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研究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人口研究

《人口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489/C
国际标准刊号:1000-6087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查看人口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宗教学研究》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西藏研究》社会学研究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人口学会会刊《人口研究》是我国最早创办的综合性人口学专业杂志,国家一级人口学核心期刊。自1977年创刊以来,已出版了29卷共155期,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本刊旨在传播新的研究成果,介绍新的信息和分析方法,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解决我国现实人口问题,为人口科学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人口与发展论坛、人口调查与分析、人口流迁、人口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研究、老龄问题研究、人口与社会医学、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中国高龄人口死亡率的动态演变——基于年份、城镇乡、性别的分层建模视角 段白鸽;石磊; 3-18

  2 低生育率背景下儿童的兄弟姐妹数、教育资源获得与学业成绩 张月云;谢宇; 19-34

  3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新变化及其思考 石雅茗;刘爽; 35-48

  4 中国流动人口的选择:为何北上广如此受青睐?——基于个体成本收益分析 童玉芬;王莹莹; 49-56

  5 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剖析:以上海为例 张力; 57-65

  6 禀赋异质、偏好集成与农民工居住的稳定性分析 王春蕊;杨江澜;刘家强; 66-77

  7 新疆主要民族空间分布格局演变——基于198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李松;张凌云;刘洋;綦群高; 78-86

  8 老龄化、健康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何凌霄;南永清;张忠根; 87-101

  9 城-城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石人炳;陈宁; 102-112

  10 《人口研究》杂志投稿须知 113

  职称论文投稿: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

  摘 要:在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是其中两大对立思潮。理性主义在古希腊的时候便已经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直到19世纪50年代末以后的非理性主义的兴起,使得理性主义逐渐走向了衰落。文章就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以期为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

  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反驳。并由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尼采以及柏格森等所继承和发扬。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运动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掀起了新的高潮。虽然后现代主义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它比非理性主义走得更远,对于理性主义的批判更加激烈。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性,但是它们在认识论、价值观、本体论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故而,寻求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并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人口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口径、强度与年龄模式————作者:丁金宏;黄小丽;韩予璐;陈益豪;

摘要:根据中国人口普查中现住地、出生地、5年前常住地和户口登记地等多维地理信息的交叉组合,将人口迁移流动分为长期、短期、直接、循环迁移流动及名义流动等类别,并借助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宏观和微观数据核算了中国各类省际迁移流动的规模和强度,发现不同类型的迁移流动折射出不同的出发地文化粘性、目的地经济拉力以及迁移过程的制度阻力。为避免术语歧义,建议以区际迁移、区内迁移和跨区迁移规范表达本级、向下兼容和...

中国单人户分布格局时空演变的三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李婷;华杰;段成荣;

摘要:探索单人户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对理解中国家庭转型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抽样数据,描绘近20年间中国单人户时空格局的变动,并考察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变异性。研究发现,中国单人户时空格局具有三大特征:分布上,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青藏地区,以及各省省会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单人户占比较高;变化趋势上,单人户占比的快速提升先发于东部和东北地区,随后蔓延至全国;年龄...

子女数量对父母期望退休年龄的影响:基于生育政策调整视角的分析————作者:徐英东;于潇;

摘要: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正式落地的背景下,借助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基于广义罗伊模型,使用父母兄弟姐妹的子女数量作为排除性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子女数量影响父母期望退休年龄的生育政策异质性处理效应。研究发现,生育多子女存在父母期望退休年龄推迟效应,且随着生育政策对父母生育多子女的阻力变大,生育多子女的父母期望退休年龄推迟效应也会增强。生育政策调整模拟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和三...

中国边境地区的人口变化态势及人口发展定位分析————作者:徐世英;蔡果兰;

摘要:陆地边境地区是国家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和安全的重点区域。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实力大幅提高,边境安全形势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同时,中国的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在边境地区得到直接体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边境地区的总人口已经开始减少,这引起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描绘了边境地区人口变化态势,分析了当前中国边境地区面临的安全形势。研究发现,当前中国边境地区人口...

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作者:穆怀中;张献政;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与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相重合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的科学选择。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会抑制经济增长,养老产业发展则有利于经济增长。机制分析表明,养老产业发展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其会显著削弱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

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生育决策的影响: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分析————作者:宋月萍;王志理;武翰涛;

摘要:基于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女性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户籍制度改革显著提升了流动女性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且这一效应在改革后结婚和低受教育水平的群体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户籍制度改革通过3个渠道影响流动人口生育决策:其一,改善生育权益保障,提供免费孕前检查和新生儿健康管理...

中国居民婚前同居对初婚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基于CFPS追踪调查数据的检验————作者:陆杰华;谷俞辰;

摘要:随着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不断深入,居民婚前同居行为日益普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22年数据,借助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婚前同居对个体初婚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并对试婚假说、经历假说、选择假说及扩散假说在中国语境下的解释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有过婚前同居经历的人群,初婚的离婚风险显著更高,剔除自选择效应后,婚前同居对初婚稳定性的消极影响仍然稳健;婚前同居的文化意涵和普及程度...

欢迎订阅2025年《人口研究》

摘要:<正>《人口研究》是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原人口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是人口学专业唯一被国家新闻出版署选定的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口学会会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AMI权威期刊,是我国最早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口学专业杂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人口的跨省流动与散居变化——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作者:罗淳;

摘要: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是指世代居住在云南的“土著民族”。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些民族的人口几乎全都聚居在云南省内。伴随改革开放和人口流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人口开始走出封闭的栖息地并向省外扩散,开启了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时代进程。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中居住在云南的人口占全国这1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到88.93%,相较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降幅达...

城市人口负增长对企业进入的影响——来自工商企业注册数据的证据————作者:陶涛;丛正龙;倪晨旭;张博;

摘要: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尚缺乏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大样本经验证据。基于2009~2019年中国城市层面的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和常住人口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城市人口负增长对企业进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人口负增长显著抑制企业进入,仅在2010~2019年间,部分城市的人口负增长就使得各城市平均新进入企业数量每年减少约2.5%;在供给侧,人口负增长通过降低劳动力供给、抑制技术进步影...

公共数据开放的就业效应————作者:王春蕊;李恩极;彭兰凌;刘家强;

摘要:公共数据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源,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2003~2022年度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并从赋能政府就业服务、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营商环境3个方面阐释公共数据开放影响城市就业规模和结构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扩大城市就业规模,且该影响具有异质性:在设置政府首席数据官、数字基础设施更完善的城市中...

体育锻炼能否缩小健康差异?——来自“饥荒一代”的证据————作者:王富百慧;何晓彤;杨凡;

摘要: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证明了体育锻炼对饥荒经历引起的中老年期主观和客观健康差异均具有弥合作用。研究发现:具有不同程度饥荒经历的中老年群体存在显著的健康差异;体育锻炼对经历饥荒时间最长的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相对于未经历饥荒的中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对具有饥荒经历的中老年人的主观和客观健康状况的改善效应更明显,且随着体育锻炼参与频率的提高,具有不同程度饥荒经历的中老年群...

哪些人生育三孩:三孩家庭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作者:石智雷;王璋;王赟;

摘要:基于第四期湖北百县生育调查(2023)构建三孩家庭专题数据库,详细刻画三孩家庭的群体特征,重点分析三孩家庭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孩政策实施之后,三孩生育比例呈上升趋势,父母为较高学历、城市户口的三孩家庭比例明显提高;男孩偏好是三孩生育的主要驱动力;“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成为三孩家庭的一种主流选择;养育、教育支出压力大和没人照看孩子是三孩家庭面临的最大困难。三孩家庭生存状况的影响...

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人口集聚状态的演变过程与启示——基于长时序数据的实证分析————作者:尹德挺;史毅;赵国立;廖闻文;

摘要:认识世界级城市群人口发展的核心共性与内在规律是理解城市群孵化机制的必要路径。基于长时序人口历史数据和区域空间规划资料,使用洛伦兹曲线、空间基尼系数等方法,以城市群整体及中心城市人口增速为观测指标,比较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人口的规模变化、集聚特征及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人口呈现“类生命周期”发展历程,表现出人口资源优势持续强化、人口空间结构层次分化、中心城市人口虹吸作用突出、首位城市与中心...

文化场域张力下的父母养育倦怠:基于14个后生育率转变国家的比较分析————作者:吴帆;刘梦欣;陈玲;

摘要:在低生育率时代,不良的养育体验对育龄人群的再生育意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为履行父母职责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养育倦怠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微观层面或单一文化视角,缺乏对养育倦怠复杂社会机制的深入分析。通过提出文化场域张力假说,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基于14个后生育率转变国家的相关数据,深入探究文化场域张力对父母养育倦怠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个人主义文化倾向、女性劳动参与状况、托育服务...

迁移流动经历与生育行为:基于生育扩散理论的分析————作者:范新光;盛禾;

摘要:中国的生育转变进程具有地区层面渐进式的特点,生育转变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扩散现象,其中人口迁移流动是重要作用渠道。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4年生命历程专项调查数据及省级生育水平数据,构建女性跨省迁移流动中的生育水平环境变化测量指标,并分析生育水平环境变化与终身生育子女数、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高生育水平地区迁移流动至低生育水平地区减少了女性的终身生育子女...

《人口研究》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欢迎订阅2025年《人口研究》

摘要:<正>《人口研究》是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原人口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是人口学专业唯一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定的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口学会会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AMI权威期刊,是我国最早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口学专业杂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本刊于2012年入选国...

中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到底推迟了多少?————作者:陈卫;欧阳柏慧;

摘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初婚年龄呈现加速推迟趋势。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由2000年的23.28岁上升到2010年的24.00岁和2020年的27.95岁,后10年增量是前10年增量的5倍多。考虑到用人数加权法计算的平均初婚年龄受到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结合用率加权法计算的平均初婚年龄、初婚时平均单身年数和0岁未婚预期寿命,综合探讨中国女性初婚推迟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各指标均反映出女性平...

数字经济发展会影响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吗?————作者:原新;王丽晶;方守林;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就业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迎来新的契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户籍、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低技能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的重要...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人口研究》核心期刊信息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409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