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自然辩证法通讯》(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性、理论性刊物。该刊是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该刊囊括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综合性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在它的版面上,科学与人文比翼齐飞,学术与思想圆融一色。因此,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该刊辟有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科学技术史、人物评传以及学人论坛、学问人生、学术评论、科学前沿、问题讨论、教学与研究、学术动态、读者作者编者等专栏。注重向读者传递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学术信息,启迪读者的思想和智慧,是求知者和爱智者的良师益友。
读者对象
科学家,工程师,科研管理人员,高技术企业家,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研究者,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中学教师,以及对自然辩证法和相关学科感兴趣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研人员和业余爱好者。这本格调高洁、雅俗共赏的杂志,是每位学术守望者和文化驻足者的砥砺思想的竞技场和精神漫游的憩园,各个层次的读者都能由此通幽寻芳,探赜索隐。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史。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意图与有意图的行动 王华平,WANG Huaping
休谟主义、欲望与实践承诺 徐向东,XU Xiangdong
意图的形而上学 张巍,ZHANG Wei
欲望、普纽玛与行动——亚里士多德心理学对身心二元论的突破 陈玮,CHEN Wei
人类语言进化中的“适应”与“限制” 李慧,LI Hui
德莱斯基论意识经验 刘剑,LIU Jian
认知生成主义的方法论意义 魏屹东,武建峰,WEI Yidong,WU Jianfeng
隐喻与意向性立场——论塞尔对隐喻比较主义的批判 冯艳霞,FENG Yanxia
再论F.克莱因的《埃尔朗根纲领》 邓明立,王涛,DENG Mingli,WANG Tao
信息动态
中世纪光学思想史的渐进论编史纲领 晋世翔,JIN Shixiang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科学改造活动研究:以地理学为例 胡志良,HU Zhiliang
漏刻为什么要改箭? 汪小虎,WANG Xiaohu
“势”在中国古代表示与力相关的含义及其变化 仪德刚,冯书静,YI Degang,FENG Shujing
价值敏感设计方法探析 刘宝杰,LIU Baojie
社会决策的深层理性——基于进化心理学的阐释 蒋京川,葛茜,JIANG Jingchuan,GE Xi
中美重大工程事故调查模式比较分析——以两起铁路事故调查为例 张涛,王大洲,ZHANG Tao,WANG Dazhou
高等教育中认知增强药物使用的伦理审视 刘玉山,陈晓阳,LIU Yushan,CHEN Xiaoyang
黑格尔论自然哲学 汤姆·洛克摩尔,Tom Rockmore
哲学论文范文:莱斯关于“控制自然”及其内在矛盾的反思
摘 要:莱斯认为,控制自然既是自然被人控制的过程,也是人被自然所控制的过程;控制自然既使人获得了自由,也使人陷入了更大的不自由;技术本是人用来控制自然的工具,却反而成为控制人的手段。控制自然的这些矛盾迫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莱斯,控制自然,控制人,科学技术
作者简介:王琰,女,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李庆霞,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最新期刊目录
年历中的牛顿:《中西通书》对牛顿学说的多面译介————作者:万兆元;
摘要:晚清《中西通书》(1852-1866)对牛顿学说进行了多面译介,实为牛顿学说传入中国的关键一环,但主要由于资料限制,相关研究比较薄弱。1853年通书介绍了牛顿的圆锥曲线说和岁差理论,列举了牛顿的重要科学发现。1854年通书所载“万物互相牵引论”首次完整引入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详述了其天文学应用,所载“光学举要”较早介绍了牛顿的光学实验和理论。1855年至1857年通书连载的“流质重学略”含有牛顿流体力...
演化博弈论中的“博弈”概念及其理论价值————作者:张明君;
摘要: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演化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刘闯认为,完整意义上的“博弈”概念在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演化博弈论研究中必不可少,但在生物学的科学解释中没有地位;由于演化博弈论所使用的复制子方程与理论生态学中的洛特卡-沃尔泰拉(LV)方程具有数学等价性,生物学中的演化博弈论最好让位于不依赖“博弈”概念的、使用LV方程等工具的演化理论。本文试图论证:无论是在生物学还是在社会科学...
意识的“时空对齐”及其神经生态理论解释————作者:尤洋;刘奇;
摘要:大脑与世界的关系是当前意识问题研究的新的焦点。伴随神经科学以及认知哲学成果的不断涌现,一种基于时空关系的神经生态理论展露出来,主张意识源于世界与大脑之间的时空对齐。意识的神经生态理论以大脑的自发活动为前提,指出大脑具有时间动态和空间分布的特征,由此更新了脑与世界的关系。时空对齐的概念模型在生成性的维度上摒弃了意识的陈旧观念,明确了意识的必然要素,描述了意识的层级过程,进而呈现出神经生态理论的核心要...
牛顿与古人的知识————作者:科内利斯·席尔特;万兆元 ;孙岩;
摘要:牛顿因发现引力定律、发展数学微积分以及将自然哲学转变为现代经典物理学而备受赞誉,但他本人坚信自己并没有创造任何新东西。相反,他认为所有知识都是古老的,是上帝在时间开始时就启示给人类的。尽管人类的堕落和随后的偶像崇拜行为意味着许多知识变得模糊不清或失传了,但在历史上,琐罗亚斯德、赫耳墨斯和柏拉图等圣贤还是将他们的知识传授给了那些勤奋学习其著作的人。本文认为正是这种对知识古老性的基本信念将牛顿在看似不...
算法不公正:问题类型与治理路径————作者:李伦;张晓燕;
摘要:算法不公正可分为原生性算法不公正和次生性算法不公正。原生性算法不公正像一个初始病源,引发次生性算法不公正。次生性算法不公正不仅会延续原生性算法不公正,还会产生新的不公正形式,如算法黑箱、算法歧视和算法霸权。这些新的不公正形式反过来又会加剧原生性算法不公正,形成正反馈循环,加剧社会不公正状况。打破这一正反馈循环,需要构建相应的治理路径。对于原生性算法不公正,需要构建“人-技术-社会”的治理路径,在数...
让译稿说话:《奈端〈数理〉》的内容、底本和翻译特点————作者:王贾曼;
摘要: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首次中译尝试是晚清科技文献翻译的一项重要实践。19世纪50年代,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作翻译牛顿《原理》,留下《奈端〈数理〉》手稿。手稿翻译了《原理》的“定义”“运动定律”和第一卷“论物体的运动”前四章,完整引入了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定律。本文对手稿概貌和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进而考定手稿底本为《原理》的莫特英译本,并基于多方史料从翻译动机、文本结构、术语、符号和插图等方...
“眼睛是间暗室”——霍布斯的笛卡尔光学(英文)————作者:奥弗·加尔;维克多·博安扎;
摘要:“最先为两门科学奠定基础的荣誉应归于我”,霍布斯在1646年如是写道,“一门是光学,另一门是自然正义。”对他来说,光学和政治是同一事业的两面:将人与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化。正是1637年凯内姆·迪格比交给霍布斯的笛卡尔《折光学》为他指明了道路:人的自然化需要视觉的物理化——正如开普勒在其光学中教导的那样——并从自然中剔除所有认知实体,如“可见种相和可理解种相”。1639年至1646年,霍布斯...
中外“神经伦理学”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作者:李梦圆;张欣;刘星;
摘要: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使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国外1986年至2023年1101篇文献与国内1997年至2023年203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对国内外神经伦理学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规模分布维度,该领域文献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外研究合作广泛,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为独立研究;在热点前沿维度,国外研究核心话题包括“道德判断与个体情感...
我国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的三维分析、动态演进及基本特征————作者:范柏乃;韩飞;郎元柯;李春洋;
摘要: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带来的安全风险加剧,亟需有效的法律保障。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系统的正常运转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的均衡性三维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层面的64份数字经济安全法律文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分析了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的三阶段动态演进过程,揭示了该供给系统的不均衡和协同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体系是一个矛盾驱动的复杂系统,在法...
瓦尔特·罗德民:20世纪美国水土保持研究先驱————作者:任燕青;阎景娟;
摘要:20世纪美国水土保持研究先驱瓦尔特·罗德民揭示了毁林与水旱灾荒的深刻联系。他的这一科学发现与他在中国实地考察北方毁林与饥荒问题所获得的启示密不可分。他关于土壤是文明社会存续根基的科学认识,以对侵蚀的地质范畴和加速侵蚀的科学阐释为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
从数据到证据:表征主义和关系主义之争————作者:胡瑞斌;
摘要:数据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价值在于可为相关现象、假设或理论提供证据。对于数据何以发挥证据作用,表征主义解释强调数据本身即具有表征价值,关系主义解释则强调其语境相对性。两者表面上的对立源于对其观点过分强化的误读:强表征主义坚持数据本身具有固定的信息内容,因而具有超越任何探究语境的证据地位;强关系主义则主张数据的证据地位完全依赖于探究语境,甚至只有充当证据的数据才构成数据。然而,表征...
生态系统控制论的整体论意蕴————作者:赵绪涛;
摘要:生态系统控制论将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其构成要素由反馈机制控制和调节,使系统维持动态平衡。该理论是整体论的,但并不是涌现论的,因为它并不承诺各个层次上具有新颖的涌现性质;然而它是一种实用的整体论,有助于生态学家以还原论的方式得到整体论的认识。生态系统二阶控制论,作为该理论的新发展阶段,在主体性、认知能力等方面将生态系统类比为生命体,可视为现代化的有机论,具有明显的整体论意蕴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5年稿约
摘要:<正>一、本刊接受网络投稿,网址为:http://jdn.ucas.ac.cn二、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和同行评议制度,刊登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研究、人物评传等方面的稿件,并围绕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开辟专栏,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三、一般情况下,来稿通常不要超过10000字,文章关键词3至5个,中文文章中文摘要以300字为限,同时提交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
技术史视角下近代祁门红茶产销模式与生产技术之嬗变————作者:严武;宋伟;沈跃春;
摘要:本文基于技术史的视角,系统分析了近代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销模式的变迁,包括旧式产销模式、合作社生产模式及统制运销模式,并深入探讨了这种变迁对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旧式产销模式因小农生产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祁红生产技术的进步;合作社模式作为统制运销前的探索,虽有所进步,但仍面临挑战;而统制运销作为政府挽救祁红产业衰退的重要举措,客观上促进了祁红生产技术的发展,并非与民争利
改进隐私概念控制访问说及强化隐私伦理风险治理————作者:毛牧然;刘佳慧;董晓梅;
摘要:针对隐私概念界定问题是没有解决的前沿争议问题以及隐私概念单解论的探寻难题,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将传统的公私领域二分隐私理论改进为具体和抽象的公私领域二分与关联理论,并以该理论为主要论据,结合其他三项论据,在对隐私概念的控制访问说予以四个方面改进的基础上,阐述了隐私概念的一个单解论新学说——自身事务控制与公领域主体介入说。之后,遵循《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所提出的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的...
数字技术革命与未来教育模态————作者:李超超;陆丹;
摘要:当前科学技术在多个领域迅速发展,但我们对其技术进步的理解仍然处于旧的条块分割的科学范式之内,并不能直接把握其对于社会整体的真正意义。尤其面对科技变革带来的未来教育挑战,需要以人为中心的数字技术范式革命和未来教育的整体融合。本文提出了数字技术革命下的三层教育价值,首先是教育创新工具和成果,助力学生获得个性化学习体验和优质教育资源;其次重塑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及新的社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
汉长安城未央宫的结构与意义————作者:贾越;杨茗铄;
摘要:未央宫作为西汉最重要的宫殿,其设计理念基于所谓的“四海模型”,即:“四海之内”是一块“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的矩形大地。通过对发掘报告数据的整理,利用数理考古方法,揭示出萧何在设计未央宫蓝图时蕴含了“2.8里×2.6里”的矩形大地模型。这是大型皇室建筑中首次发现“四海模型”的应用。在重构未央宫设计蓝图的基础上,发现并证实《三辅黄图》与《西京杂记》采用的都是1里=240步的换算关系来记录未...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5年稿约
摘要:<正>一、本刊接受网络投稿,网址为:http://jdn.ucas.ac.cn二、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和同行评议制度,刊登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研究、人物评传等方面的稿件,并围绕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开辟专栏,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三、一般情况下,来稿通常不要超过10000字,文章关键词3至5个,中文文章中文摘要以300字为限,同时提交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
《本草纲目》的西传路径及影响研究————作者:范筱睿;张学伟;高杨帆;
摘要:荆楚名医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自17世纪传入欧洲后,其译介和研评活动持续至今。这种传播不仅加深了西方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促进了中西医学的交流,还推动了西方医药与博物学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典型例证。研究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探讨《本草纲目》西传的传教士背景和神奇好奇心以及贸易需求等动因,审视欧美对该书的收藏、翻译与研究活动,分析其在医药学、博物学等领域传播的深远...
极值原理:目的因果根源之解析————作者:刘闯;
摘要:“动力因果”是近现代科学方法中,特别是科学解释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概念。如果要解释某个时空点发生的事件,则需要找到此事件发生之前作为充分条件的事件。与此相对,“目的因果”是用目的性作为必要条件来解释事物的存在或发生的。目的因果解释在科学解释中的地位一直受到质疑。不少学者(科学的或哲学的)认为目的因果解释终究应该被动力因果解释所取代,但也有人认为目的因果解释是一类不可或缺的科学解释模式。本文支持目...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草原歌声
- 国家级《世界汉学》
- 省级《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 省级《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省级艺术导刊
- 北大核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省级文艺生活智慧幽默版
- 北大核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 省级《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国画家
- 省级《黄山学院学报》
- 省级《档案管理》
- 北大核心《人口学刊》
- 国家级《歌曲》
- 省级新世纪剧坛
- 北大核心解放军文艺
- 北大核心《外国文学》
- 省级《世界博览》
- 省级《戏剧丛刊》
- 国家级杂技与魔术
- 北大核心《档案学通讯》
- 南大核心清史研究
- 省级《体育时空》
- 省级中国编辑
- 省级 旅游
- 北大核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小演奏家
- 省级服装设计师
- 省级江门文艺
- 省级《民族论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