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丛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民族丛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3-1021/C
国际标准刊号:1004-4922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查看黑龙江民族丛刊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敦煌学辑刊》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民族艺术》艺术核心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黑龙江民族丛刊》是民族学专业学术类期刊。旨在交流民族工作经济,促进民族学研究。发表有关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民族文学、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研究。读者对象为民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 有英文目次及文摘。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1998年获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民族工作研究、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历史、民族学。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康沃尔:一个新民族的诞生——基于民族主义与建构主义的考察 谭刚;严庆1-8

  试论信任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论和实践——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尚大超;金炳镐9-12

  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理论与实践的考察和比较——以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和中国为例 李贽;张莉13-18+77

  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民族性群体事件预警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月刚;吕姗姗;张岳嵩19-24

  西藏自治区比如县虫草因素引发相关问题的思考——以比如县良曲乡格康村为例

  孟亚伟;于梓东25-30

  法院如何引俗入审——以哈萨克族彩礼返还纠纷的司法审理为考察对象 肖建飞31-38

  李维汉民族主义观述析 张三南;孙玉凤39-43

  论关系质系统质视角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兼论民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温英杰;刘树宏44-48

  民族地区经济与现代化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以广西桂林为例 陈蜀花49-53

  桂西南民族边域地区城乡一体化研究:以崇左市为例 麻昌港54-58

  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现状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郭一;管宏友;陈玉成59-63

  新疆农村地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苏莉亚•尼亚孜;白合提亚尔•玉苏甫64-68

  民族历史与边疆学

  艺术论文范文:浅议古典诗的艺术视觉效果

  在中国艺术史上,誊写艺术好象从来没有被先贤们讨论过,书法艺术倒是 被置于很高的位置。一部书的出版,其内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其它都是次要 的,不入大雅之堂的。一般的艺术讨论都忽视那些较不显眼的艺术形式,装帧 艺术也不被看上眼,遑论誊写艺术了。反观西方艺术界连誊写的工具、字体形 态和颜色都讨论到。使我想起近几年注意到的一项中国文字的艺术。

  这些年来,在读和写的过程中,我发现古典诗作为一项艺术,读者除了通 过诵唱获得快感,通过阅读获得快感,也可以通过视觉效果获得快感。

  黑龙江民族丛刊最新期刊目录

边疆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研究————作者:克琴;熊坤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边疆地区依托自身条件禀赋,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边疆民族地区数字乡村是数字技术赋能“三农”工作的具体实践,承载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在数字中国的推动下,边疆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整体数字化发展态势积极向上,具有深化民族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政治意义,赋能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意义,创新公共服务方...

国家在场与社会嵌入: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模式探究——基于N村的人类学考察————作者:字荣耀;

摘要:以往中西方治理理论,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此起彼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国家在场社会嵌入的多元治理共同体建设,强调国家与社会治理路线的协同。边疆民族地区实践考察表明,当前的治理模式是一种“国家—社会”的治理结构,在实现治理有效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行政逻辑与基层社会治理传统、社会嵌入主体话语静默等多种治理难点。因此,边疆民族地区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识为主线,以“共治...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研究————作者:樊欣;闫子博;赵航;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需要构建文化路径来夯实根基、激发活力。通过探讨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识形态建设、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服务体系等内容,进一步阐释如何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从而进一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促进文化认同与团结、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

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逻辑关系、现实基础及实践路径————作者:吴晶;

摘要:“一带一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息息相关。从逻辑关系来看,“一带一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既辩证又同一。辩证性在于“一带一路”建设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和经验启示。同一性在于“一带一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理论同源性、文化同根性、目标同向性;从现实基础来看,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做好民族工作、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以及重视生态...

共富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牧区现代化道路研究——新巴尔虎右旗牧区现代化试点分析————作者:孙岿;侯依林;孙吕明;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两大基本特征,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牧区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聚合型现代化道路方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生态民族学主张通过挖掘和整理地方性知识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关系,但大多停留在理念构想层面。从共富共享发展理念出发,建立“共享促共生”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呼伦贝尔市新右旗芒来畜牧专业...

集体记忆视角下鄂伦春生计方式转型研究————作者:马潇骁;张思琪;陈怀谛;

摘要: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从集体记忆的视角研究发现:在权力主体中,对于鄂伦春人来说政府、市场及文化学者的出现,一同建构了鄂伦春人的集体记忆,使鄂伦春人在延续狩猎生计记忆的同时又建构了关于农业生产、市场化的现代生计记忆,且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展现了鄂伦春人生计方式转型的过程。在身体实践中,技艺、仪式等身体实践是其生计方式转型的途径,并在现代推动了鄂伦春人副业及旅游业的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作者:林辰;

摘要: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信念和价值支撑,是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实根基。全球化时代,随着国际普遍交往的扩大与深化,不同民族国家间全面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性存在。如何处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矛盾张力...

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以包公文化为例————作者:汤夺先;董百慧;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公文化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书写并传承的。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包公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孝亲为先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培育价值认同,以廉洁为民的中华民族宝贵精神唤起情感认同,以由各族人民共创共享的故事戏曲强化身份认同,最终凝聚成最深层次的中华文化认同,进而使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路径...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生成理路及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作者:拉加当周;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光辉实践历程,始终成为巩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文化资源。基于甘孜州大力赓续传承红色文化的实践现状,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相结合,探析红色文化的生成逻辑与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分析当前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并对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思考展望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构建的三重实践进路————作者:杨洋;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通过提炼标识性概念,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符号;扩展新范畴,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基础架构;创新话语表述三重实践进路入手,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

挽救民族:中国近代抵货运动中的民族主义思想与表达————作者:张兆涵;

摘要:五四运动后,在中国爆发的多次抵制外货运动构成了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抵货运动发端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勃兴之际,多采民间之自发形式。国家观念与民族观念通过国人的抵货行为渗透到经济领域,为抵货的具体行动增添了挽救国家利权的救亡色彩。从民族主义情绪的抒发,到民族主义情感的理性表达,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与升华,近代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团结起来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同路人”。在这一过程中,国人对...

新疆抗战文化赋能新时代文化润疆:内在耦合、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作者:亚里坤·买买提亚尔;郭亚彪;

摘要:新疆抗战文化是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人于抗战建新实践中推动形成的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指导、弘扬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重要精神的文化体系。从历时性角度看,新疆抗战文化的塑造凝练与“文化润疆”战略思想的提出虽处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但实则二者具有领导主体的同一性、思想底色的同源性、文化内涵的叠合性等多重内在耦合的精神特质。新时代弘扬和传承新疆抗战文化对于贯彻实施党的“文化润疆”工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强大...

“五个共同”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者:郭世豪;陈建樾;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五个共同”的深刻论断得到了验证。在中华民族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特点之下,各民族“向内凝聚”成为历史的主旋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核心体现于各民族共同参与了中华民族的核...

控制与压迫: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对鄂伦春族的政策————作者:孟文楚;

摘要:“九一八”事变以后,日伪政权对鄂伦春族实施侵略和压迫政策,包括对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拉拢与抚恤、对鄂伦春族的经济政策、文化奴役与“山林队”的建立等。这些政策严重影响了鄂伦春族的生存与发展。由此,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浪潮,自发组织抗日活动或是加入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抗联队伍。这些反抗起到了一定成效,为鄂伦春族的存续作出了一定贡献

清代黑龙江水师营船只维修与管理研究————作者:陈莹;

摘要:黑龙江水师是东北八旗驻防部队的主要力量,自建立以来,始终恪尽职守,雅克萨战役后由作战部队转为巡防部队。水师主要任务多于江河完成,所用船只在水面上巡逻游弋、靠岸停泊,极易受损,从而导致使用年限缩短。为保障其正常运转,船只的维护与管理是水师营人员重要工作之一,并形成严密规范的程序制度。营船完善的修造制度能够在确保船只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使黑龙江水师有效发挥重要职能。水上驿路的畅通巩固了清政府对东北边疆的...

清内府重抄本《翻译三国志》暨《四大奇书第一种》初探————作者:吴雪娟;

摘要:南京图书馆藏清内府抄本《三国演义》古籍,满汉文合璧,卷端题写满汉文“四大奇书第一种”,书口题写“翻译三国志”。它在书眉粘贴“臣等谨按”黄签,提示避讳康熙帝至道光帝的名字。遇有疏漏的讳字,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挖补、更正。所以,这部清帝“御览”的重抄本誊写于道光朝以后,原本却成书于康熙帝名“玄燁”讳写“元葉”之前

清代满汉臣合纂《御纂周易述义》考论————作者:李伟强;

摘要:清乾隆时官方发起《御纂周易述义》纂修工程,由傅恒、孙家淦等满汉重臣任总裁官,其中,满官主要负责统筹,汉臣揽阅书之责;易学专家吴鼎、梁锡玙任纂修官,具体落实书稿编撰工作。吴鼎、梁锡玙在编撰《周易述义》过程中,将自己的易学观贯彻到书稿中,托《周易述义》得到推广。《御纂周易述义》是清代官方经学体系的一部分,体现了清朝的文化选择和文治成就,也是清代满洲易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反映了满汉民族在学术文化领域开展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表征与路径研究————作者:付冬丽;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相互认同接纳所累积起来的,是既保留本民族特色、又与时代发展合理接榫的文化形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得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资源。在新的时空场域中,沿着“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脉络,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基础、现象表征以及未来路径。回望历程,以共生本体论、共生价值论、共生发展论、共生实践论的共...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研究————作者:祝贺;徐菲;张滨;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现已成为学界政界研究的热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表明其已升华为党的重大政治理论论断。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其论断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抵御美...

清代指画中多民族交融现象论析————作者:冯文开;奥日莎;

摘要:指画始于明末清初,至汉军镶黄旗人高其佩确立,逐渐在清代八旗画家中成为一个以传统中国画为基础而富有创新的绘画流派,并在清代宗室助推下大放异彩,在康乾年间由“传统绘画中之旁支”升格为中国多民族共享共创的艺术流派。八旗指画家对传统中国画创造性的接受与创新性的发展展示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艺术的向心力,而指画在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士中间的流播及其艺术风格的广泛影响则展现出中华文化艺术的强大融合力,为我们进一...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黑龙江民族丛刊》社科类论文发表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423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