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书画艺术

《书画艺术》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2-1522/J
国际标准刊号:1004-4809
主办单位:江苏无锡文化艺术学校
主管单位:江苏无锡文化艺术学校
上一本期杂志:《满族文学》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电影评介》影视类论文发表期刊推荐

  杂志简介

  学术性兼顾普及性的中国书画专业刊物。《书画艺术》是具有学术性与普及性廉融的中国书画篆刻专业刊物,为适应新形势,充分调动社会办刊力量。《书画艺术》有以下几大看点:封面设计新颖独特、《画坛名家》一栏推出二人、《书坛名家》一栏推出二人、《印坛名家》一栏推出一人、《经典重读》一栏推出一篇大文章、《大师回顾》一栏推出新人力作、《艺林漫步》一栏推出别具一格的瓷俱作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收录情况: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2 尊受居画谈 孔仲起; 2-11

  3 风过耳堂 境由心造——试说赵熊先生 韩健畅; 12-18+82

  4 赵熊的文化诉求——以篆刻为例 吴振锋; 19-21

  5 黄宾虹太极墨法探秘——在黄宾虹150周年纪念杭州研讨会上的发言 劳诚烈; 22-25

  6 书法艺术的视觉认知机制研究 朱永明; 26-29

  7 写给艾国 宋友新; 30-34

  8 朴拙而立 向宽而行 刘健; 35-39

  9 碑帖兼融 质妍相生——读王国安书法 李刚田; 40-44

  10 共一轮明月——丁兆德书法印象 牟宗刚; 45-49

  11 明清白描人物画解析 廖安亚; 50-56+81

  12 潇洒清逸 涉笔成趣——诸闻韵先生纪事 卢炘; 57-67+2

  13 翰墨薪传见精神——王福辰、王洁、施王卓尔三代人的传承 68

  14 自叙 王福辰; 69-70

  15 梦想的延伸 王洁; 71-74

  16 书法伴我慢慢长大 施王卓尔; 75-77

  17 评邱世鸿《艺术文化与艺术创造——抚云斋艺术评论集》 孙洵; 78

  18 静观风来——黄惇书法篆刻作品展和娄东诗韵——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在太仓市博物馆开幕 本刊讯; 79

  艺术研究征稿范文:表现力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摘 要:声乐表演是一门讲究表现力的学科,表现力在其中作用突出,大大超越了后天的技巧和先天的机能。本文旨在阐释表现力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表现力的概述,深入探讨在实际的声乐表演中表现力如何体现并渗透其中,借以表达歌曲中的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以及如何培养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塑造富有价值的艺术形象,不仅仅提高艺术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还能够加深他们的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化,借此说明表现力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表现力,声乐表演,艺术价值

  一、表现力概述

  (一)表现力的界定

  声乐艺术本身赋有极强的生命力,它经久不衰的魅力取决于自身丰富的变化和个性,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和表演风格注定令人难忘。而声乐的表现力则是决定声乐艺术的灵魂所在,它可以借由曲谱、歌词、表演、节奏、情感等方面来直接体现音乐,表演者利用自己先天的嗓音优势,配合科学的演唱技巧,将自己经历中的体验融合歌曲中的情感,声情并茂地将作品表现出来,不仅赋予了作品生命力,也通过二次创作充实了自己的艺术经历,也让观众在音乐的感染下获得美的熏陶和享受,形成表演者与欣赏者的二元互动这样综合的行为过程。

  书画艺术最新期刊目录

半池墨彩染癫狂——记108岁高寿艺术大家侯北人————作者:顾晶晶;

摘要:<正>1917年3月18日出生的侯北人先生,今年已是实实足足的108周岁高寿了,百岁艺术家本就罕见,而侯老先生今逾百岁高龄,仍精神矍铄,挥毫不辍;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妙语如珠,声若洪钟。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自驾开车,2014年6月的一天,友人访美前,侯老夫妇设宴为其饯行,餐前到侯老府上老杏堂,侯老笑指老夫人对其说,为今日宴会他太太昨日特地去发廊做了头发,是他驾车送接的

作为艺术的书法————作者:文永生;

摘要:<正>历史已经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实用为目的的汉字已经逐渐被电脑取代,人们再也不必为写一手烂字发愁,一切都可以用电脑解决。那么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会不会就此消亡,好多年前人们就发出了这种疑问,直到今天书法艺术不但没有被弱化,相反却出人意料地迅猛发展着,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许多人沉醉其中乐此不疲。就其原因是因为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人们对于用毛笔书写的汉字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亲近感

蜀山图记————作者:文永生;

摘要:<正>蜀中多浅丘,起伏绵延数百里不绝,竹树林泉相与其里,房舍村落错杂其间,炊烟袅袅,幽鸟相逐。山青兮欲雨,水淡兮生烟,虽无名山大川之盛,然有秀水青山之韵,吾生于斯长于斯,其乐融融矣。至乎弱冠始弄翰札,及至而立乃涉丹青,悠游于宾虹、八大、石涛诸贤之间,疑惑时茫然有失,会心处欣欣粲然,此中真意唯与道中人共享矣。如是多年似有所得,乃以前人之笔墨写吾蜀中之盛景,得之于心而发乎于手也,若能得前人笔墨大意与蜀...

杨可 张琳人物画作品 团圆的味道——《烟火年年》创作记————作者:杨可;张琳;

摘要:<正>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的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全世界人民的参与,使中国文化走向全球,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深入了解,在传递我们和谐友好的文明理念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对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再发掘、再认识。欢度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尤其以除夕夜的年夜饭最被看重。年夜饭的餐桌上,家人亲朋围坐一起,共享美食,欢庆畅谈,享受温馨美好的团圆时...

赵立志书法作品 明代书法兴衰给当下书法创作的启示————作者:赵立志;

摘要:<正>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明代恢复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并以程、朱理学作为取士的标准。明初的统治者并非不重视书法教育,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规定“诸生要临摹著名书法家的字,二王、智永、欧、虞、颜、柳诸大家的字帖为蓝本,每日必须仿写五百字以上”。但是,由于程、朱理学在当时文化上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初期的书法具有了很强的“理学”色彩,书法讲求“中和”之美和“文质彬彬”,而...

伍长巍书法作品 从两汉古韵到当代篆隶创作的灵感缘起——以《祀三公山碑》为研究对象————作者:伍长巍;

摘要:<正>两汉,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是古文字向今文字逐步演化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隶变意义非凡,它不仅推动了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更促使当时的书法艺术呈现出风格多样的繁荣景象。篆书,在汉代初期作为官方文字,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演变成一种彰显庄重肃穆的非实用性文字,其风格也因隶变发生显著变化

品鉴石涛《山水集册》————作者:萧平;

摘要:<正>石涛的这本册页,我在青年时期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见到过印刷品,当时就非常喜欢,还临摹过其中的几张。后来发现,张大千的许多画都来源于这本册页。细看一遍发现,册页上张大千、张善孖的印章都有,张大千的印章尤其多。应该说,这本册页对于形成张大千第一个阶段的风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张大千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并没有形成自己绘画的面目,到了他三十几岁到四十岁的时候

石涛开扬州考————作者:包媛媛;

摘要:石涛,既是扬州画派的开创者,同时也是扬州画派的精神支柱,灵魂人物。他的文化遗产,从生存方式,到创作成果,到绘画观念,被扬州画派的画家从不同的方面予以继承,并在“十足的现代城市”扬州的经济、人文环境下,开枝散叶形成花团锦簇的局面

新见吴让之致梅植之信札二通考释————作者:郑力胜;

摘要:《吴让之书画篆刻与研究》一书中辑录吴让之致梅植之信札二通,此前研究及相关著述均未收录。这两通信札首次披露了吴、梅二人的交往历史,填补了吴让之交游活动研究的空白。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诗文别集中的相关记载,考定此二札分别书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与十六年(1836年),进而对信中涉及的吴让之与汪潮生、李彦章等士人的关系进行深度考辨,揭示其参与扬州文人雅集等活动的具体细节,为重构吴氏交游网络提供了重要的史...

刊首语

摘要:<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每个时代的文艺都表征了该时代精神风貌和精神高度。要表征这样的精神风貌和精神高度,需要有“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气概,更需要为人民代言,为时代立碑的豪情。惟其如此,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才能创作出不负时代的优秀作品。本期报道的名家是侯北人和文永生。侯北人先生的中国画,中西融合,结合了中国古典传统与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画法,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泼墨山水画意象风格...

書畫世界2025年期刊征订开始啦!

摘要:<正>中国书画艺术之美尽在《书画世界》订阅方式(全年12册576元,单册48元)1.微店2.邮局订阅: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6-95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3.邮购订阅:汇款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区翡翠路1118号出版集团14楼安徽美术出版社收款人/《书画世界》编辑部邮编/230071立足专业弘扬传统凸显经典服务当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安徽美术出版社主办、大型书画艺术专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

吴让之篆刻刀法探微——基于原石印面刀痕————作者:田硕;

摘要:<正>吴让之(1799年—1870年),生于仪征(今扬州),原名廷飏,字熙载,太平天国战乱避居泰州后更字让之,号让翁、晚学居士。其篆书、篆刻上承邓石如遗风,而又能推陈出新,为晚清篆刻界的一代巨擘,对后世吴昌硕、黄牧甫等大家影响深远。后世评价吴让之,多将他看作邓石如“书从印入,印从书出”思想的嫡系传人,重视其在字法方面将自身篆书的特征融入篆刻风格的成就,而对于其篆刻刀法往往用“使刀如笔”一语带过,以...

吴让之篆刻边款略论————作者:林梓瀚;谢源;

摘要:边款是印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以来文人印的兴起逐渐丰富了边款的形式与刀法。吴让之作为清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篆刻家,其边款亦很具有研究价值。吴氏的披削刀法成熟并定型后对其篆刻边款具有重要影响。吴氏行草边款的形态与刀法可开风气之先,结合其书学师承、书写实践与法帖摹刻,或可由此窥探其书学以及印学思想

倪瓒“一河两岸”图式演进历程研究————作者:施泓言;

摘要:元末明初政权更迭,社会环境恶劣,以倪瓒为代表的江南文人画家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人生历程的推进、内心思想的转变,倪瓒寄情书画,运用独特的“一河两岸”图式创造属于自己的画风,并蕴含独特韵味,在中国画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倪瓒的典型图式,“一河两岸”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存在一个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画家所经历的生活与时代又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无法为法——浅谈新媒体语境下的博物馆展览————作者:李静远;

摘要:<正>一、新媒体与博物馆新媒体最早由加拿大传媒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中提出。他在书中提到了“新媒体”这一概念,指的是电视、电影、广播等新兴的传媒形式。但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雏形,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普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科技的发展,21世纪...

筑梦丹青——侯北人的梦里家山和梦幻艺境————作者:赵宗概;

摘要:<正>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曰“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仁者与山水,不但是物我对立统一,而且是人格与观照的结合。在侯北人的作品里,纵横相渗的墨线墨色,浓艳深邃的色块色斑,混沌地消融在如同茫茫宇宙一般难以辨明的神秘中,恣肆豁达,墨彩奇幻。展现在他腕下的笔墨,并不在乎如何斤斤勾画描绘的物象,而是着眼于整个画面框架的构筑以及运用这些手段来达到视觉上的张力

风格形成于有意无意之间————作者:文永生;

摘要:<正>问:请问文老师你是从何时开始尝试着走艺术这条道路的呢?又是怎样适应教师到艺术家这个身份的转变的呢?答:我的经历有点特殊。我的老家在蓬溪,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川中小县。但我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临摹连环画、宣传画,甚至毛主席像也敢临摹。后来进了师范学校,读的是普师班,就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了画画上,摸索着画一些素描和色彩之类的东西。从师范毕业之后就成了一名美术教师。那时年轻

谈国学与艺术————作者:徐建融;

摘要:<正>通识和知识自1990年代以来,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之重,古今中外,前所未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生的“学习”之轻松、敷衍,也前所未有。这就引起全社会“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强烈呼声,呼声越强、措施越严,学习压力越重;而“加强大学生学习动力并提升教育质量”的呼声则似乎并不强烈,呼声越不强烈、措施越不严厉

从案头赏到壁上观——论明代后期门厅格局对书法形式的影响————作者:张金梁;

摘要:明代中叶后,自上而下奢侈风尚大盛,“庶民之家,已是‘屋有厅事,高广倍常,率仿效品官第宅’”。居住门厅空间的扩大,高腿凳、椅、桌、案随着普遍使用,而高大广阔的厅堂墙壁,则给书法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堂匾、斋号、对联、中堂、条幅等形式大量涌现,甚至丈余的竖式巨幅书法亦屡见不鲜,之前以手札长卷为主在书斋把玩欣赏的翰墨,更多地以纵势形式从案头移向墙壁,成为明代书法形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石涛《黄砚旅度岭图卷》鉴赏————作者:尹光华;

摘要:<正>黄砚旅,全名黄又,字燕思,砚旅是他的号。清初歙县人,长期居住在扬州,是石涛的好友与艺术赞助者,一个有强烈遗民情结的诗人。他好游,“足迹几遍海内”,在各地不遗余力地收罗先朝遗迹遗事。石涛此卷,正是黄砚旅漫游塞北逋归,又计划南游闽、粤,预先约请石涛精心绘制的纪念性图卷。卷中画黄砚旅毡帽布袍,腰系丝绦,屹立于山岗之上。肖像画得极为传神,诗人双目炯炯,气宇轩昂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书画艺术》艺术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4522.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