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明清小说研究》是一本学术理论刊物。刊载明清小说研究资料、研究论文,开展对明清小说重大问题的讨论和争鸣,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主要读者对象为明清小说研究人员、高校中文系师生及文学爱好者。有英文目次。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本刊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国内大陆内地各省、市、自治区均把本刊列为国家级期刊,各著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高校均把本刊列为重点期刊;在台湾、香港,许多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台湾大学、中央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正大学、成功大学、世新大学等,也都把本刊列为一级期刊。本刊在国外的影响也比较大,特别是在韩国、日本、法国、美国、东南亚一带的汉学家中反响很大。清华大学、中科院、南京大学的数据库和《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上海图书馆报刊索引》等期刊等国内著名数据库和检索期刊均收录本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
【栏目设置】
本刊辟有明清小说综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话本小说研究、文言小说研究、晚清小说研究、各种名著的研究以及名家论坛、博士论坛、博士论文提要、学术信息、学术机构介绍等专栏。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逃学传》现代版之“耄耋老翁来捧场” 吴佩林4-18
《水浒传》三题 李永祜19-35
“千里送京娘”故事的演变 马健羚36-52
艾氏珍藏插增甲本《水浒》残本新探 氏冈真士53-67
南、北支水浒故事与《水浒传》成书 胡以存68-81
《红楼梦》中的“荼蘼•木香•蔷薇”意象抉微 俞香顺82-90
《风月宝鉴》批语•署名梅溪批语•东鲁孔梅溪 张义春91-102
论《儿女英雄传》的“叙事僭越” 唐妍103-112
《女聊斋志异》杂论兼及《陈恭人》篇之史料价值 温庆新113-123
明清戏曲小说中的氤氲神 何艳君124-141
论许鸿磐杂剧《三钗梦》对《红楼梦》原著的理解与误解 郑雅宁142-151
“萧郎镜”与“风月宝鉴”——兼论明末清初戏曲中的镜鉴刻绘对《红楼梦》之影响 戴健152-162
《海上奇书》的整理再版与学术考察 王燕163-171
试验期短篇小说集的编刻及其现代性内涵——以《短篇小说丛刻》初编及二编为中心 董志172-190
新发现明末清初小说《留人眼》考 潘建国191-202
清代小说家屠绅与《屠氏澄江支续谱》述考——兼考《蟫史》主人公甘鼎的人物原型为屠述濂 赵春辉203-215
中国古代小说对东亚小说影响的序列及模式 刘廷乾216-231
逻辑学论文发表:哲学如何面对现实问题
哲学研究当然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但不能总是跟着问题跑。问题往往是散在的、复杂的和流动性的,并且杂陈于不同的层面,而哲学研究则带有相对的确定性,敏锐的问题意识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驾驭问题、剖析问题并获得实际的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可见,问题意识,乃是进入哲学研究的入口(往往也是调整和变革既有哲学研究路数的助推器),但还不能代替实质的哲学研究。而且,并不是所有现实问题都可以看成是哲学研究的直接前提,现实问题需要经过某种筛选、甄别和提炼,方能成为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当然十分重要,但坦率地讲,提出问题还只是一个开始,哲学研究应当以问题为先导,但更重要提要提升到一个相对确定的研究领域,并进行相应的理论清理、探讨、分析与思想引导。问题本身只是话题,还不是课题,从话题转化为课题,需要经过一种学术及学科的转换与提升,但现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常常是直接把话题当成了课题。
明清小说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古代杭州小说中的南宋帝都文化————作者:张慧禾;
摘要:在以杭州为故事展开场景的杭州小说发展史上,不论是宋元的杭州话本小说,还是明清的杭州拟话本小说,都热衷于将故事发生时间设置为南宋一朝,生动地再现了南宋杭州在南北合流、商业繁荣背景下四时游赏、乐活充盈的生活面貌,展示了南宋杭州人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为当今杭州传承南宋帝都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提供一个新视角
《西游记》的器物叙事与民俗文化————作者:阳达;肖慧;
摘要:《西游记》中的器物种类多样,而且大多各具法力,主要可以分为兵器、法宝和服饰三类。小说中金箍棒、芭蕉扇、锦襕袈裟等器物并不是纯粹以形而下的“物”形式出现,而是具有实在的叙事功能,并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以及符号表征、主题揭示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器物及其叙事功能的书写,既是明清时期器物在日常生活盛行的反映,也是小说文本内涵的延伸,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运河文化视域下的明清小说音乐描写及其艺术功能————作者:王思童;
摘要: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运河文化是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合了沿岸各地的风俗习惯。运河文化对明清小说及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时期的音乐风貌在运河文化的影响下,展现出了多样性与融合的特质。运河文化不仅推动了明清音乐风格和乐器使用的演变,还促使音乐活动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明清小说对音乐的运用非常广泛,或用音乐来营造场景氛围,或用音乐刻画人物性格,或用音乐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明清小说对音乐...
试论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寄生曲————作者:郑海涛;范晓庆;
摘要:有明一代白话小说中有寄生曲羼入者约50种,其数量凡500余首。寄生曲与小说中的其他寄生韵文无论在羼入位置、表达功能、语体风貌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寄生曲在明代白话小说中的流变由《水浒传》发端,其后在嘉靖年间小说文本中其意义功能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万历时期《金瓶梅词话》的问世,则将寄生曲在小说文本中的功能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天启年间成书的《韩湘子全传》在《金瓶梅词话》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寄生曲于白话小说...
论科名前定思想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作者:于红慧;
摘要:科名前定思想是命运观念与科举制度结合的产物,是研究蒲松龄精神世界的一条重要线索。他相信天命定数和天人感应,但是对天命又有诸多不服不甘,他以瞿昙转世自喻,相信积善得福和科举成功,表达出一种务实和功利的宗教立场。蒲松龄的这一思想和小说叙事艺术结合,成为他归结小说主题、进行创作的一种修辞手段,主要表现在:一是把科名前定纳入小说主题的范畴,把自身的困惑和思考用故事表现出来、用人物演绎出来,从而增加了故事的...
狭邪小说的兴起与晚清欲望叙事的新变————作者:梁雪;
摘要:作为一种叙事类型,狭邪小说在晚清全面兴起而至于繁盛,是小说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本文试将其置入欲望叙事阐释范型内来探究其兴盛原因。文章从精神分析学欲望理论入手,将欲望视作叙事动力,从欲望叙事流变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晚清社会剧变,象征秩序瓦解,欲望诉诸小说审美,推动叙事模式新变,形成了类型化的狭邪小说叙事模式,带来了新的叙事空间和结构上的变化。在情节展开方面,狭邪小说营造了特殊时空型,反复演绎欲望征逐...
本刊声明
摘要:<正>一,为公平、公正地选用优秀稿件,本刊已采用双向匿名专家评审制。为此,敬请作者:1.将已是清稿、定稿的电子文本发送至以下电子信箱:自由来稿邮箱:mqxsyjbjb@126.com;征稿邮箱:mqxsyjbjbzgyx@126.com。2.为了倡导绿色办公,本刊不再接受纸质稿件,请予理解。二,本刊坚持“文不论家门”“兼容各种观点”的办刊宗旨和“发掘、开拓、深化”的用稿原则
黛玉出场韵文与其病美人形象的互文性解读————作者:王以兴;
摘要:黛玉出场韵文对于其病美人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而作者却特意借古代美女文学程式化韵文书写传统的掩饰,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强化读者的误解;同时明确将西施与赵飞燕分别作为黛玉病美人之神、之形的现实模板和设计依据。通过对黛玉所抽花签上之“芙蓉”实为木芙蓉的辨析,不仅能够确认韵文尾句“病较西施胜三分”的写实性,且根据木芙蓉“拒霜”之德可深入挖掘和洞察黛玉病美人形象中所蕴含的抗拒异化、坚持自我的寓意寄托。此外...
经典小说边上的朱昌鼎————作者:李小龙;
摘要:朱昌鼎是最早提出“红学”概念的人,对这一戏谑性称呼,学界多视其为偶然事件,因此,对朱氏其人亦关注无多。然而,深入爬梳文献,会发现此人不但笃嗜《红楼梦》,且喜读说部,并与其他经典作品亦有密切关系。比如李汉秋先生曾指出,其所发现之《儒林外史》“则仙评”即朱昌鼎所为,不过,此处之“则仙”或当为朱昌鼎之弟朱昌泰,但其评语中也确有朱昌鼎笔墨。另外,此人还对《野叟曝言》很感兴趣,为之撰写了《文素臣年谱》。对朱...
图像视域下《西游记》在朝鲜时代的流播与接受——以插图本为中心————作者:何智慧;
摘要:明清系列插图本《西游记》播之海东后,朝鲜宫廷对西游插图的摹绘,联合岭南地方多家寺庙的西游壁画,在18世纪的朝鲜半岛汇成了一波广涉中央与地方的接受高潮,甚至在进入20世纪后依然余波浅见。在此过程中,王室成员、宫廷画师与岭南地方画僧团队间的艺术交游,成为了前期推动西游图像跨地域流播的主要动力。这些图像多以绘工精湛的李评本插图为底本临摹而成,在宫廷接受中以趣味性与观赏性为导向,并表现出双重底本的互动与争...
再论“听了九斤”还是“听了四两”?——《笑府》“听”义补正及“听”义别解————作者:亓文香;
摘要:学界因“听”义解读不同而引发了关于《笑府·刺俗部·说大话》中“听了四两”亦或“听了九斤”的学术争议,继而关涉到冯梦龙《笑府》版本正伪问题。本文通过典籍考证和山东莱芜方言中“听”的“支付”义来佐证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排印明写刻本《笑府》“听了四两”无误,且为冯梦龙原版。另有《中国语文》等刊物曾发表诸位前贤关于“听”义研究的一系列文章,本文有不同见解,亦通过莱芜方言和文献资料补正了“听”另有“惩治...
猪八戒与摩利支天关系新论————作者:汤德伟;夏广兴;
摘要:文章从杂剧《西游记》文本出发,探究密教神祇摩利支天对剧中猪八戒形象、故事的影响。再以跨文本的视野,结合小说《西游记》成书前取经故事的图像、戏剧、平话等资料,从猪八戒的形象特征看其与摩利支天的关系。杂剧《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护法者”形象是摩利支天神通及密法信仰世俗化的产物。综合来看,在元代密教兴盛的文化背景下,猪八戒形象生成的原型是密教神祇摩利支天身边御车之猪,并与摩利支天相钩连。早期的猪八戒与摩利...
晚清小说中蕴含的“戏曲改良运动”史料及其价值————作者:许天鸣;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晚清“戏曲改良运动”的研究,大多以文献和报刊为史料,且论述较为宏观。本文从晚清小说中,发现晚清初期的戏曲,已出现“说白增加”的现象。晚清小说对舞美改良的写实布置,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可以与相关史料相印证,从而填补这方面史料的缺失。以晚清小说中的“伶人视角”,看待“戏曲改良运动”的依曲填词,进而分析“戏曲改良运动”失败的综合原因,也是一种尝试。进一步的考察还发现,晚清小说对报刊的教化功能...
百年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刊刻时间与成书时间论争述评————作者:刘相雨;
摘要:刊刻时间和成书时间是两个紧密联系的不同问题。一百多年来,学术界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刊刻时间主要有“南宋时期”“元代”和“宋元时期”三种看法,其中刊刻于“南宋时期”的证据最为充分,可能性最大。学术界对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成书时间,也有“晚唐五代时期”“北宋时期”和“元代”三种看法,其中成书于“北宋时期”的论述最为充分。在论争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的学者的加入,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开...
明代小说所见地域商人在运河沿线的活动————作者:张彭欣;范金民;
摘要:大运河是明代南北物货大通道,各地地域商人在运河沿线十分活跃。明代小说描写各地商人在运河沿线的活动内容极为丰夥,徽商以外,江苏的洞庭、南京、江淮商人,山陕、湖广、山东、河南、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域商人及其经营的商品或者从事的行业,在小说中有着或多或少的描摹,内容翔实丰富,笔触细腻,描摹真切,不少故事栩栩如生,场景感人。明代小说中有关商品流通和商人活动的描写,少见或者不见于史志文献,或者填补了相关记载...
晚清文言小说编刊的时代变革及其影响——以苏州籍作家的文言小说编刊为中心————作者:张宏;
摘要:晚清以后,受时代社会巨变的影响,文言小说的编刊迎来了新的转机,其中以王韬、邹弢等苏州籍作家的编刊最有特色。他们编创的文言小说呈现出讽刺揭露性、新闻纪实性、市民通俗性等显著的时代特征,其刊印形式多样、插图精美,受到当时读者的普遍欢迎。这一批苏州籍作家编创的文言小说,具有鲜明的商业化、世俗化取向,题材内容面向现实的批判精神与输入西方新知的启蒙意识,在石印、铅印等新技术与报刊新媒体等因素的加持下,对当时...
《客窗闲话》的运河叙事与文化流播————作者:汪闻远;郝帅;
摘要:《客窗闲话》是清道光年间吴炽昌创作的笔记小说集,其中既有对运河的描写,又有以运河为空间的文化意识传播,对研究清中晚期运河文化的流通路径,通过文史互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吴炽昌不同时期的幕客生活,为其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客窗闲话》依托运河出行线路,呈现出南北中心的城市布局。本文围绕盐运、灾难、庙会、中医文化等内容展开详细论证,以期揭示运河文化的内涵,挖掘小说的人文精神,为研究清中晚期笔记小说的精...
《歧路灯》运河书写的文史互证————作者:柳宁;
摘要:清人李绿园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经学者栾星整理后出版以来,始终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但从文史互证的角度,研究小说中的运河文化书写,尚不够深入。李绿园曾任“漕运之职”和“运铅之役”,他将自己大半生的人生经历写进了《歧路灯》中,这部小说前后创作近三十年。李绿园运铅从长江转到运河,再从运河北上,与作品中的主人公谭绍闻出京补黄岩知县的路线,基本一致。漕运的兴盛,为运河沿岸城市的商贾活动和戏曲文...
新发现《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题咏》考辨————作者:潘红宇;
摘要:2006年天津静海高氏家族印行高毓浵《潜公手稿》,其中卷十三《乙编戏剧之属》收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题咏》,未见相关著录以及研究。这组题红诗清丽婉约,音韵和谐,寄托了高毓浵对金陵十二钗或同情或惋惜或欣赏或不屑的复杂情感,体现了晚清民国文人对《红楼梦》的一种解读,为研究《红楼梦》题咏派增添了新的文献
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民俗文化论析——以《醒世姻缘传》为中心————作者:陈晨;
摘要:《醒世姻缘传》等明清小说反映了因大运河影响而产生、变化与传播的民俗文化,运河在交通、城市商贸发展与民众信仰形成与演变方面皆有重要的功能与意义,相关的民俗文化内容也随之呈现。大运河是明清时期重要的交通通道,在运河所辐射的区域范围有多样的交通民俗;明清时期的运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结构,运河城市民俗中表现出明显的商业性与消费性特征;信仰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构成,运河沿岸的民众在社会生...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人像摄影》
- 省级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省级中华传奇大历史
- 国家级中外文化交流
- 北大核心《汉语学报》
- 省级《西南大学学报》
- 省级《文学与艺术》
- 省级畅游江苏
- 省级都市文化研究
- 省级牡丹
- 省级南都娱乐周刊
- 省级《决策探索》
- 北大核心《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省级《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 南大核心文化遗产
- 省级漫画月刊
- 省级《地火》
- 省级东方电影
- 省级《江淮》
- 省级岭南音乐
- 省级钟山
- 省级《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外国文学评论》
- 国家级长篇小说选刊杂志
- 省级人生十六七
- 省级《上海艺术家》
- 省级《时代影视》
- 北大核心《贵州大学学报》
- 省级百花(悬念故事)
- 北大核心《文艺评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