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714/Z
国际标准刊号:1672-3848
主办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贵州大学学报》杂志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湖北美术学院学报》艺术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苏州,面向全国,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点刊载有关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倡导教学改革,活跃学术气氛,指导工艺美术职教工作,培育新人,交流科研成果,为提高美术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理论体系作出努力。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的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艺术设计教育论坛、艺术设计研究论坛、经典回溯、艺术广角、艺术家传真、域外撷英、新萃展示。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实验性的公共艺术——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公共艺术教学与实践 季鹏

  记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美院陶瓷方向的WORKSHOP 顾晓兰

  华盛顿大学建筑环境学院景观系生态系统工作室课程设置及其启示 张亚萍

  日本"家徽"研究 程禹,吴思佳

  文化型特色校园景观设计的理念——以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设计为例 方可,张雅红,王小锡

  苏南地区新农村乡土景观建设——以宜兴为例 刘美英

  雕漆菱形锦地的起源 甘纳尔,何振纪

  城市的精神地标 朱永新

  拙政雅集——苏州国际雕塑论坛(节选)

  探析"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考察方法 徐伟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袁牧

  鬼工技——论苏式核雕之技艺 李晓

  核里乾坤——核雕工艺大师许忠英访谈录 许忠英,李小松

  当代水墨哲学观照暨姬子个展研讨会 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美术职称论文范文:浅谈对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思考

  摘 要:水彩画本体语言是一个灵活、开放的体系,它随着水彩画的发展历史,时代的发展不断先前发展。使得不敢对造型深入刻画,对色彩进行反复调整,这造成水彩画色彩单薄,画面轻飘。与其它画种相比缺乏力量感。

  关键词:水彩画,特色,民族化,美术职称论文范文

  一、水彩画的本体语言

  水彩、水、彩,其特点就是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力度;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但它妙在“水”和“彩”的结合。彩墨虽也敷色,但以墨分五彩的墨来造型,水彩则主要以彩来造形。水彩应发挥自己的特点。-吴冠中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虚拟时尚:游戏与时尚的跨界融合————作者:顾群业;王所玲;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时尚应运而生,成为游戏与时尚产业跨界融合的新热点。它起源于游戏中的装饰元素,在发展过程中与现实时尚相互影响,构建起双向互动生态。早期,其在游戏内的角色外观设计方面不断演进;随后,虚拟市场、跨界合作及与社交媒体融合促使其走向成熟;如今,区块链、AR/VR等技术应用成为趋势,且在个性化定制、可持续发展上成果显著。在社会文化领域,它助力玩家自我表达、身份构建与社交互...

“后疫情”时代公共空间弹性设计——以苏州古城为例————作者:李园;

摘要:三年疫情带来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诸多变化和新的需求,随着社会生活进入后疫情时代,应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法,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再设计。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用后疫情时代的视角,立足城市公共空间“平疫”转换需求,引入弹性设计理念,选取苏州古城公园、商业街区、社区三种代表性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与问题分析,运用弹性设计的理念,提出苏州古城不同类型公共空间具体的弹性设计建议,以期增强城市空间韧性,从容应对可能发...

吐蕃时期丝织品纹样判别研究——以宾花组合辅纹为例————作者:赵文琪;

摘要:宾花纹是针对丝绸纹样主纹而言的辅助装饰纹样,吐蕃时期丝织品上装饰的宾花纹多具备简约而不失华美的特征,符号性地装饰于团窠图案四角,并与主纹的复杂程度形成呼应。宾花大量出现的原因之一,多因丝绸之路开通后,正值丝路贸易繁盛的吐蕃时期,中亚织锦上的宾花纹饰随着大量进口被广为人知,进而模仿引用。使得该时期无论是进口中西亚织锦本身,还是中原能工巧匠织造的陵阳公样织锦,或是吐蕃统治下的于阗等地织物,多有中亚宾花...

基于模块化理念的成长型童车设计研究————作者:张根磊;冯雨萱;张春霞;

摘要:童车是每个新生儿家庭的必备产品,但目前市场上的童车设计仍存在诸多缺陷:生命周期短,更换频率高;童车数量多,占地面积大;童车闲置时间长,处理困难大。为了提高家庭童车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本文首先结合线下线上调研法对儿童成长不同阶段所需童车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童车结构中存在共性通用组件模块与个性定制组件模块;接着,以模块化设计理念为切入点,提出成长型童车设计四大策略“移...

玉雕非遗在职校传承中的教育立场研究————作者:刘婷婷;

摘要:职业教育已成为当下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玉雕在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而言,需要把握好自身的专业定位。首先从非遗的历史发展观来看,职业院校应发挥教育的主体性,在玉雕专业建设中实现对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同时也成为非遗在当代发展的助推器;其次从非遗的技能中心观来看,职业院校既要注重对技能的研究,又要以技能育人为旨归,在玉雕专业建设中整合资源建立起面向社会的非遗教育生态;最后从非遗的共赢价值观来看,职业院...

数字时代非遗苏绣技艺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径研究————作者:姚卓;李文博;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非遗苏绣技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课题。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在美育中活化非遗苏绣技艺,既传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将探讨数字化时代非遗苏绣技艺融入高校美育中的路径,深入分析非遗苏绣技艺的文化内涵和高校美育的现状,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点,探索非遗苏绣技艺在高校美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模式,为...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AIGC在艺术及设计专业中的革新与探索————作者:陈仁杰;

摘要:在当下的时代,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对内容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赋能了众多领域。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设计师”似乎即将成为现实。这一趋势引发了艺术及设计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吹响了保卫与创新并进的号角。AIGC...

“同·感——2024中韩工艺美术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综述————作者:周礼;

摘要:“同·感——2024中韩工艺美术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是一场成功的文化交流盛会,不仅展示了中韩两国人民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深刻共鸣与相互理解,还承载了双方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振兴的美好愿景。此次活动通过展览和学术研讨,促进了对中韩两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深入了解,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路径研究——基于制度演进与苏州实践的考察————作者:刘韬;彭璐;宋卫东;

摘要: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基于制度演进视角并结合苏州实践展开深入考察。首先剖析了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相关语义嬗变以及从手工业到传统技艺在历史语境下的转型演进,其中涵盖了古代手工业在制度性束缚下的生存逻辑,以及非遗保护中政策赋能与文化重构所带来的技艺转型。接着对保护逻辑进行范式转换研究,从多维角度解析保护逻辑,探讨生产性保护的边界与创新。以苏州为实践样本,研究...

见微,刺绣————作者:郁江;

摘要:<正>~

基于感知体验的非遗文化元素视觉设计研究————作者:金心亦;汤琳娜;

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非遗文化因原有功能与时代脱节、传播形式单一等因素,正面临边缘化的风险。然而,这一挑战同时也为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通过分析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阐述视觉设计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基于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支撑,从感知体验的物、情、意三个层次出发,提出了非遗文化元素的视觉设计策略。以“宁家玉带糕”品牌应用构建为例,...

北朝至隋唐时期流行于中原地区的风帽类型特征分析————作者:夏侠;李楠;

摘要: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大融合阶段,风帽正式在此进程中传入中原并逐渐普及。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风帽造型、装饰、用料等方面也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演化过程。通过归纳古代文献、图像和实物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得以获取更多有关当时流行风帽的细节信息,由此可以发现北朝风帽以传统鲜卑样式为主,而隋唐时期的风帽则带有更显著的混合特征,其中异域...

“泥人张”泥彩塑色彩的视觉特征————作者:朱馨雅;

摘要:在色彩运用方面,“泥人张”泥彩塑既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随类赋彩”的影响,又吸收了学院雕塑的精髓,其赋色以写实为原则,但绝不照搬自然。借助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和视知觉色彩理论,对“泥人张”彩塑作品中的色彩使用情况进行爬梳,并结合色彩艺诀进行深层次解读,从而厘清“泥人张”泥彩塑色彩的视觉特征,即艺人们在写实原则的基础上,受到色彩心理的指引,对泥彩塑赋予部分主观性色彩;同时,由于视知觉的平衡特性,使得“...

万物生,刺绣————作者:郁江;

摘要:<正>~

岁画与桃花坞木版年画:延续传统的中韩文化交流————作者:金京姬;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韩国岁画与中国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们分别在各自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下独立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岁画起源于朝鲜王朝时期,以巫术和民俗信仰为基础,而桃花坞木版年画则起源于明末清初的苏州地区,通过商业化和技术革新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尽管两者的发展路径不同,它们都体现了祈福辟邪的核心精神。岁画融合了宫廷艺术的精致与民间艺术的质朴,而桃花坞木版年画则因技术进步和商业化...

中韩青瓷工艺比较研究——以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工艺为例————作者:彭亚;任允鹏;

摘要:青瓷是具有深厚历史的陶瓷珍品,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东汉至唐代期间,随着技艺与风格的不断进步,唐代青瓷艺术达到顶峰,中国龙泉青瓷是其中的代表。韩国高丽青瓷与之相辉映,共同书写青瓷艺术的辉煌。在中国龙泉青瓷与韩国高丽青瓷工艺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二者工艺虽同源,但各有特色。在胎土、釉料、器型、装饰手法上,既展现相似审美,又体现不同的文化韵味。研究两国青瓷工艺与文化的差异,追溯根源与关系,有助于理解各自...

中韩两国木雕工艺的比较研究————作者:林陈黄;

摘要:中国的木雕工艺源远流长,在国际艺术领域中占有独特地位;而韩国的木雕工艺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历史演进、技术特点及文化意涵等多个维度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材料选用、技术手法和主题表现等方面,两国的雕刻工艺既有共通点也有明显的不同。深入探讨这些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助于理解两国雕刻工艺背后的文化基础和社会环境,进而为促进跨文化对话和雕刻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有益的洞见

书籍崇拜和博古图册架图的关系研究——基于器物意义的流动————作者:宓恒茹;

摘要:7至13世纪,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文言文为共同载体的书籍文化体系,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约7世纪)通过“汉字文化圈”深刻影响了朝鲜半岛的文化生态。朝鲜自统一新罗时期(7世纪)起,全面引入汉字书写体系,并全盘接受儒家经典作为治国理政的根基。在东亚文化圈内,持续共享儒家书籍文化的过程中,书籍的物质形态与精神意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建构之中。朝鲜王朝(1392—1910)在模仿中国人书籍崇...

产学研融合背景下苏绣产业发展的策略与路径研究——以苏州镇湖“苏绣小镇”为例————作者:黄晏;

摘要: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刺绣之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推动苏绣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仅关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弘扬,更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以苏州镇湖“苏绣小镇”为例,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在掌握苏绣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趋势制定了较为可行的发展策略和工作路径,旨在...

苏绣艺术的美学表现与视觉建构——以姚建萍刺绣艺术为例————作者:林观星;

摘要:东方苏绣艺术的视觉建构,不仅是对传统苏绣技艺的功法承继,而且体现了东方工艺美学思想与当今时代精神、日常生活审美与苏绣技艺的融通。从中国美学的视角出发,以媒介、针法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姚建萍刺绣艺术的视觉美学和审美意涵。同时,以苏绣艺术和中国绘画美学的融通、中国故事与时代精神的视觉建构、当代苏绣艺术美学与传统手工艺的演变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苏绣艺术内在的文化精神。这些探讨对中国当代手工艺的传承创新,...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