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汉语学报》为16开的季刊,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编辑者是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全国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汉语学报》编辑部;出版者是商务印书馆。办刊宗旨为:以汉语为研究对象,致力于事实的发掘和规律的揭示,致力于理论的探讨和方法的探索;促进汉语的母语教学和对外教学,积极推进语言信息处理和语文现代化。它是属于所有语言学研究工作者和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块园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汉语本体研究、语言类型研究(含方言)、理论方言研究、理论方法研究、语言应用研究、计算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不及物动词构成的句干句式 范晓; 2-13+95
2 “一旦”用法的形成与演变 张雪平; 14-23+95
3 “2015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在商务印书馆召开 23
4 唐五代四史词语考释与《汉语大词典》修订 熊焰; 24-28
5 楚方言同源词“溇” 邵则遂; 29-35+95
6 成都话的连读变调与韵律结构 秦祖宣; 36-44+95-96
7 “小量义”格式的汉韩对比研究 金铉哲;李知恩; 45-53+96
8 当代汉语名词的词义转换与功能扩展——以“热血、冷血”与“狗血、鸡血”为例 张谊生; 54-64+96
9 港式中文词类现象举隅 田小琳;马毛朋; 65-71+96
10 马来西亚华语介词的变异 王彩云; 72-81+96
11 河西民间宗教宝卷方俗语词的文化蕴藉 程瑶; 82-88
12 上古汉语状位动词的鉴别 苏颖; 89-94
13 商务印书馆2014年度语言学出版基金评选揭晓 94
14 商务印书馆新书介绍 97
期刊论文发表:高校图书馆用户不良阅读心理调查分析
摘要:文章对河南若干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不良阅读心理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提高图书馆界对用户不良阅读心理的重视。
关键词:期刊论文发表,高校图书馆,用户,不良阅读心理,对策
作者简介:王佩(1981―),中原工学院图书馆馆员。1引言
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不良阅读心理行为,又可以称为非正常心理行为。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用户违章行为现象观察分析发现,他们的违规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动机而发生的。由于学识及素质的差异,高校图书馆中产生违规行为的用户多是学生。
汉语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转折手段的显性、隐性之分及转化关系——从副词“可惜”的转折功能说起————作者:蔺伟;
摘要:文章考察副词“可惜”转折功能的性质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论述汉语转折手段的显性、隐性之分及其间的转化关系。副词“可惜”处在一个多种功能交织并存的状态,转折是依附于其评注功能的一种兼职功能。当下“可惜”已显现出一定的连词化倾向,这表现在评注性淡化、转折关系类型扩展和言者指向弱化等方面。据此,文章认为汉语转折关系的表征手段可依据专职/兼职分为显性转折词(语)和隐性转折词(语),在适宜条件下隐性转折词(...
自然口语对话中的“还是”————作者:方梅;
摘要:自然口语对话中,由“还是”构成的选择问句有多种形式,由“还是”系连的并列项不仅在结构上会呈现出不对称性,其功能也呈现出多样性。虽然“或者”与“还是”在书面语中的差异或许体现为“标准析取并列”与“疑问析取并列”的对立,但是在自然口语对话中,用于追加信息时,这种对立有可能被中和;而出现于回应话轮之首的“或者”,用于提出建议,即便采用疑问句法,也不能被“还是”替换。当“还是”位于话轮末形成不完整话轮或单...
“救火”类非常规述宾结构的语义冲突及其形成机制————作者:吴德新;赵丽华;
摘要:与常规述宾结构“救X”相比,“救火”“救荒”“救灾”等是典型的非常规述宾结构。语义上,在救助目标未明确出现时结构只凸显“消灭”义,在救助目标明确出现时凸显“救助”义,在救助目标虽隐含但由常理可明确推断时结构兼表“消灭”与“救助”义,此时述宾之间产生语义冲突。结构的形成既是“救火”意象图式语义选择和概念投射的结果,也是“救火”场景中概念“救T”与概念“灭X”之间整合“截搭”的结果
从共同基础与时间场域看“对吧”的功能及塑造————作者:饶宏泉;
摘要:对于“对吧”的多种功能,学界至今莫衷一是。本文系统考察日常会话中“对吧”在话轮不同位置上的功能表现,基于“共同基础管理”思路,提出统一分析,即“对吧”参与共同基础管理,主要用于协调共同基础的达成度和同步性。这一功能整合分析能统摄“对吧”的功能连续统,并得到韵律特征上的支持。结合宏观语法理论,本文认为“对吧”的功能受到时间场域的任务塑造,这可以为语法成分的功能研究提供新视角。由此提议将“共同基础管理...
对话构式视角下的辩驳式“才”字句研究————作者:邓川林;
摘要:本文从对话构式的视角来研究表示辩驳的“才”字句,认为其构式意义需要在对话中得到全面解读,不能仅由自身推导得出。辩驳式“才”字句具备平行性、类推性、促发性、对话性等特征,通过成分复现、并置结构、否定标记、前后对比等方式与先前话语建立语言学上的亲近关系,实现对话共鸣。该构式并非强调命题真值,而是组成了由负面评价、主观定位和反对态度构成的立场三角,有标示对方威胁面子行为(FTA)的功能。研究发现,对话构...
从语义量级到元语量级——“至少”几种用法的语义分析————作者:罗琼鹏;
摘要:量级修饰语“至少”除了表示客观量的最低限度外,还具有认识情态用法和让步用法。文章采用基于代数结构的抽象量级模型,揭示了“至少”不同用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至少”的各种用法都与抽象量级有关,对上限和下限有特定限制,它们的区别在于量级所作用的层面不同。“至少”从客观量修饰语发展为传递说话人立场与偏好的让步标记的过程,体现了量级概念从真值条件层面向元语层面的自然延伸。这一结论和“至少”的语法化、语义演...
赣语萍乡话“去哩”的两种最近将来用法及其演变路径————作者:陈前瑞;阳羽彤;
摘要:赣语萍乡话句末助词“去哩”的最近将来功能存在表示事件即将实现和即将起始的两种用法,二者分别典型地与达成情状、活动情状共现从而形成用法差别。即将实现发展程度略高,可以否定,有用于远将来的例证。组合与凝固的“去哩”共时上有五种不同功能和用法,根据歧解关系发现,最近将来的不同用法可能是分别从不同的功能演变而来的。完成体发展为即将实现,表示“已经开始了”的起始完成体发展为即将起始。两种用法分别有可能进一步...
海盐方言的类指————作者:张薇;
摘要:海盐方言有三种类指形式:光杆普通名词、“个NP”和“告NP”。其中,光杆普通名词为无标记类指形式。“个NP”和“告NP”在词层面上具有定指和类指两种性质;在句层面受到句法、语义条件的严格制约,在两种情况下会表现出类指性质:(1)当句子是“属性谓语”,即小句为惯常体述谓语或者形容词谓语,不体现事件过程,具有评价性时;(2)该结构在句子中有相当于“这种+上位词”结构强化时。且由于海盐方言中“个”的语法...
山西北区晋语方向介词“迎”的产生与功能扩展————作者:王全华;
摘要:汉语方言中的方向介词有诸多迥异的区域化表达形式。文章以山西北区晋语“迎”为例,从共时和历时视角探讨了方向介词的语义来源和功能扩展问题,共时层面详细描写了“迎”的语义和多功能模式,历时层面集中讨论了方向介词“迎”用法的产生和进一步功能演变。文章认为面向义动词是方向介词重要的来源之一,方向介词除了可以在方所概念内部扩展外,还可以作为语义源头扩展为非空间概念
扬雄《方言》“屑,洁也”再考————作者:董志翘;
摘要:扬雄《方言》卷三有“屑,洁也。(郭璞注:谓清洁也,音薛)”一条。以往的训诂家均以“《诗·邶风》:‘不我屑以。’《鄘风》:‘不屑髢也。’毛传并云:‘屑,絜也。’洁(潔)、絜古通用”为证。其实,这是对毛传的一个很大的误解。这里的“屑”是个方言记音词,并非“屑”可以引申出“清洁”之义。实际上,古代此词常用的记录形式是“雪”(“雪”有“擦拭”“清洗”义),而且根据《方言》一书体例,卷三“屑,洁也”条前后各...
“脱颖而出”之“颖”字研究————作者:袁舫;言实;
摘要:“脱颖而出”之“颖”在现代辞书中,或释“锥子尖”,或释“嵌锥针的两片铁或环”,或释“锥子上的环”,莫衷一是,给读者造成困惑。本文对与“脱颖而出”所出时代较接近的古代文献中“颖”的用例及其相关注疏进行梳理,并依据古文字形,结合其他古代文献,分析“颖”的本义,认为其本义为禾穗;又从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出发,从时间维度引申和空间维度引申构建“颖”的意义系统;最后,从逻辑、事理、语法、音韵、词汇等方面论证“...
第十三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征稿启事
摘要:<正>“第十三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将于2025年10月24日至29日(24日周五报到,29日周三离会)在中国重庆举行,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汉语研究中心、《语言研究与应用》编辑部承办,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黑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安徽大学、澳门大学合办
第六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征集论文
摘要:<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现将论文征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1.会议主题:互动语言学与文明交流互鉴互动语言学是国际语言学界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研究方向之一。本届会议鼓励基于互动语言学视角,对国家通用语言、汉语...
现代汉语助词“了”变化义再探————作者:陆方喆;朱斌;
摘要:文章在辨析“完成”“实现”和“界变”说的优劣基础上,提出汉语助词“了”的核心语法意义是表示“变化”。所谓“变化”是指过程、状态、量度、态度等方面发生改变。变化义是“了”使用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词尾“了”和句尾“了”在表达变化时略有差异,后者的主观性高于前者,表达的时制范围也大于前者
语义理解与常识推理的机器表现和人类基线之比较——怎样评估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的语言运用能力?————作者:袁毓林;
摘要:本文讨论怎样通过跟人类基线的比较,来合理地评估ChatGPT等现代大型语言模型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用代词指称歧义和否定辖域问题测试ChatGPT,展示语言大模型在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方面的优秀表现;接着简介维诺格拉德模式挑战及其升级版本WinoGrande数据集,还介绍了我们对于这种类型的测试题和机器表现的评估方式的改进方案(把仅触发词不同的“句对”扩展为锚定词也不同的“句偶”,把机器表现跟人类被...
对举型领主拷贝构式的特征及其信息包装机制————作者:赵博文;
摘要:本文考察对举型领主拷贝构式“N1+V1+N1的(N3),N2+V2+N2的(N4)”的构式特征,探讨语义、语用信息在彼此对比状态下的包装方式。文章从该构式的整体特征出发,认为该构式主要适用于主体行为对比的场景,凸显行为的主体...
“不像X,倒像Y”的话语结构与功能配置————作者:左乃文;
摘要:“不像X,倒像Y”是在特定语境中,针对某人(或某事件)做一个“是X而不像,不是Y却像”的论述,以话语背景中的“名实相异”为触发点浮现“疑此喻彼”的主观评判义。从话语结构看,其完整语义框架是“S1(常规背景)+S2(实际表现)+S3(不像X)+S4(倒像Y)”。从信息推理过程看,表现为“已有信息存储S1→现实信息获取S2→即时信息加工S3→在线信息推理S4”。言者将假性否定客观事实与主观认定相结合,...
汉语复句的分类问题————作者:刘利;朱光鑫;
摘要:汉语复句的分类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之一。根据复句小句的表达功能与信息地位,可以对汉语复句进行重新分类。据此,以复句中小句能否被提问、能被怎样提问作为形式测试手段,将汉语复句分为并列类复句和主从类复句两个大类,其中主从类复句又有时间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三个次类。相较以前的汉语复句分类,新的分类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解释力
现代汉语被动句的语言类型学特征————作者:宋文辉;
摘要:研究现代汉语被动句的语言类型学特征,不能仅关注有标志被动句。有标志被动句并不比意念被动句更接近语法被动:语法被动是及物性调整机制,被动形态作用于及物动词,使其去及物化,而“被”属词汇手段表被动,不调整及物性,只引出施事,凸显主观性,使用受语用制约;典型被动句的首要功能特征是施事省略,而有标志被动句一般出现施事,意念被动句无施事。长短被字句经演化结构趋同,跟意念被动句一样都是话题说明结构,语言知识组...
及物性、语篇类型与立场功能的关联——从“一再”与“再三”的情感差异谈起————作者:孙嘉铭;
摘要:“一再”与“再三”是现代汉语中的一对近义词,两者的意义接近,但在感情色彩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指出“一再”与“再三”的句法语义差别可以从“及物性”角度获得统一解释,其中“一再”所在小句具有低及物性,“再三”所在小句具有高及物性。两者的及物性等级不同,会带来明显不同的语用效应,并衍生出不同的立场表达功能。其中,复句关系所构成的话语环境差异是形成“一再”与“再三”立场功能对立的直接诱因。“一再”优势分...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燕山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地方志
- 省级收藏拍卖
- 北大核心《外国文学评论》
- 省级新世纪剧坛
- 国家级花样盛年
- 国家级人民音乐评论
- 南大核心外国文学动态杂志
- 省级《杜甫研究学刊》
- 省级幸福
- 国家级《科学与无神论》
- 省级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省级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 北大核心《渤海大学学报》
- 国家级新文化史料
- 北大核心收获
- 省级旅行家
- 省级诗江南
- 北大核心《人类学学报》
- 国家级《创新时代》
- 省级人文天下
- 省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
- 国家级《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 北大核心《古汉语研究》
- 省级延安文学
- 省级《汉语史学报》
- 省级《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省级青春美文
- 省级《理论与创作》
- 省级《老区建设》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