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65-1243/J
国际标准刊号:1672-4577
主办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主管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编辑部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汕头大学学报》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艺术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本刊为艺术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发掘整理和研究西域文化艺术遗产,评论、研究新疆艺术创作,关注介绍当前国内与世界有影响的艺术成果和理论动态,研究艺术教育的新观念、新办法。稿件的选用注重理论水平和学术质量,尤其是欢迎具有学科前沿性、学术实证性,观点新颖独到,论据确凿可靠,论证严密有力,学术价值高,格式规范的文章。在学术观点上提倡实事求是和双百方针,鼓励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学术创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已成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全国报刊索引》引用期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重庆维普数据库。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包括木卡姆专题研究,石窟艺术专题研究,这是本刊的重点栏目;乐舞研究,包括新疆现当代民族乐舞研究;美术与设计研究;影视戏剧研究;艺术理论与美学研究;文化艺术管理研究;艺术教育研究,包括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艺术教学实践探索;西域艺苑精英研究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国新疆与中亚民族民间吉祥图案 热孜婉古丽•吾其孔,伊明江•阿布都热依木,Reziwanguli Wuqikong,Yimingjiang Abudureyim

  龟兹风佛教艺术的特点及其和吐峪沟石窟的关系 赵丽娅,Zhao-Liya

  技与物的传载——汉魏六朝书法西域传播的主体和载体 周珩帮,Zhou-Hengbang

  莫高窟隋唐壁画“葫芦琴”乐器的真实性问题探讨 刘文荣,Liu-Wenrong

  热闹中的冷思考——新疆第四届舞蹈大赛述评 王泳舸,贺晓阳,Wang-Yongge,He-Xiaoyang

  新疆民族唱法的音色分析 王鑫,赛雅拉•阿巴索夫,马草原,Wang Xin,Saiyala • Abasuofu,Ma-Caoyuan

  喀什维吾尔民歌旋律形态分析 杨银波,Yang-Yinbo

  王洛宾音乐文学内容形式的继承与嫁接 李婉芬,Li-Wan fen

  论油画艺术张力的形成因素 邹晓明,Zou-Xiaoming

  八大山人的鱼题材绘画之审美取向研究 王欣,Wang Xin

  新疆回族日常服饰纹样演变研究 王晓玲,吴晓凌,Wang-Xiaoling,Wu-Xiaoling

  传统元素与当代首饰 古丽米拉•艾尼,Gulimila Aini

  论儒佛兼修的林则徐书法 兰浩,Lan Hao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产电影的经济属性呈现 吴丽,Wu Li

  政治和商业的互动:论《刺秦王》影片的人物形象重塑和想象 金舒莺,Jin-Shuying

  新谍战剧:“后革命”时代的影像奇观 李城,Li Cheng

  文学期刊投稿:建设性后现代视阈下的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

  摘要:美作为客观对象中契合审美主体物种属性的,令审美主体普遍愉快的性质,是客观对象本来存在的,具有自身规律的,不是审美个体的主观好恶能够任意改变的,这是美的客观性。关作为一种快感对象,是相对于有感觉功能的生命主体而存在的。没有主体,就没有愉快的美。判断事物是否美的主观原因有很多,它们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性。关的客观性决定了共同美和审美标准的存在,是制约美的主观性的基础,同时包容着美的主观性;美的主观性导致了差异关的存在,不断丰富着美的客观性,决定了美的客观标准的流动开放。

  关键词:美的特征,客观性,主观性,共同美,差异美

  现代美学论者侧重从美在审美活动中的生成角度否定美具有的统一的定义,因而也就取消了美的特征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笔者站在建设性的后现代立场,提出美是有价值的快感对象,并由此来重新考量美的特征,认为美具有愉快性、形象性、价值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特征。关于美的愉快性、形象性、价值性特征,笔者已专文论析,本文讨论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特征。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替代抑或支持:AI艺术的功能定位与规范应对————作者:白太辉;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给艺术创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和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AI绘画、AI音乐、AI诗歌等一系列的AI艺术新形式。AI艺术在复杂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驱动下呈现出替代人类艺术创作的趋势。然而,在该趋势下AI艺术在版权、美学和伦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现实困难。AI艺术的演进规律表明,AI艺术的功能定位必须符合人机协同建设的规律,因此支持性功能仍是目前AI艺术的应然定位。现行制度要在分类...

20世纪早期版式设计理性走向的认知特性————作者:李昕;

摘要:相较于以往,20世纪的版式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秩序与几何的抽象,这种特征在20世纪早期的版式中尤为多见。人们认知模式的变化是这种理性的版式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这种认知的决定作用,文章从“理性”和“认知”两方面入手,分析了这一时期西方版式设计得以产生的社会和心理认知因素,并着重从人的认知特性出发分析版面信息所呈现出的新的读取规律。在以心理学为代表的认知科学的启发下,早期的现代主义设计师有意识地...

陇山的微笑——麦积山石窟面容造像探究————作者:陈聪凯;

摘要:麦积山石窟面容造像风格各异,本文以麦积山石窟造像中133窟释迦会子、121窟正壁右侧北魏时期胁侍菩萨与弟子像、第133窟第9龛北魏小弥沙、第44窟主佛菩萨等石窟中的面容造像展开论述,分析麦积山石窟佛像微笑的造型艺术性以及石窟面容造像之间的艺术关联性。在当代语境下,麦积山石窟造像以特有的民族性和世俗性承载着佛像艺术审美,石窟面容造像以一种独特的思想观念和造型审美为当下艺术所思考

艺术类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实践与探索——以新疆艺术学院为例————作者:刘晓艳;张艺;

摘要: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为出发点,坚持文化引领,推进服务育人,推动新疆艺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好新疆艺术学院图书馆“阅心”志愿者团队,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并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措施

AIGC技术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体系的冲击与重塑————作者:董雅欣;

摘要:AIGC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目前媒介对于AIGC技术的使用主要涉及人工语音合成、动画生成、自动写作、视频创作、音乐编曲及合成等多个方面,其中应用最早也是目前范围最广的就是人工语音合成。这种人工合成语音近年来在新闻播报、有声书朗读、短视频音频、专题片配音等方面的大量应用,使得相当数量的有声语言从业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职业压力,这种职业压力会直接影响到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体系的根基和基本结构...

技术、具身与融合:论中国首部XR数字戏剧《麦克白》————作者:叶夏弦;

摘要:中国首部XR数字戏剧的创作无疑是一次创新与突破,数字技术与传统戏剧的结合探索了戏剧与电影的边界,也改写了观影关系的传统范式,重塑了《麦克白》这一经典戏剧。依托数字技术,身体与虚拟空间以“具身性”联结,在虚拟与现实空间产生了新的“情动”。数字拟像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提供了虚拟客体,呈现出对现实世界客观性的一种人为的遮蔽和潜在的象征,观众在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中反观自身以及探索与世界的联结性

关于提高芭蕾舞课堂学习兴趣的教学研究————作者:陈曦;

摘要:芭蕾是源于欧洲的一种古典舞种。随着芭蕾舞的不断发展,各个艺术类高职院校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芭蕾舞的兴趣,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芭蕾舞课堂的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芭蕾舞课堂教学氛围。本文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提高芭蕾舞课堂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新疆雕塑人才培养与雕塑艺术发展回溯————作者:阿斯卡·卡维力;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分析新疆雕塑创作人才来源及高校雕塑人才培养对新疆雕塑事业的影响及作用,并以时间顺序梳理了新疆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几个主要阶段,最后将新疆雕塑文艺团体对新疆文化产业的影响及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进行阐述

“隐秘的暗面”:论人文素养在影视艺术高等教育中的当代价值————作者:何东煜;范婕;

摘要:近年来,艺术专业招生中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与考察陆续成为诸多院校的共识。当下高中与大学教育,人文素养较为缺位,影视艺术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在聚焦“艺术观念”与“专业技能”教育的二元争论外,影视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人文素养”基础教育亟待引起多方思考与重视。影视艺术高等教育须与高考、艺考环节对接,打破高校之间的壁垒,互相对话、跨学科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素养教育,引导社会各界树立重视人文素养的价值观念,培养...

新疆风景油画写生教学实践研究——以油画写生与创作课程为例————作者:孟二虎;

摘要:新疆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前来寻觅灵感,为风景油画写生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风景写生作为联系艺术与生活的桥梁,是画家体验生活和感受自然的重要方式。经过写生实践的深入探索,学生能够系统地构建绘画的知识体系和创作法则,深入理解绘画创作的内在规律,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灵感元素,并通过艺术的提炼和转化,将这些元素升华为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绘画语言,为油画创作注入持续的艺术...

重述雅克·朗西埃的追问:“无意识”论中的美学叙事及历史转向————作者:杜德;

摘要:当代美学活动在共同的感性生活之外不断分割与框定着它自喻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阿瑟·丹托所言的多极化趋向的后历史时期,更表明大众意识不再一味地关注宏大历史叙事的传统。因此,美学的发展图景得以在近代高歌猛进的先锋派策应下多方发散,其中之一即沿着实验心理学的方向发展。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论心理学研究中,美学就占据着重要地位。雅克·朗西埃作为当代后马克思主义学者,他追问链接二者本质的中...

唐代画家张璪生平行迹摭考————作者:周珩帮;

摘要: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和画论影响很大,但其生平行迹历来鲜为人知。在确切资料发现以前,文章依据画史材料、相关碑刻、诗文及人物史事,梳理其生平行迹中的基本史实和疑点,廓定张璪生于730年前后,约唐肃宗上元前入仕,763年任侍御史、秘书郎,764年补通汴河判官,大历中任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与先后任相的刘晏、元载、王缙关联密切,同期于长安佛寺作画,确立绘画声誉;建中前后坐贬,任衡州、忠州、江陵郡司马,足...

《科教兴国战略——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作者:董卓;

摘要:<正>~

《山魂》————作者:张慧明;

摘要:<正>~

蒙太奇与弥赛亚:迈向哲学的电影理论————作者:周琪;

摘要:阿甘本认为电影具有一种弥赛亚式的救赎力量,他通过对时间与记忆的强调,重新对电影艺术进行了界定。在阿甘本看来,电影艺术表现出了一种契机式的时间,是对连贯的、同质的线性时间的一种挑战,并且通过蒙太奇的重复与停顿展现了独特的救赎性力量。本文以阿甘本的电影理论为基础,以具体的影视文本为例,分析电影对时间与记忆的运用和操作,关注阿甘本电影理论的哲学内涵。在保留阿甘本电影理论审美向度的同时,研究其理论的发展

《梦境》:科幻电影的伦理叙事、身体隐喻与共同体美学————作者:张菀芸;王英杰;

摘要:科幻电影《梦境》讲述了后人类时代人类借助AI(人工智能)重现逝者从而寄托情感的故事,深入探讨了后人类时期的人类与“人造他者”AI(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即AI(人工智能)在运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与伦理问题。一方面通过影像呈现了未来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情感的可能性,形成了科幻题材类型电影独特的伦理叙事范式;另一方面影片对不同年龄层人物进行影像书写,从四位委托者的不同视角来展现后人类时代人类与AI(人工智...

四川清音审美特征的多维研究:语言、叙事与韵律————作者:张佳明;

摘要:地方曲艺以说唱艺术形式展现出显著的地方文化特征。四川清音是巴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曲艺种类,植根于本土民间文化,融合全国多地民间小调,已有数百年历史。四川清音遵循巴蜀语言音律特点,将本土文化事件与传统曲牌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魅力与旋律韵味。四川清音传承至今且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其深厚的地方曲艺审美特质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并在语言风格、叙事方式、韵律特征三个方面典型呈现,展现出独特的曲调魅力、唱腔...

从共同体美学视角探究当代民族剧的叙事创新——以《我的阿勒泰》为例————作者:张碧芸;

摘要: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模式主要以史诗叙事和英雄叙事为主,面临着创作瓶颈凸显和市场需求低迷的双重困境。如何突破现有固化的少数民族题材剧的叙事模式,以及如何在网络媒体时代吸引到广大青年观众,这是当今少数民族题材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的阿勒泰》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其叙事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符号化的叙事冲突、细节化的原生态叙事和青春化的情感叙事节奏。这种叙事创新为当代民族剧带...

后简约主义音乐的创作特征分析————作者:张兆宇;

摘要:简约主义音乐作为20世纪兴起的思潮,自其出现之始便迅速吸引了来自作曲家群体的关注,后成为众多现代时期作曲家所采用的一种创作风格,并延续至今。而后简约主义音乐在保持简约主义音乐对音乐材料重复性使用的基础上,又大范围地拓展了材料重复的变化性,为作曲家在音乐材料的发展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将通过对简约主义音乐、后简约主义音乐的产生与发展背景,以及几部有代表性的后简约主义音乐作品的分析,来说明后简约主义...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色彩研究————作者:时霞;

摘要:克劳德·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体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和声语言、音色处理、节奏特征以及题材选择,可以揭示德彪西如何通过创新的音乐语言来呈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征。德彪西运用全音音阶、新颖的和弦进行、丰富的音色变化以及灵活的节奏处理,在钢琴音乐中成功营造出朦胧、梦幻的印象主义氛围。深入理解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探索印象主义音乐的本质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新疆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期刊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518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