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1-1582/B
国际标准刊号:1671-6981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查看心理科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天府新论》核心社会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当代作家评论》文学论文期刊

  【杂志简介】

  《心理科学》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全面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和心理科学数据库。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国务院学位办核心期刊

  收录情况

  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和心理科学数据库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

  杂志优秀范例参考:

  1 短时记忆定向遗忘的负荷效应:来自ERP的证据 蔡雪丽;高贺明;曹碧华;李富洪; 514-520

  2 熟练潮-普双言者的语义通达机制:来自通道比较的证据 吴文春;陈俊;麦穗妍; 521-528

  3 生命性在句子加工中作用的ERP研究 金俐伶; 529-537

  4 具身模拟程度和具体性对词语效价表征的影响 章玉祉;张积家; 538-542

  5 单一启动单一探测中基于相关低比例的负启动效应 王勇慧;王军妮;赵丹;赵丽; 543-549

  6 性别刻板印象表征的形式及神经基础 陈莉;王沛; 550-558

  7 工作记忆对基于颜色的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 张丽芸;朱磊; 559-563

  8 部分线索效应中的记忆监控 唐卫海;刘湍丽;石英;魏昊昱;冯虹;刘希平; 564-568

  9 速度知识对表征动量的影响 董蕊; 569-573

  10 面孔审美加工的神经机制及个体差异 张小将;刘迎杰;刘昌; 574-579

  11 有意遗忘的脑机制 朱永泽;毛伟宾;赵浩远;李玉婷; 580-585

  12 3~6岁儿童人格发展的群组序列追踪研究 杨丽珠;张金荣;刘红云;孙岩; 586-593

  13 情绪调节效应的发展:一个V型发展趋势(英文) 邓欣媚;桑标; 594-599

  14 年幼儿童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 何琳琳;张进辅;谢倩;潘春妮; 600-604

  15 遵守规范的动机对儿童过度模仿的影响 夏彧婷;胡清芬; 605-611

  16 小学生领导力萌芽与发展的实证研究 高欣羽;程亚华;李虹;张洁;丁凤姣;Kim Nguyen-Jahiel;Richard C.Anderson;舒华;伍新春;郑明璐;崔彦梅; 612-617

  心理学论文发表:积极心理学在中学英语助学案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影响世界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教育,以学生外显的、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 发点,增强学生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助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中学英语助学案课堂中怎样 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来开展“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绪情感,培养积极的学习品质,最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学论文发表,积极心理学,助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中学英语教学

  一、唤起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助“课前预学”

  “课前预学”是助学案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其实也是学生的自学环节,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专人备课及二次备课后把助学案定稿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 对课前准备部分先预习,完成相应的知识点的学习。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的备课和编写合适的“预习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热情,以有效的评价激励能唤起学 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心态,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课前按照 “预习案”的要求进行自学,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形成清晰的思路。

  心理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心理科学》2024年外审专家名录

摘要:<正>以下是《心理科学》 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的外审专家名单及其审稿篇次。《心理科学》发表的论文能够保持高质量、高水准,与各位审稿专家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密不可分。编辑部代表广大读者和作者对各位审稿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听觉时距加法运算的顺序效应————作者:王小静;李宝林;

摘要:时距加法运算会导致个体高估运算时长,且这一效应受到运算序列元素顺序的影响。然而,目前这种顺序效应产生的原因仍不清楚。通过两个实验,结合听觉继时呈现范式和时距复制任务,系统探讨了听觉三元素时距加法运算中的顺序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发现,在听觉三元素时距加法运算中出现了显著的顺序效应,即在运算元素时距长度递增条件下的时间偏差指数显著大于递减条件;且这种顺序效应取决于运算序列最后一个元素的时距长度而非...

听觉时距知觉序列依赖效应跨空间和双耳位置的迁移特性————作者:李宝林;翟小斐;王碧瑶;王坤;

摘要:序列依赖效应体现了先前感知经验对当前知觉产生的作用。结合时距二分任务,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时距知觉中听觉空间(实验1)和耳(实验2)的一致性对刺激和决策序列依赖效应的影响。结果重复了排斥性的刺激序列依赖效应和吸引性的决策序列依赖效应,并进一步发现刺激序列依赖效应不受听觉空间或耳一致性的影响,而决策序列依赖效应在听觉空间或耳不一致条件下显著减弱。这些结果表明,听觉时距知觉的刺激序列依赖效应可能产生于对...

面孔视向在面孔构形和特征加工优先性中的作用————作者:刘成栋;陈恩光;方海情;杨海鑫;汪海玲;

摘要:构形与特征加工是个体加工面孔的两种主要方式,二者在神经机制上存在差异。但是,尚不清楚二者在引发注意上有何区别以及该过程是否会受到面孔其他信息的影响。因此,研究采用视觉搜索范式,以N2pc为指标,探讨面孔眼睛注视方向对面孔构形和特征加工引发注意的影响。结果发现,构形加工的面孔而非特征加工面孔诱发了N2pc,且不受眼睛注视方向的影响。在N170上,面孔特征加工比构形加工诱发更大的波幅,并且这种特征加工...

青少年焦虑的发展轨迹:基于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作者:向燕辉;侯荣霞;

摘要:焦虑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的不良影响,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危害更甚。首次利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和混合增长模型探讨中国初中生焦虑的发展轨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83名初中生(239名初一学生,244名初二学生)进行2年3次的追踪测查,考察青少年焦虑水平的发展特点。结果显示:(1)在两年时间内,青少年的焦虑水平线性下降;(2)青少年焦虑存在两种发展轨迹:低风险组的青少年(89.65%)初始焦虑水平较低...

5~6岁幼儿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及间接互惠表现————作者:张姝玥;李名洋;唐文清;

摘要:上行间接互惠指个体因获得过他人的帮助更可能去帮助第三方,下行间接互惠指个体因曾给予他人帮助有更高的概率得到第三方的帮助。为探讨5~6岁幼儿基于资源价值分配行为的特点及间接互惠表现,实验1以60名5~6岁幼儿为被试,考察幼儿基于资源价值分配行为的特点,结果发现5~6岁幼儿在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中主要选择利己分配模式。实验2以180名5~6岁幼儿为被试,分别在上行间接互惠和下行间接互惠情境中考察他人分配...

君子有三畏:大学生君子人格的异质性及其与敬畏感的网络关系————作者:林荣茂;胡添祥;叶玉珊;郑婉卿;余巧华;谢涵颖;连榕;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君子人格对新时代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以1235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君子人格的异质性及其与敬畏感的网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君子人格存在异质性,可以分为狷者(32.52%)、中行者(56.92%)和狂者(10.56%);不同亚组大学生的敬畏感存在显著差异,以狂者最高;三个亚组的核心节点均为生命敬畏感、道德敬畏感、自然敬畏感和恭而有...

感动的心理学解析:情感属性与诱发机制————作者:岳童;王洪;吴婷;李庆功;王梦雨;

摘要:感动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发的非自主性、即时产生的情感状态,通常由强烈的事件触发。感动体验包括寒战、流泪和内心温暖等一系列主观感受,背后可能涉及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交替激活。目前,研究者主要从公共共享关系的增强、依恋情感的作用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凸显三个方面阐释感动的产生。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感动情感的生成机制,提供更直接的实证证据,并关注其文化差异及其在个人成长与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未来情景思维对戒烟行为意向的影响————作者:陈海德;郑立煜;卞涵琨;高崚峰;

摘要:不同类型的未来情景思维对行为改变可能有不同的作用。采用情景思维想象任务操纵吸烟者的未来情景思维类型,考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未来情景思维对戒烟行为意向的影响。实验1比较与戒烟目标无关和相关的两种未来情景思维,结果显示,相关组在戒烟意愿上的提高显著高于无关组,两组在戒烟行动计划上无显著差异。实验2比较与戒烟目标相关的未来情景思维的过程模拟和结果模拟,结果显示,过程模拟组在戒烟意愿和行动计划的提高均显...

自然言语产生中的老化与适应:流畅性与连贯性的权衡————作者:刘承池;宣宾;

摘要:言语流畅性与连贯性多被用于单独评价老年人的言语产生质量。伴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在自然言语产生中常常无法兼顾二者,或因社交动机提高流畅性而损失连贯性,或在任务需求下提高连贯性导致流畅性下降,表现为对流畅性和连贯性的权衡。语用改变理论和抑制损伤理论可以解释老年人权衡不同言语产生指标的动机和认知机制,双侧背外侧前额叶、额下回和角回作为言语流畅性和连贯性共享的神经基础支持两者的权衡,颞上回、颞中回与右背外侧前...

数字还是单位更重要:颜色的调节作用————作者:李晓明;周慧雯;苏静怡;孟员;

摘要:数量信息由具体数字和表明其本质的单位构成,研究通过2个预研究和3个实验旨在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探讨不同颜色(黑白或彩色)背景下数字与单位信息在数量信息评估中的相对优势及其对随后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颜色会调节数量信息判断过程中的数字效应与单位效应,进而影响其选择偏好。具体而言,个体在彩色条件下会更关注数字信息,表现为数字效应;在黑白条件下则会更关注单位信息,表现为单位效应。这可能因为不同颜色条件下...

健康地理视角下的震后青少年心理焦虑涟漪效应研究————作者:石薇;王佳怡;甘怡群;冯静宜;贾鹏;

摘要:以中国地震灾区1425名青少年为研究样本,结合地理空间和实践调研数据,利用空间地理学方法,探索震后青少年焦虑症状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整体空间上看,震后青少年灾民的焦虑症状呈现“心理涟漪效应”,即越靠近地震中心地带,焦虑症状的筛出率越高,其次,灾中距离、抑郁比率、独生子女率、是否参加过心理健康课程率、就医距离5个因素均对焦虑症状呈显著影响,并存在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支持了震后针对...

儿童超重/肥胖的神经机制:基于奖赏-抑制双系统视角————作者:辛海燕;陈曦梅;李为;陈红;

摘要:肥胖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目前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大脑奖赏系统和抑制控制系统(双系统)对儿童肥胖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超重/肥胖儿童在双系统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异常,尤其是伏隔核体积增大、眶额叶皮层变薄,前额叶灰质体积减小,在奖赏网络、控制网络中的功能连通性较低。可见,超重/肥胖儿童表现出奖赏加工和抑制控制的功能异常,这与不健康进食行为有关,进而加剧了肥胖...

5~9个月婴儿对音乐情绪的感知:基于瞳孔反应的分析————作者:严晨毓;陈昕源;徐琴美;

摘要:人类是否天生具有感知音乐情绪的能力?给5~9个月的婴儿播放快乐和悲伤音乐,比较其瞳孔直径变化量,探究婴儿的情感唤起程度是否有差异(以往研究表明婴儿在观看消极情绪刺激时情感唤起程度更高)。结果显示,婴儿瞳孔直径变化量在音乐情绪发生变化时显著降低,但整体上在听快乐和悲伤音乐时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5~9个月的婴儿的瞳孔反应尚未与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建立明确的联系,说明婴儿感知音乐情绪的能力可能仍在发展...

音乐人际同步活动促进社会联结的机制————作者:于喆;陆清岚;乌哲丽坤;李晶;

摘要:音乐活动是引发自发社会影响的人类活动之一,伴随音乐的人际同步活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能够对个体之间的社会联结产生显著影响。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在人际同步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上,探讨范围较为单一狭窄。社会联结是包括了亲社会行为在内范围更大的涵盖性术语,音乐在人际同步影响社会联结的路径中起到的作用没有被系统梳理。音乐能够提供节奏框架和情感框架,在人际同步活动促进社会联结的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音乐活动的不...

最优化思维的双刃剑效应及内在机理————作者:冉雅璇;郭怡麟;张谱月;张蕴涵;

摘要:最优化思维是指一种追求最佳选择并愿意为之付出更多努力的决策风格。它既可以是个体的稳定特质,也可以由情境因素临时唤起。最优化思维的个体倾向于追求最佳选择,但同时也表现出更强烈的比较倾向,这使其在道德行为、未来导向行为和幸福感上存在“双刃剑效应”。具体来说,最优化思维既提升了个体的捐赠意愿,也会导致利己的不道德行为;既增加了对未来结果的关注,也削弱了未来展望能力;既提升了生活满足感,也会导致后悔等不利...

谈判中相对谈判实力对不道德谈判策略的影响————作者:尚哲;左臣惠;王崇锋;马力;

摘要:为探究谈判中相对谈判实力对双方采用不道德谈判策略的影响,同时关注谈判个体的刺激性风险寻求在上述机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对572名被试进行行为实验。结果发现,谈判角色与相对谈判实力共同对不道德谈判策略中的竞争性讨价还价策略、攻击对手的人际网络策略与不正当信息收集策略产生影响。企业在相对谈判实力强时会更多采取竞争性讨价还价策略和攻击对手人际网络策略;政府在相对谈判实力强时会更多采取竞争性讨价还价策略,在...

与人共创还是与AI共创?共创主体类型对内容共创意愿的影响研究————作者:张初兵;郑伟;李天歌;王旭燕;

摘要:人工智能(AI)在内容共创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相比于与人共创,与AI共创时个体内容共创意愿表现出何种差异?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4项情景实验,考察了不同共创主体对个体内容共创意愿影响的心理机制及作用边界。研究发现:(1)与AI共创有助于降低个体的认知负荷,进而提升内容共创意愿;与人共创有助于增强个体的创造自我效能,进而提升内容共创意愿。(2)任务类型调节了共创主体类型对内容共创意愿...

真心换真知:代际接触质量影响相互知识共享的跨层共同命运模型————作者:王东阳;赵洁;郭家琛;李莉;高晓彩;

摘要:基于自我扩展和社会善念理论,从积极代际互动视角探讨高质量代际接触实现相互知识共享的机制过程。运用跨层共同命运模型,对174对代际员工的配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建模。结果发现:(1)人际层面的代际接触质量正向预测人际层面的相互知识共享;(2)个体层面的自我扩展与年长/年轻员工导向善念在人际层面的代际接触质量与人际层面的相互知识共享关系中起着链式中介作用;(3)在代际接触质量影响相互知识共享中年轻员工相比...

程序公正对网络集群行为倾向的影响:群体相对剥夺和群体认同的作用————作者:邹虹;熊猛;陈婉仪;周宗奎;

摘要:程序公正对于建设和谐美好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采用情境实验法,编制程序公正材料,考察群体相对剥夺在程序公正影响网络集群行为倾向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程序公正负向影响大学生的网络集群行为倾向;(2)群体相对剥夺在程序公正与网络集群行为倾向间起中介作用;(3)对于高群体认同者,低程序公正更容易通过增强群体相对剥夺进而提高其网络集群行为倾向。研究为促进公正管理实践、预防...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心理科学》心理学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411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