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考古

《考古》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208/K
国际标准刊号:0453-2899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查看考古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文物》文学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社科研究生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考古》是一本考古专业学术性资料性刊物。主要刊载考古学研究论文,发表野外考古发掘调查简报、考古资料的综述和书刊评介,亦反映自然科学在考古中的应用成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收录情况: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 陈国科;蒋超年;王辉;杨月光; 3-14+2

  2 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 闵锐;朱忠华;杨长城;张谷甲; 15-28+2

  3 《嘉陵江下游考古报告集》简介 文耀; 28

  4 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 仝涛;李林辉;赤列次仁;姚娅; 29-50+2

  5 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张庆捷;张喜斌;李培林;冀保金; 51-74+2

  6 《垣曲商城(二)——1988~2003年度考古发掘报告》简介 文耀; 74

  7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岗嘎墓地 刘国祥;白劲松;陈永志;李存信;沈睿文; 75-86+2

  8 《一个考古学文化交汇区的发现:凉山考古四十年》简介 文耀; 86

  9 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周必素;彭万; 87-100+2

  10 《荥阳官庄遗址》简介 文耀; 100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纪要 本刊记者;杨晖; 101-106

  12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四一) 张雪莲;仇士华;钟建;黄晔;卢雪峰;杜花; 107-109

  13 甘肃张掖市西城驿遗址先民食物状况的初步分析 张雪莲;张君;李志鹏;张良仁;陈国科;王鹏;王辉; 110-120

  14 《舞阳贾湖》(二)简介 文耀; 120

  理论月刊杂志社投稿: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摘要:文章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为例,采用互联网实证文献资源调研的方法,对公共图书馆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及其资源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理论月刊杂志社,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文献,开放获取,山东省

  作者简介:姜璐(1981―),山东省图书馆馆员。1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献化

  1.1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强烈的民族历史积淀,传承3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一个世纪,且要求谱系清楚和明确,作为该区域具有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和社会特性组成部分的团体或个人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人类智力活动成果[1]。随着人类群体或个人在所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以及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中的动态变化,也使得这种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可持续性传承和创新。

  考古最新期刊目录

全球山地考古视野下青藏高原史前人类的拓殖————作者:赵宇超;侯哲;

摘要:综合考古学与基因学的相关研究,梳理和探讨了史前人类拓殖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对比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相关材料,认为狩猎采集人群在更新世与全新世早期已经终年生存于高原内陆,驯化经济显著推进了高原人口的大规模拓殖。而高原文明形成于狩猎采集孑遗人群与外来人群长期的交流互动

福建浦城县龙头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地的发掘————作者:付琳 ;张硕 ;魏凯;杨军 ;黄运明;

摘要:<正>龙头山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南浦街道解放村,遗址东、南、西三面为南浦溪所围绕(图一)。2018年秋至2020年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厦门大学等单位对龙头山遗址先后开展两次考古发掘,在龙头山的山顶及其南部山腰共布设5米×5米探方45个。为了完整清理遗迹和避让地表电线杆,发掘区的形状不规则,加上局部扩方和发掘隔梁,实际发掘面积为897.75平方米

大甸子墓地再研究————作者:朱延平;

摘要:通过对大甸子墓地出土鬲、罐、鬶、爵等部分典型陶器的类型学研究,结合其出土与组合情况,将墓地的180座墓葬分为三期。依据墓葬分期及其空间分布,揭示出大甸子墓地各墓区的形成时间先后,及其历时变化情况与原因。结合碳十四测年结果和体质人类学研究成果,推断大甸子墓地的使用时间不超过200年,使用人群至少有7代

广西柳州市凤岩遗址2023年发掘简报————作者:付永旭;陈坚 ;徐可;黄超 ;韦丽伟;谭惠之;

摘要:2023年,对广西柳州市凤岩遗址的发掘,遗迹有墓葬、用火遗迹,遗物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动植物遗存等。遗址至少包括三期遗存,从早到晚分别以细小燧石打制石器、砾石打制石器及夹砂陶片为代表。年代为距今42000~8000年。该遗址的发现有助于构建当地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华南地区早期现代人起源与扩散等

《皈家堡遗址发掘报告》(全三册)简介————作者:苓茏;

摘要:<正>《皈家堡遗址发掘报告》(全三册)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院、盐源县文物管理所编著,文物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该书正文828页,字数约120万,彩色图版160页,定价1080元。该书是对四川盐源县皈家堡遗址2016~2019年间四次发掘资料的系统整理与介绍。共发现四期遗存,以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为主体,另有少量青铜时代及历史时期遗存

昆明市晋宁区河泊所遗址上蒜一小地点HJ4的发掘————作者:蒋志龙 ;谢霍敏 ;杨薇;

摘要:2021~2023年,在河泊所遗址上蒜一小地点北发掘区的古河道内发现多处灰烬堆。其中HJ4沿河岸坡地分布,出土遗物有封泥,陶建筑构件、容器、纺轮、弹丸,铜钱及石器等,应为官文书集中焚毁场所,年代为新莽至东汉中期。带文字封泥等遗物实证了该地点为益州郡郡治,也有助于研究两汉国家管理与云南职官制度等

吉林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西区2020年发掘简报————作者:徐廷 ;苗诗钰;赵里萌;赵莹;石玉鑫;张恒斌;满世金;刘冬;李强;安文荣;

摘要:2020年,对磨盘村山城西区两处人工修筑平台的发掘,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小型房址、灰坑等遗迹,遗物有陶质、瓷质、铜质、铁质、玉质、石质的生产、生活用器及建筑构件。平台年代在金代末期至元代初期,大型建筑基址应为东夏国的官府或宫殿。此次发掘有助于研究该遗址的聚落布局及东夏国物质文化面貌等

败越与亡越——江东地区战国中晚期“楚式墓”研究————作者:吴桐;

摘要:<正>江东即长江下游北流干流段以东至大海之滨的广大地区,先秦时期长期为吴越之地。战国中晚期以来,随着楚威王败越、怀王亡越、顷襄王迁陈、考烈王徙寿春,楚国在江东的影响不断扩大,并控制了部分地区[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东陆续发现30余座具有典型楚文化因素的墓葬,学界统称其为“楚式墓”。除少量墓葬进入秦汉纪年之外,大多数墓葬的年代集中在战国中晚期,这些发现进一步实证了楚国...

凌纯声与东南亚古文化研究————作者:赵春光;

摘要:<正>1929年,我国著名民族学家凌纯声(1902~1981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学期间师从莫斯(Marcel Mauss)、黎维(Paul Rivet)、葛兰言(Marcel Granet),并深受蒙坦东(George Montandon)的影响[1]。回到中国以后,在蔡元培的鼓励和支持下,凌纯声从松花江流域赫哲族的田野调查出发,开展了系列中国边疆民族调查与研究...

“多元一体”概念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作者:李新伟;

摘要:“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起源话语体系的重要概念,是中国考古学从文化共同体角度解读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理论。辨析多元、一体、中原、直根系等概念有助于跳出以历史时期“大一统”视角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历程的框架,更清晰、客观地阐释广大地理空间内多元互动中“大一统”式宏大政治理想的孕育和“文明型”国家的形成

中原文化区形成的再思考————作者:张小虎;

摘要:郑洛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海岱地区、长江中游三大文化地理单元间的夹缝地带,是中原文化区的最初地理范围。史前时期这里受到了三个区域考古学文化的影响,考古学文化格局多次变化,距今3800年前后直到二里头文化时期,郑洛地区成为独立稳定的文化区。随着商王朝扩张,商文化的分布范围扩大,中原中心的文化格局初步形成

内蒙古敖汉旗西大梁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2023年发掘简报————作者:刘国祥;石婷婷;刘江涛;栗媛秋;孙金松 ;李斌 ;郭芷彤;白满达;孙蒙蒙;阮国利;

摘要:2023年,遗址西部清理了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骨器等遗物,还出土了炭化黍粟遗存。西大梁遗址位于城子山-鸭鸡山祭祀遗址群,面积最大且处于城子山、鸭鸡山遗址之间,应为区域聚落群的中心聚落。这批材料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代晚期至商代晚期

汉晋考古学材料中牧团组织的识别————作者:郑君雷;邓鑫;

摘要:<正>文献史料述及北方游牧部族的社会组织,出现最频繁的是大小不一的部落,对于游牧遗存的考古学研究也多在此层面展开。不过在游牧社会研究中,一些学者更关注在游牧生计中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分散且经常变化的水、草资源,并及时逃辟各种风险”的“最小的人群单位”,即家庭与牧团[1],因为部落更具有政治群体的属性。通过分析墓地、图像和“蛮夷印章”,汉晋时期北方游牧遗存中也可以见到牧团存在的线...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冶铜燃料研究————作者:蒋宇超;崔婧婧;苏苑婷;田伟;

摘要:<正>前言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和开发铜资源有重要关系。早期王朝国家对铜资源的控制,主要通过控制上游的采矿、冶铜业和集中在都城的铜礼器、铜兵器铸造业,采矿、冶铜业主要为铸造业输送原料。中条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铜矿产地[1],南隔黄河邻洛阳盆地,有三条主要道路穿过中条山连接晋南和洛阳盆地[2]。中条山东南麓的垣曲商城发现多处炼铜遗迹,出土了大量铜炼渣、熔渣等冶...

成都市新津县瑞麟寺山墓地汉代崖墓M269的发掘————作者:索德浩 ;顾峰菊 ;陈云洪 ;杨波;

摘要:<正>瑞麟寺山墓地位于成都市新津县邓双镇金龙村十组瑞麟寺山,西北邻瓢儿山、大云山墓地,再向北为宝资山森林公园,西面不远处为老君山,东面为岷江,隔南河与今新津县城相望,岷江、金马河以北为桥津上街汉代遗址(图一)。墓地中心的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0°24′7.42″、东经103°49′15.7″,海拔468米。瑞麟寺山、瓢儿山、大云山墓地均属宝资山(或称堡子山、宝子山、修觉山等)墓群,该墓群还包括玉皇观山...

山东淄博市合里村东遗址2022年战国墓葬发掘简报————作者:吴玉鹏 ;张斌 ;赵益超;

摘要:2022年,合里村东遗址清理了墓葬、灰坑等遗迹。其中M37、M38为两座战国时期带有殉人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墓内以椁室为中心分布有陪葬墓,出土了彩绘陶器、陶俑、青铜器、水晶玛瑙串饰等遗物。两座墓的发掘为研究齐国贵族墓葬的埋葬习俗、墓葬形制、葬俗葬式等提供了新材料

河南荥阳市车庄遗址2018年两周遗存的发掘————作者:陈博;袁登科;赵海洲;

摘要:2018年秋,遗址清理了房址、灰坑、灶址、灰沟、墓葬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等遗物。这批遗存的第一至三期年代为商周之际至西周中期,主要是延续殷墟风格的商文化及本地文化因素。第四期为战国时期,属于郑韩文化。这批材料完善了郑州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对研究商周文化变迁与聚落形态有重要价值

衰落与新生: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两层经济文化体————作者:张弛;

摘要:从生业、聚落和器用等方面看,燕辽地区和黄土高原在新石器时代先后有两种经济文化类型。较早的原生经济文化体来自当地独立起源的旱地农业文化,于仰韶文化晚期和小河沿文化时期衰落。其后黄土高原地区在庙底沟二期文化或最迟到龙山文化时期率先形成新型经济文化,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传入燕辽地区

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小营西地祭祀坑K2的发掘————作者:李潇檬;牛世山;李志鹏;赵欣 ;王梦恒;王珏;

摘要:<正>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1]。其中在小营西地第四地点的发掘延续到2023年10月,主要目的是验证并确认2021年度勘探中新发现的祭祀坑的内涵和年代,深化对商王陵区分区和商代祭祀文化的研究。第四地点位于王陵区东围沟内,东南距殷墟宫殿宗庙区约1.6公里,东距洹北商城宫城区约2.5公里(图一)

陕西旬邑县西头遗址商周时期遗存————作者:豆海锋 ;刘威 ;李晓健 ;李雨生 ;种建荣 ;谢高文;

摘要:2018~2023年的发掘确认西头遗址主体为大型商周时期聚落。遗址中、西部为建于西周早期或略早阶段的城址,在城内北部发现房址、灰坑、灰沟和冶炼坑,城外东南部为大型带围沟墓地。出土陶器、原始瓷器、玉石器、蚌器、骨器、铜器和熔铜遗物等。为研究泾河流域聚落演进、西周城邑特征和商周社会变迁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考古》社科类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437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