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551/I
国际标准刊号:1008-9853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吉林艺术学院学报》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浙江海洋学院学报》杂志信息

  杂志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被批准在海内外公开发行的高校二级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报。本刊立足于我国人文学科理论前沿,努力展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将大力推出科学性、独创性、实践性相统一,具有新见解,新发现、新视角、新方法、新文风的学术论文;将从现实的文艺实践和学术活动中发现新课题,组织热点专题研究,从学术理论层面上作出探索与应答。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江苏省一级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美术、文学理论、文学史、文献学、语言学、艺术理论、艺术史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东晋清谈与阅读方式的发展及其诗史意义 蔡彦峰,Cai Yanfeng

  论胡曾《咏史诗》的蒙学教育价值 徐红漫,Xu Hongman

  南宋诗人赵蕃生平与创作考论 施常州,Shi Changzhou

  元杂剧《张生煮海》的情节渊源及其演变 王青,Wang Qing

  原配的蟋蟀

  论南明诗文创作的政治走向 刘建明,Liu Jianming

  论《三国演义》的预叙艺术 王凌,Wang Ling

  袁无涯本《水浒》增补的田虎、王庆故事不可能出自冯梦龙之手 杨大忠,Yang Dazhong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史识”与小说教育 刘保庆,Liu Baoqing

  论《小说月报》与商务印书馆的营销策略 端传妹,Duan Chuanmei

  《易经》是卦历

  《子夜》的叙事伦理与吴荪甫的“悲剧” 段从学,Duan Congxue

  “谨谨慎慎写最后一首抒情诗”——沈从文论小说创作方法 许德,Xu De

  “纯诗”的可能性及困境——金克木的现代诗学观 仲雷,Zhong Lei

  论贾平凹《带灯》的农村书写 张谦芬,Zhang Qianfen

  刘亮程散文中的“慢”哲学——以《一个人的村庄》为例 黄增喜,Huang Zengxi

  论新生代小说中的荒诞叙事手法 赵映环,Zhao Yinghuan

  美与现实之间——试从叶芝审美理想的角度解析《勒达与天鹅》 周晓阳,Zhou Xiaoyang

  《圆屋》中的文化创伤与印第安文化身份的建构 朱荣华,Zhu Ronghua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和实行,教学模式不断改变和创新成为潮流,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探究性学习由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实践应用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模式开始流传开来。该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辅。在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使教学更加方便生动、学生更加记忆生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萨义德论小说:帝国主义与他者————作者:李盛;

摘要:萨义德的文学批评对认知其丰富性很重要,也拓宽了“后殖民”的论域,在表面的政治之下它有深层的哲学思考,即“他者”与“自我”的关系。萨义德主要关注19世纪欧洲长篇小说,后者与英、法帝国的殖民扩张构成了对位关系“。帝国主义与他者”是萨义德文学批评的线索,通过对奥斯汀、狄更斯、康拉德、吉卜林、福斯特的研究,他揭示了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下他者与自我的多重呈现:《曼斯菲尔德庄园》《远大前程》叠置的领土与他者被隐匿...

上海图书馆藏胜利公司华语唱片版本考辨(1906-1945)————作者:乐美志;

摘要:上海图书馆收藏有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胜利公司华语唱片近1700种,数量大且版本多,为研究唱片的版本变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源。本文基于对上图馆藏胜利唱片的调研与比对,依据《申报》、《新闻报》及胜利唱片目录等文献资料,以京剧名家李长胜、李吉瑞、金秀山等唱片为主要线索,归纳了1906至1945年间十五种典型的胜利片芯及其特征,从而考证唱片版本流变情况。文章同时梳理胜利公司历史发展脉络,为胜利唱片的断代研究提...

塞壬隐喻与批判理论的审美政治学——以阿多诺、詹姆逊、朗西埃为中心的考察————作者:王大桥;韩京晏;

摘要:作为批判理论不同阶段的重要代表,阿多诺、詹姆逊、朗西埃在对塞壬隐喻的阐释中,生成了审美政治的多重进路。早期批判理论将塞壬重构为现代性隐喻,阿多诺借塞壬隐喻反思和批判启蒙理性,并在审美救赎的进路下赋予现代艺术以抵抗异化的否定性力量。后现代批判理论关注边缘群体的异质性经验,詹姆逊通过塞壬隐喻重审大众文化审美乌托邦,为后现代文化政治提供了新的可能形式。当代批判理论回归美学的感性意涵,朗西埃用“塞壬的政治...

审美解放的批判理论进路————作者:陈晓彤;

摘要:审美解放是批判理论的经典美学命题。传统批判理论以艺术解放与爱欲解放批判主体的异化;后批判理论以自我治理的解放技艺与差异化的感知生成转变了审美解放的问题语境,在微观政治的转向中思考个体解放;面对后结构主义所导致的碎片化与无主体,当代批判理论在感性革命与生命解放的维度上重审政治解放问题,深化了审美解放的内涵

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在中国的放映及其影响(1952-1963)————作者:侯凯;朱清哲;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所出品的电影被引入中国,其数量之庞大,仅次于苏联。通过广泛而紧密的“电影周”的形式,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得以批量来华上映,成为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电影在中国传播的典型样板。同时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凭借其对电影艺术性的关注,影响了中国喜剧片与木偶片的创作风格,为观众带来清新之风。此外,因为政策的相通,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的放映为新中国提供了镜鉴参照,促成了思想的教化...

当代江南诗歌的多维书写及审美向度——以育邦诗集《止酒》为例————作者:董迎春;陈甜甜;

摘要:70后江南诗人育邦的诗集《止酒》中体现了生命处境和情感色彩上的挣扎与对抗。在江南“漂泊”文化的滋养之下,育邦于山水田园之间寻找禅思和哲理,通过对生存现世、心灵归宿悖论式的追问,诗人的诗歌形象于行走途中构建了一个精神原乡。透过诗与生命的对话,他运用联想、用典、通感等手段生成陌生化、异质性的江南诗语,在充满幻想性、荒诞性的语言中对主体进行悬置,以反常态的畸联组合全面投射自我情感,多维探索当代江南诗歌的...

宗教翻译与语言接触——以《圣经》和佛经翻译为例————作者:吴泽瑶;朱庆之;

摘要:宗教经典的翻译是宗教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传播的重要条件。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看,这个过程也会导致相关语言的变化。本文主要关注学术界基于宗教翻译与语言变化开展的语言接触研究,重点是《圣经》翻译和佛经翻译触发的语言变化。这些研究清楚地说明宗教典籍的翻译是语言接触的一种重要类型。开展基于宗教翻译的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研究不仅是探索语言历史演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厘清语言变化原因和过程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作为现世开端的文本——萨义德批评理论入门书————作者:徐晓军;

摘要:《开端:意图与方法》既是学术史上也是萨义德学术生涯中非常特殊的研究著作。它聚集起诸多不同领域内的大量本文,重新将开端问题化。开端意味着世界或者某个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重大转折,并开启了全新的阶段。在回溯性研究中,伴随着总体性意图,开端研究往往通过一个文本或指定一个文本将之锚定在一个具体的点,使继之而来的阶段,呈现出清晰的因果链条。萨义德将文本放回现世,在文本与世界、文本与文本的往复对位阅读中,发...

汉译佛经人名的界定与分类————作者:谭代龙;宋思佳;

摘要:汉译佛经人名是构成佛典语言异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其数量巨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必要予以专门研究。文章根据人名的特点和佛经文献的特殊性,以《生经》人名为例,讨论了汉译佛经人名的界定标准和分类框架,为大规模佛典人名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第三路径——读石祥《鲁迅辑校古籍考》————作者:何旻;

摘要:石祥《鲁迅辑校古籍考》一书将鲁迅辑校古籍的文本还原到手稿状态,从文献的物质性与流动性出发,发掘手稿的过程性痕迹,进而在动态的过程中勾勒文本的生成链条,探求文本背后的见解与能力的生成。本书发掘到辛亥后鲁迅辑校古籍所交往的教育部社群,带来理解“五四”文化多层次性的另一视角。本书基于新版《鲁迅手稿全集》的文献整理,实证的处理重要问题,并具方法论的示范意义,提示着文献学作为文学史、文学批评外的中国现代文学...

古籍数据库的四个层次——国内外建设现状与应用分析————作者:李斌;张雨桐;韩晓晓;

摘要:国内古籍数字化工作开展多年,建设了诸多成果卓著和类型丰富的古籍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数量庞大,在内容、技术框架、功能设置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共性和差异,亟待从其形态和功能上做出划分和论证。文章在调研了国内外280个古籍数据库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四个层次,即古籍影像库、古籍全文库、古籍语料库和古籍知识库。每种类型古籍数据库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做出不同的选择。同时,数据库建设机构可...

“有声有色”与近代中国戏曲批评的演进脉络————作者:姜岩;

摘要:近代中国戏曲批评在新旧剧的价值论断与主客争锋中艰难开启,内在于“西学东渐”的整体社会结构,因此,相较于传统曲学的单一位相,其能在文学批评、艺术批评和文化批评之间游走、调和与拓新,逐步确立自身的批评范式“。有声有色”即是这一过程中生成的关键概念。吴下健儿最先将“有声有色”编织进旧剧理论体系中,并通过丰富的剧评实践强化其阐释效力,随后,冯叔鸾又以此重新界定戏曲,与王国维开创的现代戏曲学术建立对话关系“...

新时代励志电影的竞技体育叙事及人物形象的美学意义——以《我是马布里》为中心————作者:姚思宇;

摘要:电影《我是马布里》具有新时代励志电影的典型性。影片由篮球明星马布里本色出演,讲述了主人公从NBA来到中国打球,带领北京队获得CBA总冠军的故事。叛逆与超越构成了马布里的生命主调,导演杨子带着马布里何以逆袭的问题意识,在影片中呈现一位富有主体性和团队领导力的外籍球员形象,作为激励中国观众克服现实难题的榜样。影片的美学意义不仅在于传播感动的力量,而且内蕴中国人的传统情感伦理,又贴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精...

文学院学人新作

摘要:<正>汪介之教授撰写的《民族精神回溯与自我认识的史书尼·伊·普鲁茨科夫主编的《俄国文学史〉研究》,202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9万字,是作者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史》翻译与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五。成果之一至四为这套4卷本《俄国文学史》的翻译,共约426万字,将由北大出版社2025年出版。作者紧密结合文学史的翻译,论证其意义不仅在于描述俄罗斯民族文学生成与发展的...

江户日僧无著道忠禅籍校勘探微————作者:王长林;

摘要:禅籍校勘是日本江户“学圣”无著道忠禅师学问的一大亮点,禅籍校勘类著作是道忠禅学遗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爬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着重探讨道忠禅籍校勘的双重动机、多维理念和应用价值,对于全面认识道忠的学术成就,推进道忠禅学遗著的系统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米芾的艺术人生————作者:高峰;

摘要:北宋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具有典型的表演型人格,行为举止特异怪诞。他不参与激烈的党派争斗,靠书画技艺赢得美誉;因性情癫狂而得名,亦因癫狂不羁而罢官。米芾痴迷于书画、收藏,其书法贬唐崇晋,飘逸超迈“;米氏云山”更得天趣。其诗文深得书画韵致,体现出融通兼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独特个性

中古汉译佛经情绪心理动词的非范畴化————作者:姜黎黎;

摘要:选定中古时期具有典型代表的10部汉译佛经进行全面调查,梳理出114个情绪心理动词。依据非范畴化理论,结合译经中的相关用例,对情绪心理动词的及物性及非范畴化的结果进行具体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古汉译佛经情绪心理动词及物性的弱化为其非范畴化提供了依据;情绪心理动词根据带宾语的不同情况,非范畴化的程度不尽相同

审美共通感·审美乌托邦·审美共同体:当代美学的三个向度————作者:漆飞;

摘要:审美共通感、审美乌托邦与审美共同体构成当代美学的三个向度。康德在先验哲学领域以“共通感”概念思考审美鉴赏判断如何可能及其普遍有效性的问题,共通感作为感觉的普遍可传达性构成了审美判断的前提,并由此形成主观普遍性的重要机制。早期批判理论在感性的社会-历史考察路径下探寻总体性与乌托邦的关系,“审美乌托邦”在审美和艺术的实践潜能中展示出共同体与审美现代性批判之间的张力。后现代以降,现实语境的复杂更迭催生着...

作为“人”的批评如何可能?——萨义德与福柯的纠缠兼论其晚期批评的进路————作者:石涎蔚;

摘要:福柯在萨义德的批评思想中占据核心的地位。但萨义德对福柯的接受并非一个单向的接纳过程,而是呈现出“接受—偏离”的轨迹。在批评生涯的晚期,萨义德在对福柯的误读中远离福柯的“人之死”和“权力体系”,提倡被改造过的人文主义和语文学,目的是为“人”争取尊严和自由,也为“人的批评”寻找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高僧传》语义数据库研究刍议————作者:陈刚;刘玉轩;曹飞飞;

摘要:《高僧传》语义数据库是基于中国经典佛教文献,利用数字人文方法与工具所构建的六朝僧传人物数据库。本研究以慧皎《高僧传》文本为基础文献,参照“中华电子佛典”(CBETA)、“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建设思路,研建《高僧传》语义数据库;进而运用历史GIS研究工具与可视化方法,阐述与揭示六朝时期建康的佛寺分布与僧侣人物的时空关系,并为推进六朝人物历史GIS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杂志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518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