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文献

《文献》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1588/G2
国际标准刊号:1000-0437
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查看文献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山东档案》档案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四川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文

  【杂志简介】

  《文献》季刊创刊于1979年,内容以披露国家图书馆的丰富馆藏与其他公私家典藏的、国内新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古、近代文献资料及其研究成果为主。着重发表古典文学、史学、古文献学及训诂学、校勘学、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辑佚学等研究论文,重视海外汉学研究进展,为促进和繁荣我国传统文化及其研究事业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社科专业核心期刊

  (CSSCI-2004 )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文献之窗、方志图谱研究、中国刻书藏书史、中国科技史文献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名人手札、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传略。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3)《雪窦录》宋元本旧貌新探:以东亚所藏该录稀见古版为中心 商海锋

  (16)新发现的至正刊本《宋史》残叶 任文彪

  (19)罗王常《秦汉印统》本末考 王洪军

  出土文献研究

  (28)甲骨文中值得重视的几条史料 王子杨

  (41)《苍颉篇》的两种汉代版本及相关问题研究 白军鹏

  (50)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侧书”诗诗义新证 彭砺志

  (56)鄯善出土《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残卷题记考 许云和

  题跋整理

  (61)鲍廷博序跋辑存 马培洁

  (75)国图藏周星诒子部善本题跋辑考 白云娇

  辑佚与辨伪

  (97)钱谦益集外文四则 赵会娟

  (103)李慈铭序跋辑释 张桂丽

  (113)《周秋汀八十寿序》著作者考辨 赵兴勤;赵韡

  核心期刊投稿: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摘要〕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同时发生的。本文打破既有计量分析的研究局限,将空间权重纳入计量分析模型,利用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空间面板数据,就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邻近省级区域之间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Morans I指数检验显示已形成了4种不同的空间集聚模式;老年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作用,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意涵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当前应立即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政策。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空间计量,空间滞后面板模型

  文献最新期刊目录

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稿本考述————作者:林才伟;

摘要: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在《史记》校勘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浙江图书馆现藏两部《札记》的稿本,皆为张文虎手迹,朱墨杂沓。在厘清原书错配问题的基础上,可从稿本中分析出初撰本、初誊本、誊清本等张氏校勘过程中多个阶段的文本。这些稿本作为《札记》成书的直接见证者,反映了《札记》成书过程中的修订细节,以及撰者张文虎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稿本中有刻本《札记》及其他著述所未见的《前言》《谨拟章程》《校刊...

李纲《靖康传信录》原本发覆————作者:徐阳;

摘要:李纲《靖康传信录》是有关宋代“靖康之变”的一份核心史料,现通行本仅存三卷,实则原本篇幅应达二十卷,全书结构亦与今本不同。原本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三卷为纪事,大致对应今本内容,行文更为原始;后十七卷为附著文件,今本已不存,包括靖康年间李纲被受、撰写的“御笔内批及表札章奏”等公文。李纲去世后,约在绍兴末至淳熙初年,其家人为编纂文集,将《传信录》原稿附著文件选编散入集中,纪事部分则经过粗略删改,附于文集之...

国家图书馆藏两种乾隆朝《户部则例》抄本考析————作者:栗铭徽;

摘要:国家图书馆藏《户部则例·钱法》和《户部则例·盐法上》抄本,制作时间均不晚于乾隆十六年,但它们不是清代部院则例系列中的《户部则例》,而是性质不同的乾隆朝《大清会典则例》编纂过程中的阶段性稿本。此类稿本的发现尚属首次,是存世甚少的珍贵史料。其中保存了大量《大清会典则例》修改、校订的原始痕迹,可以证明、补充乃至修正现有文献记载,有助于更加精细化地了解《大清会典则例》编纂的运作程序与设计思路。《大清会典则...

中原文献所见石重贵入辽事迹考源——兼论辽宋并立时期的跨境逃人与信息沟通————作者:郭洋辰;

摘要:在宋辽、宋金并立时期,跨境逃人是信息由北向南传递的主要媒介之一,也是宋人了解契丹、女真历史和现状的重要信息渠道。传世中原文献中记载的石重贵入辽事迹均源自范质《陷蕃记》与《五代通录》,而范质撰述的信息源则是自契丹南逃的石晋旧人。范质长子范旻的夫人出身石晋外戚、宰相冯玉家族,而冯玉与家人曾随从石重贵被掳掠北上,后周显德中,冯玉之子冯杰逃回开封,极有可能构成范质记载的主要来源。跨境南逃之人将北方的知识和...

《大事记续编》引唐实录佚文真伪发微————作者:杨永政;

摘要:唐实录是唐史研究的关键史料,在宋代尚多见征引和收藏,宋以后几乎难觅踪迹。元末王袆的《大事记续编》征引大量唐宋佚籍,其中包括唐实录和宋敏求补晚唐实录四十条,学界对其性质认识多有不同。通过溯源比较,可考定这些实录有明引或暗引《资治通鉴考异》者,有采自《容斋随笔》等宋代文献者,均非对唐实录原文的直接引用。书中有七条宋敏求补撰的唐实录不见于其他传世文献,系从已佚的宋人著作中转引而来,可用以补充唐人生平、解...

再论《四库全书》卷前提要的替换——四库提要的分与合————作者:董汝洋;

摘要:《四库全书》阁本卷前提要的替换问题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对天津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研究表明,在全书覆校阶段,馆臣对阁本卷前提要进行了系统替换,两部提要为馆臣用以替换原阁本卷前提要的提要汇编,其底本为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四库全书总目》第二次进呈本的修改稿,抄录时间在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五年间。将两部提要与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以及诸阁本卷前提要比较可以发现,阁本卷前提要的纂修一直独...

《癸未日记》《辛丑琐记 壬寅琐记》考述————作者:张剑;

摘要:《中国史学丛书三编》第三辑所收《癸未日记》的作者为王树善,《辛丑琐记壬寅琐记》作者为邵启贤。王树善于光绪九年曾在晚清名臣王文韶、许庚身家中坐馆。邵启贤于光绪二十七年、二十八年间曾随幕主查恩绥佐幕江西的广信府、南昌府和赣州府。王树善和邵启贤的日记,对晚清塾师和幕僚的生活做了真实记录;通过比较两人的日常阅读,还能够感受到时代的消息变化

写刻转换:《史记集解》的阅读、传写与窜讹————作者:梁涛;

摘要:自北宋官方校刻以降,《史记集解》中即有部分注释与司马贞《索隐》雷同,或不称来源且与裴注体例不合。《史记集解》为写本时代之通行本,读者在阅读时多引其他注家以便参考,如日本宫内厅藏《范雎蔡泽列传》,其天地、行间引录司马贞、刘伯庄、邹诞生和卢藏用等的大量注释。但在进一步传写过程中,其中部分批注逐渐窜入文本的正式空间。明乎此,再证以传世写本和裴注的性质、体例等,可知前述今本《集解》的问题实属“窜讹”,其源...

国家图书馆藏清内府本《钦定续文献通考》考论————作者:刘贝嘉;

摘要:国家图书馆所藏清内府抄本《钦定续文献通考》是该书编纂过程中的一个早期文本。从内府本天头处校改意见可以看出,《续通考》在抄入《四库全书》时所做的诸多修订,包括齐整体例、增删条目、调整文句、订正讹字及异体字、改译少数民族专名等。《续通考》之纂办情实、取材来源、引述方式、馆臣分工,亦可借由内府本相应考知。内府本呈现出的丰富的纂修细节,有助于探究该书不同版本间的因循嬗变及背后理路,对于深化“续三通”纂办流...

时空情境与文献形态:“政和存留公据碑”初探————作者:李寒箫;

摘要:《三省同奉圣旨存留宝塔院记》《三省存留黄柏泉院额碑》《灵芝寺敕旨碑》《存留大悲之院碑》与《白佛寺帖文》五通碑刻的主体内容实为北宋政府在政和年间颁发给寺院的合法性证明文书,可称作“政和存留公据碑”。碑刻内容清晰地呈现了北宋政和年间寺院获得存留资格的完整行政流程,更揭示出宋徽宗朝佛寺存留政策所发生的诸般变化,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金朝入主中原后,僧俗信众将前朝颁发的存留公据刻作石碑,体现了百姓在剧烈...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谢午生甲骨拓本新考————作者:马尚;

摘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册甲骨旧拓,题为《安阳谢午生元嘉造像室甲骨墨本》,共有140纸拓本,著录127版甲骨。该拓本为胡厚宣倩人拓录,后归于省吾收藏。所拓甲骨为谢国彦(字午生)收藏,曾是王懿荣旧物,甲骨原物现分藏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等处。相对于谢午生甲骨的其他著录,《谢墨》有其独特价值:保存了一些甲骨断裂或破碎之前的面貌和甲骨本体信息;拓片的清...

据出土文献校读《庄子》丛札————作者:石从斌;

摘要:《庄子》一书内容丰富,体大思精,但其中也有不少疑难字词影响对文本的理解。而十九世纪以来,不断涌现的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简帛、敦煌文献等出土材料,极大程度地保存了时人的用字用词面貌,为《庄子》的字词校释和文句解读提供了新线索。利用出土文献的字义、用字习惯和异文等方面的新证据对《庄子》的《山木》《徐无鬼》《天地》等篇的字词进行重新释读,可以解决相关疑难问题

从清代金文题跋看几件虢叔旅钟的流传与著录————作者:李琦;

摘要:清代的金文书籍收录七件真铭虢叔旅钟,现有五件存世。学界在著录该组虢叔旅钟的递藏信息时偶有遗漏,而清代金文题跋材料则为补充该组器物的流传信息提供了重要参考。根据相关题跋,阮元藏钟可补充司马亶等三位藏家;张廷济藏钟可补充吴鼒等六位藏家;伊秉绶藏钟可补充瞿世瑛一位藏家;一件下落不明的虢叔钟则可补充陈敏常一位藏家。另外,清代金文题跋等材料中还有两件伪铭虢叔旅钟值得关注,一件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另一件则下...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撰作考论——兼谈关西大学内藤文库藏稿本的性质————作者:尹伟杰;

摘要:1915年,王国维首次在卜辞中发现王亥,随后与罗振玉、内藤湖南频繁交流殷先公先王的问题。罗振玉在季、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等先公的考证,“父某、祖某、兄某”辞例的解释,以及推测《史记》《世本》记载可靠等方面,都对王国维有直接启示。1916年7月,内藤湖南发表《王亥》一文,促使王国维开始撰写《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1917年3月,王国维在写定《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第二稿后,将此稿寄给罗振玉,...

孙诒让批校本《金石萃编》探赜————作者:廉皓晨;

摘要: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孙诒让批校本《金石萃编》八十册,书中有孙诒让朱、墨批校百余则,未曾整理刊布。孙诒让批校本《萃编》是反映其早年校碑活动的重要见证,从校补细节可以看出,孙氏在早年便已具备较高的碑版鉴别与碑文释读能力,即使与学界目前的《萃编》整理成果对比,孙诒让批校本仍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金石萃编》作为清代重要的石刻文献辑本著作,以孙诒让批校本为代表的一批存世传本,共同成为研究该书阅读史的直接资料

刊图劝捐:丁戊奇荒中赈灾图的刊刻、传播及影响————作者:颜彦;

摘要:光绪三年至四年,华北五省发生了特大旱灾,史称“丁戊奇荒”,以谢家福、郑观应为首的仁人志士,为了支援灾区、抵制西人教赈、维护和巩固京畿地区安全,北上义赈。他们主持刊刻了塔图、铁泪图、福报图、观音图、万利图、如意图等赈灾图,以刻画灾民凄惨生活和积善福报为主要内容。有别于传统流民图绘图上谏的形式,赈灾图刊布自江浙至岭南各省,以助赈公所为依托,筹集善款,动员社会各阶层各身份群体参与到义赈中。赈灾图传播地域...

秦庄襄王避讳及相关问题研究——以《吕氏春秋》和秦简牍为中心————作者:陈彬彬;

摘要:汉唐注疏记载秦庄襄王讳“楚”为“荆”,近代以来,此说多受学者质疑。独立文本观察,难以确定“荆”字用途;使用纵向历史观察法,既微观比对《吕氏春秋》中涉“荆”故事文本,又宏观考量先秦史部、子部典籍中“楚”“荆”用字习惯,可证实《吕氏春秋》中“荆”乃避讳用字。若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准确,根据秦简牍纪年及《吕氏春秋》成书等信息,可推测秦庄襄王避讳开始时间不晚于秦始皇八年,一直到秦二世元年,秦文书...

殷卜辞所谓"方方"献疑————作者:李林;

摘要:殷墟卜辞中单独出现的方国“方”过去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方国,而支撑此观点的证据便是《殷虚文字乙编》107中“方方”可以连读之例。据台北史语所考古资料数位典藏系统公布的清晰彩照,对该版卜辞重新进行释读,可纠正以往“方方”连读的错误。列举“方”为“某方”之省的确证,并结合“方”与敌对方国的关系,可证“方”在殷墟卜辞中不是方国专名,其或为某一个具体方国之省,或为可能具有方位指示的敌方泛称之省,...

与商代巡狩、巡边之制相关的几条甲骨史料————作者:李聪;

摘要:甲骨文军事卜辞“或■石一丰”“曰或■方”“王■石才(在)■北东”“■迺、边、■卫”中从“石”声之字的用法,可与《史记》“蜚廉为纣石北方”、清华简《金縢》“周公石东三年”等文献记载相参照。这些从“石”声之字应读为“跖”,义为“巡查、巡狩”,反映了商代的巡狩、巡边之制

甲骨文献材料立体化应用——以殷商射官事件重构为例————作者:展翔;

摘要:甲骨文献材料零散的客观情况,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提高其利用价值,树立立体化思维是一个可能路径。以殷商射官为例,以材料所涉时间、类组、内容、人物相同或相近为原则,进行事件重构,对相关人物、事件等展开考察,梳理出射官主要参与过的七个事件:“射■以羌”和“射■获羌”事件、“射于■”事件、“射何遊卒”事件、“射倗防某地”事件、“射■即■”事件、军事资源输入输出事件以及“多射先陟”事件。以此为基础,总结...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文献》杂志编辑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4856.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