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作为一份戏剧专业刊物,《上海戏剧》自创刊以来,一份戏剧专业刊物,始终坚持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和“两为”方向,坚持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繁荣戏剧创作,促进戏剧理论研究,培养和造就当代戏剧艺术家队伍而努力工作。多年来,该刊发表了《鸡毛飞上天》、《海瑞上疏》、《留守女士》、《商鞅》、《贞观盛事》、《星星之火(新版)》、《大路朝天》、《廉吏于成龙》等很多优秀剧本。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文章,如曾连续发表黄佐临关于写意戏剧理论的专论;发表过关于“大作意识”的理论文章,为京剧《曹操与杨修》、淮剧《金龙与蜉蝣》的演出作了理论准备;发表过关于上海三位剧作家赵耀民、赵化南、罗怀臻上世纪90年代戏剧创作的评论文章,对推动上海戏剧创作的繁荣与发展,起了开启先声和总结提高的作用。此外,该刊还发起并开展过大量有关戏剧艺术问题的专题讨论,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设有“理论鉴赏系列”、“文化传播系列”、“现代明星系列”、“剧视创作系列”、“摄影美化系列”及其它艺术专栏。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是不是最好?不重要! 晓溪
今月曾经照古人 杜竹敏
曲牌体联套是古典戏曲的遗存 顾兆琳
昆曲《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俞妙兰
天地之间一缕香 张晓妍
挖掘冰山下的意义 木叶
隐喻的恶之花 向丁丁
台湾情感的生命诗篇 李旻原
越语清音话李敏 黄国庆
守护心中最初的梦想 吴新斌
亦生亦旦亦风流 杨小青
以情制腔,以腔传情 金良
我与冯素珍的“情缘” 李敏
淮剧的生命力在于与民众息息相通 朱恒夫
我对上海淮剧的新期待 罗怀臻
固守与图新 毛时安
接受还是对抗 鲁小艳,李言实
经典:前天的后天,明天的昨天 蔡燕
戏剧论文发表:传统戏曲艺术在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中国戏曲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特有精神文化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工科院校校园文化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戏曲艺术特有精神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及工科校园文化特色的三个维度,围绕如何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戏剧论文发表,戏曲艺术,工科院校,校园文化
1 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戏曲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至今3000年前先秦的祭祀活动,而后经宋元发展成型,明清到达顶峰,以至于到近现代随着社会的跌宕起伏而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各剧种不断兼收并蓄相互学习,剧种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中国戏曲艺术现可查已存剧种300余种,其中京剧、昆曲、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是的杰出代表。在我国各地又有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地方戏曲剧种,他们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代表。
上海戏剧最新期刊目录
继承传统 勇于创新 谈赵志刚从艺50周年————作者:梁伟平;
摘要:<正>赵志刚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之一,凭借其卓越的表演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在中国戏剧界享有盛誉。赵志刚不仅继承了越剧传统,还在表演艺术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其一系列男女合演的代表作《沙漠王子》《何文秀》《浪荡子》《红楼梦》《赵氏孤儿》《疯人院之恋》《杨乃武与小白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王子复仇记》《暗恋桃花源》等,在戏剧界获得了广泛认可,推动了越剧事业的传播与发...
新世纪 新开拓 从越剧《赵氏孤儿》的创排谈赵志刚的创新意识————作者:王晓鹰;
摘要:<正>首先祝贺赵志刚!从艺50年了,这意味着多少心血花费和艰辛付出,当然也有成功伴随和荣誉加身,我不是戏曲专家,对越剧更没有多少专门研究,无法探讨赵志刚从艺50年这个文化事件的深刻内涵,我想说些表面的、感性的东西。跟赵志刚初接触是因为越剧《赵氏孤儿》。2005年,他和编剧余青峰,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看了我导的话剧《萨勒姆的女巫》后,非常喜欢、很受震动,看完戏在剧场门口一直等我出来,见面就向我发出了为...
守正 创新 回归 谈赵志刚的舞台表演艺术————作者:胡晓军;
摘要:<正>50年来,赵志刚先生献身越剧艺术乃至于舞台表演艺术,“守正”有高和深的造诣,“创新”有好而多的成果。赵志刚先生出道早、头脑活、工作快、路子多、爱折腾,所以他的成绩要比其他越剧男小生数量多、内容杂、传播广,也就经常成为了富有话题性的人物,甚至还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总之,不只是艺术话题,而且是文化课题
创造属于男演员的越剧音乐————作者:黄静枫;
摘要:<正>越剧男女合演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被讨论。过去我们讨论男女合演,较多关注如何让男小生的表演融入到原先的女子越剧体系中,这当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但我认为对越剧男女合演进行学理性的考察,不能仅有这一个角度,尚有一些未被关注的方面需要我们去讨论,也有一些相对保守的认知,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辨识
跨媒介叙事与跨性别表演 评音乐剧《她对此感到厌烦》————作者:李然;
摘要:<正>岁末年初,在黄浦剧场小剧场上演的音乐剧《她对此感到厌烦》(以下简称《她厌》),以其创新的视角和题材,以及切中当下热门的关于女性命运与地位的反思话题,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赢得普遍好评。故事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名为莉莉丝的女性玩家在一款名为《女神录》的女性恋爱游戏中的冒险故事。在游戏里,她多次攻略男主角以求回到现实世界,但最终发现自己依旧被困在其中
在“真实剧场”中与死亡共在 评米洛·劳《每一个女人》————作者:孙静怡;
摘要:<正>2024年11月,米洛·劳导演的《每一个女人》在上海YOUNG剧场“秋是国际戏剧季”迎来了中国首演。生死,是经历过疫情后全世界创作者都渴望表达的共同主题。该剧首演于2020年的萨尔维茨艺术节,以米洛·劳擅长的影像纪实风格加上影后乌斯娜·拉蒂(Ursina Lardi)细腻生动的演绎,直面一个普通人滑向死亡的时刻。时隔四年,米洛·劳又带着该戏来到中国上海,重新唤起中国观众脑海中的那段全球生死记...
“千层蛋糕”的多重表达 评偶戏《尝一口拿破仑》————作者:夏伊婷;
摘要:<正>法国头脑呓语剧团带来的原创偶剧《尝一口拿破仑》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之一,于2024年10月在YOUNG剧场上演。该剧仅由法国著名演员、木偶师和导演埃瑞克·德·萨里(Eric de Sarria)与中国助演耿芸两位演员进行演出,纸、塑料等物质材料做成的偶与法国香颂、变幻的灯光融合,提供了一个诗意的想象和隐喻空间
举重若轻的生活诗意 评《爸爸唱过的歌(五月里的三天)》————作者:孟书宇;
摘要:<正>熟悉却又叫不出名字的音乐静静回荡、木质调香薰的气息弥漫整个空间,剧场时空转换间,仿佛瞬息将人拉进南洋岛国的旧日时光之中。全剧在姐弟俩的散漫对话中展开,波澜不惊,却也暗流涌动;日常生活在剧场中缓慢流淌,看似私人故事,但也烙印着集体回忆。在2024年第十五届ACT上海当代戏剧节中,《爸爸唱过的歌(五月里的三天)》这部由泰国“为什么剧团”带来的当代泰国戏剧在华的首次呈现,随着太平洋来的海风,吹来耳...
赵志刚:在新与变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作者:金莹;
摘要:<正>赵志刚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文联副主席、杭州戏剧家协会主席、赵氏工坊艺术总监。师承尹(桂芳)派,有“越剧王子”之称。历年来主演《何文秀》、《浪荡子》、《沙漠王子》、《状元打更》、《王子复仇记》、《曹植与甄洛》、《杨乃武》、交响版越剧《红楼梦》、《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家》、《千古情怨》、《赵氏孤儿》、《蝶海情》、《山水黄公望》、《倩女...
剧协简讯
摘要:<正>上海文化广场迎来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第100场演出1月18日下午,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迎来了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100场演出。2011年,英语版《巴黎圣母院》作为文化广场首部年末大戏连演24场,首轮演出吸引39,459位观众。2019年7月与2020年1月,20周年纪念版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来沪,两轮40场演出共吸引观众72,447人次,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作者:郑天然;
摘要:<正>~
白玉兰戏剧奖为何能够香飘35年?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35周年学术研讨会纪要
摘要:<正>12月12日上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暨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3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文艺会堂文艺大厅举行。研讨会上,7位嘉宾作了精彩的发言,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对白玉兰戏剧奖的深刻感受和对戏剧艺术的独到见解。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
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35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作者:王虹;
摘要:<正>2024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凝聚和激励广大戏剧工作者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2024年12月12日上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暨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3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文艺会堂文艺大厅举行。此活动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文旅引流消费效应显著
摘要:<正>1月21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发布了《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综合评估报告》。数据显示,第二十三届艺术节56台161场主板演出总票房计达7025.4万元,较上一届增长25.5%,为历届最高;共吸引14.4万人次走进剧场观演,其中24.1%为外省市观众,7.8%为境外观众(含港澳台地区);演出项目(含舞台演出、“艺术天空”“扶青计划”等板块)拉动消费约7.8亿元;总体1600余场演展活...
以诗演诗 评新编昆剧《诗宴·唐才子传》————作者:李良子;
摘要:<正>唐诗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既如金玉耀眼,令人心折;又如空气透明却无处不在。诗对诗人、对读者、对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需要回到诗最璀璨的时代去寻找。2024年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演出的新编昆剧《诗宴·唐才子传》就做出了这样的尝试,通过四组唐代诗人的人生切片,展示诗在中国文化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将怪诞进行到底 以欧里庇得斯·拉斯卡利迪斯《泰坦众神》为例————作者:黄觉;
摘要:<正>时隔数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组织承办的ACT上海当代戏剧节隆重返场,在期待已久的观众群中引起一片欢欣。浏览演出剧目,赫然发现希腊新锐导演欧里庇得斯·拉斯卡利迪斯(Euripides Laskaridis)的《泰坦众神》(TITANS),欣悦之余又添了几分惊喜。国内大部分观众不仅没有看过拉斯卡利迪斯的作品,恐怕也鲜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
星·杂剧 伪装者————作者:张勇 ;杜竹敏;
摘要:<正>人物表明楼南京新政府要员;重庆军统与中共南方局双重间谍。汪曼春76号情报处处长;明楼曾经的女友。明镜明家长姐;红色资本家。明台明家幼弟;先为军统特务,后被策反成为中共地下党。于曼丽军统特务,明台拍档,暗恋明台。程锦云中共地下党,明台女友。明诚中共地下党,明家司机,与明楼情同兄弟。冈田芳政日军大佐,特高课课长。梁仲春76号行动处处长
艺汇全球 全城有艺 记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者:忻颖;
摘要:<正>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11月17日闭幕,在10月18日至11月17日的一个月时间里,艺术节通过“艺享全球”舞台演出、“艺术天空”惠民活动、“艺美全城”艺术教育、“艺创未来”扶青计划、“艺通世界”演艺大会、“艺聚百家”国际对话、“艺览纷呈”城市联动、“艺展无限”融合创新等八大板块,举办370多项、1600余场各类演出、展览活动,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余名艺术工作者献艺,吸...
在上海,遇见“京”彩人艺 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驻演————作者:晓新;
摘要:<正>10月到11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迎来了特别的“北京人艺主场”。北京人艺曾在1961年、1988年、2012年大规模赴上海交流演出。2024年,北京人艺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合作,创新地推出了全新的名团合作模式——“上海驻演”模式。在此次驻演中,北京人艺的五部大戏先后登场,演出之外还安排了艺术教育、专题展览、主题研讨会、文创开发、联合党建等一系列活动,“深度定制”了整个行程,是...
女性主义的幽灵 观德语音乐剧《蝴蝶梦》音乐会版————作者:程梦雷;
摘要:<正>11月5日至17日,上海文化广场迎来了德语音乐剧《蝴蝶梦》的音乐会版首秀。该剧取材于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1938年的同名小说,1940年即被改编为电影流传至今。音乐剧由米歇尔·昆策与西尔维斯特·里维联袂打造,以音乐重新勾勒了那段迷雾缭绕的曼德雷庄园传奇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民族文学》
- 南大核心史学理论研究
- 北大核心《山西师大学报》
- 省级《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大众考古
- 北大核心《福州大学学报》
- 省级《奇闻怪事》
- 北大核心史林
- 北大核心短篇小说(原创版)
- 北大核心《考古学报》
- 北大核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美术》
- 省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满族研究》
- 北大核心《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扬子江评论杂志
- 国家级《中国发明与专利》
- 国家级《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省级连云港文学
- 省级青海学刊
- 省级《企业文化》
- 国家级《中国残疾人》
- 省级名家名作
- 省级老友
- 北大核心《戏剧艺术》
- 北大核心《中国戏剧》
- 省级文学界理论版
- 北大核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省级《内蒙古艺术》
- 北大核心《大舞台》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