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观察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665/J
国际标准刊号:1006-8899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查看美术观察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舞蹈》艺术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人民文学》优质文学期刊推荐

  杂志简介

  《美术观察》杂志是立足“大美术”概念的大型综合性美术月刊。

  《美术观察》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展示中国先进文化的特色、成就和方向;关注美术发展的前沿和热点,深入探究美术理论和创作的基本问题,大力传播美术学知识和相关信息,以丰富的栏目反映美术领域的多样景观,致力于有中国文化立场的现代美术形态的建设与繁荣,在美术学科创造性地体现国家发展的文化战略和宏观精神指向。《美术观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调学术至上、质量第一的编辑原则。杂志的志趣是:精诚问道,但不囿书斋;侧重建设,却不懈批评;着意前瞻,亦勤于反思;力求全面,也力避浮泛;尊重客观,更崇尚良知;基调严肃,又饱含热情。

  自创刊以来,定位于美术史论研究,全面反映体现国家水平的美术理论、美术史和美术批评研究成果,对美术界影响广泛,享有很高声誉和权威,为促进中国美术理论研究以及创作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美术研究所的浓郁学术环境中,在14年的刊行历史中,杂志坚持学者办刊、权重学术,形成了以学术性为核心的自身传统和风格特色。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观察家、美术家、美术学、国际视野、热点述评、前沿报道、时代人物、本期名家、现象、品评、理论、史学、学人档案、国际论坛、国际画廊、国际艺讯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3 策展人的价值 孟繁玮;祝帅; 4

  4 游离:美术馆与策展机制的现状 王璜生; 5-6

  5 策展也是一种创新实验 王春辰; 7-9

  6 策展人常见的几个问题 杜曦云; 9

  7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策展人 盛葳; 10-11

  8 沟通还是拒绝沟通 齐喆;廖向荣; 12-13

  9 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策展与策展人的价值 何桂彦; 14-15

  10 美术馆策展人:从“展览制造者”到“文化传播者” 张苗苗; 16-18

  11 当代美术馆的发展需要规范的策展人制度 刘燕; 18-19

  12 失控的策展 段君; 20-21

  13 艺术家村:从城市边缘到产业基地 杨简茹; 22

  14 警惕:以艺术区的名义权力寻租的产业贪腐链 佟玉洁; 22-23

  15 从艺术家村看艺术的产业生态 王嘉; 23-25

  16 艺术村产业化的困境 宋永进; 25-26

  17 “艺术家村”的产业化之路 谷赟; 26-27

  18 艺术区——不仅仅是艺术 邢莉莉; 27

  19 艺舟双楫 鹏城论道——《美术观察》同仁作品展暨“当代中国美术评价体系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梅江; 28-29

  20 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在京成大开幕 萧声; 32-33+30-31

  出版广角投稿:视觉设计在城市旅游网络服务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稳定增长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终端应用已逐步渗透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出版广角,界面,互动性

  1 中国大陆城市旅游发展现状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城市为依托,以城市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的人文景观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及推动,中国国内旅游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旅游产业支柱作用也更为明显。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有关 “交通、邮电和旅游”内容显示,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旅游业在质和量的发展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的整合及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呈多向度发展。作为新兴旅游方式的城市旅游,更是未来提升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

  美术观察最新期刊目录

文艺复兴背景下《新怪诞书》的艺术传承与创新————作者:房炯铭;

摘要:16世纪,德国版画家克里斯托弗·贾姆尼策创作的蚀刻版画合集《新怪诞书》基于文艺复兴末期的装饰风格,并融合了古罗马时期“金屋”壁画中的怪诞元素与自然形态,发展出独特的软骨风格。这一合集揭示了晚期矫饰主义和早期巴洛克的艺术特征,充分展示了宇宙观与奇观的结合,同时也体现了创作者对自然与想象力的探索及其艺术创新精神

万物静观皆自得——在探索中走自己的艺术之路————作者:田忠利;

摘要: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向始终围绕着传统艺术的传承、中西文化的碰撞以及时代风貌的变革渐进式发展。这种转向不仅体现了美学意趣与人文情怀的历史变迁,更在不同类型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价值。本文从历史与现实人物画创作、花鸟画创作等方面,结合作品探讨了中国画的意象性表达、笔墨与空间构成的关系,以及画境传达与情感抒发之间的内在联系

异质与共在:弹幕艺术的关系重构————作者:向勇;

摘要:弹幕艺术是一种互动性、即时性的流媒体艺术形态,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弹幕艺术的生产与消费行为是一个多重异质、瞬时共在的社会关系的建构过程。弹幕艺术重构了个体身心的互动关系,构建了观看者、弹幕文本作者以及视频作品创作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改变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依存关系

晚钟————作者:田忠利;

摘要:<正>~

卷首语————作者:牛克诚;

摘要:<正>比如,《达·芬奇密码》视频播放中,观者正在凝神注目《蒙娜丽莎》的微笑,倏忽间“口红色号求链接”7个字自右而左从屏幕划过,如不速之客侵扰了观众的情绪、视频的节奏、编导的匠心。“口红色号求链接”这类字词或符号像子弹一样射出并密织如幕,便叫“弹幕”。2006年弹幕首次出现在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Niconico,2008年A站(AcFun)增加了弹幕功能,2009年B站(bilibili)推出弹幕功能...

弹幕,一种媒介关系的演进————作者:缑梦媛;

摘要:<正>弹幕从某种程度而言重塑了数字时代的艺术生产范式,其本质是技术逻辑与文化实践碰撞出的新型媒介语言。作为实时叠加的视觉文本流,弹幕将屏幕转化为动态书写界面,文字与影像的时空嵌套消解了传统艺术的线性叙事方式,观众通过即时评论参与内容共创,形成了去中心化的意义生产网络,也触发了群体智慧的语义涌现。这种创作模式颠覆了主客二分的艺术权威,使艺术阐释从封闭解读转向开放协商,观众的身份在解码者与编码者之间持...

弹幕,一种超越图文共生的新关系————作者:韩绪;

摘要: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互动形式,起源于2006年日本的Niconico动画,随后在中国等东亚国家流行。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图文关系,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媒介语言,实现了文字与视频的深度融合。弹幕的出现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文化需求,它独特的即时性、群体性和碎片化表达方式,超越了简单的评论功能,成为一种新的叙事媒介。另外,弹幕文化还反映了东西方媒介接受习惯的差异,并在社会、社交和艺术设计等方面展现出新的价值

20世纪以来“饕餮纹”意涵认知的演变————作者:谭力铭;

摘要:“饕餮”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左氏传》,尔后至宋人大兴金石学以来的“饕餮”则是指青铜器中一种常见的兽面纹饰,作为纹饰出现的“饕餮”蕴含着“戒贪”之意。20世纪以来饕餮纹意涵不再局限于自春秋时期以来的“意在规劝”,而是有更为多元的解析

黑龙江垦区美术创作机制与北大荒版画风格演进————作者:黄世晴;

摘要:北大荒版画的风格演化与黑龙江垦区美术创作班的创作机制密切相关。本文以美术创作机制与艺术风格演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这一艺术群体的历史传承、创作机制与艺术转型的过程,揭示艺术创作与社会历史、地域文化和创作机制之间的深刻联系,为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提供独特的样本与经验

中国画写意观念嬗变与创新初探————作者:卢攀攀;卢凡凡;

摘要:写意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意传统是革新者思想、技术、材料各方面不可或缺的资源。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意义的写意理论进行分析,从中得以窥见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当代形成的错综复杂的艺术面貌。运用文化研究的多种方法,以文化形态为视角重新建构写意理论。在现今中国画疏离写意精神的形势之下,对写意理论的重新研究和发掘得以发现,材料并非艺术的重点,唯有思想能够承担绘画的责任

艺术介入的乡村社区变革及发展路径研究————作者:余毅;

摘要: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艺术在乡村的介入推动了乡村社区的变革,它不仅凸显了社区共同利益,增强了社区的文化认同感,还构建了多样、包容的社区关系。艺术作为利益纽带,调动基层组织、企业、艺术家和居民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作为经济纽带,吸引艺术产业链上的多族群进入,塑造包容和多元的社区形态;作为社会关系纽带,激发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整合三种不同路径的乡村社区发展模式能够为艺...

从艺术观相学到“湿”波普——谈李孝萱人物画创作及“她们”系列————作者:张娟;

摘要:李孝萱的写意人物画创作以面貌多样著称,这并非是他有意为之的结果,乃是源自艺术家性情的自然生发,是“非线性”创作意识的体现。本文还特意引入了“艺术观相学”概念,以此梳理李孝萱各个时期的人物画作品,并着重阐述了“她们”系列中的波普艺术特质,从中挖掘出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湿”性,作为对“她们”系列的创造性解读

春夏————作者:熊维妙;

摘要:<正>~

香满金秋————作者:董婧怡;

摘要:<正>~

侗乡姑娘————作者:孟瑞智;

摘要:<正>~

花鸟图————作者:潘子维;

摘要:<正>~

太行隐居图————作者:徐喆;

摘要:<正>~

秋声————作者:王诗语;

摘要:<正>~

伊犁的阳光之一————作者:李大琪;

摘要:<正>~

暖阳————作者:宋和历;

摘要:<正>~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