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小说评论》杂志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小说研究、评论的刊物,创刊于1985年,多年来,以鲜明的当代性、信息性、观实性、学术性、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等特色获得了广泛好评为国家级学科核心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栏目设置】
近代小说作品研究、当代小说作品研究、古典小说作品研究、文化艺术、百家讲坛、文坛纵横、国学论道、文学批评、历史与考古、文学史论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守成立场下的“启蒙反思”——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向 赵黎波4-10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趋势的一种考察 邓瑗11-19
现代小说灾害叙事类型研究 周惠20-25
文坛纵横_孙郁专栏 夜读闲录
萧红与黑土地上的亡灵们 孙郁26-34
文坛纵横_程光炜专栏 作家六题
作家与编辑 程光炜35-39
文坛纵横_郜元宝专栏 小说识小录
“中心”和“边地” 郜元宝40-44
文坛纵横_何平专栏 先锋小说
可疑的先锋性及“虚伪的现实” 何平45-48
小说译介与传播研究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中的异质性问题 过婧;刘云虹49-55
陕西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研究 孙立盎56-61
试论池莉小说在法国的译介 陈寒62-66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研究生论文发表:刍议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在校人数的增加,研究生学术道德实际遵守情况让人担忧。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所发生真实的违背学术道德之案例,分析了学术道德失范的几种情况;对违反学术道德现象的危害及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最后从国家、社会、学校三方同时高度重视的视角着手有针对性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学术道德,学术不端,科研学术环境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事件频出,例如《西安晚报》曾经报道的暨南大学女研究生甘某因连续两次向校方提交学术论文均被认定为抄袭之作而被校方做开除学籍处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校方评审的过程当中被认定为抄袭而被开除学籍。另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也不断爆出学术造假事件,2008年,浙江大学的贺海波,在其学习期间有8篇学术论文涉嫌伪造实验数据,因学术不端行为而受到了校方的严肃处理。
小说评论最新期刊目录
跌宕起伏的“无事的悲剧”——鲁迅小说《风波》解读(上)————作者:阎晶明;
摘要:<正>早已有一个愿望,解读一回鲁迅的小说《风波》。它没有《狂人日记》那么激进直接,也没有《药》那样主题鲜明;它没有《孔乙己》那么人物鲜活,又不比《故乡》那样直击人心;它不及《祝福》曲折纠缠,又不如《伤逝》哀婉动人;论“总体性”,它不是《阿Q正传》的同类;论悲痛彻冷,也不是《在酒楼上》《孤独者》的风格。但它绝不是鲁迅小说的另类,它恰恰是非常典型的鲁迅小说。从某种角度讲,《风波》简直就是鲁迅小说技法最...
时间的危机与空间的崛起:观察当下小说的一种角度————作者:李壮;
摘要:<正>引子:新变,及如何观察新变让我们开宗明义:之所以想要以《空间里的“90后”》为总题写这样一组专栏文章,是因为日益重要的空间经验,正给文学带来诸多新的变化、深刻地影响和形塑着当下的中国小说,而我们对这一话题的挖掘思考似乎仍然不够深入和充分——尤其是,我们有意识以此为角度、对当下最新的文本和写作群体进行分析阐释的“批评实操”,还不够深入和充分
当代中国小说的文体演变————作者:南帆;
摘要:<正>很高兴有机会深入讨论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演变。对我来说,回顾、整理与分析中国当代小说是一件很有乐趣的学术工作。首先,我要指出存在两种理论倾向。一种倾向比较强调文体——不仅包括小说,也包括诗、散文等其他文类的文体——的稳定、规范,甚至不可动摇。作家或者批评家觉得,必须维护文体的权威,抵制各种瓦解文体规范的写作尝试,小说就得写得像小说,正如诗必须像诗。文学史的众多小说仿佛是标准小说文体的外化,哪怕...
人文东北:意图与方法————作者:王德威;宋伟杰;吴晓东;
摘要:<正>王德威: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为什么在中国香港谈东北?站在理论上或者是方位上来重新思考什么是东北,也思考什么是香港。这是两个并行的话题。我们从香港往北谈华南、岭南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因为这两个地方息息相关,但是,如果要谈遥远的东北,似乎隔了一层。可是我们要说明,香港和东北看起来很远,其实息息相关,“似远实近”。这两个地方各自处于中国一隅,都是所谓的边地;香港和东北的风土人情截然不同,一个是岭南之...
历史环境演变中的修撰、校订、意译与编译——《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英文版本演变初探————作者:张德强;
摘要:<正>论及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下文简称《小说史》)不容小觑。自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推出《小说史》英文版以来,目前有3个英文版和8个中文版存世,这些版本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删与修改。考虑到夏志清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写此书时,所学专业尚为英美文学研究,而其身居海外,资料搜集整理亦大不易,其书纵有史料考证上的微瑕,而难掩其瑜...
戏曲、小说传统与讲故事的方法————作者:李修文;
摘要:<正>非常荣幸和大家做交流,也感谢张莉老师给我起了这个交流的题目,她确实可能比我本人更加了解我自己。那么,我就从戏曲开始说起吧。戏曲对于我的创作,乃至整个人生都极端重要——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我跟随祖父祖母,住在一个汉江边的小镇子。镇子虽小,戏风却大盛,那些戏班里的人平日里就投宿在小镇上的人家里,有好多回,他们为了赶场,穿着戏装,带着妆,在路上狂奔着,我还以为神仙鬼怪来到了我身边,将我吓个半死。...
漫长的90年代,猛虎如幽灵般徘徊——关于李修文的《猛虎下山》————作者:霍安琪;
摘要:<正>虎——这一特别富有中国特色的动物意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成了中国人心中一个共有的情结。与虎谋皮、狐假虎威、三人成虎、苛政猛于虎……虎的意象在中国文学经典和民间文化中被使用的频繁程度,在世界范围是罕见的。通常来说,国画中的虎形象有“上山虎”和“下山虎”的区分。“上山虎”通常是吃饱喝足回到山上的老虎,象征着平安吉祥、步步高升;而“下山虎”则通常是饿着肚子,需要下山觅食来填饱肚子的模样,象征着挑战...
流俗地上,我们不再离散——关于黎紫书《流俗地》的访谈————作者:黎紫书;伍燕翎;
摘要:<正>自黎紫书的长篇小说《流俗地》于2020年由马来西亚有人出版社首次出版,2021年再由中国北京十月出版社引进出版,一直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2023年5月,已迁居美国的她回到家乡锡都怡保短住;8月,她到中国北京、西安、成都、广州、上海、杭州和南京进行了马拉松式的系列演讲,与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对谈,分享了《流俗地》和她近几年的写作经历,几乎场场满座,人气火爆,可以说她在华文文学圈掀起了一股“黎...
方志小说的女性文本——黎紫书《流俗地》的地方感形塑与精神归属————作者:伍燕翎;
摘要:<正>前言在首部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出版后,黎紫书于2020年推出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流俗地》。十年磨剑,精益求精,《流俗地》一经出版便在华文文学圈引起广泛关注,反响热烈。该书的简体和繁体版本分别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再版并多次印刷,
记忆唤醒之后:黎紫书《告别的年代》的后设与后记忆————作者:郭紫薇;
摘要:<正>引言《告别的年代》是马来西亚女作家黎紫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2010年出版,2022年英文译本TheAgeofGoodbyes出版。作家黄锦树在这部小说初版的序言将其喻为“艰难的告别”,提出了两个议题,即符号和小说作者可能经历的长篇焦虑,并总结说,“不管是怎
先锋与传统之间:黎紫书小说叙事技巧流变————作者:蔡晓玲;韦丁华;
摘要:<正>前言黎紫书是当代重要的马华作家,曾多次获得马来西亚、中国等多地的文学奖。黎紫书创作发轫于文学奖,凝练于微型小说,谋篇于短篇小说,成熟于长篇小说,其近作《流俗地》更是获誉无数。纵观黎紫书的小说书写脉络,其小说叙事技巧结合了先锋与传统,不同阶段的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并非无处可去的文学——2024年长篇小说漫评————作者:孟繁华;
摘要:<正>这是一个科技神话无处不在的时代,也是一个科技神话恣意横行的时代。在互联网的神话渐次消失之后,AI登场。这个AI是无所不能的,它可以和人交流,可以替代许多职业,甚至可以成为伴侣,当然也可以替代作家进行创作。也就是说,AI要逐渐替代人类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体。是AI疯了还是人类疯了?如果真是这样,人类不是创造了自己的掘墓人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对这个毫无用处的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还会怀有多少期待?或者...
静水流深,文韵悠长:2024年短篇小说巡礼————作者:姜雨佳;张丛皞;
摘要:<正>伴随着多元化、流动性的时代趋向和持续深入的现代化发展格局,2024年作家们以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聚焦人心命运,用文学的笔触思索和回应着时代嬗变中的本土和世界,在短篇小说领域呈现出强劲的创作态势。延续前几年短篇叙事对现实生活的关照,整体向多维度开掘,持续走深的同时蓄力新的可能。突出表现为内向性的审美视点聚焦,勘探个体生命经验和人性人心,于日常生活细部深度关照“人”的生存处境和社会问题;介入...
黄土坡坡种希望——读吴克敬的长篇小说《乾坤道》————作者:白烨;
摘要:<正>不同的读者阅读长篇小说作品,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角度与尺度。在我看来,饶有意趣又耐人寻味的作品,多是那种读来格外引人入胜,题材上却又无法判定的作品。吴克敬的小说《乾坤道》,就属于这样一部内容浑厚而又特点鲜明的长篇力作。《乾坤道》从起始的故事来看,主要写北京知识青年在陕北乾坤湾村插队落户的生活。但作品在展开叙事的过程中,楔入了贫协主席道老汉的过往人生经历,把背景与场景回溯到延安时期和抗战时代。在故...
时代的散射与个例的聚焦——孙立盎《一个人的文学史:贾平凹研究》序————作者:张清华;
摘要:<正>接下写序的任务,就陷入内心的忐忑。因为在众多贾平凹研究专家面前,我实在没有置喙的资格。盘点家底,我只有十年前因林建法先生之邀,为平凹早年的一部名为《空白》的诗集再版写过一篇评论,除此几无建树。2016年春,我曾有机会去商洛参加一个文学活动,期间顺道参访了平凹先生在丹凤棣花镇的旧居,感慨良多,回来后写了一篇谈不上精彩的随记。其他除了几次研讨会的发言,就再无文字的因缘交会了。所以即便是绕不过的缘...
地方书写与中国经验的表达——读《家山》————作者:郭冰茹;
摘要:<正>《家山》的故事从正月里四跛子家桃香母女斗嘴的一个普通场景开始,串联起沙湾村的生活日常。随着叙述的推进,一幅包含山林河流、屋舍农田,婚丧嫁娶、村约乡规,农人村妇、乡贤学童的湖湘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家山》在“尾声”里附了叶落归根的贞一写给生活在中国台湾的女儿念梓的一封家信,信中说,“每遇家国急难大事,乡亭叔侄皆慷慨踊跃,极少宵小为乡人不齿。而今每年清明,你祖父、舅父及齐峰叔、克文叔坟头,通...
《非攻》:“只是走”的“老牌乞丐”————作者:姜异新;
摘要:<正>《非攻》是最典型的鲁迅式历史速写,五千六百余字,取材《墨子·公输》。整部小说的格调其实也在不动声色地暗示史料材源作为本事的口传笔传本质。据专家推断,在送交发排之前,鲁迅才在手稿上将题目改为《非攻》,此前一直是《扶危》。(1)若给最开始的题目加上宾语,就是“扶危宋国”,而给修改后的题目加上主语,即“楚国非攻”。可见,鲁迅的最后一笔修改是非常精彩的,因为小说后两部分主要讲的就是墨子在楚国如何劝说...
《登春台》的声色与虚无——兼及格非的存在主义哲学————作者:徐刚;
摘要:<正>一、声色、世情与“内在超越
孙频小说的浪漫情动力与情感表述转型————作者:韩旭东;
摘要:<正>孙频早期小说极富戏剧性,人物精神意志、情节转轨节奏、叙事语调底色等皆有迹可循。模式化不同于媚俗。在“疼痛三部曲”(《盐》《疼》《裂》)压抑的闭合空间内,濒死主体的绝望生命境遇与在劫难逃的宿命怪圈,让此在无法自主选择环境。进而,纯文学反思向度体现在孙频对以鲁迅为开端的现代思想史之接续和世纪末“现实主义冲击波”的续写上。在情感转向视角下,孙频早期情动中的痛感与快感交融,叙事人极端的情感起伏内蕴“...
原型重构·异质想象·时空穿越——论房伟中短篇小说之艺术突围————作者:李莉;
摘要:<正>房伟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既注重深入生活考察、体验,也注重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与提炼,在牢牢把握素材基础上追求“真意”与“新异”;其文本标题新颖,结构蜿蜒,内容别出心裁;其叙事视角和叙事方法独运匠心,甚至利用时间的柔性特征设置各种“机关”,虚实串联,今昔穿越,新旧浑融,集体共享或者个人“随意”粘连,进而创造出奇异的时间指令和空间想象。房伟小说融学理、思考、玄幻于一体,端庄中显俏皮,诙谐中露沉思,现...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北大核心芳草
- 省级《满语研究》
- 国家级《档案学研究》
- 省级当代艺术与投资
- 省级《读者欣赏》
- 省级东坡赤壁诗词杂志
- 省级藏外佛教文献
- 省级《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 省级《理论界》
- 省级《时代报告》
- 北大核心《学习论坛》
- 国家级《美术之友》
- 省级《回族文学》
- 省级《华文文学》
- 省级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 省级《山西文学》
- 省级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
- 省级时代青年哲思
- 南大核心外国文学动态杂志
- 省级诗选刊
- 省级《决策探索》
- 国家级文化产业
- 省级中国摄影家
- 省级《社团管理研究》
- 国家级吉他平方
- 省级《华章》
- 省级金秋
- 国家级《人像摄影》
- 省级《烟台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