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南方文坛》是文艺理论刊物。重点宣传研究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借鉴和继承中外优秀文艺遗产,探索民族文学艺术道路,研究当代文艺问题和文艺发展趋势,促进文艺新人成长,及时交流区内外、国内外文艺信息。
杂志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其中精心组织的“跨世纪”,丛书的讨论、晚生代作家群的自白、今日批评的答问、《郭小川全集》的讨论等等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大媒体均有报道和转载.尤其以评介前沿实力派批评家的“今日批评家”栏目,通过批评家对自己批评观的言说及其他批评家对他的再批评,不仅给世纪之交文坛的批评家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通过这种批评家之间的再批评,形成了思想的碰撞,达到了相互之间文学观念的交流、文化精神的对话,真正体现了文学批评的精神。
为了在真正意义上发展中国文艺批评、寻求新路、寻求大发展,杂志达成了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合作的共识,从而创立了一个更新更高更开放的人文学术平台,使《南方文坛》从创品牌的艰苦奋斗中,走向了持续发展、稳步前进的成熟时期。
本刊在坚持正确的政治舆论和学术指导下,继续敏锐关注当下文化现象,倡导率真,精辟而富有学理、才情的“绿色批评”,通过组织更强大的作者阵容,更新品牌栏目,增版扩容,评选杂志年度优秀论文,编辑出版具有双效的“南方批评书系,等手段来实践新的“前沿理念,精品意识,批评精神,学术形象”的编辑思想和全面提升刊物的质量。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在2001年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评为广西社科“十佳期刊”,主编张燕玲荣获“十佳出版工作者”称号。
【栏目设置】
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艺术时代、文坛评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专栏、当下艺术视角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社会互动和文学想象——路遥的“方法” 杨庆祥
论“十七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气候政治学 路文彬
生命的亲证——论史铁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李德南
由“我”步入“世界”的跋涉——李德南的文学批评 王威廉
沉默与发声——李德南的学术印象 谢有顺
张爱玲与相片怀旧 罗鹏,赵瑞安
金庸与图解民族主义 罗鹏,赵瑞安
启蒙话语、个人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三次转型 徐勇
困境与突围——论新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多元建构 王瑞瑞,廖述务
代际:作为关键词的文学谱系考察与建构——评洪治纲的《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 曹霞
以自我献身精神为中国文化守夜——关于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王春林
余秀华诗歌与“文学事件化” 孙桂荣
艰难的“时代性”——从《收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说开去 李振
知识分子的底线意识,或聂致远的书生气——重读《活着之上》 赵勇
超越“活着”与活法的重量——评阎真长篇新作《活着之上》 欧阳友权
“活着至上”与“活着之上”的拉锯、纠结与挣扎 于慈江
从《沧浪之水》到《活着之上》 阎真
严歌苓还要在写作的歧路上狂奔多久——从《护士万红》说开去 欧阳光明
远方、自我与集体性——贺州瑶族三作家论 刘大先
如何表述广西乡村生活:冯昱小说与“寻根” 冯强
悖论中的艰难突围——论杨映川长篇小说《淑女学堂》 张淑云
文学论文范文:红楼似梦诗性如辉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凝练高度思想,充满艺术气息的小说。它的字里行间,不仅仅充斥着作者对所处时代的批判,还散发着诗性的光辉。它在国外也引起了广泛的翻译热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随着《红楼梦》翻译浪潮的推进,对于《红楼梦》译本的研究也提上日程。例如修辞手法、人物形象、文化差异的翻译研究等。其实,这些研究方面都渗透着诗性特征的魅影。诗性特征是指作品的诗性美。它是支撑作品流芳百世的支柱,是流淌于整部作品间的血脉。因此本文以霍克斯版本为例,努力对《红楼梦》诗性特征翻译做出一个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诗性特征,翻译
引言
洋洋洒洒,如浪涛不绝;寻寻觅觅,似曲径通幽。《红楼梦》如同山水画连绵不绝。它之所以如画一般美妙,不单是借助作者精彩的描述,更是因为充斥于整部著作之间的诗性特征。那么,能否将诗性特征淋漓尽致的翻译出来,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随着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开始对诗性特征的翻译加以重视。我们最常见的,是对语言诗性特征的研究和修辞的翻译。此外,在意象的翻译方面,也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的意象或优雅婉约,或悲悯伤怀,或诗情画意。它们共同营造了书中的意境,在《红楼梦》的诗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方文坛最新期刊目录
作为意义主体的“后人类”:人类之后的符号学————作者:赵毅衡;
摘要:<正>人将被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1)“后人类”,英文post-humanism,无论是中文或英文,词义都不是很清楚。经过近半个世纪来的激烈讨论,这概念可能被弄得更加复杂。尤其是这个关键概念对人类作为意义活动主体的影响,更是没有被仔细关注。符号学是研究意义特征的学说,“后人类”还有意义活动吗?这种意义活动还需要符号承载吗?“后人类符号学”可能会是什么样...
数智化时代的文学批评————作者:李玮;
摘要:<正>当下,我们正进入数智文明的时代。文学批评所面对的是急剧变动中的现实,甚至包括“现实”一词的内涵本身的变化。数智时代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所谓人工智能的威胁、技术变革的社会后果。如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所说:“对人类的威胁不只来自可能有致命作用的技术机械和装置。真正的威胁已经在人类的本质处触动了人类。”数智时代将带来对于“人”“文学”等定义的变动。是坚守还是转向,是强调差异还是重建一致性,批评家...
提示词工程:智能长篇小说的核心驱力————作者:王峰;
摘要:<正>一、源起大约在三年前,我开始组建团队,探索智能写作的方法(1)。从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角度来看,智能写作已经不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只要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便能够大展拳脚。当时,我们制订了智能写作的方案,并邀请了计算机、文学、语言、哲学、古籍、数学、地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者共同探讨这一方案。大家从各个角度对这一方案进行了评估,认为,实现智能写作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我们充...
唤醒中国,催眠中国——现代演说学中的发声技术、情感科学与群众政治————作者:康凌;
摘要:<正>一、导论:启蒙者的催眠术自晚清传入中国之后,公众演说的宣传与尝试总是与民族危机以及知识分子和政治实践者们启蒙民众、救亡中国的努力纠缠在一起。作为最早的演说推广者,梁启超就将其与学校、报纸并列,称为“传播文明三利器”。以福泽渝吉为例,他把演说看作“助文明进化一大力”,并呼吁本邦“有志之士”多多尽力于此,以使中国能在文明竞争中追步维新日本(1)
中国传统民居的空间美学探析————作者:罗薇丽;
摘要:<正>一、引言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而且还深度体现了空间设计的独特美学理念。中国传统民居空间美学,不仅表现在独特的建筑结构与精心设计的布局之中,更是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与空间的动态互动,以及空间与周遭环境的和谐统一。这些民居在空间规划上极力倡导和谐与统一,追求与自然的融洽流动,重视空间的立体层次和韵律美感。尽管当前都市化进程加速,现代建筑创新层出不穷,给传统民居的空间美学带来了...
声音的伦理与技艺——从无声的中国到仿声的中国————作者:袁一丹;
摘要:<正>一、无声的中国声音的光谱,一端是沉默、呻吟、咿呀学语,另一端可通达严密的逻辑、流畅的表达及精巧的修辞。声音的伦理问题则摆荡在沉默与呐喊、难以启齿与言过其实的两极之间(1)。正如陈平原在《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中所说:“不管是呐喊、独白、对话,还是众声喧哗;是布道、复述、诵读,还是余音绕梁;是高音、低音、变奏,还是‘未成曲调先有情’;是沉默、暂停、休止,还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都值...
贺绿汀的《游击队歌》与抗战时期的战地流行曲————作者:王今;
摘要:<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救亡的歌咏运动却是如潮水一般泛滥于全国各地”(1)。在此之前,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已经形成热潮,也涌现了大量的救亡歌曲。那时,救亡歌咏运动主要集中于以上海为中心的大城市之中,传播也高度依赖于电影、唱片及广播等都市媒介体系,局限于较小的圈子,主要参加者是城市中的进步学生、知识分子、一部分市民及工人
天琴艺术的历史传承及其文化价值探析————作者:刘海嘉;温泉;
摘要:<正>天琴艺术作为壮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音乐、舞蹈、唱本、仪式与服饰的完美融合,更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从历史价值到艺术价值,再到社会价值,天琴艺术展现了多维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它不仅是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的象征,更是促进文化多样性、民族团结与中越两国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同源异构:论当代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形式互文————作者:陈俣行;
摘要:<正>中国画与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两大重要的艺术形式,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美术史学界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与演进源于历代艺术家不懈的探索、传承与革新,其体现出鲜明的东方美学特质与深厚的文化内涵。陶瓷绘画专指以绘画工具,使用陶瓷材料或在陶瓷立体器皿表面、或在陶板、瓷板平面上的绘画表现(1)。基于历史而言,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有着深厚的渊源和众多的共性,二者在长期的发展中相互...
山中芳杜若 中国画————作者:韦倩;
摘要:<正>~
论刘慈欣对西塞基·罗尼“新知”概念的征用————作者:范玉刚;姜欣言;
摘要:<正>中国科幻大师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讲述了人类与外星文明三体的接触和冲突的故事,该小说曾荣获雨果奖等国际奖项,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喜爱与赞誉。美国互联网流媒体订阅播放公司网飞宣布将与《权力的游戏》的主创David Benioff和D.B.Weiss以及《极地恶灵》的编剧Alexander Woo联手,打造《三体》英文系列剧集,并邀请刘慈欣和英文译者刘宇昆担任制作顾问。这一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原著粉...
人文史视野中的声音研究——第一届“有声的中国”工作坊有感————作者:陈平原;
摘要:<正>2023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我的《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该书聚焦于现代中国的演说及演说学,带入无边的国事与有声的文学,给沉默的历史添加一道声轨,学界及社会反应都很好。该书推出半年即重印,且被纳入2023—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此外,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以该书的出版为契机,专门组织了“有声的中国”工作坊,邀请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文...
文化史发声:对陈平原《有声的中国》的听觉与声音理论诠释————作者:王敦;
摘要:<正>文化史家为了触摸历史真实,既要寻找历史遗存,也需要对历史的意义进行阐释。对后者的再认识,也会带来对前者的再发现,反之亦然。然而,现代专业领域和知识结构的割裂,铸就了对历史真实进行探寻的障碍。学者们的努力被分流到文学、史学、考古学、哲学、审美等不同的专业壁垒里面,甚至老死不相往来。陈平原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打通”这些壁垒。他于2023年又出版了新著《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
四海之内:新时代中国海洋文学拼图————作者:张志忠;
摘要:<正>随着海洋意识的增强,国力强盛之后开发海洋的勃勃雄心,全球化时代海洋争霸的危机加剧,近期中国海洋文学的兴盛前所未有。但是,着眼于当下的海洋文学创作新发展的研究,尤其是宏观研究,却严重匮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指出:“现阶段我国海洋文学研究,在纵向上偏重古代海洋文学研究,在横向上偏重欧美海洋文学研究,对当代中国海洋文学研究较为薄弱。”(1)这是一大痛点。本文力图从地理学分布考察...
寄意于象征与写实之间——略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作者:邵宁宁;王宇坤;
摘要:<正>一、从神话到现实:近代中国海洋认知的文学发生文学表现离不开人的经验与想象。中华民族从历史发展看,首先是个大陆民族,其早期生活与海洋的关系,远不如与土地那样紧密,其有关海洋的经验与想象,自然也不像有关山水田园的那样丰富多彩。有关海洋的表现,不是眺望的便是冥想的,其落脚点总在大陆
重置身体的等级:中国网文与后人类的“身体”————作者:李玮;
摘要:<正>在定义“谁配为人”的种种知识机制中,文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文学叙事在经验化语义关系的编织中,创造了种种人作为主体的隐喻,将人与“非人”的差异潜移默化地转为不证自明的经验性常识。不过,新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网络媒介等)对生活的渗透和思想层面“后人类”理论的出现,带来了对人和“非人”关系问题的重新思考。正如福山所言:“某种程度上,现代自然科学合力拓展了‘谁配称为人类’的观点,因为它试图证实...
从鲁迅研究“转身”的新锐领军——论李玮的网络文学研究————作者:邵燕君;
摘要:<正>近几年来,李玮教授可称是网络文学研究界风头最健的新锐学者,她以旋风般的姿态登场,并以温柔坚定的力量发挥着持久的席卷力。在我的印象中,李玮的名字是与青春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文学青春榜。这个榜单于2022年5月首次发布,至今已发布3次,最初是五校联盟(除南京师范大学外,还有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如今已增至8所大学的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它由南京师范大学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主推,...
网文研究界的“稳健流”:李玮印象记————作者:许苗苗;
摘要:<正>2021年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成立,我受邀作为中心的特聘专家,在成立仪式上初次见到担任中心执行副主任的李玮。不聊不知道,当年还不满40的李玮,竟然已经担任教授、博导好几年,这在以“卷”著称的江苏高校里可真不简单。自2021年至今,认识李玮不过三年,但对她的印象丰富又充满细节
青年学者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在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上的感言————作者:钱理群;
摘要:<正>我是抱着告别的态度来参加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的。正如在会上的主题演讲《对年青一代学者的最后寄语》中说的,我最近在有意识、有计划地向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告别:参加纪念王瑶先生诞生120周年的系列活动,是向导师告别;参加《陈平原文集》研讨会,是向“同时代人”告别;与年青的北大校友还有网友集中谈话、通信,是向80后、90后、00后青年告别;而参加此次研讨会,则是向我看重的现代文学学科的青年同人告...
总体性视野与历史感生成——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听会札记————作者:萨支山;
摘要:<正>这次会是个务虚会,就像会议的主题“挑战与未来”,都不是能轻易落实的话题,所以不要求提交会议论文。这对于越来越正规化的学术会议来说似乎很少见了。不过会议的初衷就是提供青年学者一个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尽管现在网络发达,随时可以线上交流,但再怎么方便,也比不了面对面的交流。的确,在会上大家讨论得也很热烈。会后,浴洋让我写点感想,两天的会,总共有40多人发言,记忆力不好,感想也乱如麻丝,这如何写?只...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四川文学》
- 国家级国学学刊
- 省级北极光
- 国家级《中国艺术》
- 省级《厦门文学》
- 省级《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 北大核心《芙蓉》
- 北大核心《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电影评介》
- 省级报刊管理
- 省级《新闻战线》
- 国家级《中国钢笔书法》
- 省级津图学刊
- 北大核心《美术观察》
- 省级《中国韵文学刊》
- 北大核心《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渤海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档案》
- 省级中华传奇
- 省级《中国土族》
- 省级《民族艺术研究》
- 省级中国编辑
- 南大核心《文史哲》
- 省级《城市地理》
- 国家级文史知识
- 省级新世纪图书馆
- 北大核心《北京纪事》
- 省级《大众文艺》
- 北大核心图书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