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人类学学报

《人类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963/Q
国际标准刊号:1000-3193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查看人类学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科学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天工》杂志编辑部

  【杂志简介】

  《人类学学报》创刊于1982年。本刊是我国唯一报道人类学研究的国家级核心刊物,主要发表人类学和相关学科的原始研究报告和综合性学术论文,在人类起源和现代人起源理论方面,在中国旧石器文化的综合研究方面多有建树。本刊发表的文献被广泛引用,在国内外人类学界有较大的影响,奠定和支撑着我国人类学研究和我所古人类学部分在世界论坛中的地位。

  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 人类和灵长类的形态、生理、生态以及起源和进化的研究;

  2. 有关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

  3. 古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病理学的研究;

  4. 生物人类学的研究;

  5. 应用人类学的研究;

  6. 与人类学研究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如年代测定、数理统计方法等) 的应用及其成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近年来本刊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均有提高。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科学院2000年度优秀期刊评比中,本刊荣获三等奖。

  被GeoRef (美国地质文摘)、Zoological Record Online (美国动物学记录)、 Ulrich’s (TM)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美>)等国外检索系统以及国内所有重要期刊检索系统收录。

  【栏目设置】

  本刊登载的文章包括研究论文、发掘报告、简报、综述、书刊评介和消息与动态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泥河湾盆地上沙嘴石制品 卫奇,裴树文,冯兴无,敖红,贾真秀,WEI Qi,PEI Shuwen,FENG Xingwu,AO Hong,JIA Zhenxiu

  丹江口库区舒家岭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李意愿,高成林,向开旺,LI Yiyuan,GAO Chenglin,XIANG Kaiwang

  水洞沟第12地点2007年出土石核研究 仪明洁,高星,王惠民,裴树文,陈福友,YI Mingjie,GAO Xing,WANG Huimin,PEI Shuwen,CHEN Fuyou

  甘肃徐家城旧石器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 李锋,陈福友,李罡,王山,高星,LI Feng,CHEN Fuyou,LI Gang,WANG Shan,GAO Xing

  陶寺遗址石制品复制实验与磨制工艺 翟少冬,ZHAI Shaodong

  福建漳平奇和洞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身体大小 方园,范雪春,李史明,FANG Yuan,FAN Xuechun,LI Shiming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大堡山墓地古代居民的肢骨研究 张旭,李婧,朱泓,ZHANG Xu,LI Jing,ZHU Hong

  四川新津宝墩遗址的植硅体分析 陈涛,江章华,何锟宇,杨洋,Jaded'Alpoim GUEDES,蒋洪恩,胡耀武,王昌燧,吴妍

  (革)家人的体质特征 李咏兰,郑连斌,冯晨露,荣文国,齐晓琳,倪晓璐,LI Yonglan,ZHENG Lianbin,FENG Chenlu,RONG Wenguo,QI Xiaolin,NI Xiaolu

  海峡两岸汉民族与南岛民族肤纹之比较 陈尧峰,张海国,CHEN Yaofong,ZHANG Haiguo

  新疆不同地区维吾尔族眼部特征多态性研究 王斌,杨圣敏,WANG Bin,YANG Shengmin

  历史学研究论文:莫友芝信札中的那些人和事

  莫友芝是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本文主要论述了莫友芝信札中的那些人和事,文章是一篇历史学研究论文范文。

  自桐事起,八月十六、七两日即严城禁,从此闭城固守。廿三日,陶石卿、宝玉泉轻出阵亡,甚为可惜!自是近城五里,山中无处非贼。廿八日,贼攻西南城,城上枪炮杀一贼首,杀贼数十人,此后贼无日不窥城者,赖各处兵到渐多,城乃可守。所来各官中,唯韩南溪一人精悍斩截,最能办事。至九月十日以后,城中兵连出驱贼,皆有小胜。提军十四日已打通丰乐桥路,入城相视,至晚而丰乐一路复塞,遂宿城中,不能还其忠庄铺营。十五日尚未出城,俟更打通乃出也。藩、道两宪亦尚在忠庄营中,未入也。遵义团练西路最好,东、南亦可,俱拟各保境,不使贼阑入。藩、提两宪已赏王安国六品顶带,唯北路并不能团。将来近城诸贼驱逐剿杀,必由北路奔回其巢,乃易办也。现在贼之难攻,尤在城外,数千家房子以皆搬移一空,而米盐皆委之于贼,带兵诸人无有不议尽焚者,【以屋中枪伤兵勇十馀人皆不及防】,而仁慈守令又欲曲意保全,断不能也。必城外民房烧尽然后贼无伏处,我兵方能□勇直前,不然,直是无路也。看诸贼行径,尽是□匪,殊无大难平者,直要路通耳。但必多费数日,计月内或能驱贼。归路若成功,定在十月也。家中大小俱无事,幸未移动。城中富民移近乡者,皆有被劫之患。数日来,守城惯,家中人看杀人、听枪炮惯,心胆俱已壮得十分,唯闭城之后,米、盐、油、煤四项贵阙之甚,为不易支耳。九月十五日�L亭兄字示�升六弟。(信札识读)

  人类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吉林省抚松县枫林遗址第2地点发掘简报————作者:徐廷;黄抡月;任进成;葛俊逸;高星;

摘要:枫林遗址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枫林村东约500 m头道松花江左岸的山梁之上,东距长白山主峰约43 km,分布面积超过30000 m2,可划分为第1地点、第2地点(东山坡地点)和第3地点(观景台地点)三部分,其中第2地点位于遗址所在山梁中部偏南,地理坐标41°57′58″N,127°31′57″E。该遗址发现于2014年,2016年分别在第1地点和第2地点发掘面积150 ...

广西布兵盆地中山岩厦遗址的哺乳动物群————作者:范窅彬;王伟;

摘要:华南洞穴群中产出丰富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特别是广西布兵盆地和崇左地区,近年来发现大量更新世不同时期的哺乳动物群,为了解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演化奠定了基础。根据对广西布兵盆地中山岩厦遗址(14,523~8,472 BP cal)出土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的详细鉴定可知,该动物群共6目17科31种,以大中型哺乳动物为主,其中灵长目和偶蹄目在动物群中占主体地位。布兵盆地内以中山岩厦遗址为代表的更新世末期-全新...

中国北方全新世中晚期人群的颅骨性状————作者:杜抱朴;刘丽;祝彤;于洛嘉;景朋;杜靖;高艳;

摘要:本研究选取84处中国北方全新世中晚期遗址或墓地出土的1159例颅骨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性31项性状的时序性变化过程,同时关注这些性状与环境温度的线性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长期趋势上,脑颅整体略有缩小,面颅先趋向缩小后增大;颅型从高颅型趋向正颅型、狭颅型趋向中颅型,眶型从中眶型趋向高眶型,腭型从中腭型趋向阔腭型、后又趋向中腭型。此外,多项颅骨性状在距今3000~2000年间可见局部波动变化。部分颅骨性...

山西下川遗址雕刻器的模拟制作与使用实验————作者:任海云;王永先;李学东;赵海龙;

摘要:下川遗址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整理,发现了数十件特征鲜明的雕刻器。本文选取下川典型的雕刻器标本进行微痕观察,并利用采集到的与下川雕刻器相同的燧石作为实验材料,结合环境考古学研究,收集木材、骨角为实验材料开展相关的实验考古学研究,设计并开展了刮、刻划、钻、装柄使用四类石器制作与使用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石器的使用过程以及石器自身的变化...

西藏拉萨堆龙曲流域2021-2022年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作者:贾真秀;赤列次仁;李浩;童艳;夏格旺堆;陈发虎;

摘要:2021-2022年,我们在西藏拉萨堆龙曲流域史前人类活动野外调查时,共发现3处有原生埋藏地层的旧石器遗址以及10处地表采集石器点,海拔分布均在4000 m左右。此次13处地点调查发现的79件石制品均为石核-石片技术组合类型,无手斧、石叶或细石叶等技术产品。对尚嘎岗和邱桑寺两处重要遗址的文化层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定,初步结果显示两处遗址的年代均不晚于距今10万年。通过此次野外工作,确认了位于高原腹地...

河南渑池笃忠遗址灰坑葬人群的来源————作者:周立刚;武志江;孙蕾;杜月;韩炜炜;吴晓桐;

摘要:为了研究仰韶晚期灰坑葬人群的来源及相互关系,本文对河南省渑池县笃忠遗址4个灰坑中15具人骨个体开展了多种同位素分析。碳氮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笃忠遗址绝大部分个体以粟为主粮,多名个体从幼年到成年的食谱特征经历了不同趋势的变化。锶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男性个体幼年都不在本地生活,其来源地可能在遗址东部的平原地区或者更东部的近海地区,这与颅骨形态特征和拔牙习俗所反映的文化因素来源方向是吻合的。多...

旧石器时代装饰品原料浅析————作者:魏屹;

摘要:旧石器时代装饰品通常使用海洋贝壳、兽骨、兽牙、矿物、化石和鸵鸟蛋皮等原料制成,但在时间和地域上存在着差异和共性。本文梳理了旧石器时代各类装饰品原料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的利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旧石器时代装饰品的原料选择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并对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时期的装饰品原料利用情况展开阐释。本文认为,客观因素固然是人类遴选原料的重要考量依据,但对于早期装饰品这类非实用性物品而言,文化传统可能是影响其...

正常人行进步态的变化规律————作者:王昆;郭威;王晓宾;韩文强;

摘要:近十年来,关于正常人步态分析的研究发展迅速,是当前运动医学与刑事技术研究的热点,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锁定追捕嫌疑人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步态的研究虽然较为丰富,但由于比较分散,导致缺乏良好的相互关联,并且未能形成统一的规律体系,因此对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是迫切而必要的。本文对步态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步态分析领域常用的步态参数,即步幅特征、步频、步速、步态周期和步态时相,阐述了...

黑龙江西山头旧石器遗址的环境背景————作者:白广一;赵克良;李有骞;刘伟;杨石霞;王建;李小强;

摘要:东北地区是细石器技术发展与扩散的重要区域,重建东北地区细石器技术出现时期的植被生态环境,对于理解细石器技术起源和古人类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西山头遗址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孢粉分析方法重建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MIS 3)晚期至末次盛冰期早期的植被类型,并结合气候代用指标和主成分分析探究了出现细石器技术的文化层的植被与气候环境特征。AMS 14C测定结果显示西...

贵州牛坡洞遗址动物骨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变化————作者:马姣;付永旭;陈相龙;武仙竹;胡耀武;

摘要:本研究对牛坡洞遗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四期文化遗存中的92例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人类狩猎策略及所处环境的变化。水鹿、梅花鹿等五种哺乳动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反映出栖息在林地的生态习性,且在不同时期未见明显变化,表明这些动物都是人类狩猎所获,没有人工驯养痕迹。无论是样品量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水鹿,还是所有哺乳动物,其δ13C值的分布范围在前三期有所增...

中国莽人17年来体质特征的变化————作者:张兴华;吕婧祎;肖瑶;聂浩波;宇克莉;程智;高新颖;姚玥彤;包金萍;

摘要:莽人生活在云南省金平县。2023年,研究组赴金平县测量了91例莽人成年人(男性39例,女性52例)的51项体质指标值,计算了31项体质指数。研究结果如下:与2006年相比,2023年莽人男女的体质量、肩宽和骨盆宽等10项指标增大,男女的身高坐高指数、身高体重指数等12项指数增大,以上指标与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因为国家的持续扶持,莽人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其身体的体质量、宽度与围度值在这...

旧石器时代装饰品研究的理论观察————作者:魏屹;

摘要:装饰品最早出现于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虽然数量较少,但其对解读人类行为演化与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搭建起有效的理论桥梁来解读装饰品是探索人类演化及其文化发展的关键一环。迄今为止,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为旧石器时代装饰品研究提供了众多不同的解释框架和理论范式,虽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但整体来看能够从多个视角较为全面地阐述旧石器时代装饰品与人类自身及社会发...

福建畲族人群的头面部特征————作者:胡荣;尹嘉昊;

摘要:本研究在福建省福安市和福鼎市随机选取畲族年满18周岁的成人518人(其中男293人,女225人),并测量22项头面部指标,计算12个头面部指数。结果显示,福建畲族群体头型为中头型、高头型、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除眼内角间宽和颧额宽指数外,其余头面部体质指标和指数均存在性别差异;头宽、面宽、眼内角宽、嘴唇相关指标(唇皮高、唇高、红唇厚度、口宽)、容貌耳长、头面高指数及口指数存在年龄差异。相比二十八...

湖北当阳九里岗旧石器遗址2022年发掘报告————作者:向其芳;钟倩;李杭;申艳茹;王明强;李铭扬;

摘要:九里岗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庙前镇井岗村四组。1996年发现该遗址,2022年对其进行系统发掘,发掘面积共500 m2,年代距今约32.3万~8.5万年,出土石制品共443件。石制品原料以石英砂岩为主,石英岩、砂岩、硅质岩次之,另有少量燧石、脉石英等。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砾石和极少数碎屑。其中石器毛坯多石片,类型以刮削器、凹缺刮器、锯齿刃器、尖...

南非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开发————作者:支媛;杜水生;刘吉颖;

摘要:南非地区是早期现代人的重要活动区域,自然环境多样,地理环境优越,三面环海的地形更是孕育出了特别的生计适应策略。如对动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为个体发育提供了必须的营养和能量,而且在获取和加工动物资源的过程中还能促使人类行为的复杂化。本文旨在梳理南非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现代人开发动物资源的行为,探讨早期现代人如何适应环境并制定生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回顾和评述了中国晚更新世动物考古研究成果,据此认为当...

内蒙古中部曼德拉山石器遗址的年代与环境————作者:郭小奇;孙雪峰;弋双文;王社江;李英华;汪英华;周玉端;

摘要:我国西北戈壁和沙漠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资源匮乏,但野外调查表明这里也有一些史前人类活动遗存,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人类扩散的重要资料。然而这些人类活动痕迹多发现于地表,缺乏明确的地层,很难进行包括年代学在内的精细研究。2020年以来,我们在巴丹吉林沙漠东缘曼德拉山新发现7个石器地点和收集113件石制品,并使用释光测年法测定了石制品下伏地层的年代作为人类活动的参考年代。结果显示,史前人群在巴丹吉林沙...

贵州韦家洞遗址大型鹿科动物的死亡年龄————作者:郭远哲;赵凌霞;仪明洁;张立召;张乐;张双权;

摘要:贵州韦家洞遗址位于毕节市东北的一个山间盆地中。初步测年结果显示其年代大致处于末次盛冰期末期。本文基于遗址出土的动物牙齿材料,以齿冠高度为主要判断依据,结合牙齿磨蚀程度确定了大型鹿科动物个体的死亡年龄,并以改进三角图的形式反映其死亡年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大型鹿科动物在韦家洞遗址动物群占据绝对优势,且其呈现壮年居优型的死亡年龄模式,这与其他古人类遗址、食肉类巢穴以及现生种群中同一类动物的死亡年龄模式...

以双生子为例探究遗传因素对儿童与青少年体格发育的影响————作者:李玉玲;肖阳;刘晓敏;

摘要:本文以双生子研究为例,概述了遗传因素对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1)多数头面部指标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2)身高、坐高等体格线性指标所受的遗传影响普遍高于围度、宽度、体质量、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等指标;部分体格指标的遗传度存在性别差异且大多男生高于女生。3)各体格指标在快速发育时期对环境因素更敏感,遗传因素在生长发育越接近个体成熟阶段表现越充分。4)比较不同研究生长发育指标的遗传度时,应考虑双...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智人在东亚的扩散(英文)————作者:Robin DENNELL;

摘要:扩散(dispersals)、殖民(colonisation)、移居(immigration)、人口同化(assimilation)或取代(replacement)是东亚旧石器考古的基本主题。其中的一些主题,可以在生物地理学的框架内进行研究,主要通过研究古人类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来阐释古人类种属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及背后的原因。古人类(hominins)[尤其是智人(humans)]的行为受到...

《人类学学报》投稿指南

摘要:<正>1办刊宗旨《人类学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人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为季刊;2021年起改为双月刊,全年出版6期。《人类学学报》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主要刊登人类起源与演化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力图反映相关学科的热点和生长点,充分发挥其在国内人类学领域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导向性作用,并保持其国际影响力。刊登的文章包括研究论文、发掘报告、简报、...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人类学学报》博士论文发表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4772.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