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考古学报

《考古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209/K
国际标准刊号:0453-2902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查看考古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世界美术》美术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江汉考古》考古类杂志

  杂志简介

  《考古学报》是一本考古学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考古发掘调查报告,刊登考古学理论和专题研究论文,报道考古学与古代历史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代建筑、古人类、古生物鉴定的研究动态。

  《考古学报》(Acta Archaeologica Sinica)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杂志社编辑出版。1936年创刊。季刊。为面向国内外的中国考古学权威性学术刊物,主要刊发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田野考古发掘与调查、考古与科技、考古学家、考古学史、学术动态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保训》故事与地中之变迁 冯时; 129-156

  2 南阳地区汉代墓葬研究——兼论南阳地区汉文化的形成 宋蓉; 157-186

  3 走马楼吴简库钱账簿体系复原整理与研究 凌文超; 187-228

  4 新疆塔什库尔干吉尔赞喀勒墓地发掘报告 巫新华;唐自华;王鹏;覃大海; 229-268

  5 上海博物馆藏盂鼎旧拓五种及讨论 唐友波; 269-304

  1 商代亲称区别字若干问题研究 黄国辉; 269-288

  2 秦汉时分纪时制综论 李天虹; 289-314

  3 四川地区西汉土坑墓分期研究 陈云洪;颜劲松; 315-350

  4 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的发掘与收获 李水城;水涛; 351-368+401-404

  5 汉长安城泬水古桥遗址发掘报告 王自力;辛龙;王志宏;张振鹏;闫松林;王军强;寇小石;王文渊;董慧杰;王保平;王振华; 369-400+

  论文发表代理:投稿明清贵州贡院的使用与维修

  摘 要:贵州贡院建于明嘉靖十六年首开乡闱时,其发展历程正是贵州科举史的缩影。其结构及功能与他省贡院相似,规模居于全国中下等,号舍最少时不足千间,最多时超过四千间。其明末毁于战火,清代重建后亦频繁维修,经费则以公款为主,辅以民间捐助。

  关键词:贵州贡院,乡试,号舍,维修

  各省贡院是举行乡试的场所,是中国古代科举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贵州建省较晚,独立开科更晚,直到明嘉靖十六年贵州首开乡闱之前才建成贵州历史上第一座贡院。但它是关乎地方文教的重地,是众多黔中俊彦的起步之阶,其发展历程亦是贵州科举史的缩影。学界对此关注较少,仅有刘隆民《大十字上消失的明代贡院》及罗登宜《贡院石碑》二文,尚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拟借助诸种史料,试对其修建、使用及维修作出初步探索

  考古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楚居》、《楚史》与楚人早期居地————作者:程浩;

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贺信精神、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本刊将陆续刊发古典研究的专题稿件。本期刊发的《〈楚居〉、〈楚史〉与楚人早期居地》一文利用新发现的简牍资料,勾勒出了楚国先民发轫中原、奠基丹淅及至隆兴于沮漳的图景。该研究不仅是重建楚国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成果

川渝地区六朝墓初步研究————作者:索德浩;

摘要:<正>川渝地区六朝墓葬研究薄弱,至今未能建立完整的编年序列,严重阻碍了该区域六朝考古研究的深入。近年随着重庆三峡库区及川西地区大规模基建的开展,发现了大量六朝时期墓葬资料。据统计,川渝地区已发表六朝墓葬约八百座[1],足以支撑进一步研究。一墓葬类型墓葬主要有砖(石)室墓、崖墓、洞室墓、土坑墓四种形制[2]

河南淅川双河镇秦汉墓葬发掘报告————作者:杨俊峰 ;崔本信 ;曾庆硕 ;余杭 ;曾庆艳;

摘要:<正>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的建设,2007年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原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淅川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联合调查,在淅川老城镇岵山铺村的东南部(双河镇遗址北部和东北部)发现一处古代墓地。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组成考古队,于2007年9月至2008年...

何为中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中原文化区的新认识————作者:戴向明;

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强文化传承之根,固文化自信之本,《考古学报》积极策划文明起源研究专稿,以期促进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期专稿分析自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中原文化的发展,探索文化格局的演变,阐释中原地区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今编发付梓,以深化对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认识

中国考古学独立性的思考————作者:毕德广;魏坚;

摘要:<正>目次一中国考古学形成与科学性诉求二学术目标转向与独立意识觉醒三走向整合之路四结语中国考古学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们正信心百倍地朝着建成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28日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伟大目...

中国北方地区细石叶技术的起源与兴衰过程————作者:仪明洁;高星;

摘要:<正>目次一引言二技术溯源三兴衰过程四结语一引言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全球石器技术呈现小型化趋势[1],以生产形态规范且窄长、两边刃平行、薄锐锋利的细石叶为目标的细石叶技术存在于东亚、北亚及北美部分地区,在古人类适应生存、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中国北方地区农业起源与定居化进程中有特殊的角色[2]。学术界对细石叶技术起源与兴衰过程的关注经久不衰,...

清华简《楚居》与楚国的居地及迁徙————作者:尹弘兵;

摘要:<正>目次一《楚居》地名组的划分二西周早中期的楚国居地及迁徙三西周晚期的楚国居地及迁徙四春秋时期的楚国居地及迁徙五战国时期的楚国居地与迁徙六结语楚国都城地望是先秦史地和楚文化研究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也是楚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楚国八百余年的历史中,楚都及楚核心区曾经历过多次变迁,其中只有东迁前的郢都和东迁后的陈郢、寿郢较为明确(陈郢在今河南淮阳、寿郢在今安徽寿县,东迁前的郢都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荆...

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庙区甲组基址北侧2019年发掘报告————作者:岳洪彬 ;岳占伟 ;牛世山;

摘要:<正>小屯宫殿宗庙区(以下简称“宫庙区”)一直以来都是殷墟考古的重点工作区域。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在宫庙区共进行了四次集中发掘:1928年至1937年为第一次集中发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郑振香等主持了第二次发掘;2005-2006年为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小屯宫庙区进行了系统勘探和局部发掘,为第三次发掘;2018年殷墟大规模基建发掘暂停后,安阳工作队重启小屯宫庙区的勘探和发掘

吉林白城双塔遗址青铜时代晚期墓葬————作者:王立新;金旭东;段天璟;汤卓炜;王涛;

摘要:<正>双塔遗址位于吉林白城洮北区德顺蒙古族自治乡双塔村三组北侧东西向的长条形漫岗之上(图一)。该遗址在1960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此后经多次复查。从遗址地表采集遗物来看,该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及辽金等多个时期的遗存。地表可见被破坏的房址和墓葬等遗迹现象。2016年的勘探表明,该遗址东西最长约900、南北最宽约155米,面积近14万平方米。遗址于198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考古学报目录索引2024年1-4期

摘要:<正>~

论半山、马厂文化的分期和年代————作者:任瑞波;

摘要:<正>目次一阳山墓地引起的问题二较单纯的典型半山文化遗存分析三较单纯的典型马厂文化遗存分析四较复杂的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遗存分析五半山文化、马厂文化的层位关系和年代六“阳山现象”试析七余论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地区。1923-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J.G.Andersson)在甘青地区进行考察,将宁定县(今广河县)发现的一批器表施黑红复彩、锯齿明显的彩陶归入“甘肃仰韶期”,将碾伯县马...

汉代石阙研究————作者:罗二虎;

摘要:<正>目次一前言二类型三结构四年代五分期六分区七谱系一前言汉代阙的使用十分广泛,根据其性质,大体可分为城邑门阙、宫殿门阙、府宅门阙、祠庙门阙、陵墓门阙、关塞门阙等,材质则有石阙、木阙、土木阙等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目前仍伫立以及少量原伫立在地面的墓阙、祠庙阙等汉代石阙

河北临漳邺城曹村窑址2014-2015年发掘报告————作者:沈丽华 ;朱岩石 ;何利群 ;庞文平 ;黄珊 ;郭济桥;

摘要:<正>邺城遗址位于河北邯郸临漳西南约20公里处,由南北毗连的邺北城、邺南城和外郭区三部分组成,是曹魏至北齐六朝故都。1988年,邺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19年更名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1983年联合组建邺城考古队,对邺城遗址系统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经过四十余年的持续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1]

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2021年发掘报告————作者:刘文锁 ;王泽祥 ;王龙;

摘要:<正>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新疆吐鲁番高昌区葡萄沟街道达甫散盖社区北面的一座山岗上,介于葡萄沟与桃儿沟之间的火焰山西端南麓,建于一座高约20米的山丘上(图一)。该遗址自清末以来曾遭受德、俄探险家及当地人的多次盗掘,其中一次为德国第二支吐鲁番考察队于1905年6月的盗掘活动,这次盗掘获取了约一千件多语种文献,盗掘者根据其中的叙利亚文文献判断该遗址属于东方基督教遗址[1]

黄土高原先秦时期窑洞式建筑研究————作者:王天艺;杨凡;

摘要:<正>目 次一 形制分类二 时空分布特征三 建筑技术体系四 起源和衰落原因五 结语黄土高原地区发现了大量先秦时期的窑洞式建筑遗存,其分布范围遍布整个黄土高原,是该地区的主要房屋建筑类型之一。由于考古发现的窑洞建筑遗存结构较为特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对此类遗存的形制结构和埋藏特征缺乏认识,导致一定数量的窑洞式建筑被误判为半地穴建筑(1)

马王堆汉墓帛画《太一将行图》新证————作者:刘钊;

摘要:<正>目 次一 帛画命名和拼缀复原二 帛画主神外的神像和题记考证三 帛画主神神象和题记考证四 帛画性质、用途与巫道辟兵术马王堆汉墓帛画《太一将行图》1973年末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东椁箱的一个黑色漆奁中,经拼缀,呈现出一幅由约十六个大小不同、残损严重的帛片组成的帛画。帛画高约43.4、宽约45.1厘米。帛画用整幅黄褐色细绢制成,上用墨、赤、白、藤黄和花青等五种颜色绘有七个神祇和三条龙的形象

唐五代中国白瓷的海外发现与输出研究————作者:李鑫;

摘要:<正>目 次一 引言二 唐五代中国白瓷的海外发现与分析三 唐五代中国白瓷的输出问题四 结语一 引 言随着中外交通体系的日益成熟,八世纪中叶以后,海路的重要性逐渐超过陆路(1),自八世纪后半叶中国陶瓷的贸易输出也逐渐开始,到九至十世纪时达到第一个高峰(2)。晚唐五代时期中国输出的瓷器中,白瓷与湖南长沙窑彩瓷、浙江越窑青瓷和广东地区青瓷(或称橄榄色釉青瓷...

四川盐源皈家堡遗址2017年的发掘————作者:郝晓晓 ;刘灵鹤 ;周志清 ;孙策 ;田剑波 ;杨波;

摘要:<正>皈家堡遗址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润盐镇杨柳桥村二组,地处盐源盆地东南边缘图一 皈家堡遗址位置示意图杨柳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西北距老龙头墓地约3.5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7°26′57.9″,东经101°36′1.7″,海拔2399米(图一;图版壹)。2015年3月,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及盐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调查发现该遗址(1),...

湖北云梦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M277发掘报告————作者:罗运兵 ;赵军 ;李天虹 ;孙俊 ;张宏奎;

摘要:<正>郑家湖墓地位于湖北云梦城关镇、楚王城城址的东南郊,距睡虎地墓地约3000米(图图一 郑家湖墓地位置图图二 C区墓葬分布及M277位置图一)。2020年5月以来,为配合云梦县市政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云梦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区分为A、B、C三区,2020年度发掘A、B两区墓葬一百九十六座,为战国晚期以来的楚文化小型墓葬;2021年度发掘C区墓葬一百一...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认知及其历史逻辑————作者:霍巍;

摘要:<正>目次一中华文明的考古学标志二秦汉一统的考古学考察三南北朝、隋唐以降的考古“中国”四结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存在并且没有中断的文明,这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早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就曾经深刻地指出,中华文明是“在一个巨型社会中维持了稳定,在一个广袤的国度实现了政治统一”的实体,而这个实体所形成的“国家君主制”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计有二十二个朝代,...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考古学报》社科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4340.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