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艺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俄罗斯文艺

《俄罗斯文艺》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131/I
国际标准刊号:1005-7684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文学评论》文学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鲁迅研究月刊》杂志简介及目录查询

  杂志简介

  《俄罗斯文艺》原名《苏联文学》,创刊于1980年1月,1991年更名。本刊以发表俄苏文学作品、文艺评论、文化评论为主,主要面向教师、学者、学生和外国文学爱好者。

  自创刊以来,本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学术影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世界文学类核心期刊,也是《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4年入选CSSCI核心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4年入选CSSCI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作品译介、中俄文学比较研究、当代俄罗斯文学、文化研究、文论研究、世界文学、书评、消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学术前沿:对话的对话:巴赫金与形式主义诗学

  (4)历史诗学传统中的巴赫金体裁理论 И.O.沙伊塔诺夫;赵杨

  (11)记忆和遗忘问题:巴赫金论文化史中传统印记的保存/抹除机制 И.波波娃;郭舒曦;赵杨

  (18)复调话语的渊源:论巴赫金的宗教人类学第一原则 Л.A.戈戈季什维利[1];凌建侯[2]

  (28)雅各布森诗性模式与巴赫金语境模式之比较 江飞

  (36)中国巴赫金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夏忠宪

  (45)什克洛夫斯基散文体小说的陌生化叙事 赵晓彬

  (54)从言语体裁理论看巴赫金的修辞色彩观 王加兴;袁俭伟

  (60)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溯源 杨向荣

  (67)巴赫金“长远时间”学说与文学解读机理 陈涛

  (73)巴赫金的词库问题——以文艺学术语为例 刘伯威

  (78)论《羊奶煮羊羔》中维捷克形象的狂欢化功能 孙雪森

  评论

  (84)俄罗斯当代大众文学及其文学特质与社会功能 刘玉宝[1];T.Б.马克拉科娃[2]

  (90)互文游戏:阿库宁创作的后现代主义诗学特征 武玉明

  (97)浅析阿库宁侦探小说的多维叙事空间——以凡多林传奇故事系列小说为例 高伟;孙超

  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拉斯韦尔传播学研究的两面性

  摘要: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与《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在对传播学界造成广泛影响的同时也饱受争议。本文结合拉斯韦尔的几篇著作,参考中外传播学者的不同观点,围绕拉斯韦尔传播学研究的三组矛盾点尝试进行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拉斯韦尔,战争宣传,传播效果,传播功能,宣传技巧

  一、 引言

  哈罗德・拉斯韦尔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也是内容分析法的先行者之一,他的“5W”传播模式和社会传播的三大功能等理论在传播学界产生的巨大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传播学是按照他的划分发展的。他“离经叛道”地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政治学分析政治人物;研究一战交战双方的宣传手册、传单、海报和电影等,对当时的宣传信息进行定性的内容分析,确定双方的宣传策略;还发展了一个针对宣传内容分析的分类体系。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神童,社会学科的“达芬奇”,拉斯韦尔的学术生涯并不平坦,有起有落。《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与《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在对后来的传播学界造成广泛影响的同时也饱受争议。

  俄罗斯文艺最新期刊目录

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风景”与“中国话语”的建构——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刍议————作者:张建华;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在我国高校的俄语专业中俄罗斯文学研究独立潮头。无论是研究的话语理论,还是具体的批评实践,不管是宏观的历史审视,还是微观的细部研究,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多领域的进步和突破,已成为国际俄罗斯文学研究学界一道耀眼的“中国风景”。但离真正的学术强大还有距离,离“中国话语”的真正确立尚有待时日,而独立自创的思想理论和话语体系仍暂付阙如。在思想观念、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在批评对象...

敬畏生命的诗——读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作者:董晓;

摘要:阿斯塔菲耶夫(В.П.Астафьев)作为苏联文学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创作中追求纯粹的人道主义精神。阿斯塔菲耶夫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为对生命的敬畏。这一点在小说《鱼王》里得到鲜明的体现。通过具体细致的对物的书写,作家呈现出西伯利亚人原始粗野而又细腻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对西伯利亚严酷自然的去浪漫化书写,作家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在真实地呈现西伯利亚人艰难的生活境遇之基...

“民间谣曲”:古罗斯民族记忆的诗意呈现————作者:吴笛;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古罗斯文学中的“民间谣曲”及其作为脑文本对民族记忆的诗意呈现。古罗斯的“民间谣曲”和“壮士歌”都属于民间文学以及口头文学的范畴,是脑文本的产物。“民间谣曲”是篇幅较为短小的叙事诗,内容涉及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与西欧的“民间谣曲”具有潜在的血缘关系。“民间谣曲”与“壮士歌”一样,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但不同于后者的特质在于谣曲的主要人物并不是历史人物或英雄形象。相较于“...

东方文明由边缘向中心的位移:以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影响为中心————作者:刘亚丁;

摘要:20世纪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作为东方文明重点的中华文明在苏联的各种著作中被忽视,与西方文明相比完全处于边缘状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国力的逐渐上升,俄罗斯汉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季塔连科等汉学家热心研究中国文化;200余位俄罗斯汉学家在季塔连科院士组织下,2010年完成6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该套大书对中华文明作了比较深刻的阐释,将中华文明与印度、希腊和俄罗斯文明置于同样的...

关于建立俄罗斯文学研究“中国学派”的若干思考————作者:王宗琥;

摘要:本文围绕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构建展开详细论述,从理论基础到实践路径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理论层面,文章提出了“中国学派”构建的四个核心要素:中国视角、世界眼光、比较意识和人类情怀,并强调了中国视角作为“中国学派”核心的重要性。在实践层面,文章提出了通过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整体联动来实现中国学派构建的路径,并倡导通过教育改革、理论创新和国际话语传播进一步巩固中国学派的学术地位。文章的主...

阿斯塔菲耶夫的生态文学书写与生态哲学思想————作者:于明清;

摘要:作为20世纪俄罗斯生态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对自然的描绘手法多样,有科普式的发现式书写,审美式的步入式体验,宏大的概念性描述,意象化的自由叠加等。阿斯塔菲耶夫观念中“人”的概念包含自然人与人类社会两层。自然层面,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应遵从物竞天择的原则。社会层面,作家批判割裂人与土地的关系,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和技术进步的政策,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圈共同进化。在生态哲学领域的探索中,阿斯塔菲...

论阿斯塔菲耶夫小说创作中的艺术自白————作者:刘净娟;

摘要:阿斯塔菲耶夫的艺术自白具有独特的创作逻辑与固有的艺术特征。一方面,作家继承了忏悔审美意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自我体悟、对人类存在的终极思考、对揭露自我与重塑自我的宗教道德旨归;另一方面,又融入了极具现代性的民族自我修正意识。艺术自白作为表现作者立场的叙事手段,借助体裁融合的形式与史实材料凸显了政论性话语特色,赋予自白文本很强的现实指涉性和实用主义特色。在作者或肯定或否定的自白话语中,凝聚着作者以宗教信...

整体意义的拆分与聚合——论契诃夫《海鸥》在中国的接受和舞台阐释————作者:栗征;

摘要:“海鸥”意象是阐释《海鸥》的关键。在很长时间里,中国的阐释者普遍把尼娜视作海鸥精神的化身,但时至今日,对“谁是海鸥”的回答已经从尼娜扩展至剧中所有角色乃至于全体人类。作为象征意象的“海鸥”涵括了我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借助“海鸥”意象,契诃夫使《海鸥》中多样性的人物获得了整体性的观照。如果《海鸥》复杂的意义生成是其艺术魅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忠于原作的排演就很难放弃追求《海鸥》的整体意义,即通过对...

马卡宁小说《天空与群山相接的地方》中的流动性书写————作者:宫清清;

摘要:《天空与群山相接的地方》是马卡宁以乡村音乐文化嬗变为背景,把交通发展带来的时空体验转化为形式实验,将传播媒介的变迁引发的震惊经验纳入写作题材和美学实验创作的一篇关于音乐的小说,其突出特征是流动性。通过披露乡村音乐传统消失的现象,马卡宁将读者目光聚焦于传统艺术发展的困境,展现了艺术在不同历史语境中要求不同创作方式的诉求。小说的流动性叙事呈现了乡村音乐文化灵韵变成余韵后融入现代作曲家创作,在世界各地传...

俄罗斯文学批评中的新现代主义研究————作者:朱艳红;

摘要:新现代主义是在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批判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思潮。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对新现代主义的研究起步于20-21世纪之交,主要集中在诗歌领域和小说创作领域。关于新现代主义的起源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复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对后现代主义的克服和超越。库库林、日捷涅夫、鲍里沙科娃等评论家阐...

《列·尼·托尔斯泰百卷本全集》的编纂研究与学术价值——娜·伊·戈罗季洛娃(罗曼诺娃)访谈录————作者:尉然;娜·伊·戈罗季洛娃(罗曼诺娃);

摘要:编者按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托尔斯泰研究略显沉寂,但在文献整理、编纂、释读上却有扎实推进。新版托尔斯泰全集出版项目——《列·尼·托尔斯泰百卷本全集》——历经多年筹备,终于在2000年正式启动。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学术版”托尔斯泰作品集,由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负责,众多出色的文献学家和托尔斯泰研究者参与其中,编纂过程预计持续数十年,将对未来的世界托尔斯泰研究产生长远影响。新版全集在编纂宗旨、体例、...

廖正定作品————作者:廖正定;

摘要:<正>~

论拉什迪《金屋》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作者:张锦;

摘要:《金屋》是印裔作家拉什迪的新作,小说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一直为学界所忽视。人物形象上的圣愚痕迹,情节构造对《罪与罚》的化用以及叙事策略同复调小说的共鸣,是《金屋》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深刻关联的重要表征。但是,拉什迪又通过人物塑造的非神圣化、情节安排的惊奇化和叙事手段的工具化,改变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原有的诗学风貌。于是,《金屋》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承启发之余,亦在传世经典和当下改写的张力下生发...

俄罗斯历史剧的演变进程————作者:石雅楠;

摘要:俄罗斯历史剧发端于17世纪下半叶,经历18世纪的巴洛克文学、古典主义和感伤主义思潮,在19世纪以普希金、亚·奥斯特洛夫斯基、阿·康·托尔斯泰为代表进入“黄金时代”,在20世纪出现以革命、领袖与爱国为核心话语的“革命历史剧”题材,在后苏联时期形成以“宫廷剧”和“历史传记剧”为代表的戏剧转型。俄罗斯历史剧的发展演变深刻关联俄罗斯文学转型、历史变迁、思想话语等多重因素,兼具历史文献性、文学审美性、人道思...

海子诗歌俄译的经验与思考————作者:易宁;吴婵艳;

摘要:2021年由笔者译注的海子诗选(《火焰内部:海子的诗》)在俄出版,本文基于笔者的翻译实践探讨海子诗歌译介相关问题:第一部分介绍译者的选诗策略;第二部分说明翻译的两种取向;第三部分分析译著对当代汉诗俄译的意义。在选诗过程中,译者采取了侧重诗人研究与侧重作品本身的两种选诗方案。与之相应,译著中的诗歌翻译呈现出“研究性”和“审美性”的两种取向。最后,基于当代汉诗在俄传播与译介现状,笔者认为,译著《火焰内...

从文学主人公到边区书写者:十二月党人在西伯利亚————作者:徐乐;

摘要:十二月党人领导的贵族起义在俄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十二月党人因为脱离时代和人民,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的是浪漫主义文学主人公的行为模式,十二月党诗人的代表雷列耶夫把自己的长诗《沃伊纳罗夫斯基》的同名主人公塑造为悲剧性的受难英雄,描绘了主人公沃伊纳罗夫斯基与考察西伯利亚的学者米勒相遇的情景,而这首诗开头献词提到的亚历山大·别斯图热夫也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与长诗的情节相应,别斯图热夫同样遇到来西伯利亚考...

普里什文的诗意地理学————作者:梁坤;

摘要:20世纪俄罗斯生态文学的鼻祖普里什文是“俄罗斯大自然的歌手”,也是民族志记录者。其诗意地理学的创作在俄罗斯文学中占据独特地位。他试图通过博物学和人类学的探索“把诗歌、科学和生活结合起来”。作为俄罗斯大地上的漫游者,他且行且记,且歌且吟,不满足于农艺著述、旅行札记的客观严谨,甫一落笔便将人类感知的主观性和精神性赋予自然万物,于是那片广袤土地上的森林河湖、动物植物便散发出诗性的光辉。在他的观念里,“诗...

俄罗斯文学“高加索文本”研究————作者:姜磊;

摘要:高加索是一个“文化—历史有机体”,也是一个涵盖神话、地缘政治、历史文化的独特空间。作为俄罗斯地域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加索文本”在俄罗斯文学中有着悠久历史和清晰的发展脉络。它是由主题、情节、形象等构成的具有深刻内在逻辑的网络体系。俄罗斯文学“高加索文本”的主要特点在于:显著的文本对话性,即超文本性;人物形象体系的多元性;显性的地域神话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了俄罗斯文学中的“高加索文本”作为一个开放体...

马卡宁小说《高加索俘虏》的隐性进程与空间重构————作者:任晓舜;

摘要:短篇小说《高加索俘虏》是马卡宁重构俄罗斯文学中高加索地理空间的伟大尝试。在这部作品中,马卡宁虚构了一场吞噬人性的高加索战争,这不仅是对真实空间中第一次车臣战争的预言,而且是对俄罗斯文学传统中高加索浪漫形象的残酷解构。本论文把荒诞战争对人的异化视作小说最外层的表意轨道,即显性情节,旨在从显性情节背后挖掘出两个与之并列前行的隐性进程,它们分别聚焦俄罗斯大兵沃夫卡和鲁巴欣以独特方式反抗荒诞的生命意志。通...

文本与空间的互塑:《水印:魂系威尼斯》的旅行书写研究————作者:余毅;

摘要:离散文学中的旅行书写,不仅记录了离散作家对空间的文本描绘,还反映了他们在跨文化背景下的身份探索。地理空间的位移往往会引发离散作家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跨越与杂糅,文学作品里的地域景观不仅是作为背景对空间的再现,它是作家对空间的文本再创作,还是离散作家身份的艺术表现。在《水印》中,俄裔美籍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书写,不只是一篇描摹景色风情的游记,而是绘制了一个“文本创作”的威尼斯,也为自己的流亡生活确立...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俄罗斯文艺》艺术期刊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429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