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期刊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美术学院主办的美术期刊,全文彩色印刷,季刊。至1999年我院正式创刊至今,我们的办刊思想始终以推进学院美术教学、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建设为主旨。不仅立足本院,同时也放眼于国内外美术学科的建构和当代进程。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楚美术研究、美术史论、当代美术家、艺术视野、教学研究、译介、学术动向、关注。
投稿须知
1、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
2、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邮箱。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古〈画品〉录》校注前言(节选) 邵学海
外来文化对中国美术本体建构的影响 徐晓庚,徐波
哈德逊河画派中的光线主义与印象派比较研究 王洪斌
日本存宋卷轴罗汉画小考 姜力勤
语言的觉悟-张导曦重彩画艺术 银小宾
张导曦作品选
欧洲百年精品版画展作品选
变古则今赋彩制形 殷双喜
第四届水墨文章作品选
体育课程美学价值探 曾宪刚,曾成
基于城乡学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教育差异化策略 王灵毅
综合材料表现课教学的探讨-材料对艺术表现语言的拓展研究 廖云
服装CAD软件在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邹璐
自建小型美术类平行语料库在ESP教学中的应用 王珏
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设计专业教学思考 李焱
蒙德里安的抽象色彩环境:画室、空间与绘画 迈克尔?怀特,丁宁(译)
城市解码武汉市地铁四号线王家湾艺术站创作解析 尹传垠,戴聪
万点恶墨,满纸飞动-石涛山水画中“点”的画面分析 任四四
“泛观念性”-基于观念变更的当代绘画创作再审视 马浩然,高尚,肖丰
后印象派的命名、意义及其绘画理念探微 李苏杭
中级职称论文:浅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古希腊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首先阐述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概念的内涵,即幸福就是至善,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需要遵循中道原则;其次分析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观的论证,即从目的、功能、实践三个方面论证了幸福观;最后论证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于我们构建新时期下的幸福观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幸福,德性,中道中级职称论文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着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对幸福的问题不仅给予了经验性的描述,而且还作出了规范性的界定。当下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反思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主持人语————作者:王璜生;沈森;
摘要:<正>在美术馆研究领域,“游牧”与“定居”之间的张力体现在美术馆在面对不同民族及文化传统的艺术家、观众和策展实践的文化立场与策略中。对于中国美术馆界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本土文化与全球艺术浪潮频繁互动以来,常常面临如何在地方性和国际性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游牧”更多表现为文化迁移的动态路径,不仅涉及物理空间的跨区域移动,也包含了观念和文化的迁移与转化
游牧与定居:全球文化流动与政治参与中的伦理实践————作者:李光仪;
摘要:本文以游牧与定居的历时性关系为线索,讨论了游牧从社会组织形态与个人生活方式到全球流动性和身份工作的讨论框架的概念演变,提出在当代背景下的全球游牧是建立在定居意义上的游牧,它与定居社会之间的矛盾实则是两种定居的碰撞,在此意义上本文探讨了一种强调主动性背叛的游牧生成伦理,试图寻找一条穿越定居政治的道路,以回应全球流动中的会面与冲突
到社会中去——2008年以来成渝地区艺术向社会的转向————作者:田萌;
摘要:20世纪以来,从左翼美术到现实主义,再到晚近的“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讨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构成了中国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议题。艺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这不仅是艺术家通过作品反映或者再现社会的变化,而且是艺术家主动参与社会的转向,通过积极行动介入到社会变化中。2008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再次出现了大量的艺术介入的现象。本文将以2008年以来在重庆和成都两地发生的艺术实践作为侧影来讨论这次艺术...
生成与游牧:从三个案例看美术馆展览与策划的“地质学”转向————作者:沙鑫;
摘要:本文引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地质、生成和游牧思想,对三场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馆展览及三位策展人的工作方法进行案例分析。从生成-地质、生成-游牧两个层面观察由美术馆、策展人、艺术家等组合而成的集体地质装置的语法地图,探讨该装置如何利用游牧思维进行地质-身体踏查行动,进而完成对由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和艺术市场资本权力共同固化的中国当代艺术场域的逃逸、批判与解辖域
女性艺术家团体、策展人和世界艺术家网络——“女性宣言”现象中艺术家和展览机制研究————作者:胡超;
摘要:“女性宣言”由一群居住在泰国的女性艺术家、作家和活动家发起,在1997年到2008年间按照双年展的时间框架运行,依次组织了展览、公共空间活动、最初类似于双年农场工作坊、出版计划、网络项目和艺术家驻留计划。2020年“女性宣言”又以六个国家为核心、组织女艺术家分别在当地聚会,汇总为广州美院美术馆《女性宣言》展览。文章梳理了这一女性艺术家活动的历史与现状,认为她们改写了传统上对艺术家的定义,很难界定她...
价值共创:服务设计思维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链的构建路径————作者:朱志平;张志强;
摘要:在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由于品牌建设过程触及多个环节众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主张,品牌价值体系错综复杂。本文剖析服务设计思维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共创中的作用机制,阐述政府部门、生产者、消费者、行业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在品牌价值共创过程中的角色互动;运用服务设计的系统性、战略性及全链路思维优势,构建品牌“内环重塑—中环优化—外环...
主持人语————作者:仲威;
摘要:<正>主持人语本期金石碑拓专栏中有两位作者在我眼里,既年轻又老道,一位是朱嘉荣,一位是宋松。朱嘉荣四十刚出头,从事碑帖鉴藏快二十年,在碑帖收藏圈人称“捡漏王”,只有你做不了的“梦”,没有他捡不到的“漏”。如今在碑帖收藏圈还能捡漏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知识碾压型”,另一种是“先知先觉型”,前者拥有常人不具备的知识储备,后者具有领先常人的行动力
浙江省博物馆《金石书画》第六期展览善本碑帖补论————作者:宋松;
摘要: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金石书画》第六期——《上海博物馆藏善本碑帖特展》展出了83种拓本,主要是戚叔玉先生的捐赠品。本文对秦《琅琊台刻石》、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汉《刘平国摩崖刻石》和晋《黄庭经》四种碑帖的版本、年代和真伪进行补充论证,修改并增添了若干考据信息,为日后鉴定相关拓本提供了学术支持
马起凤:一位普通文士的金石世界————作者:高雅;
摘要:马起凤向被视为全形拓开创者,但其生平活动有待补足。他是浙江海盐人,主要活动于道咸时期,目前留下的拓片以砖拓为数最多,其背景是19世纪浙江文人间肇因于金石学热而流行的藏砖风尚。浙江收藏家、海盐游幕拓手、吴门契友、资助人等构成了马起凤的金石交游圈。马起凤在金石生活中获得了愉悦、名声与生业
以美启智:《东方杂志》图像的艺术引介与视觉启蒙————作者:何国梅;李海燕;
摘要:在西画东传的历史背景下,近代综合报刊《东方杂志》以可视化的传播方式参与了近代社会艺术启蒙与审美意识重塑的历史过程。通过图像证史、视觉话语等研究范式发现,在《东方杂志》所刊载的图像中,挑战传统审美的西洋画、雕塑及建筑等艺术形式以独特的光线、色彩、造型等要素刷新了国民对艺术的认知,塑造了新的审美意识。以直观呈现的图像引介西洋艺术,不仅给国民带来了强烈的、新奇的视觉冲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启蒙并影响了近代...
虚拟现实艺术设计中交互叙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作者:余日季;吕高枫;
摘要: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蓬勃发展,虚拟现实艺术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为众人所知。然而相较于技术的高速进步,虚拟现实艺术的发展由于缺乏行之有效、可跨媒介使用的叙事模型与叙事策略,导致交互性与叙事性逐渐失衡,出现叙事性消解的危机。针对这一挑战,本研究旨在以西摩·查特曼提出的经典叙事交流模型等相关叙事学学术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结合虚拟现实电影、游戏等艺术作品发展现状与倾向,从叙事作者、叙事构成、叙事方式...
橐驼西来:魏晋隋唐时期墓葬壁画中骆驼图像的本土化演变————作者:王江鹏;张武雪;
摘要: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墓葬壁画中骆驼图像大致可分为庄园经济生活、商旅驼队、宗教艺术、出行仪卫、胡人牵驼五类题材。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多见牧驼图,反映墓主人庄园经济生活。北朝时期商旅驼队图逐渐流行,骆驼兼有祆教色彩。另一方面,传统升仙题材中也出现骆驼图像,但骆驼的宗教性只是该时段中外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短暂现象。唐代在商旅驼队图的基础上,内化出胡人牵驼图,并加入出行仪卫题材中,完成了本土化。骆驼图像的本土化演...
乾隆帝的“穿越”梦——董邦达《四美具合幅》人物形象与身份研究————作者:谭频璇;
摘要:董邦达的《四美具合幅》册页及双立轴描绘了策杖过桥的文人形象,头巾上的白色圆形玉饰明确其身份为董其昌。双立轴巧妙运用山石、竹林、围墙、月洞门等元素,既区隔又延续了不同的空间,并暗示了时代的差异。新增的熟睡门人形象传达了画境的虚幻感,创造出“异代同图”的画面,将明代的董其昌与乾隆帝的“穿越”雅会一梦形象地呈现出来
读范大澈《碑帖纪证》帖部札记(下)————作者:朱嘉荣;
摘要:《碑帖纪证》所述大都范大澈亲历之事,法帖部分尤有研究价值。本文系读书札记,每篇列范氏原文于首,将范说与实物相结合,又旁征诸家之言,复有拓展延伸。下篇前部自秘书省(三馆秘阁)文献引出,考辨《太清楼帖》《淳熙秘阁帖》《绍兴米帖》等宋代内府刊刻、储存法帖史实;后部针对《越州石氏本》《宝晋斋法帖》《十七帖》等私家帖与单刻帖试作探究,间有创见。近年新出宋帖善本颇多,明清间伪托者亦不少,样本增量于研究大有裨益...
我国华东地区设计政策管窥:兼与韩国的比较————作者:李轶南;戴卓;
摘要:我国华东地区在全国七大片区中属于人口最多、人烟最稠密区域,无论从自然区位、人文积淀还是经济总量维度来审视,华东地区都有其自身显著优势。论文运用归纳法、比较法和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法等,分析我国华东地区设计政策现状和存在问题,例如区域内各省市工业设计相关政策发展不均衡、工业设计教育政策有待完善、工业设计相关政策支撑体系亟需加强、区域间缺乏整体统筹布局等,并通过与韩国设计政策的比较分析,得出韩国经验对于我...
胡朝阳作品选————作者:胡朝阳;
摘要:<正>我相信创作时,他定是一个行走于往事追抚和艺术呈现之间的独行侠。净空无尘是至高境界,尘世间的熙熙攘攘、物欲横流、勾心斗角皆被一种艺术追求的纯粹所屏蔽。凡俗之念接近于消失。画家沉浸于不被功利心袭扰的自我空间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这场景让人的思维和联想自然锁定陶渊明脍炙人口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马克思论意识形态与艺术————作者:O.K.沃克迈斯特 ;杨贤宗;陈清逸;
摘要:作者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两段著名文字出发,论述了马克思有关艺术的乌托邦观念与意识形态作用;并以普列汉诺夫、马尔库塞等人的观点为例,分析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同艺术观。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美术史或社会学美术史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身份?符号?受众:西方艺术史变迁中的性别政治问题————作者:崔子涵;
摘要:艺术史的书写和接受过程,充满了意识形态的权力博弈。特别是,其中凸显出性别政治攸关的严肃问题。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得不到承认,只能作为艺术史的他者被排除在艺术殿堂之外;作为图像而呈现的女性形象不过是男性欲望投射于其上的客体,沦为被剥夺了主体性的符号;作为赞助人与消费者的女性观众虽然早就存在,却总是受到忽视。男性话语在艺术领域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女性则是被压迫的一方。但与此同时,女性也一直在进行夺取话语...
波曲纹填充纹样考——兼谈三星堆连山纹与商周神鸟崇拜的视觉表现————作者:吴宛妮;
摘要:通过综合对比三星堆遗址与商周出土铜器,本文认为西周铜器上的波曲纹填纹为二维平面化的鸟纹变体,与三星堆铜器中的连山纹填纹有渊源关系。连山纹填纹中的“凸目”与“鸟羽”,分别象征了商周两种神鸟崇拜观念,前者来源于注视行为下的权力指涉,而后者则代表了主动被观看行为中的权力夸耀。伴随神鸟信仰的更迭,连山纹与波曲纹的填纹表现重点也发生变化。波曲纹填纹抛弃了对鸟目的描绘,其分支“只”字与“皇”字形填纹皆描绘鸟羽...
墓中图绘为何?————作者:汪悦进;方慧译;
摘要:马王堆出土文物给我们提出众多问题,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便是它们的功用。通常认为它们是为死者提供一个死后安居乐业的居所。这种假设无法解释内棺顶层画面朝下、直对死者的飞衣帛画。画面内容描绘由黄泉至天界的升仙形迹,显然与死后居所说有矛盾。升仙帛画又不像是供死者“观看”,因为死者双目被蒙上“幎目”,且被二十多层织物包裹严实。既然如此,这升仙帛画在墓中又起到何种作用?这便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文章从汉代生死观出发...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黄梅戏艺术》
- 省级哲理
- 省级《鸭绿江》
- 北大核心《五邑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现代哲学》
- 北大核心《世界美术》
- 省级旅行摄影
- 省级《焦作大学学报》
- 省级《社团管理研究》
- 省级晚晴
- 北大核心《明清小说研究》
- 国家级音乐爱好者
- 省级《电影文学》
- 北大核心《中国报业》
- 省级建筑史
- 北大核心《文艺理论与批评》
- 国家级《中国记者》
- 北大核心《常州大学学报》
- 国家级《全国新书目》
- 北大核心《清明》
- 国家级《世界汉学》
- 省级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省级文物修复与研究
- 省级《侨园》
- 省级百师文摘
- 省级现代广告
- 省级《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 省级随笔
- 省级艺术中国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