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图书与情报》是创刊于1980年的双月刊。创刊以来一直秉承图书与情报注重文章的学术底蕴和思想深度,着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办刊宗旨,追求文化的流播和传承,具有深厚的理论性、思想性和鲜明的文化办刊特色。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连续七次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全国图书馆学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理论园地、学术方阵、文化沙龙、信息法学、实践平台、人物与书林、珍藏撷英、图苑时空。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国外图书馆的动漫资源建设与服务”专题引言 黄如花
美国图书馆的动漫资源建设与服务特点 黄如花,饶雪瑜
英国图书馆的动漫资源建设与服务特点 黄如花,刘龙
加拿大图书馆的动漫资源建设与服务特点 胡逸芳,熊剑锐
日本图书馆的动漫资源建设特点 黄如花,李英子
绿色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进展 王玮,亢琦,叶飞
走向社会合作的公共图书馆:价值传承与职能嬗变 张利娜
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图书馆联盟发展探析 王宁,孙慧明
美国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的兴起、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王淼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3D技术服务经验与分析 宋娟
法人治理:公共图书馆治理转型的制度设计--基于行政型到社会型的社会组织治理转型视角 王天泥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微媒体推广研究 成爱萍
世界主要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PV-GPG框架的比较研究 李一男
暗数据对图书馆应用大数据的影响分析 崔小宜
大数据灾害预测与警情流转机制 勇素华,杨传民,陈芳
大数据在区域品牌营销中的应用研究 雷亮,彭真,李鸿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半衰期研究 张迪,赵越,邓三鸿
甘肃教育杂志投稿:“鬼母育儿”型故事的特征分析
摘 要:“鬼母育儿”型故事以其奇特的幻想情节和凄楚感人的故事氛围而打动人心。它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在中国民间也广为流传,但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充分注意。笔者试通过梳理古代典籍、《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等资料,在尽可能地搜集更多异文的基础上,对此故事类型的特征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鬼母育儿,类型,故事特征,艺术特征
在中国民间故事中,也有一类歌颂慈母之心的“鬼母育儿”型故事。它以奇特瑰丽的幻想情节引人入胜,以歌颂慈母之情而打动人心,流传地域十分广阔,但此类型的研究者却较少。
图书与情报最新期刊目录
面向前沿交叉领域的信息服务路径思考————作者:孙建军;马亚雪;李阳;
摘要:开展面向前沿交叉领域的信息服务有助于打破领域和行业壁垒,促进知识融合与创新加速,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和推动科技进步提供关键支撑。文章从系统性交叉视角阐述前沿交叉领域的内涵特征,分析信息服务对前沿交叉领域的支撑作用,提出以“高适应性、分类化、全链条”为服务理念,以“智能化、个性化、动态化、高效化”为服务目标的前沿交叉领域信息服务思想,构建面向前沿交叉领域形成、演化、更新与重组全过程的信息服务逻辑架构,...
前沿交叉领域识别方法与路径框架——基于相关领域的比较分析————作者:李晓妍;马亚雪;
摘要:尽早识别前沿交叉领域对于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和战略技术布局至关重要。文章在系统梳理交叉领域与前沿领域概念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前沿交叉领域的内涵及关键特征,提出“三元交叉×要素交叉”多元交叉关系的理论释义,通过比较现有方法体系,进一步构建基于多元交叉关系的前沿交叉领域识别路径,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面搭建前瞻性框架体系,其中宏观层面从政策与战略导向关注重点发展方向,中观层面从领域动态测度生长机制,微...
面向前沿交叉领域的科学-技术-产业融合创新组态效应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作者:王焘;付少雄;
摘要:探究面向前沿交叉领域的科学-技术-产业间的融合创新组态效应,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产业间的联动,通过突破性技术孵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文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科学-技术-产业融合创新的前因组态效应。研究发现:单一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要素尚不构成科学-技术-产业融合创新的必要条件;知识资本加持-边缘发力型、资本引领-环境刺激型、系统主导...
解锁健康数据资源潜力: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健康信息服务————作者:邱均平;付裕添;宓秦泽;胡博;徐中阳;张廷勇;
摘要:在国家大力支持健康事业、数智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健康信息服务作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在数据驱动和智能信息处理的内涵、理论及方法指导下,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健康信息服务的逻辑起点、现实动力和实践进路,进一步构建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健康数据资源基础优化,健康知识多主体协同形成,以及服务机制优化转型的逻辑架构和具体方式,以期为新质生...
信息茧房催化下粉丝群体从众恶评行为形成机制研究————作者:刘雨琪;张玥;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用户极易受到情绪和从众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表现出一系列诸如谣言传播、从众恶意评论等非理性行为,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这种行为在粉丝群体中尤为突出。文章整合了一般攻击模型、认知失调理论和情绪归因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从信息茧房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粉丝群体从众恶评行为的驱动因素及其构型路径,旨在为维护社交媒体平...
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学科活跃期理论与实证研究————作者:杨新涯;田园;卓应忠;周松;文佩丹;涂佳琪;胡佳;谭乃豪;
摘要: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客观、科学的学科评价方法对于学科建设的引导至关重要,但目前主流学术评价以英文为导向,中文学术评价则仍以期刊为单位,不能反应学科进展的基本状况,因此研究中文学术论文对学科的贡献值得重点关注。为明确适宜用于学科评价的文献发表年限范围,在探讨文献老化现象及其测度指标与实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文章以6608种中文学术期刊为对象,采集并整理了2003年-2023年的3899万...
基于5W传播模式理论的科学数据平台传播力评价研究————作者:张连峰;潘蕴涵;支凤稳;
摘要:文章旨在建立一套科学数据平台传播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平台的传播策略,提升其影响力和服务效能,以期为平台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将5W传播模式理论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确立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及效果5个一级评价指标、19个二级指标,并对各指标的权重值进行量化。结果发现,运营专业性、描述型元数据的质量、传播渠道的多样性、用户反馈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以及用户行为效果是科学数据平台...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研究————作者:黄炜;张玉滢;刘勇;张瑞;
摘要: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防范其潜在风险,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旨在通过对技术要素与主体要素的治理协同,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分为技术安全风险、社会伦理与法律风险、信息传播风险三类,并理清这些风险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具体表现;其次,从数据资源、算力资源、算法模型三个方面分析治理的技术要素,并从政府、企业、社会...
面向不同教育情境的全球人工智能素养政策研究————作者:蒋洁;吴新悦;吕扬;
摘要:人工智能驱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创新格局下,高质量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成为培养负责任的合规开发应用人工智能的生产者、提供者、消费者与治理者的重要支撑。主要国家和地区面对全民教育、学历教育和行业教育的不同情境,通过搭建和完善战略方针、框架规划、具体方案与规范保障等,采用国家立法推进、供应方参与推进、全国性运动推进以及国际协作推进等细化措施,正在积极绘制各具特色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蓝图。亟待重点关注主权国...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文化影响的叙事研究:学科经验、理论基础及逻辑框架————作者:石庆功;肖希明;
摘要:文章立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使命,探索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文化影响的叙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在阐述国内外图书馆学对文化影响的代表性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和教育对文化影响的理论成果,构建起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文化影响的叙事框架。研究表明: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对文化影响的叙事方法主要包括图书馆学教育对文化的保存传承、选择传播、融合发展和创新创造4个维度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日图书馆界交流管窥:以刘国钧与松见弘道往来书信为中心的考察————作者:谢欢;袁佳;
摘要:刘国钧作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以探求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终生课题的日本学者松见弘道通过书信往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文章对刘国钧与松见弘道1956年间的二通往来书信进行了释证,内容主要涉及日文版《中国书的故事》的翻译出版问题及二人对两国友好交流的期盼,对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日两国图书馆界之间的交流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刘国钧与松见弘道往来书信的研究,呼吁学界重视中外图书馆学交流史的研...
人工智能场景下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作者:张小燕;雷苗;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应用的逐渐深入,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入了智能化转型的新阶段。作为文化服务和创新重要载体的图书馆如何在人工智能场景下履行自己的使命,是当下图书馆应该思考的重要命题。文章以情景分析为视角,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善用善治、侧重消费应用、自由放任应用、自主决策应用等4种场景下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分析,提出了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普适性图书馆发展策略,即倡...
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提升策略————作者:戴逸君;周武忠;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已成为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化转型的重要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核心概念,提出以智能知识与技能、智能态度与情感、价值观和智能伦理为基础的多维概念框架,并结合“计划、获取、判断和交流”的过程模型,探索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动态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图书馆应通过跨学科协作与情境化教育,夯实公众的技术能力与伦理意识,推动服务模式的创新。由此进一步提出了一系...
人工智能科学(AI4S)驱动的图书馆服务与变革研究————作者:赵丽琴;
摘要:人工智能科学(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cience,AI4S)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交叉学科范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推动科学发现与知识服务创新。立足图书馆事业发展,从图书馆学视角去认知什么是AI4S、洞察AI4S与发展图书馆服务的关系、拥抱AI4S带给图书馆服务的变革影响等内容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AI4S与图书馆发展有着双向赋能的耦合逻辑链路。AI4...
李季著《马克思传》出版传播的历史考析————作者:高杨文;梁莎莎;章泽锋;赵莹;
摘要:1926年至1932年完成出版的李季著《马克思传》,作为中国首部中文长篇原创马克思传记,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出版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文章以该著作为研究对象,在研读馆藏1929年、1932年、1933年、1949年四种版本李季著《马克思传》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历史考据法,考订了从三个出版机构共同完成出版到一个出版机构独立出版的发展过程,评定了“冶马克思生平、著作、学说于一炉”“没有恩格斯,决没有马克思...
刘国钧与松见弘道往来书信
摘要:<正>~
《图書与情報》2024年度索引
摘要:<正>~
人工智能治理范式变革——基于政策分析与主题建模的研究————作者:魏弋;李刚;
摘要:人工智能治理范式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治理中面对责任分配、资源配置、规则制定及挑战应对等问题时逐步形成的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及系统性的范例。文章通过引入范式变革理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治理导向、主体、内容的持续修正和调节需求是人工智能治理范式具有进步性和动态性的理论根源。基于此,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发布的人工智能政策进行量化分析,通过量化政策发布机构、文件类型的时序...
团队知识新鲜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作者:朱子轩;石静;
摘要:团队是复杂创新活动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致力于探索团队创新互动过程与效能提升的团队科学学成为热门研究领域。创新的本质是知识组合,在团队中引入新的知识是提升团队创新力的重要方式,但这种新的知识如何影响创新绩效尚不清楚。文章提出团队知识新鲜度,从团队知识组成视角重新定义与测度团队的知识组合,基于此,从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创新广度三个维度探究知识新鲜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团队知识新鲜度与不同维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协同治理研究————作者:李琼;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协同治理水平,不但可以促进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还有利于全方位、多领域地推动乡村振兴进程。当前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在行政化建设、改善乡村文化生产力、丰富公共参与途径、激发文化建设主体积极性等方面取到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治理主体缺位、缺乏协同共治的价值认同、参与途径零散化和持续性差,以及协同动力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以健全多元主体协同体系、凝聚协作与共的价...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东京文学》
- 省级译苑新谭
- 省级《美苑》
- 省级《杜甫研究学刊》
- 省级《陕西档案》
- 北大核心《芙蓉》
- 省级《企业文化》
- 省级 旅游世界
- 省级中国回族学
- 省级《文博》
- 省级《安徽文学》
- 省级《甘肃高师学报》
- 省级Easy音乐世界
- 省级紫禁城
- 省级《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 国家级《百年潮》
- 国家级炎黄世界杂志
- 北大核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湖北档案》
- 省级民间文学
- 北大核心《人口学刊》
- 省级时代文学
- 北大核心江海学刊
- 国家级创意世界
- 省级福建文博
- 省级中国文化
- 北大核心《新闻知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