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2746/G2
国际标准刊号:1001-8867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 国家图书馆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查看中国图书馆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杂志编辑部
下一本期杂志:《情报科学》图书情报论文

  【杂志简介】

  《中国图书馆学报》创刊于1957年。50多年来,她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肩负读者重托,为繁荣中国图书情报学研究,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被业内专家和学者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第一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以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和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开展图书情报学学术研究和交流为宗旨,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专业学术性刊物。其任务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开展学术讨论,提高学术水平,促进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

  本刊辟有“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事业发展·现代化建设”、“探索· 交流”、“信息·动态”等栏目。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列,作为主体栏目,表明了她的学术性和理论色彩。坚持从严选稿,刊登文章质量普遍较高。所发表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发文中列为国家或部委研究课题的论文占有相当比重。据统计,从90年代中期至今, 《中国图书馆学报》所发文章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国内图书馆学期刊中都位居第一。正因为她发表的文章学术水平高,观点新,在专业界影响大,所以被定为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并荣获国家期刊奖之百种重点期刊奖。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馆学期刊。被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检索期刊如《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图书馆文献》和《最新连续出版物题录》等收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图书馆学优秀期刊评比中,均被评为优秀期刊并名列前茅

  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2003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栏目设置】

  辟有“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事业发展·现代化建设”、“探索· 交流”、“信息·动态”等栏目。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列,作为主体栏目,表明了她的学术性和理论色彩。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关于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韩永进,HAN Yongjin

  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 邱冠华,QIU Guanhua

  世代特征,信息环境变迁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 周剑,王艳,Iris XIE,ZHOU Jian,WANG Yan,Iris XIE

  公益性信息服务能够促进信息公平吗?——公共图书馆对信息贫富分化的干预效果考察 周文杰,ZHOU Wenjie

  国史知识的语义揭示与组织方法研究 王颖,张智雄,孙辉,雷枫,WANG Ying,ZHANG Zhixiong,SUN Hui,LEI Feng

  基于SQA系统的社会化搜索答案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孙晓宁,赵宇翔,朱庆华,SUN Xiaoning,ZHAO Yuxiang,ZHU Qinghua

  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研究的回顾、现状与前瞻:基于博硕士论文内容的分析 严贝妮,张彤,YAN Beini,ZHANG Tong

  欧美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图谱分析 杨国立,刘竟,汪满容,卢章平,YANG Guoli,LIU Jing,WANG Manrong,LU Zhangping

  近10年来国外多语言信息组织与检索研究进展与启示 司莉,庄晓喆,贾欢,SI Li,ZHUANG Xiaozhe,JIA Huan

  期刊发表论文范文: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现状与对策

  摘 要:文章首先对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进行了概述,然后对中美两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中国,美国

  作者简介:李瑞金(198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图书馆馆员。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儿童启蒙与教育方面的重要职责,不遗余力地开展儿童服务工作。而相对于美国等教育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儿童服务工作方面起步较晚,馆藏资源与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且在工作理念、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对比,是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

  中国图书馆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我国一体化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重构及实现路径————作者:叶继元;陶蕊;卢文辉;郑德俊;

摘要:面对日趋复杂的信息环境和日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亟须重新构建并细化实施方案和路径。本文运用“一体化”理念,采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在对以往保障体系发展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国家发展、用户需求等角度以及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论证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体化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主要由保障主体、保障客体、保障目的/需求、保障方法及其...

跨学科论文标准化评价方法研究————作者:荣国阳;马费成;陈颖;姚志臻;黄颖;

摘要:随着跨学科论文的比例显著提升,建立科学合理的跨学科论文评价体系,实现不同学科研究成果在统一标准下的公正评估,已成为推动学术创新和学科融合的紧迫任务。现有的标准化方法主要用于平衡学科间被引量的数值差异,鲜有研究考虑不同学科的分布特征,致使绝大部分论文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本研究对106个学科1992-2022年高水平中文期刊的论文被引频次分布开展实证分析,系统解析我国跨学科论文的标准化评价需求,构建具...

要素化大模型增强的科技成果评价理念前瞻————作者:楼雯;赵星;

摘要:科技评价需要在数智时代突破传统评价的局限,精准评估跨学科融合的创新成果。大模型在科学文献理解、知识推理和多模态处理方面的能力,能从海量科技成果中提取关键要素、挖掘深层规律,为提高评价效能带来可能。本文提出要素化大模型评价理念,旨在将复杂的科技成果分解为创新点、实验设计、成果转化等可量化的关键要素。基于科技成果要素化理论、大模型知识认知机理、知识关联网络构建理论和多维度评价理论,构建了"要素—认知—...

以“大”谋略:关于“十五五”时期图书馆发展五大战略维度的思考————作者:王世伟;

摘要:文章从以大谋略的宏观视域,对“十五五”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五大战略进行了思考与阐述。“大”是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图书馆行业的特点。五大战略就是以“大文献藏用观”谋略,以“大新质智能观”规划,以“大文化发展观”构图,以“大统筹协同观”掌舵,以“大内外传播观”领航。这是图书馆面向“十五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大”政方针,也是规划制定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并形成纲举目张的系统辩证思维,使中...

数据创造价值:特征、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朝乐门;

摘要:数据创造价值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深入揭示数据创造价值活动的内在机理,必须从价值维度重新审视数据,尤其需要突破对大数据的V’s属性和DIKW模型的固有认识,探究大数据的价值属性与其他属性之间的联系,进而建立从数据至认知的直通道。“数据价值分析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的提出明确了数据创造价值的研究前提假定及研究侧重点,而“数据价值分析矩阵”的提出为数据价值的量化计算及推理分析提供了代数工具。在数据...

大规模文化遗产图像数据化研究————作者:位通;张婷;邓秋怡;杨晓勇;王军;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海量图像资源转换为可分析和处理的结构化数据成为学术研究的关键议题。为应对大规模图像资源数据化过程中高效准确地实施标注这一挑战,本文提出一种本体和语义分割技术相结合的双向协同机制,并据此研发格图智能数据化平台作为辅助工具。该平台采用领域本体作为图像标注策略,不仅增强了图像内容的语义理解,还实现了数据结构化;同时利用语义分割技术实现图像自动化标注。在双向协同机制支持下,格图智能...

科技论文创新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设计——以情报学期刊论文为例————作者:曹树金;闫颂;李睿婧;曹茹烨;

摘要:对科技论文中创新知识及知识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识别与探索,能够揭示各创新成果完整的创新脉络,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全局性、整体性的创新网络关系。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语义信息对科技论文全文进行创新知识实体与关系抽取,构建科技论文创新知识图谱,以回答如何聚焦和挖掘科技论文中最能支持创新的精准知识和情报这一科学问题。以情报学重要中文期刊的科技论文全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BERT-BiLSTM-CRF和RoB...

图书馆学教育:百年探索与未来发展——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100周年研讨会综述————作者:张钰浩;崔汭;张久珍;

摘要:2024年10月19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隆重举行了“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100周年研讨会”,全国图书馆学业界的顶尖力量参会讨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图书馆学科目的开设,图书馆学专修科的创立,图书馆学系的创办和建设;主要体现三大特色:第一是馆长办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第二是注重实习,知识落实在田野,第三是以研育才,科研能力常提升。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4年(第50卷)总目次

摘要:<正>~

知识组织中多视角知识表示方法的内在逻辑、类型及实现方式————作者:贾君枝;

摘要:知识组织系统是从一定的视角出发对知识进行建模而形成的知识组织处理工具。随着跨领域资源检索需求增加,用户需求多样性发展,单一视角知识表示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知识组织发展的要求。多视角知识表示方法考虑到用户个体的差异,将多个视角的知识表示融合在一个知识组织系统中,以实现知识表示的多样化。多视角知识表示方法立足于知识生产及利用,从认识论、文化保证论、知识建构论探讨多视角知识表示的内...

数字断连行为发生机理探索性研究————作者:陈慧彤;闫慧;

摘要: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催生了技术过度使用及数字断连现象。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①数字断连行为由哪些过程要素构成?②这些过程要素之间存在什么关联?本研究以数字断连网络社群和个体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对豆瓣“数字极简主义者”等四个小组开展为期1年的参与式观察;第二阶段对39位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并跟踪其中5位受访者连续两周的断连日志。运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分析,构建出数字断连行为发生机理模型。研究...

数据生产力的理据阐释与“新质”力量————作者:马海群;张涛;

摘要:自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概念首次被提出,其向“高”而行的特征加速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数据与新质生产力具有深度耦合与相互塑造之关联,数据要素乘数倍增推动了数据要素价值的创造,并作用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催生新质劳动资料、孕育新质劳动对象、培育新质劳动力。本研究基于数据双重属性的揭示,重点从核心要素和转化过程两个方面对数据生产力进行理据阐释,旨在论证从数据赋能生产力所产生的量变到数据...

生活转折历程作为信息行为研究的新视角:何以作为与何以可能?————作者:赵宇翔;吴大伟;宋士杰;Jia Tina DU;

摘要:当人们面对生活挑战或环境变化时,需要通过重建心理承诺寻找生命的意义感,学界将这一特殊的人生历程称为生活转折。生活转折作为一个新视角拓展了信息行为研究的场域。本文首先解析生活转折历程的概念内涵,从广度、深度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明确其中的信息行为属性,进而提炼生活转折历程中的信息行为属性框架。其次,对现有英文文献进行理论溯源和研究方法梳理,并聚焦于五个重要的生活转折情境:健康危机、性别情境、移民群体、职...

政府数据的隐私风险计量与分级保护机制研究————作者:臧国全;肖洋;张凯亮;

摘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数字政府在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责过程中产生海量政府数据。政府数据在开放利用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同时,产生严重隐私问题,引发社会担忧,影响社会稳定,威胁国家安全,亟须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数据隐私管理方案,平衡政府数据开放利用与个人隐私权益保障的矛盾需求。本文通过梳理政府数据生命周期,探索政府数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隐私形态及其计量方法,分析政府数据隐私风险发生机理,...

数字文献学刍论————作者:陈力;

摘要:数字文献学是在数字环境下,利用数字技术以及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技术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字文献学是传统文献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数字技术给传统的文献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新的工具和新的方法。数字技术不仅使传统文献学的文本校勘、辑佚等更加方便,也大大拓展了传统文献学研究的视域,带来研究思路、方法上的发展与创新。数字技术可以对文献进行从字符级到知识级的处理,因而将对文...

中国图书馆的使命陈述与时代担当(1904—2024)————作者:易凌;龚蛟腾;

摘要:从1904到2024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事业走过了120年的发展历程,使命陈述引领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担当与作为。中国图书馆使命陈述经历了开启民智、民众教育、思想教育、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演进过程,图书馆事业相应实现了初步布局、体系建设、接收整顿、多元拓展、转型升级。在图书馆与社会发展双向互促的历史进程中,图书馆以思潮碰撞引领社会变革、以文教融合支撑救亡图存、以文化教育巩固新生政权、以知识服务...

AI-GPT技术及其应用生态下实现全面知识管理引论————作者:叶鹰;叶永鑫;赵星;

摘要:生成式AI和GPT类技术应用风靡世界。本文综合讨论AI-GPT技术及其应用对知识管理的影响。AI-GPT技术应用生态已围绕代码生成及转换、文本生成及翻译、文生图及音频视频等功能形成,指出AI-GPT技术是变革信息管理(IM)的力量,正通过知识组织、知识检索、知识分析、知识服务、知识评价全面实现知识管理(KM)。提出KM=IM×AI,即通过信息管理与AI的深度融合实现知识管理,提示AI-GPT技术及...

知识理解目标及信息获取利用的教学法地位探析——一项基于图书馆信息学研究发现和案例课程的实验研究————作者:于良芝;安珈锐;刘晓旭;

摘要:由于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科后备人才的质量,各学科都很注重领域内的高等教育问题,特别是教育教学目标及其实现路径问题。此类研究大都借鉴教育学及认知科学理论,但从图书馆信息学的角度看,这些理论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即它们都很少解释为什么高等教育目标实现需要依托学生充分的信息获取利用。这个空白或许不能期待教育学或认知科学领域率先填补,因为信息获取利用并非这些学科的基础概念,不太可能唤起他...

以质性研究方法为基础的信息行为理论体系构建————作者:李月琳;孙劲松;潘正源;

摘要:学术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为探讨建构中国自主信息行为理论体系的有效路径,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揭示72种国外经典信息行为理论构建过程中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在这些经典理论构建的过程中,质性研究方法或路径占据主导地位,部分研究通过多元或混合研究设计开展。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当前国内外信息行为理论构建的差异,包括研究方法或路径的差异、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差异及多元或混...

科技文献大模型:方法、框架与应用————作者:钱力;张智雄;伍大勇;常志军;于倩倩;胡懋地;刘熠;

摘要:大语言模型的出现深刻改变了知识生产方式和用户获取知识及情报的方式,对科技文献的分析和服务工作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系统梳理专业领域大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专业领域大模型的技术路径和应用场景,分析科技文献大模型的现实需求和应用价值,研究设计科技文献大模型的技术体系框架,解决科技文献语料库规范化建设与多轮增量微调训练两大关键问题,预训练科技文献大模型,并基于科技文献大模型研发“星火科研助手”智能知...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