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自然辩证法通讯》(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性、理论性刊物。该刊是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该刊囊括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综合性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在它的版面上,科学与人文比翼齐飞,学术与思想圆融一色。因此,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该刊辟有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科学技术史、人物评传以及学人论坛、学问人生、学术评论、科学前沿、问题讨论、教学与研究、学术动态、读者作者编者等专栏。注重向读者传递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学术信息,启迪读者的思想和智慧,是求知者和爱智者的良师益友。
读者对象
科学家,工程师,科研管理人员,高技术企业家,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研究者,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中学教师,以及对自然辩证法和相关学科感兴趣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研人员和业余爱好者。这本格调高洁、雅俗共赏的杂志,是每位学术守望者和文化驻足者的砥砺思想的竞技场和精神漫游的憩园,各个层次的读者都能由此通幽寻芳,探赜索隐。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史。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意图与有意图的行动 王华平,WANG Huaping
休谟主义、欲望与实践承诺 徐向东,XU Xiangdong
意图的形而上学 张巍,ZHANG Wei
欲望、普纽玛与行动——亚里士多德心理学对身心二元论的突破 陈玮,CHEN Wei
人类语言进化中的“适应”与“限制” 李慧,LI Hui
德莱斯基论意识经验 刘剑,LIU Jian
认知生成主义的方法论意义 魏屹东,武建峰,WEI Yidong,WU Jianfeng
隐喻与意向性立场——论塞尔对隐喻比较主义的批判 冯艳霞,FENG Yanxia
再论F.克莱因的《埃尔朗根纲领》 邓明立,王涛,DENG Mingli,WANG Tao
信息动态
中世纪光学思想史的渐进论编史纲领 晋世翔,JIN Shixiang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科学改造活动研究:以地理学为例 胡志良,HU Zhiliang
漏刻为什么要改箭? 汪小虎,WANG Xiaohu
“势”在中国古代表示与力相关的含义及其变化 仪德刚,冯书静,YI Degang,FENG Shujing
价值敏感设计方法探析 刘宝杰,LIU Baojie
社会决策的深层理性——基于进化心理学的阐释 蒋京川,葛茜,JIANG Jingchuan,GE Xi
中美重大工程事故调查模式比较分析——以两起铁路事故调查为例 张涛,王大洲,ZHANG Tao,WANG Dazhou
高等教育中认知增强药物使用的伦理审视 刘玉山,陈晓阳,LIU Yushan,CHEN Xiaoyang
黑格尔论自然哲学 汤姆·洛克摩尔,Tom Rockmore
哲学论文范文:莱斯关于“控制自然”及其内在矛盾的反思
摘 要:莱斯认为,控制自然既是自然被人控制的过程,也是人被自然所控制的过程;控制自然既使人获得了自由,也使人陷入了更大的不自由;技术本是人用来控制自然的工具,却反而成为控制人的手段。控制自然的这些矛盾迫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莱斯,控制自然,控制人,科学技术
作者简介:王琰,女,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李庆霞,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最新期刊目录
改进隐私概念控制访问说及强化隐私伦理风险治理————作者:毛牧然;刘佳慧;董晓梅;
摘要:针对隐私概念界定问题是没有解决的前沿争议问题以及隐私概念单解论的探寻难题,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将传统的公私领域二分隐私理论改进为具体和抽象的公私领域二分与关联理论,并以该理论为主要论据,结合其他三项论据,在对隐私概念的控制访问说予以四个方面改进的基础上,阐述了隐私概念的一个单解论新学说——自身事务控制与公领域主体介入说。之后,遵循《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所提出的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的...
数字技术革命与未来教育模态————作者:李超超;陆丹;
摘要:当前科学技术在多个领域迅速发展,但我们对其技术进步的理解仍然处于旧的条块分割的科学范式之内,并不能直接把握其对于社会整体的真正意义。尤其面对科技变革带来的未来教育挑战,需要以人为中心的数字技术范式革命和未来教育的整体融合。本文提出了数字技术革命下的三层教育价值,首先是教育创新工具和成果,助力学生获得个性化学习体验和优质教育资源;其次重塑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及新的社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
汉长安城未央宫的结构与意义————作者:贾越;杨茗铄;
摘要:未央宫作为西汉最重要的宫殿,其设计理念基于所谓的“四海模型”,即:“四海之内”是一块“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的矩形大地。通过对发掘报告数据的整理,利用数理考古方法,揭示出萧何在设计未央宫蓝图时蕴含了“2.8里×2.6里”的矩形大地模型。这是大型皇室建筑中首次发现“四海模型”的应用。在重构未央宫设计蓝图的基础上,发现并证实《三辅黄图》与《西京杂记》采用的都是1里=240步的换算关系来记录未...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5年稿约
摘要:<正>一、本刊接受网络投稿,网址为:http://jdn.ucas.ac.cn二、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和同行评议制度,刊登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研究、人物评传等方面的稿件,并围绕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开辟专栏,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三、一般情况下,来稿通常不要超过10000字,文章关键词3至5个,中文文章中文摘要以300字为限,同时提交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
《本草纲目》的西传路径及影响研究————作者:范筱睿;张学伟;高杨帆;
摘要:荆楚名医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自17世纪传入欧洲后,其译介和研评活动持续至今。这种传播不仅加深了西方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促进了中西医学的交流,还推动了西方医药与博物学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典型例证。研究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探讨《本草纲目》西传的传教士背景和神奇好奇心以及贸易需求等动因,审视欧美对该书的收藏、翻译与研究活动,分析其在医药学、博物学等领域传播的深远...
极值原理:目的因果根源之解析————作者:刘闯;
摘要:“动力因果”是近现代科学方法中,特别是科学解释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概念。如果要解释某个时空点发生的事件,则需要找到此事件发生之前作为充分条件的事件。与此相对,“目的因果”是用目的性作为必要条件来解释事物的存在或发生的。目的因果解释在科学解释中的地位一直受到质疑。不少学者(科学的或哲学的)认为目的因果解释终究应该被动力因果解释所取代,但也有人认为目的因果解释是一类不可或缺的科学解释模式。本文支持目...
动态触摸理论的科学化进程及其认识论意义探析————作者:王义;张慧;
摘要:动态触摸理论(dynamic touch,又称为effortful touch)是吉布森生态心理学认知革命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突破。通过引入力学观测和分析方法,它揭示出在动物(人)通过肢体(手)对环境(物体)主动操控的各种活动中,环境和动物本身不变的力学、几何学等属性乃至可供性(affordance),既可以通过惯性张量实现专属显示(specification),也可以进一步被动物直接知觉到。动态旋...
冲突的概率融贯测度?————作者:杜文静;刘小涛;
摘要:信念系统不仅有是否融贯的“分类”性质,还具有不同融贯程度的“分级”性质。概率融贯测度为这两种性质提供了统一的描述方案。一些批评者认为,概率测度不能捕获融贯的概念,概率分析会得出许多反直觉的结果:一方面,它可能与融贯的认知直觉评价结果相冲突;另一方面,运用不同概率测度对同一个信念系统作分类评价,或者对两个信念系统按融贯度大小排序作分级评价,有时会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本文尝试回应这一批评,并指出这种批...
协商无心性身体——脑深部电刺激前后帕金森患者的生活经验————作者:王程韡;戎毅杰;
摘要:当代身体研究在身体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帕金森(P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慢性疾病,通过避免心-身“同时说话”的方式,为观察无心性的(mindless),即不受心性干预的身体提供了窗口。依托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无论是在脑深部电刺激术前决策还是术后心态调整的过程中,对家庭、工作等社会角色的期许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相比之下,情感性事件仅仅停留在帮助PD患者提振治疗信心的程度。...
近代英国社会对茶叶功效的认识论析————作者:刘章才;
摘要:近代时期,英国人对茶叶功效的认识经历了一曲折过程。最初,赞同饮茶者对茶叶给以好评甚至视之为“灵药”,此举推动了饮茶在英国的传播但亦招致批判,持严厉态度者将茶叶斥为“毒药”,这一龃龉促使英国人更为深入地研究其特性,认识到茶叶具备多重功效但并非适于所有人,而且饮用须适量。英国人得出的认识实则并非创新,中国古代对饮茶功效与禁忌的总结此时已译介至西方,但英国社会并未关注,而是通过化学实验与案例调查等方式得...
海姆与火药西源论的特征考析————作者:王坚;
摘要:英国陆军中校海姆是火药西源论的研究先驱。他不仅指出早期研究遇到的语言困境及其解决途径,而且通过在古代希腊、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文献中搜寻相关证据,否定了火药诞生于这些传统文明的说法,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培根发明说”,从而为西源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海姆等人对中文史料的曲解和将火药与火炮等量齐观的研究方法,致使火药在很长时期里被错误地视为现代科学的产物。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炼丹...
明刊《几何原本》第六卷第五界注释来源探讨————作者:王宏晨;萨日娜;纪志刚;
摘要:韩应陛跋本《几何原本》是否为万历丁未初刻,前人尚存疑意。崇祯初年《天学初函》本的第六卷第五界注释较韩跋本有千余字异文,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文本线索。本文将这两个明刊本第六卷第五界的注释与克拉维乌斯拉丁语1574年首版及其后续增补本分别进行比对,证明韩跋本此篇注释在结构与细节方面均与克氏首版相吻合,而初函本注释特有的中率相结之理、带分数通分法与“借象之术”则来自克氏后续增补本,从而为韩跋本是万历丁未初...
机器造纸为何始于欧洲而非中国?——从“机器造纸”本质探析————作者:李雅璠;张丁伟;
摘要:为何机器造纸始于18世纪末的欧洲而非拥有两千年造纸史的中国?本文剖析“机器造纸”的本质,认为欧洲在“生产效率与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上述结果。具体为,其一,欧洲迫切需要提高产纸效率,因其始终存在造纸技术难题以及纸张生产与需求的矛盾,而中国的纸张供给与社会需求相持衡,没有急需提高产纸效率的理由和动力;其二,欧洲国家具备造纸技术革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主要表现为文艺复兴与工业革...
“冷淡氛围”理论的内涵、测量、争论及对我国科学界性别分层的启发————作者:谢园;
摘要:性别分层是国内外科学界均长期存在的现象,女性主义运动中涌现出的思想流派为解释科学界性别分层提供了丰富视角。“冷淡氛围”概念最初提出于第二次女性运动之后,用以比喻女性在日常微观互动中遭遇的一系列差别对待,这些差别对待以隐蔽的形式出现,但其形成的累积作用最终造成女性在职业成就上与男性的差距。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关注较少,在此对国外关于科学界“冷淡氛围”的研究进行梳理,包括“冷淡氛围”的内涵、测量及主要争...
普赖斯:古科学仪器研究的巨擘————作者:谢彩霞;王佳琛;郑倩;邓哲;
摘要:普赖斯一生著作颇丰,研究领域跨越物理学和数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学、科技政策、科学计量学等多个学科。论文追溯了普赖斯科学史领域的学术成就,着重梳理了普赖斯在古科学仪器研究方面的贡献,探讨了普赖斯对行星赤道仪、中国宋代大天文钟、中世纪水钟机械、古希腊风塔和安第凯色诺日历计算器等的研究成果,以期从这一侧面展现普赖斯在科学史领域的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冶金文化里的“生灵”——以笔记小说史料为核心的考察————作者:厚望;李延祥;
摘要:金属冶炼与铸造技术和工艺,是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的重要支撑。古代笔记小说中有丰富的冶金文化史料。这些史料中的部分内容的主角是植物、动物以及金属和金属器幻化的生灵。从实用技术与经验的角度去看,有植物探矿、动物探矿以及由植物提炼金属等内容;从禁忌文化角度看有金属制品生出植物等反常现象预示灾祸的记载;从神秘、玄幻的角度看,有些金属器具有器灵而择主报恩、善待良人等故事,是农业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反映;而对有些刀...
定陶大墓M2是西汉帝王级的陵墓————作者:袁敏;曲安京;张红;
摘要: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M2是目前发掘的最高规格的西汉晚期黄肠题凑墓。该陵墓的墓室保存完整,多重题凑墙将椁室分隔成三个同心的正方形,其边长之比恰好是标准的5:7:10,蕴含着三圆三方的结构。这个结构中最内层正方形与存放棺椁的中室,形成了完美的九宫格结构。椁室结构的设计,体现了墓主人雄踞九州的尊贵身份与沟通天地的宏大愿望。由此推断,这是一座帝王级规格的陵墓。这个结论支持了学界关于墓主人是汉哀帝生母丁太后的...
意识概念研究中的错觉解释何以成立?————作者:杨志伟;
摘要:对于现象溢出是否存在,一种观点认为相关实验中受试者们的现象意识溢出了与其不同的取用意识,因为他们在相关实验中总是宣称他们可以看到全部被展示内容却仅可报告其中一部分;而以奎德等人为代表的批评者则将这种感知的丰富性解释为一种错觉。但相关实验数据是否足以支撑错觉说得以成立?笔者以错觉说的代表人物奎德的观点为出发点,通过对相关实验数据的重新思考,指出错觉说并不是对这些数据的最佳解释,因此也无法对现象溢出的...
网络游戏交往文化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风险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作者:李敏;郭威;
摘要:交往文化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影响深刻,网络游戏交往文化中的道德风险亟须研究。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网络游戏交往文化的道德风险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网络游戏中词义贬降的交流习惯易使儿童的道德认知、行为出现偏差、失范的风险,对儿童的污名化易引发儿童自我认同危机;成人文化侵扰了儿童的同辈交往,迫使儿童在游戏中的交往表达遵从成人的话语体系,这加剧了儿童复制成人不良行为的风险;道德边界模糊的交往场域使儿童更易推卸...
摄像头的开启与在场情境的建构——在线教学的技术社会学实践————作者:徐秋石;田松;
摘要:2020-2022三年六个学期从应急到常态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已成为思考教育、教-学的特别案例,可以从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重维度加以讨论。根据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技术与社会之间并无截然的界线,一项技术的发明、应用和调整都是相关人群共同协商的结果。网络会议软件被用于常规教学,是对这项技术的重新阐释。使用者对上课——教-学活动的不同理解,导致对技术的不同使用方式,尤其表现在摄像头上。如果认为...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当代
- 省级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杂志
- 北大核心《大家》文学期刊
- 北大核心《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北大核心《外国语文》
- 北大核心《古汉语研究》
- 省级幽默大王
- 省级《新闻研究导刊》
- 国家级长篇小说选刊杂志
- 省级《武陵学刊》
- 省级流行歌曲(艺考)杂志
- 北大核心《贵州民族研究》
- 北大核心《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省级文明指南
- 北大核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青年探索》
- 省级《看历史》
- 北大核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 省级读书文摘
- 学报《温州大学学报》
- 学报《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黑龙江档案》
- 省级《今传媒》
- 北大核心散文
- 省级《内蒙古文物考古》
- 省级青海湖
- 北大核心《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 省级文学与文化
- 省级藏外佛教文献
- 北大核心《中国戏剧》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