦虑不安,并对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这部作品采用变化的第一人称视角、“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巧妙安排、“消解”与“隐喻”的叙事范式等一系列叙事策略,提升了小说的审美品格,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新时代企业审计伦理建设的价值、原则与路径研究————作者:王柳涵;

摘要:时代呼唤理论创新,加强新时代企业审计伦理建设势在必行。企业审计伦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审计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企业审计伦理建设需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以高质量发展为旨归,在制度、文化、载体三个层面探索有效路径

评价理论视角下官媒和自媒体“硬新闻”标题对比分析——以唐山打人事件为例————作者:安俊丽;李一凡;

摘要:在“硬新闻”的报道中,自媒体与官方媒体在用词和句式上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体现态度和立场的差异。本文将评价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以微博中官方媒体与自媒体对“硬新闻”报道时所用的标题为对象,通过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媒体和官方媒体在判断资源、借言介入以及模糊聚焦的使用中体现明显差异,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对新闻进行评价性阅读

荣誉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困境与发展举措——以江苏15所高校荣誉学院培养模式为视角————作者:周安;王运来;

摘要:荣誉学院教育模式起源于英美高等教育,旨在培养本科阶段的创新人才。长期以来,这一模式已在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果,然而新阶段,荣誉学院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与困境。本文立足于江苏省15所高校荣誉学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如加强机制创新、整合资源、促进校际交流与合作等,以期推动全国荣誉学院教育模式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投入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王剑华;

摘要: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投入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和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对教学投入重要性的认知以及引导教师积极主动投入教育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实证分析,发现主体规范、教育教学资源、教师个人特质对教育教学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从教学制度设计、教育教学资源、教师个人特质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教育...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560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