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戏剧》杂志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前身为《戏剧报》、《人民戏剧》)的资深戏剧表导演艺术评论和理论月刊。自20世纪50年代创刊至今已历60年,出版630余期,在中国戏剧乃至文艺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迹。
2010年《中国戏剧》将进行重大改版,新增一个印张(16页)的内容,并有两个印张(32页)改为全彩页。新辟戏剧聊吧、热点追踪、特别关注、佳作赏析等栏目,直面戏剧界重大问题,特别关注有影响的剧目,深入分析、热辣点评、激情赏鉴,突显本刊对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前瞻性、开拓性和评论的权威性。进一步加强原有的戏剧沙龙、艺术研究等栏目,约请当代文艺界、戏剧界专家撰稿,深入分析当前戏剧发展趋势,透辟点评剧目得失,开展理论探讨与争鸣。群星灿烂、剧坛人物、梅花飘香等栏目介绍影、视、剧的古今名人、新老明星的成长道路和生活轨迹,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在戏剧春秋、唱腔赏析、票友之家、港澳台戏剧、外国戏剧等栏目之外,新增加了戏剧遗产、校园戏剧理论之窗等诸多栏目。32页全彩编排新颖,图文并茂。其中名家名剧大幅照片印刷精美,美轮美奂,具有收藏价值。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版块栏目:戏剧沙龙、戏曲现代戏创作、切.格瓦拉笔谈、剧评、首届王国维红曲论文奖获奖作品选登、流派艺术、导演手记、演员手记、老剧人、表演评论、专访、启宏随笔、报道、综述、书评、怀念篇、外国戏剧、简讯、图片新闻。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拜遍吴山 所谓叩庙——董红印象 张弘; 4-6
2 新编锡剧《一盅缘》散谈 董红; 7-9
3 剧坛风光好 梅韵续华章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综述 靳文泰; 10-13+2
4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名单 14-15
5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简介 16-40
6 刘建杰唱着“样板戏”闯进京剧大门 齐鲁; 41-43
7 雄哉北地王 美哉郑国凤 刘洪玉; 44-47
8 一个戏曲演员的梅花奖梦想 李树建; 48-49
9 我的梅花奖 罗怀臻; 50-51
10 戏曲音乐创作谈要 优秀戏曲唱腔的五个标准 汪人元; 52-57
11 耕耘《诗的家园》 观赏李六乙的《俄狄浦斯王》 林荫宇; 58-60
12 走进北京的上海话剧 从《原告证人》说起 刘彦君; 61-63
13 当越剧遇上易卜生 观支涛执导的《心比天高》 王强; 64-66
14 豫剧《程婴救孤》唱响美国百老汇 贺宝林; 67
15 感悟 走近 体验 我饰演京剧《将军道》中嬴政的体会 张宏伟; 68-69
16 《寇准背靴》带给我的艺术成长 张转社; 70-71
17 地方戏曲走进高校课堂 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为例 汤洁; 72-73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投稿:盔头的发展及其在京剧艺术中的作用
[摘 要]在京剧史上,人物形象塑造由类型化到个性化,所以盔头在其中的运用也经历了漫长的由简单搭配到复杂讲究的探索过程。京剧是一个综合艺术整体,除去表演,需要有导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去共同创造一个完整的艺术精品。为此盔头作为树立典型人物形象的具体体现标致,也是综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刊,盔头,盔箱,传承发展,重要性,经验感想
一、盔头的简介及其发展进程
“盔头”是梨园行的行话,也叫盔帽、戏帽,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盔”是仿照古代战将所戴的头盔样式并加以夸张、美化而形成的。按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实际应用,从外形上可划分为冠、帽、盔、巾四大类。而按制作工艺与使用材料来分,可分为硬胎与软胎。戏曲盔头与戏衣一样注重装饰性,但其装饰时有变化,各剧种之间也互有异同。
中国戏剧最新期刊目录
千锤百炼 余韵流风 记严凤英开山弟子田玉莲————作者:郑少华;
摘要:<正>田玉莲,1937年出生于安庆,这里是她戏曲人生的起点,也是她艺术事业发展的福地。田玉莲的艺术生涯始自1949年,几乎与新中国黄梅戏的发展齐头并进。深耕黄梅戏表演领域75载,她见证了这一剧种由地方小戏向全国性剧种的华丽蜕变,在黄梅戏艺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试析《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新突破————作者:罗嫱;
摘要:<正>《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王潮歌继“印象”“又见”系列后的“只有”系列之一。其占地622亩,投资60亿元,拥有21个剧场,单日可演出125场,累计4000多分钟。2021年6月对外开放后,立即惊艳文旅界,并逐渐爆红全国;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观剧1200万人次;2024年上半年观剧人次已近千万,全年预计观剧人次将突破2000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多次对其进行报道
青衣泪韵恸乾坤 娜影悲腔泣千秋 河北梆子优秀青年演员孙娜折子戏专场有感————作者:刘媛;
摘要:<正>孙娜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河北省文化名家“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获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联合颁发的“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演员展演证书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网巾织就家国绮梦 庄谐演绎闽史华章 闽剧《画网巾先生》评析————作者:徐天维;
摘要:<正>2024年11月12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闽剧历史剧《画网巾先生》亮相福建大剧院,并最终荣获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九届福建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榜首。该剧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林宇辉,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艺术总监、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琼领衔主演。《画网巾先生》取材于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戴名世的古文《画网巾先生传》,讲述了闽地历史故事,展现了闽地士人对民族...
由西式“驯服”到中式“和睦” 评高甲戏《驯悍记》的中国化喜剧构建————作者:符艺夕;
摘要:<正>高甲戏《驯悍记》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该剧在保留原著基本情节框架的基础上,对其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中国化改编,通过重构戏剧文本、强调丑行角色、打磨音乐风格等方式,将高甲戏的喜剧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以中式幽默重构戏剧文本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驯悍记》从诞生至今已有400多年,该剧被奉为经典喜剧作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符合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争议之处。例如,原剧中彼特鲁乔对凯瑟琳娜的强...
有些风景只有爬上树顶才能欣赏 评民族歌剧《红杜鹃》————作者:文硕;
摘要:<正>民族歌剧《红杜鹃》描写了一个战火蔓延之际、政权更迭之前发生在原国民党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兼东海某城警备司令曾府的谍战故事。每一波宣叙与咏叹,都在刚柔并济中孕育着一场场爱情与亲情的躁动;每一个戏剧桥段,都在跌宕起伏地完成着一次次忠诚与背叛的选择;每一次杜鹃鸟的悲啼,都在如歌如泣地诉说着虎食子、父杀女的痛楚与无奈;每一次主题歌“杜鹃红,红杜鹃”的响起,都唤起观众对于“尽洒碧血润沃土,春色满人间”的...
当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中的三重审美呈现方式————作者:朱晓白;
摘要:<正>在中国歌剧艺术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发展倾向始终是其重要的特色体现,也造就了中国民族歌剧美不胜收的艺术形态。中国民族歌剧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以讲述中国故事为选题原则,将独立的民族精神融汇于歌剧艺术的创作及演绎之中。历经多年的打磨与实践,当代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包容和开放的视野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美学姿态。修海林先生认为:“音乐存在‘三要素...
民族歌剧《运河谣》 中国风韵的创新与传承之路————作者:符南;
摘要:<正>民族歌剧《运河谣》于2012年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首演,一经上演就获得强烈的反响。歌剧作为西方独特的艺术形式于20世纪20年代引入中国。作为西方舶来品艺术形式,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在此基础上,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将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与西方歌剧深度融合,实现了歌剧的创新呈现。《运河谣》通过贴近百姓生活题材的设定、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以及舞台艺术的意境再现等,使得民族歌剧...
传承与探索 表演教学中关于“观察生活练习”的思索————作者:依克桑·塔依尔;
摘要:<正>观察生活,是表演教学过程中基础且至关重要的一环,伴随演员创作角色的全过程。以中央戏剧学院张仁里教授为代表的教学团队,曾以“观察人物练习”为名,在其所教授的表演系八零班进行过一次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然而,“观察人物练习”仍存在一些分歧。比如,若从一年级就开始要求学生创造人物形象,是否容易让学生陷入“一般化表演形象”的误区?“观察生活练习”与“观察人物练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究竟应该...
传梆戏之经典 拓青衣之意境 河北梆子青衣、闺门旦演员孙娜的表演艺术赏析————作者:孔来俊娃;
摘要:<正>自河北梆子戏出现女性演员以来,一代代表演艺术家已走过140余年的艺术探索道路。传承至今,河北梆子青衣、闺门旦表演艺术的代际交接来到了孙娜等青年演员的身上。孙娜的舞台表演集聚了河北梆子表演艺术的诸多精华,在20余年河北梆子青衣、闺门旦的耕耘中,她已主演传统戏《打神告庙》《窦娥冤》《宝莲灯》以及新编历史戏《孟姜女》《花木兰》《天竺传奇》等剧目。孙娜的舞台表演集唱、念、做、舞于一身,在继承传统的同...
撼动人心的英雄悲歌 粤剧《精忠魂》观后————作者:崔伟;
摘要:<正>粤剧《精忠魂》是广州市粤剧团优秀青年文武生李伟骢近年编演,并不断打磨、日臻完善的一出新编历史剧。这出戏聚焦民族英雄岳飞秉持精忠报国的母训,英勇抗金,却最终喋血风波亭的千古悲剧,注重了对岳飞悲剧命运的思考和开掘,充分写出了大英雄驰骋疆场的无畏,更展现了壮志难酬的时代背景与政治风云。因此,《精忠魂》带给观众强烈感动的同时,也会对岳飞的命运、对中国历史宫廷环境的复杂性产生新的认识。一出新编历史剧,...
植根于深厚历史的伦理演绎 上党梆子《大汉母子》观后————作者:单跃进;
摘要:<正>晋城上党梆子剧院创排的新剧《大汉母子》,编导演分别为李莉、张曼君和陈素琴。此剧将西汉初年刘邦之妻儿吕雉与刘盈这对亲生母子间的情感纠葛作为叙事主线,以刘邦之妾戚懿母子的悲惨遭遇作为副线,多侧面地展现了吕雉母子在颠沛流离的岁月及宫廷生活中的情感经历及心理演变。舞台叙事于史有据,见诸《史记》之《吕太后本纪》《高祖本纪》,以及《汉书》等史籍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 现代戏创新表达的精彩华章————作者:赵旸;
摘要:<正>现实题材新创剧目如何在真实的基础上以艺术感染力取得成功?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现实题材新作《密云十姐妹》以鲜明的选材诉求、独特的表现视角、精湛的艺术表现力等宝贵的创作实践回应了这一话题。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讲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郊区的“十姐妹突击队”随京津冀20万大军在密云修建水库,以及此后的60余年中她们持续保护水库环境的故事,表现了曾战斗在修建密云水库一线和生活在此地的人们舍小家...
探析话剧《杜甫》中戏剧世界的诗意建构————作者:刘永莉;
摘要:<正>话剧《杜甫》作为一部以传统历史人物为蓝本创作的佳作,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排,导演及主演由冯远征担任,在2019年一经演出就备受瞩目。剧作家郭启宏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厚重的笔墨着重表现了杜甫的苦难人生与超脱的精神境界。该剧以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写意的艺术手法表现文人悲剧的人生经历。郭启宏正是通过“诗与情”“诗与境”相结合的方式,让一群历史人物在充满诗意的语言与现实的对白中徐徐而来,...
老骥伏枥豪气壮 呕心沥血谱新章 记京昆作曲家王大元先生————作者:郭宗民;
摘要:<正>对一部能够被广大观众接受并传承下来的优秀戏曲作品来说,除了要有好的剧本和演员以外,拥有一位文化素养深厚的作曲家和唱腔设计不可忽视。近日,我在一位河北梆子名家的引荐下拜访了北方昆曲剧院的作曲家王大元先生。王大元先生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向我讲起了他从昆曲笛师到唱腔的设计一些经历
从新编剧目看陇剧传承和创新的融合之路————作者:翟晓霞;
摘要:<正>陇剧是甘肃独有的戏曲剧种,起源于环县的“陇东道情”。1959年,陇剧《枫洛池》晋京演出大获成功,陇东道情戏正式更名为“陇剧”。2006年,陇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剧根植于民间,以质朴自然见长,唱腔悠扬婉转,辅之一唱众和的“嘛簧”,地方色彩浓郁;其表演风格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侧身摇晃”“风摆柳”“地游子步”等程式动作,剧种辨识度极高。在陇剧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深挖地方...
当代越剧现代戏的女性书写————作者:徐丽鸿;
摘要:<正>越剧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且在新时代浪潮中逐步发展。现代戏剧的创作始终是越剧剧目中的独特类型,早期的越剧作品均以宏大叙事为主,强调革命精神和集体主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越剧现代戏开始更多地关注女性个体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第一次亲密接触》《我的娘姨我的娘》《玉卿嫂》《钱塘里》《第一缕阳光》等作品的出现,标志着越剧现代戏在关注女性情感方面的新探索,这些作品试图塑造不同于单...
梅兰芳对戏曲服装的改革与创新 记“梅韵霓裳——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作者:张锐;
摘要:<正>2024年10月22日,由北京京剧院策划,北京京剧院、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梅韵霓裳——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以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追忆两位京剧大师昔日的舞台鸿影以及他们在戏曲服装改革与创新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这次展览共涉及梅兰芳、梅葆玖先生曾经出演的9出经典剧目中的29件戏装,十分珍贵。戏曲服装,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
“草根”剧团书传奇 从越剧《君子成忠》看宁波海韵艺术团的逐梦之旅————作者:连一苹;
摘要:<正>在戏曲艺术的传承道路上,有一批特殊的守艺人——他们并非职业演员,而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凭借对戏曲的热爱,将舞台艺术当作一生的追求。宁波海韵艺术团便是这样一个以“爱”为核心驱动力的“草根”戏曲团体。自成立以来,这个剧团以真挚的情感、精湛的演绎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成为宁波文化艺术生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宁波商帮文化的核心价值中,诚信、责任和家国情怀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叶澄衷,作为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成长之旅的艺术再现 评音乐舞台剧《体育场的流浪猫王》————作者:肖萍;
摘要:<正>音乐舞台剧《体育场的流浪猫王》以橘猫苍耳和小学生罗小西的友谊为主线,讲述了一个跨越身份隔阂,用友爱和理解共同克服成长“隐痛”的故事,为孩子们“定制”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话世界。该剧通过精致的舞台设计、跌宕的情节起伏、感人的音乐旋律用心去勾画童年,用情感抚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心灵压力,营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地下城”,以独特的舞台叙事为当下的音乐剧创作增添了一道清丽别致的风景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文史精华》
- 省级今古传奇故事版
- 省级岭南音乐
- 国家级知识文库
- 国家级歌唱艺术杂志
- 省级《满语研究》
- 省级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武当
- 省级《太原大学学报》
- 省级铁军
- 省级《湘潮》
- 省级涉世之初
- 国家级《中国发明与专利》
- 省级西藏人文地理
- 省级小溪流
- 国家级诗探索
- 省级哲理
- 北大核心《海南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天主教》
- 北大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省级《世纪桥》
- 省级《外国问题研究》
- 国家级《生态文化》
- 省级东方丛刊
- 省级《理论与创作》
- 北大核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西北美术
- 省级战士文艺
- 省级《西江月》
- 省级 旅游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