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研究妇女理论、妇女问题和妇女教育为特色的专业性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宗旨,以探讨性别平等理论、女性与社会发展、女性与法律、女性文化、妇女教育等女性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促进妇女的社会参与和两性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要任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1995年获山东省报刊评比总体设计一等奖
2001年获山东省报刊评比优良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性别平等理论研究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文化研究、调查与思考、女性与社会发展研究、妇女运动史研究、女性教育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公共政策中的性别平等因素与女权运动 宋晓敏,邹素妍,SONG Xiao-min,ZOU Su-yan
社会性别视域下的国内宗教与女性研究 马亚萍,张彦珍,MA Ya-ping,ZHANG Yan-zhen
谁易于被剩?--对“剩男剩女”个体特征的实证检验 刘玉萍,郭郡郡,LIU Yu-ping,GUO Jun-jun
基于权利-机会-结果平等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杨慧,李晓娥,YANG Hui,LI Xiao-e
全国高校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第六届建设会议暨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研讨会综述 余永跃,YU Yong-yue
邓颖超对中国妇女运动理论与实践的贡献--以苏区和解放区争取农村妇女土地权和婚姻自主权为中心的考察 杜芳琴,DU Fang-qin
两汉女官考 吴从祥,WU Cong-xiang
现代性视域:近现代以来中国广告女性角色诉求取向的演变 王纯菲,王影君,WANG Chun-fei,WANG Ying-jun
“剩女”现象的文化内涵 王澄霞,WANG Cheng-xia
从鲁西南春节习俗的变化看农村女性的地位提升--以郓城县武安镇王庄村为例 张传瑜,ZHANG Chuan-yu
历史叙事的血肉标记--莫言小说女性身体的多重表义功能 季红真,JI Hong-zhen
论文发表代理投稿:博弈论视角下的征地实践:基于鄂中L村的考察
摘要:基于对既有征地研究中政治抗争视角以及批判我国当前土地制度视角的反思,研究发现,需要将国家征地行为置于村庄之中,实现征地情境的还原,揭示征地本身的复杂性、所牵涉征地主体及其利益诉求的多样性,才能整体和客观理解征地纠纷和冲突产生的实质。通过对鄂中L村征地实践过程的详细展现和考察,发现征地纠纷主要是村庄内部各主体针对征地利益博弈的结果,与抗争政治视角中农民的利益或权利受损无关,也与当前我国土地制度(包括征地制度)所隐含的土地发展权国有的规定无关。村民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因博弈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村庄利益分配秩序的失衡,引发了村庄公共资源分配失序、村庄社会关系紧张、村庄历史遗留问题被激活等社会后果,侵蚀着村级组织的合法性。
关键词:征地,村庄,利益博弈,社会失序
一、问题的提出
征拆研究中比较典型的是抗争政治视角,其将征拆实践中频发的诸多问题和冲突置于农民与国家关系的范式中探讨,二者呈现出强烈的对立性,主要体现在因土地非农化收益的分配在二者间存在的严重不公[1],导致农民权利或利益受损,引发农民针对政府的抗争。然而,城郊农民盼征地拆迁[2]的事实越来越为学者发觉。农民尤其是“钉子户”的抗争抗拆行为实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额外利益,而非权利或利益受损。征地拆迁在本质上是“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过程”[3]。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流动家文化”:在流动中的重塑与再造————作者:杨笛;金一虹;
摘要:流动对于家文化具有怎样的影响?流动家庭是否形成了属于自身的流动家文化?这一文化又是怎样的一种文化?通过对16个具有两代以上流动打工经历的家庭的长期观察记录,尝试分析并思考“受流动影响的农民家庭”的家文化中更具建设性的面向发现:在大流动时代,流动家庭已经逐渐形成具有比较明确特征的流动家文化,但其内部也存在着由性别、代际、城乡及阶层叠加的张力。流动家庭在追求生活世界和人生“整全意义”的同时,其下行的“...
左力光作品————作者:左力光;
摘要:<正>~
郝晓明作品————作者:郝晓明;
摘要:<正>~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摘要:<正>《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女子学院主办的妇女/性别研究专刊。本刊主要刊登女性与社会发展、性别平等理论、妇女史、女性世界与文化叙述、性别与法律、性别与教育、性别与家庭、国外女性研究、生育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论文。本刊已被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
地域·阶级·底层:论罗淑乡土叙事的女性文学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作者:陈鸣镝;
摘要:四川简阳籍女作家罗淑是百年中国女性文学史上较早自觉致力于创作乡土文学的作家,其女性乡土叙事突破现代女作家较少书写乡村的局限,在男作家主导的乡土文学创作中别有特色。运用比较分析、文本细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研究罗淑的乡土文学作品可以发现,罗淑的乡土叙事富有蜀地特色,展现当时四川简阳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面貌,表述与革命时代风潮相契合的阶级关系之思,描绘知识女性较少贴近的底层生活。罗淑的作品呈现带有鲜...
人口变迁视域下新型生育观的建构研究————作者:庞雯予;
摘要:在古代文献中,生、育二词常常是互释的,生育一词的内涵不仅包含着出生和抚育两个面向,还蕴含了生与育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彼此滋养的关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以“多子多福”“传宗接代”为中心的生育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青年更为审慎地对待生育,其中也存在一些观念的误区,如对生育内涵的理解过于偏狭、对生育目的的精神维度认识不够、对生育主体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新型生育观的建构既应继承中...
生殖健康权视角下保障经期健康的国家义务————作者:孙萌;江颖;
摘要:经期健康作为妇女生殖健康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妇女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保障经期健康是促进性别平等和实现妇女人权的重要措施。目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各国国内,对于经期健康的关注显著提升,经期健康已逐步被纳入生殖健康权等妇女人权的范畴。将经期健康纳入健康权框架,不仅有助于厘定保障经期健康的国家义务,还能促使国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促进性别的实质平等。中国在保障经期健康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仍应进一步采取...
我国妇女人权的实现状况——基于《行动纲领》战略目标近五年的考察————作者:刘小楠;
摘要:妇女的人权是《行动纲领》的重大关切领域之一。参照该领域中的三项战略目标,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后的30年间,特别是最近五年中,我国在批准并确保国际公约的执行;拟订国家行动计划,制定全面的人权教育方案;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制定和落实性别平等法律政策;在普法宣传中纳入妇女人权的内容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但是对比《行动纲领》中的战略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我国在妇女的人权这一关切领域中也存在一些不...
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暴力——对中国近五年治理对妇女暴力行动的回顾与展望————作者:吕孝权;汪姝文;林丽霞;袁纯子;
摘要: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是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中确定的12个优先关切领域之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对妇女的暴力,推动妇女人权保障与妇女全面发展。自2020年“北京+25”以来,在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暴力框架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坚持履行国际承诺,在治理性别暴力方面,取得了立法、司法、执法、观念普及、社会支持系统建设等多方面的显著进展,特别是禁止家庭暴力...
谁更幸福?当代青年婚恋状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来自陕西省的调查发现————作者:靳小怡;刘诗奇;
摘要:随着人口转变与社会转型,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念与行为正在发生重要改变,并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对2023年“陕西省青年婚恋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已婚者的主观幸福感整体高于未婚者,婚姻质量越高幸福感越强;结婚意愿显著提高了未婚者的主观幸福感,恋爱关系对提升未婚青年的幸福感有促进作用;婚姻对男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未婚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未婚女性,说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仍占主...
马约翰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女子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启示————作者:谢伟;
摘要:马约翰先生一生潜心研究体育,探索体育实践,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留下了珍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再次弘扬马约翰精神,高扬体育界这面旗帜,对于坚定体育教师理想信念,促进高校女子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马约翰体育思想可以发现,其内涵主要体现为倡导“男女平等”体育、秉承“科学体育”思想的体育本质论,坚持“身心并育”原则、实现“体育迁移”价值的体...
弗雷泽对哈贝马斯批判理论性别盲视的指认与批判————作者:饶烨飞;
摘要:作为法兰克福第三代批判理论家的南希·弗雷泽认为,哈贝马斯的社会理论无法充分阐释当代女性从属地位的基础,也无法回应当代女性主义运动的愿望,这使得他的理论未能充分发挥批判潜力。从弗雷泽对哈贝马斯进行批判的论点及其论证思路可以看出,哈贝马斯的理论与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女性所受到的压制形式有一定的重合之处,这种重合从哈贝马斯对“社会再生产劳动”与社会生产领域的“分离”、“家庭”与生产领域的分离,以及对男性中...
农村彩礼返还纠纷中女性保护的司法困境与纾解————作者:康琳;
摘要:男女双方在彩礼返还问题上的观念差异引发了彩礼返还纠纷。在农村彩礼返还纠纷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可以使用法律话语、政治话语、道德话语、治疗性话语四种诉讼话语。其中,男方当事人青睐运用法律话语和政治话语来主张彩礼的返还;女方当事人则更多地选择道德话语和治疗性话语来加以抗辩。各种诉讼话语间的不同等力量关系,以及双方当事人间的不对等诉讼地位,致使农村彩礼返还纠纷司法实践陷入了女性保护的困境之中。化解这一困境需...
《女四书集注》点校本价值刍议————作者:王琪;郭海文;
摘要:<正>笔者在从事文献学、妇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过程中,经常要引用《女四书》,但苦于古籍版本众多,不便阅读和使用。个别今人的标点本也非古籍整理意义上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学术参考价值。幸好,202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李志生等人点校的《女四书集注》,解决了这一难题。该书由三部分组成。(1)《整理弁言》。(2)点校:包括《女四书集注(点校)》以及单行本点校,即《女孝经(点校)》《女诫(后汉书本)(点校...
论点选编
摘要:<正>西尔斯案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史学西尔斯案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性别歧视诉讼之一。两位妇女史家爱丽丝·凯斯勒-哈里斯和罗萨琳·罗森博格分别代表控辩双方——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和西尔斯百货公司出庭,对美国妇女就业历史作出截然不同的诠释。该案引起妇女史界广泛关注。控方的败诉引发美国学界对史家公共责任的探讨,以及对妇女与性别史研究长达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反思,体现了美国女性主...
民族乡村旅游治理中女性精英参与机理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作者:史玉丁;
摘要:民族乡村旅游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路径备受关注。研究发现,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经验行为、参与特征对女性精英参与民族乡村旅游治理的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经验行为的正向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不直接影响女性精英的行为意向,但通过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经验行为与行为意向进行间接关联。可从性别平等、政府政策导向、乡村旅游和乡村治理培育三个方面推动女性精英参与民族乡村旅游治理
易地迁建中“大娘”的性别身份与生计重构——以黄河滩S安置社区农村老年妇女的经济实践策略为例————作者:闫红红;郭燕平;
摘要:黄河滩区迁建等移民搬迁民生工程能有效帮助群众走出发展的困境,但移民安置后面临的生计冲击亦不容小觑。学界对移民搬迁后的生计状况及政策支持已作出详尽的探讨,然而相关研究往往缺乏性别研究的视角,也较少考察移民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来应对生计的变化和重构日常生活。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项目作为背景,聚焦鲁西北S外迁安置社区老年妇女这一常被认为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分析她们如何运用各种性别化策略应对安置后生计危机的。...
社会资本视角下工程移民女性就业融入研究————作者:吴晓晴;
摘要:后移民时代,工程移民女性作为传统农村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转变的典型代表,其就业融入成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从社会工作视角,结合实地调查,重点考察女性就业融入实践机理可以发现,女性移民就业意愿较为强烈,但其理想就业与现实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其就业资本面临人力资本、性别分工、移民身份以及社会网络等困境。社会工作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小组活动和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了女性移民与他人的社...
对“性别化记者”的质疑:新世纪中国女记者媒介形象的建构、流变及其语境————作者:徐星星;
摘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中国女记者多以知识分子或社会活动家的身份现身公共领域。进入21世纪,女记者的媒介形象历经了新的建构与流变。采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技术,分析新世纪六位代表性女记者的新闻文本及评论文本,可回溯女记者媒介形象流变的发生及时代语境。将新闻文本关键词和评论文本情感数值对照分析可发现一对矛盾关系:女记者的性别身份愈...
发掘本土资源,辩证“性别”有别——读李小江《史学的性别》————作者:康正果;
摘要:《史学的性别》是一部书评集,立论基于两个要点:一是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基于各自的生理性别;二是不同的性别制度基于各自的地缘环境。通过与所评之书作者的对话,首先厘定了华夏语境中“别男女”的性别秩序,及其男外女内和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进而详析妇女“三从”的性别制度何以得受父权制荫庇,女性的弱势身份在传统宗法社会中何以反比男人更易幸存;同时剖析男性中心的史书如何编造“红颜祸水”的故事,并特别赞赏边缘文人编...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德国哲学
- 省级新视觉艺术
- 省级《三峡文学 》文学期刊
- 省级文明与宣传杂志
- 南大核心出版发行研究
- 省级武魂
- 省级读库
- 省级沧桑
- 北大核心《集美大学学报》
- 省级《散文诗世界》
- 省级古籍研究
- 省级《理论学习》
- 省级艺术评鉴
- 省级《绿风》
- 省级报告文学
- 省级闽都文化
- 省级文明指南
- 北大核心《自然辩证法通讯》
- 省级《文物鉴定与鉴赏》
- 学报《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穆斯林》
- 国家级《民族文学》
- 省级中国卡通
- 北大核心《汕头大学学报》
- 省级《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现代交际下半月
- 省级黄金时代
- 省级《文学教育》
- 省级《中国西部》
- 北大核心江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