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剧本

《剧本》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499/I
国际标准刊号:0578-0659
主办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
主管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
上一本期杂志:《戏剧艺术》科技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音乐创作》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剧本》是一本戏剧文学和戏剧艺术刊物。以发表优秀剧本、总结创作经验、培养青年剧作家、繁荣戏剧创作为宗旨。刊登话剧、戏曲、歌剧、电视优秀剧本,发表剧本评论、剧作家研究、创作问题研究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文联优秀期刊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剧本、戏剧理论。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 高扬;谢天然; 2

  2 想飞的孩子 董妮; 4-27

  3 浅述儿童剧《想飞的孩子》风格定位及人物塑造 董妮; 28-29

  4 半个月亮 余青峰; 30-44

  5 不就是一首歌嘛 黄梅戏《半个月亮》创作散记 余青峰; 45-46

  6 天下第一桥 李维平;王元平; 47-72

  7 我为什么要写彭英甲 《天下第一桥》创作随笔 王元平; 73-74

  8 北京地区戏剧创作及剧作家现状调研报告 杨乾武; 75-77+86

  9 戏剧,意味着什么? 泰晤士河畔漫步随想 余青峰; 78-80

  10 美国当代严肃戏剧(1990—2013年) 胡开奇; 81-86

  11 梅花炒鸡浆豆腐 李春明; 87-89+93

  12 神医华蛇 张文彪; 90-93

  13 门 霍进芳; 94-96

  14 图片报道 曹志钢;王雨晨; 97-98

  戏剧论文发表:传统戏曲艺术在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中国戏曲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特有精神文化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工科院校校园文化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戏曲艺术特有精神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及工科校园文化特色的三个维度,围绕如何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戏剧论文发表,戏曲艺术,工科院校,校园文化

  1 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戏曲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至今3000年前先秦的祭祀活动,而后经宋元发展成型,明清到达顶峰,以至于到近现代随着社会的跌宕起伏而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各剧种不断兼收并蓄相互学习,剧种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中国戏曲艺术现可查已存剧种300余种,其中京剧、昆曲、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是的杰出代表。在我国各地又有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地方戏曲剧种,他们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代表。

  剧本最新期刊目录

人间善笔千秋劲 在顾锡东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致辞————作者:陈涌泉;

摘要:<正>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纪念一代剧作大家顾锡东先生百年诞辰。我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向西塘这片孕育伟大剧作家的热土致以崇高敬意,向顾锡东先生亲属表示诚挚慰问,预祝本次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顾锡东先生的如椽巨笔让浙江小百花蜚声海内外,让无数演员大放异彩,让万千观众流连忘返……他和他的作品,生动演绎了剧作家和剧团的关系——一个好的剧作家可以养活一个剧团,成就一批演员,带动一个剧种。浙江小百花就是由顾...

文工团的那些人和事(六)————作者:徐瑛;

摘要:<正>这辈子看过很多戏,印象深刻的有不少,花鼓戏《三里湾》算其中的一个。这是一个群戏,没有绝对的主角,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编剧许在民,但参与了编剧工作的还有王方之、谭亦之和梁熙和等人。该剧导演张间先生德高望重,是湖南最权威的导演之一。他1942年即参加了田汉组织的抗敌演剧六队,新中国成立后赴北京学习,于195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1954年再次进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训练班学习,在其四...

新时代戏曲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作者:吕育忠;

摘要:<正>在戏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大的时代往往孕育和推动着戏曲艺术新的形式之变。当前,面对着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所发生的历史巨变,戏曲也面临着时代之变所带来的从内核到外延之变的艺术需求、文化需求和社会需求。而作为一种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积淀的古老艺术,当代戏曲的传承发展首先是需要和注重创新的传统。创新的传统能使我们获得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构成我们的文化记忆

愿化作一道道光 照亮中国戏曲的未来 走进“全国青年戏曲编剧研修班”现场侧记————作者:王新荣;

摘要:<正>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五月的北京,骄阳灼灼,一派勃勃生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新时代戏曲创作高质量发展,5月12日至20日,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年戏曲编剧研修班”如期开班,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直机关、高等院校的37位青年戏曲编剧齐聚北京,共同探讨、总结新时代戏曲创作的规律性认识,直面戏曲创作领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明...

我的恩师顾伯伯————作者:黄亚洲;

摘要:<正>说真的,我每次走西塘都有迷路的感觉,经常在水、桥、巷、廊的曲折恍惚里摸不清方向,也摸不清朝代,但是有一个地点我却是从不迷路的,每临西塘,总要怀着虔诚的心情,甚至会噙着热泪,去那个精致的院落做一次祭拜。那个我不能不去的院落,建于“四贤祠”遗址之上,唤作“顾锡东戏剧艺术纪念馆”。顾锡东是我的老师。我是认认真真拜他为师的。拜师那年,记得是1979年

说给顾伯伯的三句话 顾锡东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作者:程蔚东;

摘要:<正>在纪念会上发言以后,又观赏了当晚的“顾念”晩会,心绪难以平静,就将发言提纲扩展成文,想和顾伯伯再聊会儿天。顾伯伯说过,他喜欢和我聊天。学习着一定年轻着,你不会衰老。纪念顾伯伯百年诞辰,自然让我回想起向顾伯伯学习的日子,觉得这样的日子又重新集结在今天,我又可以向顾伯伯学习了。顾伯伯清瘦的面廓、淡淡的微笑以及浅浅地吸一口烟的样子,清晰地在我眼前。每次看到他,总觉得他有些疲倦,可是一说到创作,他的...

铁木高娃————作者:魏明伦;

摘要:<正>人言:爱情与死亡是文艺永恒的主题!又言:人的本性与人的社会性经常搏斗,谁胜谁负,因人而异,导致不同的结果。为钟情而死亡的男女主角充满舞台。爱情是神圣的,但神圣的爱情能够完全超脱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吗?我要讲的故事,发生在元朝末年中原河间府一带。那个年头,那个地方,白莲起义,朝廷镇压,在水深火热,血雨腥风之中,插入了一阵传奇般的爱情箫声…

探索者的新足迹————作者:廖全京;

摘要:<正>“这就是魏明伦的戏!”当我再次读完川剧剧本《铁木高娃》,这句话不由得冲口而出。不错,这正是执著的探索者魏明伦最近的手笔。记得他多次说过,“执著,指我自己在创作上的追求。我同意‘多元并存’的说法,你可以搞你的一套,我可以搞我的一套。我这个人是兼收并蓄,不是杂家也算得是‘杂种’。所以我主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宽容与执著——在“1988年戏剧与当代审美要求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这一回,我们...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传奇 戏剧文学讲师团江西行开幕式上的讲话————作者:孟冰;

摘要:<正>感谢中国剧协和江西剧协,感谢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在奔忙之中有了一个可以停歇片刻的瞬间,于是我们由此便可以让自己的思绪和情感稍微地放纵一下,于是,我想了很多……首先,我想起了《剧本》月刊的那些前辈,那些先生,那些老师,颜振奋、温广鲤、李钦、柏松龄、程世鉴、朱旭辉;想起东四八条;想起那一次次的座谈会、研讨会、改稿会;想起经常来参加各种会议的那些专家、学者和老师...

西迁————作者:林蔚然;王人凡;

摘要:<正>时间:1937—1938年。地点:南京、安徽、河南、宜昌、重庆。人物:王英郁——男,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教师,成贤畜牧场场长。欧阳白——女,成贤畜牧场兽医,大龄未婚。吴俊——男,成贤畜牧场饲养员。顾芳梅——中央大学农学院学生,国民党师长的千金。袁天养——男,中央大学文学院英美文学系学生。翁之亭——男,中央大学文学院英美文学系教授。曹大威——男,逃兵。邢灿——男,国民党军官。小川子——男,吴俊的...

我以我血荐轩辕 话剧《西迁》创作谈————作者:林蔚然;王人凡;

摘要:<正>1937年底,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时任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场负责人的王酉亭先生带领部分教工和数千只动物从南京逃出,星夜兼程,奔赴重庆。刚听到这个故事时,感觉不像是真的。然而待我们翻阅了大量史料、文献以及相关人士的回忆录后发现,故事不仅是真的,而且王酉亭和他的动物大军,最终竟然完成了这宛如神话一般的壮举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与挚友怀兴交往的点滴回忆————作者:温大勇;

摘要:<正>1982年,我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先后参与过北京市小学思想品德课本和全国四年制中师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因为关于戏剧的毕业论文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1984年调动到专业更加对口一些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月刊。来年春末夏初,福建省举行第十六届戏剧会演,编辑部派我与会。于是,我有幸结识了福建戏剧界的很多前辈、朋友,也跟郑怀兴建立起近四十年的友情…

解决问题————作者:孙智宏 ;施春华;

摘要:<正>时间:现代。地点:某乡镇公厕。人物:多嘴嫂——某村村民。余小菊——女,某村村民。许镇长——男,某镇镇长。[幕启。[某公厕一角。舞台上有一个柜子,柜子上有卫生纸、卫生巾等用品。多嘴嫂上。她边哼小曲,边打扫卫生。[幕后不时传来“所长好”“所长早”的打招呼声

风雪形象岗————作者:王洋;

摘要:<正>时间:冬季的某一天。地点:东北省会城市某小区门前。人物:小李——男,二十二岁,小区保安。老张——男,五十多岁,小区业主,热心,粗犷。[幕启。[大屏幕上,天空飘着鹅毛大雪,背景声西北风。小区门口保安亭旁的台子上,全身落雪的保安小李站得笔直。[停车的刹车声。在车灯照射下,老张向小区门口走来

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沃土中 戏剧文学讲师团江西行综述————作者:邵玉烨;

摘要:<正>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号召广大戏剧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深刻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踏遍盛世河山,倾情抒写奋进新时代的山河故事,4月19日至27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主办,《剧本》编辑部、江西省剧协、江西文演集团艺术发展部承办的“我们的山河故事”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剧作家...

层层叠叠铺向高天远云 评话剧《延水谣》————作者:肖云儒;

摘要:<正>八十年前,一群追求进步和革命的青年,在黄土地上向北、向北,奔向延安,来到了宝塔山下。他们用青春的岁月、向上的情怀,书写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创造创新性革命文艺的瑰丽篇章。八十年后,由蒲逊编剧、傅勇凡导演,西安话剧院出品的话剧《延水谣》在西安首演,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精彩地呈现了那一代人的历史道路。记得三十年前,为了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0周年,我参与过八集电视文化片《长青的五...

从延安出发 评话剧《延水谣》————作者:徐健;

摘要:<正>西安话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延水谣》(编剧蒲逊,导演傅勇凡)是一部兼具宏大叙事与重大主题双向探索、再现历史与连接现实双重观照的红色题材作品。就叙事与历史层面而言,全剧以抗战时期延安“鲁艺”为背景,讲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经过艰苦的磨砺、战争的洗礼、创作的考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指引之下,走向社会这个“大鲁艺”,主动“改造自己和自己作品的面貌”,并最终创作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的故事。在...

红色记忆的歌谣传唱 评话剧《延水谣》————作者:郑荣健;

摘要:<正>“延水浊,延水清,情郎哥哥去当兵……”当大幕在歌声中拉开,数块似书页如梁峁的舞台置景中,竺之奇和林逸萍脚步踉跄、气喘吁吁地走上舞台,观众也随之来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的陕北黄土高原。歌声有工农兵群众的情感,置景似含隐喻,而带着革命浪漫主义爬上山圪梁梁的文艺青年,就像随后他们将要遇到的种种问题、挑战和考验,将需跨越的不适、迷茫和成长,黄土高原就这么浑厚大气、沟壑纵横地展现在了他们面前

非历史的“关系” 话剧《亲爱的安东》创作谈————作者:林婷;

摘要:<正>安东,即俄国作家契诃夫,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契诃夫是个“团宠”,不仅在他的年代是,跨越漫长的时空,依然是。他的粉丝太多了,这个戏是否蹭得了契诃夫的热度很难说,而它带来的写作难题是确定的,粉丝们心中都有自己的契诃夫,你如何用你的契诃夫来说服他们。人永远活于关系之中,亲情、友情、爱情,都是“关系”的由来,而关系通常包含问题。契诃夫与妹妹玛丽雅、女友丽卡、妻子克妮碧尔之间的关系包含着问题...

文工团的那些人和事(五)————作者:徐瑛;

摘要:<正>“文革”中后期,湖南省文工团组织创作了一批现代戏,其中最有名的两部作品是湘剧《园丁之歌》和花鼓戏《还牛》。这两部作品上演没多久就被打成了大毒草,前者的罪名是恶毒攻击中国的教育事业,后者的罪名是与晋剧《三上桃峰》遥相呼应为刘少奇、王光美翻案。除了这两部作品外,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还组织创作了《两张图纸》《送货路上》《烘房飘香》《瑶山新学》等剧目,其中《送货路上》还拍成了电影。这些作品如今都已封箱入...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剧本》戏剧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431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