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管子学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1987年下半年创刊,ISSN1002—3828,国内统一刊号:CN37—1079/C。
本刊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致力于《管子》及整个齐文化的研究和探讨,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辟有管子研究、晏子研究、稷下学研究、齐文化觅踪、齐史研究、齐国军事思想、黄老之学新探、先秦地域文化比较研究、古代学术思潮、学术争鸣、齐文化与古代文明、古今论坛、读书札记、《管子》研究在国外、学术动态、学术综述、文物与考古、书讯书评等栏目。
本刊将广泛团结国内外有志于研究《管子》和齐文化的专家、学者,培植学界新人,继承稷下百家争鸣之遗风,提倡学术自由,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学术研究,从民族学、文献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角度,全方位地研讨齐文化的来龙去脉,为繁荣社会科学事业而竭诚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0)
山东省优秀期刊(2003)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管子研究、稷下学研究、齐史研究、齐地人物研究、晏子研究、姜太公研究、孙子兵法与军事哲学、齐文化觅踪。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管子•宙合》新证 连劭名
管子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张子礼,左合余
《管子•问》篇文本研究之梳理与辨析 程梅花
《管子》“君臣篇”的领导思想探索 柴永昌
《管子》制度伦理思想探析 李强华
从管子治齐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 王建兴
《管子•幼官》英译本比较研究??兼谈美国汉学家李克的翻译艺术 任强
康有为排荀及其原因 魏义霞
稷下学宫的当代高等教育价值探析 马勇,杨亭亭
从《弟子职》看稷下学宫的“三以律” 陈强
《吕氏春秋》文化观的形成与内涵 曾文芳
传统儒家、法家用人哲学的比较研究 巩见刚
颜文姜祠与文姜关系考 朱阿丽,石学军,郝翠荣,宋超
淄博齐文化名人旅游开发初探 冯读玉,孙天胜
需卦上六爻不当位问题及解《易》体例略论 李友广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学说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资源意义 李明建
《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审美研究 梁明
周代婚姻状况研究 鞠金
心理学论文发表:关于对中职生开展箱庭疗法的基础研究
摘 要:箱庭疗法由瑞士的容格分析心理学派的卡尔夫建立,是基于荣格心理学、世界技术、客体关系理论而发展出的沙盘疗法,由日本著名心理治疗家河合隼雄学习并介绍到日本。后来他发现沙盘疗法其实很类似中国和日本古代的箱庭――即盆景,于是结合东方哲学的内涵,在日本实践沙盘疗法,他称之为箱庭疗法。可以说,箱庭疗法是西方的沙盘疗法在整合了东方的文化和风格后发展出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心理治疗方法。
关键词:心理学论文发表,箱庭疗法,自我疗愈,共情,同理心,陪伴
一、箱庭疗法简介
(一)箱庭疗法的心理学背景
人的心理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是发展变化的。怎样使其由无形变有形,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定量的研究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定量研究自身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人的心理现象。第一,定量研究不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第二,将人的心理现象转化为量化指标时,有时解释十分牵强。力图科学化结果反而不科学。
管子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古典德性论与孔子教育哲学————作者:李长春;
摘要:孔子的教育哲学及其教育实践是讨论古典教育的最佳范本。孔子教育哲学以强调“忠信”等自然美德为基础,以守护这些自然美德为旨归。在其教育实践中,关于“好学”的评论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能唤起人对万物的好奇和敏感,又能提示人自我表达的审慎和节制。“好古”则是“好学”的最高境界,它导向古典教育的最高主题,即通过塑造人类心灵来塑造政治社会。以孔子教育为代表的古典教育是一种精神教养和美德塑造。作为一种精神教养,它对...
《管子》整全规范理论体系论绎————作者:马腾;刘薇;
摘要:《管子》具有融合儒、道、法三家色彩的特质,由法学视域观之,其规范理论体系亦颇为整全。于规范本源论层面,《管子》以道为最高,进而引道入治,为社会规范奠定至高哲学本源;于规范价值论层面,《管子》并王霸之道,合拢秩序功效,彰扬民众德性,恪奉良善规范价值;于规范本体论层面,《管子》以道为基,衍化各类社会规则,以求德目法度整全并各显其效;于规范位阶论层面,《管子》消弭礼法分歧,统合规范功能,主张礼法并重而治...
礼乐传统与荀子政治哲学的基本性格————作者:隋思喜;
摘要:荀子政治哲学的解释传统中存在“礼义之统”与“礼乐之统”两种解释原则的范式冲突。对此两种原则应作何选择,既需要放在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传统的思想格局中审视荀子对此文化传统实现了怎样的继承与发展,亦取决于荀子对“礼”“乐”关系到底持何种态度的判断。荀子政治哲学的宗旨非“礼义之统”说所能概括,因为从对礼义《诗》《书》的具体态度看,荀子的真正态度并不是推尊礼义而贬抑《诗》《书》;从荀子对周文传统的继承态度看,...
韩非子的民心观及其治世理想————作者:张华峰;
摘要:“民心政治”是中国政治思想的大传统,民心涉及两个层面:其一为政治正当性的神圣根据,其二为经验层面的民众心理。相较而言,儒家更为强调神圣根据层面的民心,韩非子则更多从经验性角度把握民心。韩非子认识到民心包含“利己心”“情感心”“有限智慧”和“习惯性心理”四部分内容。韩非子并不反对治理国家应当顺应民心,只是其得民心的方式与儒家不同。韩非子得民心的方式,在于“因人情”基础上的以法治国,韩非子相信真正的以...
先秦“五行”说的两种类型及其发展轨迹————作者:张涅;
摘要:“五行”说是基于“金木水火土”五个“类”的系统性经验认识。其最早源于方位认识:即“中”与“四方”结合,构成“五方”,为最早的“五行”认识。“行”的甲骨文“■”,金文“■”,是一个图示文字,就有指示“中”与“四方”关系的意义。在这种“五行”中,“中”是政治中心所在,占据核心地位,由此发展而形成的是有中心的思想系统。随后,“五材”的认识对“五行”说作了发展,形成无中心的“五行”说,包括相和、相变和相生...
论《黄帝四经》中“独”与“观”的双循环结构————作者:张士媛;
摘要:《黄帝四经》具有较丰富的黄老思想特色的“观”与“独”的表述。“独”与“观”不仅是圣王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亦是圣王政治实践活动的重要面向。“独”与“观”二者具有循环互证关系:“独”所开启的“明”为“观”提供源初视域;借此视域,“观”的过程亦是圣王积累政治实践知识的重要途径。“知”的蕴蓄与沉淀,可进一步助益圣王对“本体之独”即“道”的通达。在“独”与“观”的循环互证中,还包含“知”与“明”的循环互证。...
自由与天命——兼论“自由儒学”命题————作者:尚文华;
摘要:自由是人不得不承担的存在身位,如何在当下的中国经历并沉思这种身位,是中国学人的使命。我们尝试通过儒学的经典文本《中庸》探索先人所觉识到、但未曾充分展开的人的自由身位,以及这种自由身位何以重新被遮蔽在“天下(—世界)”的神圣伦理结构中。我们指出,揭开这种遮蔽的根源在于重新激活我们的天命意识,并在我们的生存中正视自由与天命的张力。在这种深度的思想阐发中,我们能够获得理解和消化近来“自由儒学”热的恰当位...
有无之辨:王弼易学的思维底色————作者:李延仓;
摘要:“有无之辨”一向被视为魏晋玄学的主题,实则是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理论外化,背后隐藏着魏晋士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作为魏晋玄学“无”本论确立的先驱,王弼注解《周易》始终贯彻“有无之辨”这一思路,“大衍义”“言意之辨”“卦时”“卦主”诸理论皆以“有无之辨”为思维底色。易言之,“有无之辨”是王弼易学诠释之纲要。即使从“扫象”之维度透视王弼易学,其“扫象”“取义”之思维亦以“有无之辨”为旨归或底色。“有无之...
实践智慧与成人之道——《论语》里的中庸思想————作者:冯兵;
摘要:儒家的中庸之道在《论语》中有较为充分的讨论,其以“叩其两端”的执两用中、不偏不倚的辩证思维为理论总纲,可具体化为“无可无不可”“无适无莫”“过犹不及”三个方面的内涵,“义”则是其核心精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中庸之道既体现为充分的理性思辨,也代表着一种至高的道德素养,是儒家圣贤人格的修养法则与境界标志。正是基于此,《论语》所展现出的中庸之道,又构成了君子处理人际关系及各类社会生活事务的重要实践智慧与...
《管子学刊》投稿须知
摘要:<正>《管子学刊》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重点刊发以下方面的文章:管子研究、稷下学研究、先秦两汉诸子研究、出土文献研究、史学研究、学术思想流派研究、兵学研究、学术考辨、当代学人评论、国外汉学。兹将本刊对文稿的要求告知如下:1.欢迎使用《管子学刊》在线投稿系统进行投稿:http://gzxk.cbpt.cnki.net。编辑部工作邮箱gzxk@vip.163.com,一般不作为投稿使用
“法本乎道”:中国古代一种很有特色的法观念————作者:严存生;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无疑是最高的范畴,由之产生了许多相关的优秀文化,如德文化的“君子之道”,政文化的“公正之道”和“明君之道”“清臣之道”等。在法文化中也产生了“法本乎道”和国家“治之以道”“以法治国”等优秀的观念。这些观念认为“法为道之用”,法是君子以人之道——“义”为基础,结合所在社会的客观实际为人们创制的行为准则或行为模式,从而也是体现和实现“义”的最有效方式,是社会治理之“至道”。显然...
荀子思想中的道德动机——基于心与道关系的探析————作者:叶晴;
摘要:荀子主张性恶,那么人如何有为善的道德动机成为一个困难且重要的问题。在对荀子道德动机的不同讨论中,隐含着对荀子思想中道德来源的不同理解:道德究竟是独立于人而实在的,还是人建构的结果?对这一问题的澄清,有助于理解荀子思想中道德动机的产生。荀子的道德主张应被视为一种道德实在论,道德并非为人所建构,而是具有独立于人的客观性和超越性。本于人之“天生”,人心蕴含了与道一贯的理性功能,因此符合道的现实道德秩序才...
程朱理学“不以迹论”的道德评价——以杨时、朱熹的方案为中心————作者:王维昊;
摘要:西方哲学传统对道德评价问题的讨论,始终暗含一个预设:将道德主体——“人”首先理解为“行动者”,这显示出对道德行为的特别关注。然而,程朱理学脉络中道德评价问题的展开,却未必需要引入这一预设。一些程朱理学家的道德评价模式强调仁、迹之辨,在道德评价问题上近乎取消了道德行为的地位。此模式有显见的优势,也有根本的困难;朱熹尝试化解其困难,以完善之,最终建立起了以连续的动机考察为基础的道德评价模式。在此模式中...
新时代黄河治理的河流伦理意蕴————作者:王继创;
摘要:历史上,黄河水患治理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新时代黄河治理实践,科学诠释了河流保护与治理的系统性、复杂性和整体性,生动践行了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根本理念;把尊重河流运行规律、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确立为基本价值原则,展现了人与河流关系中人文关怀的新拓展,书写了中国河流伦理话语体系的新篇章。黄河治理实践,综合协调了...
不再“孟”想,接着戴震讲——我的当代新荀学哲学典范————作者:刘又铭;
摘要:2001年起,我从孟学转向荀学,逐步建构了一个“当代新荀学”的哲学典范,要旨如下:(1)荀子哲学在后代迂回曲折地发展,形成一个多半为隐性状态甚至“孟皮荀骨”的传统,我的当代新荀学便是接着这个传统,接着戴震讲。(2)荀学派哲学是自然气本论、自然禀气人性论的理论形态。由于从自然元气、天地万物到生活世界的每个阶段都是基于气的单单一层的存在,价值活性同质一贯,因此必要时也可以说“情本体”“历史本体”或“生...
回顾、反思与启示——20世纪以来英语学界关于孟子仁政思想的研究————作者:蔡鱼游;
摘要:20世纪以来,英语学界关于孟子仁政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学者主要从仁政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实质与特性、内在结构、合理性,以及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小的理论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深层次的问题触及较少,达成的共识有限,且存在主流不彰、主导不明确等问题。这给中文学界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以孟学史的整体视野去研究仁政思想,厘清它的局限性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从而对仁政思想进行合理的定位...
观念先导:稷下学宫与帝国治理的法家蓄势————作者:任剑涛;
摘要:自春秋战国时代,中国面临从王国治理走向帝国治理的大转变。这中间存在一个分合的过程:春秋是由统一中央王权走向分离的诸侯王分治的阶段;战国则是从诸侯王治理逐渐趋向统一帝制的过程。诸侯的争胜,正是对这一趋势的自觉。齐国的稷下学宫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令人瞩目:从政治的角度看,稷下学宫将不同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聚合在一起,为形成一个足以引导已经呈现轮廓的新型国家即帝国的治理聚集思想资源,让政治思想服务于政治...
道统与政统的抉择:管仲形象历史建构的理论进路————作者:杨超;靳献豪;
摘要:《论语》中孔子描绘的管仲形象,为后世学者接续塑造。其中,汉魏经学家、宋代事功学派反复彰明管仲的“仁者”身份;宋代道学家集中凸显管仲的“器小”特质;持“汉宋调和”论调的清代儒家学者则能不流一偏,执两用中。在管仲形象呈现的迥异面貌背后,有着较为深刻的政治因由:不同时代,儒家学者在政统、道统抉择上的差异,决定了各自价值标准的分殊,进而促成了管仲形象的不同建构。从管仲形象历史嬗变的理论进路中,能够窥见汉宋...
“无友不如己者”存在着“逻辑悖论”吗?——来自苏格拉底的启示————作者:潘卫红;
摘要:学界对《论语》“无友不如己者”有多种解释,至今尚无定论。主要原因在于学者大都认可最早由皇侃提出的所谓“逻辑悖论”,即如果人人都不与不如己者为友,只与胜己者为友,就不会有“朋友”这种关系了。如是,已有的解释由于存在着“逻辑悖论”而被抛弃,而那些回避了“逻辑悖论”的解释又不具有充足的说服力。苏格拉底在证明一种“单向的友爱”能否让人们彼此成为“朋友”的过程中,展示了“朋友”概念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相互的朋...
《管子学刊》投稿须知
摘要:<正>《管子学刊》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重点刊发以下方面的文章:管子研究、稷下学研究、先秦两汉诸子研究、出土文献研究、史学研究、学术思想流派研究、兵学研究、学术考辨、当代学人评论、国外汉学。兹将本刊对文稿的要求告知如下:1.欢迎使用《管子学刊》在线投稿系统进行投稿:http://gzxk.cbpt.cnki.net。编辑部工作邮箱gzxk@vip.163.com,一般不作为投稿使用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省级《西伯利亚研究》
- 北大核心《北方文物》
- 省级经典杂文
- 省级南京史志
- 省级《江淮文史》
- 省级《南京师大学报》
- 北大核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社会学研究》
- 国家级记者摇篮
- 国家级世界汉学
- 国家级《江河文学》
- 省级《文化产业》
- 省级《新闻研究导刊》
- 国家级文理导航(下旬)
- 省级书城
- 省级 旅游世界
- 省级现代青年(细节版)
- 省级晚晴
- 北大核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藏外佛教文献
- 省级《决策探索》
- 北大核心山花
- 北大核心《五邑大学学报》
- 省级《奇闻怪事》
- 北大核心《短篇小说》
- 南大核心当代中国史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